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电脑里的歌只要是用音箱播出来的,听那么几十遍我就会厌倦了,但如果用耳塞听则会百听不厌,而且越听越有味,不知道为什么。但如果是用CD机之类连接音箱又不会厌倦,而且是单曲重复都不会有问题,真不懂为什么。
孩子们解放了。小学的孩子们昨天考完试,真爽,我还没有开始考呢。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只需要考语文和数学,1个小时就完工了。孩提的时候好像从来都不会遇到考试不够时间,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但通常基本上是不会不会的,否则就死翘翘了。最让我烦恼的就是某个汉字不会写,但如果之前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词都听写得很好,通常忘字的情况也是极个别。数学对我来说就更不用说了,好像没那过多少次考试100分,但小学时的数学一定都是因为粗心而丢分。
大学了,考的不是基础运算,所以你可以带这计算器考试,但对于某些同学,可能按个0.678的0.25次方也不会,那么我就无可奈何了。大学的考试都是2小时,四六级英语考试更是2.5个小时,也没听说过有谁不够时间。如果说有人的题目答不上来只能说他/她准备不充分。特别是现在大三的专业课考试越发觉得在考我的背书能力。背书难度比语文和英语更高,因为语文英语还有个积累的过程,但大学嘛,已经考了4次期末考但面对考试,还是那招“临急抱佛脚”。专业课的背书难度远远超过政治科目,政治科目老师都通常大发慈悲“放水”,而且是大大的放。政治科目要背的内容和专业课要背的内容做个对照,你简直可以晕过去。毕竟,当年的政治科目是用来混基础学分的,必修的,而现在的专业科目是用来混银子的,我以后的生活就靠它混银子了。
其实,专业课的考核为什么一定要考试呢?来个大的课程设计,纵向的跨越几个科目的,而且要有深度的,要老师联手批改的不更见学生的真功夫?考试与现实脱节很不现实,书呆子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书上的东西很多都只是专业的皮毛,否则那本书就不会叫做“**导论”了,只有到用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问题,钻过了,碰过了,痛过了才深刻。而且这样的考核对以后的找工作也很有利,在大工程中更见真本事,比看那么几个分数或者靠听某些人的“花言巧语”实在多了。
如果大学专业课的考核方法不改变,大学和小学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