2007-11
22

寻觅“孤独”

By xrspook @ 0:54:48 归类于: 烂日记
– 真·幻 –


书名:百年孤独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彭文武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3
ISBN:7-5387-1719-6

2002年在CCTV-8看了个哥伦比亚电视剧《丑女贝蒂》,于是我知道了哥伦比亚这个国家不只有咖啡和毒品。对哥伦比亚的一切我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看完了CCTV-8播的所谓《丑女贝蒂续集》以后,我更是对哥伦比亚任何事莫名关心,就在那时,我遇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其作品节选在我高三的课文里,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

我承认,在读高三课文的《百年孤独》(节选的是第一章)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思维实在太跳跃了。如果可以给我选的话,我宁愿读同一个单元卡夫卡的《变形记》,那个好懂一点。节选的部分有好多不太相关的故事,情节跳动得很厉害,简直好像无从下手似的。不过相比《墙上的斑点》和《等待多戈》我会选择这个人物情节众多的《百年孤独》,因为我喜欢看故事而不喜欢看人家空想。

抱着对哥伦比亚的强大好奇,我把高三《语文读本》里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章看了,也看了那里引用加西亚的一个短篇《巨翅老人》。感觉很不同,比语文书节选的部分实在多了。看过篇评论《百年孤独》的文章后,我觉得会不会是节选的那个部分不够经典而使我思维一团糟呢?而且一个优秀的长篇小说无论你节选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代表它的优秀,起码我看金庸武侠小说后是这样觉得的。于是我有了看《百年孤独》的强烈欲望!!!

首先,我找了学校图书馆,没有,只是一个中学图书馆而已,没有很正常;然后,我找了广州最大的书店——广州购书中心,那里的书号称是最多最全的,也没有;接着,我找了广州的大型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结果也是令我失望;无可奈何之后,我去了北京路的新华书店,那也算挺大的,没有;随后,我找过了图书批发中心、路过的大小书店,别说《百年孤独》,我甚至连那篇介绍加西亚文章里提到的任何书都找不到……这个城市好像要跟我作对,虽然,哥伦比亚作家是偏门一点,但也不至于一点音信都没有吧!我不甘心,很不甘心!!!

那是一个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后的早上,那年我高三(2004年),天色昏暗,下着雨,早上得回校进行例行的假前教育,老师说了几句就散人了,离开学校的时候才8点过一些。在雨中,我很有计划地从学校向中山图书馆迈进。当时,下着不小的雨,但我完全没有放在心上,虽然鞋子里外都湿了,我没去理会。那天我准备去做的就是去中山图书馆碰碰运气,找《百年孤独》。很不幸,我去到的时候中山图书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开。我很失望,但不打算马上回家,于是,冒着雨中我又去了北京路新华书店。大清早,北京路绝大多数的店铺都没开门,新华书店里十分冷清,我脚下湿透的鞋子和袜子在打滑,发出奇怪的声音,就这样,一个落汤鸡模样的学生向着书店二楼的外国文学区走去。和往常一样,我仔细地一排一排书架扫视,每个书架要“扫”两次。突然,在众多相近的书脊中我看到了《百年孤独》,它隔壁的是《牛虻》,同一个出版社的,我呆了片刻,然后小心地把书拿出来,yeah~~~~~~ 我高兴地捧着书在那里跳啊,叫啊,我终于找到了!!!!就是那本才221页10元的书让我跑遍了广州众多有书的地方。我简直兴奋到了极点!!!!!那天对我来说不再是阴沉的了,虽然老天依旧下着雨,刮着寒风,但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美妙的。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说学习绝对是生活的全部,但那一天我投在了《百年孤独》的怀抱中,忘却了身边的一切。

努力争取过的,最终得到了,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没有一本书会让我如此尽心尽力地找的,当时我终于有点理解为汉字疯狂的爸爸。当你十分有欲望得到某书却又无法到手的时候你简直想死,你会不顾一切,想尽任何办法。咫尺天涯是个很痛苦的东西。

读完《百年孤独》让我惊叹了好久好久,实在太神奇了。作者把虚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那种感觉很爽,当你读肯定非真实的事情的时候却会觉得很有道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人,而且老子和儿子、孙子什么的名字又在重复,你会很眩晕。不过当你理清思路,弄清楚谁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你就会动情了。虽然我十分清楚《百年孤独》最终的结果是因为两人乱伦而生出个有猪尾的孩子,最后整个马孔多灰飞烟灭,但我依旧在最后时刻抱他们大概不会那么凄惨吧的心态。那个受诅咒的家族,我看着他们空手创业、辉煌、再到衰落、消失……

如果你没有把《百年孤独》看完,认为它不好看,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看完了《百年孤独》,你的唯一的评价只会是——非常非常非常好!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到,如今在中国看到的所有中文版本的《百年孤独》都是翻版,即便你是通过正规途径从正规书店正规出版社买的,因为作者加西亚从来就没有把他任何作品的版权授予中国任何出版社。他九十年代初来过中国,发现中华大地有他的书,却从没中国出版社找过他,一怒之下,他决定这辈子都不会把书的版权授予中国,悲哀啊!这也是我为什么找遍中国南方超大城市广州都找不到《百年孤独》的原因。难道我们要等作者去世才有正版书?这样很不人道啊!

我很矛盾,《百年孤独》是好书,但要推荐大家读翻版肯定不好,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我们何时才能看到正版的简体中文《百年孤独》呢?那肯定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练好檄文看原版正版的Cien años de soledad算了。

                                                        支持下xrspook啦→→→
2007-11
21

从此聆听世界

By xrspook @ 0:14:23 归类于: 烂日记
– 真·幻 –


专辑名:World of Our Own
歌手:Westlife
发行年:2001
出版商:RCA
在线试听:Westlife – World of Our Own

小学,同学迷的是Backstreet Boys;初中,身边的同学不听英语歌;高中,同学什么外语歌都喜欢听,直到那时我才开始买了第一张属于自己的英语CD,同桌介绍的,一张5元的超级翻版World of Our Own,感觉不错,因为她是Westlife的粉丝,于是我也接连买了很多Westlife的专辑,我也成了Westlife的粉丝。

不记得第一次听World of Our Own的时候注重的是什么,大概是节奏吧,没留意歌词,或者留意了,但只是跟着唱,没想过意意思。于是在一年后的一天,另一个同学问我觉不觉得Westlife的歌里有很多与ML有关词语,于是,我呆了。

在买World of Our Own前我已经认识了Westlife,初次见面是通过一个音乐MV,我一看难忘——Uptown Girl!那首轻快的歌让我整个人都摇动了起来,虽然第一次听,却很不自觉地一起跟他们一起喊“Uptown Girl”。之前我也很喜欢Backstreet BoysI Want It That Way,但在听了Uptown Girl后,Westlife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一下子超越了BSB。大概是那个MV太好玩,吸引我吧。

那只才5块的超级翻版当时我每有空闲就反复反复地播,结果到现在终于不行了。翻版终究是翻版,但若那是正版,我上百遍地播,能顶得住吗?整个专辑都很喜欢,总的来说还是喜欢Westlife的慢歌。介绍最最喜欢的几首吧,排名不分先后:

1. Queen Of My Heart – 这是专辑的第一首,从前奏开始就喜欢,大概喜欢那种软绵绵,很温暖的感觉吧,插一句,我买这专辑的时候是冬天,第一次听是躺在床上完成的:)
2. Bop Bop Baby – 在软绵绵之后是动感轻快,于是也爱上了。
3. Uptown Girl – 毋庸置疑,一定是超喜欢的,之前就已经十分爱了。
4. Angel – 喜欢它,是因为之前看了Nicolas CageCity of Angels(《天使之城》)在电影中的Angel不是Westlife唱的,而是由Sarah McLachlan唱,但Westlife的版本我觉得还不错。

World of Our Own只是个开始,自此,我迷上了Westlife,还有很多很多杂七杂八的外文歌,有经典的,也有流行的,当然,除了英语的外还有西班牙语的、法语的。听得懂的,听不懂的我都接受了,歌本没国界之分,所以当同学说由于听不懂某外语歌而不听,我绝对觉得他们错失了很多好歌。歌这东西感觉好就行,管它具体在说什么。听中文歌的时候我很挑剔,但听外语歌我可是随便到不能再随便了,但那些会让我犯心脏病的狂野重金属摇滚除外。

World of Our Own送给我一颗宽大的心,一双爱聆听世界的耳朵。

                                                        支持下xrspook啦→→→
2007-11
20

因你而快乐

By xrspook @ 0:05:05 归类于: 烂日记
– 真·幻 –


片名:Monk(神探阿蒙)
导演:Andy Breckman
主演:Tony Shalhoub,Bitty Schram,Raylor Howard
上映年:2002
语言:英语
IMDB:tt0312172

“你昨晚有看Monk吗?”“有啊,有啊~~~~”
“昨晚有看吗?”“哎,不行啊,妈霸占着电视。讲乜啊?”“你筛晒啦,寻晚好搞笑啊……”
……

高三,那个对普通人来说神狰鬼厌的日子,在很多很多事的共同作用下,我过得很愉快。Monk是其中一个原因。星期四晚上10:30的TVB Pearl是我的固定选择,因为Monk来了。高三的晚自修9:30PM才结束,每个星期四我都会提前那么一两分钟准备好一切,然后一听到铃声就冲出去,飞奔到车站(家和学校的车程有大半小时)。开始的时候,老师有点惊讶,到后来就习以为常了。就这样,每个星期我就奔命那么一次,天天追电视剧对我来说不现实,但一个星期一次的频率,还行。

为什么会追Monk而不追其它呢?因为一个好朋友说她在看,而且很好笑,于是我也看了。到了后来,我能坚持个个星期看,而她却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说妈霸占电视而无法看全。能坚持看Monk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个人也觉得那东西挺好笑,其次,也许更为重要的是,通过Monk,我和她能有更多的话题。在高三,有没有学习以外的话题直接关系到生活快乐不快乐,天天只顾高考题,能快乐吗?系列剧和电视剧很不同,系列剧每一集都有一个独立中心的故事,即便你落下任何一集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电视剧不一样,少一集就脱节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宁愿选择看美国的系列剧也不看韩剧。大概自己更习惯美国人的风风火火,不习惯亚洲人的某些扭扭捏捏吧。

上学期,有一段时间我异常的郁闷,于是每晚都拿出40分钟来看Monk,感觉好多了,起码在那40分钟里,我很快乐。

Monk对我来说很重要,无论是高三还是现在,在不高兴的时候他总能让我笑起来。

Monk有什么看点呢?其实它的好笑之处不多,男主角是个中年神探,有高度洁癖,同时也很注重东西得摆整齐,若不整齐他老是不自觉地想把东西弄好,于是在不经意间就经常破坏了犯罪现场,全剧的笑料就是从这两点爆出来的。每次和别人握手后他都要马上用湿纸巾擦手,因为他觉得有很多细菌,于是当握手的对象是某些特殊人士,比如说黑人或者残疾人的话,他就必然被人家看作他歧视他们。洁癖的Monk能做神探自然有他独之处,他观察很仔细,一般人无法察觉到的蛛丝马迹他都能挖掘出来。他思维的方法也很特别,但在不认识他的人看来,他只是在装模作样。Monk有个硬伤,他是个鳏夫,老婆因为某个意外离他而去,他耿耿于怀,若不把那案件了结,他永远也不能做个正常的人(在老婆去世之前,他可不是洁癖的),重新做回警察。

没有色情,没有暴力,只有欢笑。看完Monk以后你得不到什么实质上的知识收获,但你笑了60分钟,这个礼物还不够吗?

                                                        支持下xrspook啦→→→
2007-11
19

悲剧本非必然

By xrspook @ 0:13:20 归类于: 烂日记
– 真·幻 –


片名:Babel(通天塔)
导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主演:Brad Pitt,Cate Blanchett,Gael García Bernal
上映年:2006
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日语,巴巴里语,阿拉伯语
IMDB:tt0449467

2007年的4月开始,我开始疯狂地看电影,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一个星期看1-2部(豆瓣记录了我的一切),Babel是我最初看的电影之一。为什么要看Babel?答案很简单,因为不久前的奥斯卡它的成绩不错,而且听说故事挺扑朔迷离的,在多个国家拍摄,里面有多种语言,于是我就跟风看了。真实的故事被梦幻般地连接起来,成就了Babel

整部电影由一根枪串起来,世界各地的人本没联系,但全球化让毫不相关的人命运一线牵。首先是摩洛哥的两小孩有了枪,然后是他们贪玩射中了美国的一辆旅游大巴里的一位女士,而那位女士是两兄妹的妈妈,两兄妹身在美国,但他们的墨西哥保姆要回墨西哥参加儿子的婚礼。却得不到雇主得批准,于是不得不带上孩子去墨西哥。枪制造了麻烦,枪的拥有者自然会被扯上,枪的拥有者在日本,他久久不出现,于是日本的故事就在他聋哑的女儿身上展开。就这样,摩洛哥、墨西哥、日本,三地的故事同时发生着,它们的共通点是:都有警察参与,都让人感到压抑悲伤。

很少电影会让我激动地叫出声,但当我看到墨西哥的某个年轻人当着很多小孩的面,抓着个鸡脖子猛转圈,然后突然一拉,把其头和身扯开,活生生地把鸡杀死时,我惊叫了一声。宿舍的其他人都惊讶地望着我,我只能一脸无奈,实在控制不了。我看过炸弹爆炸、血肉横飞、也看过面目狰狞的异型或外形生物。但我从来不会控制不住,因为我很清楚那只是电影,是假的、人造的,但这次的情况不同,我跟电影中的那两个美国小孩一样,惊呆了,感到莫名的心寒。墨西哥及很多拉美国家都有斗牛、斗鸡的习惯,实在不能认同那些血腥的运动。为什么他们不自己人和人斗而要让动物成为最终受害者呢?当然,也要说明,他们也有血腥的人人相斗的,比如说拳击,又比如说摔跤(和中国蒙古那边的完全不同,表演性为主,但也有可能错手杀人,属于美式摔跤,若想知道更多请看WWE或电影WrestleManiac)。

Babel还有一组镜头让我窒息,那个镜头也被很多人提及过,就是聋哑的日本少女在舞厅中的一幕。那灯光闪烁不定,时黑时亮,我的心脏随之跳动,简直觉得自己得心脏病了,十分痛苦,若是有心脏病的人看这一幕我真怕他/她会支持不住。电影通过它音乐和灯光的变化让观众与主角有同感,这本是好的,但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同感也实在太恐怖了,我们是看电影的不是来赔命的。

Babel为什么叫做Babel呢?

金山词霸2002的《现代英汉综合大字典》是这样解释“Babel”这单词的:
1、【圣】(古巴比伦人建筑未成的)通天塔(上帝因他们狂妄, 责罚他们各操不同的语言, 彼此不相了解, 结果该塔无法完成。见旧约创世纪。)
2、[babel ][喻]摩天楼; 难以实现的计划
3、[babel ](意见等)不一致; 杂乱声

说同种语言的人之间因缺乏沟通而导致的混乱,加上一个偶然,让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三国的某些人都绞在了一起,最终以悲剧收场。这到底是谁的错?有时我们人类实在太放任自己了,在可以解决问题的范围内我们为了小问题争执不休,于是往往把问题激化。若美国夫妇能体谅墨西哥保姆,肯放她的假,他们的孩子就不会有在沙漠失踪的危险;若日本的父亲能多和女儿沟通,女儿也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宣泄她的不满,用叛逆对待一切;若墨西哥的爸爸能多给时间两孩子,弟弟能听哥哥的劝告,悲剧也不会发生。

悲剧本非必然,但当所有人都一起制造矛盾,悲剧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得不上升到100%。这让我想到了一句中国古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个巴掌拍不响,在责怪别人制造麻烦的同时,我们自己做对了吗?
 

                                                        支持下xrspook啦→→→
2007-11
18

问与答

By xrspook @ 0:04:15 归类于: 烂日记
– 真·幻 –


片名:Le Papillon(蝴蝶)
导演:Philippe Muyl
主演:Michel Serrault,Claire Bouanich
上映年:2002
语言:法语
IMDB:tt0329485
在线试听:Le Papillon主题曲 | 歌词

2004的某晚,在家的电视前,转台到了CCTV-6,那里正在介绍一部叫做Le Papillon的电影。讲述一个老伯和小女孩的故事,围绕蝴蝶展开。老伯是个蝴蝶收藏家,而小女孩则是一个新搬到老伯楼上的一个路人甲……

介绍的结尾播出了电影的主题曲,节奏很轻快,我被它的形式深深吸引住了,歌曲的内容是小女孩和老伯的一问一答,开始的时候是女孩发问老伯回答,后面则调转。整首歌并不全是唱的,而是说唱结合。听不明二人在说什么(法文啊,救命),但从轻松的气氛中让我联想到天底下千千万万的孩子和家长的一问一答。孩子就是在问与答中成长起来的。这首歌简直是所有人童年某个片段的浓缩,于是,我记住了它。

2005年5月底,英语老师布置了个制作英语短剧的作业,我很荣幸地成为了编剧+导演+旁白。于是我们首先把我的一篇作presentation的文章Generation Gap can be Changed改编为剧本The Road of Growing Up,讲述的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以我自己的真实故事“代沟”能改变为最初原型,并加入了几个虚构故事,这都是同学和我共同努力的结果。短剧分为四幕,分别表现我们成长的四个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至于四幕详细内容分别是什么,请看我们的英文剧本以及相关的PPT截图Flickr引用图,若正在使用Access Flickr!插件,请先关闭,否则无法正常浏览)。在幼儿园的一幕中,我们设计的是父女的一问一答,表达在人之初的时候,父母和子女是多么的融洽,孩子信任父母,而父母又是多么的关心孩子。但到底要问什么、答什么真的让我们很头痛,于是,我想到了Le Papillon的主题曲,那首经典的问答。就这样,Le Papillon成为了我们第一幕的背景音乐,两位演员只需问答一次,然后音乐就会响起,他们只需要做相应的动作就行了。Le Papillon就这样进入了我的生活。在Le Papillon的帮助和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协作下,英语短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0分钟的时间内我们在4幕里安排了16位同学演出(全班共33人),虽然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但却表现了我们的团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没有了对电影Le Papillon的理解,受其主题曲的深深感动,大概我永远也不会有问答那一幕的构想,是电影让我重新拾起那些我们曾经历过而又被时间冲淡了的记忆。每个人都曾有过儿时的那些问答时光,对孩子来说,那是对未知的渴望;对大人来说,那是认真的聆听、耐心的陈述以及爱的传递。爱与被爱就此展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也会成为我们孩子的解密人,用心回答他们千千万万的问题吗?我相信,我的回答是:Sure, I’d love to.

                                                        支持下xrspook啦→→→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