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
13

排山倒海,上吐下泻(以下情节可能会引起不安,敬请留意)

By xrspook @ 20:29:09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叫做“排山倒海,上吐下泻”,今天,我终于真切地体会到了。

事情发生在今天早上不够5:00,我开始感到有肚子痛。当时正处于模糊之中,因为这几天都在输入数据,238,338,618,718等等都是有缺陷的代码,我就在模糊之中觉得自己是238,338。为了减轻痛苦,尽量用肚子贴着凉快的竹席,但痛苦半点不减,慢慢的还感觉到时冷时热,100%的发烧感觉。但此时我仍处在混沌之中。慢慢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终于有一半清醒了,看看钟,5:00。于是到厕所坐于坐厕之上,一边想拉,一边睡觉。

但这次与我以往很不同,以前我一定会马上排山倒海,拉几次就没事了。但这次只觉疼,但什么都拉不出。肚子越疼越厉害,我不得不在肚子上乱扭,希望表面的疼痛能盖过内在的疼痛。开始挺见效,但后来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即使在肚子上砍几刀也不能掩盖痛苦。我深呼吸着,一阵阵的痛令我完全清醒。同时有了想吐的感觉。开始只是感觉,但后来就变真了。当时还是精力充沛,在吐出来之前一个翻身,拿起盖板,胸口一阵郁闷,然后“哇”的一声,吐除了一点东西酸味充斥着我的口腔,看着厕所里半消化的东西,我并不是觉得恶心,反是嫌太少了,不能解决问题。蹲在厕所,看着难看难闻的东西,过了不一会,又吐出了更多的东西。这让我想起了分液漏斗,上面的从上面倒出,下面的从下面留走。我就是肚子里上面的从口吐出,下面的从另一个孔泻走。两次呕吐之后我再也不能吐出什么了,但胸口还是郁闷,口腔还是被怪味笼罩。轻轻地抚平着胸口,感觉好了一点。不一会,下面开始有动静,硬邦邦的,细想之下才发觉自己好几天没“大大”了。一次当然解决不了问题,但这不是你想再来就再来的,努力地聚气丹田,但却没有半点反应,只是加强了我的痛。

过了不知多少时候,还是没反应,只是痛感增强。把“正金油”涂在肚子上,但一点都没有凉意,也就是说没有一点效用。又熬了不知多久,决定告诉熟睡中的妈,问她我肚子痛怎么办,她的第一句回答是, “都叫你不要乱吃东西,然后又喝冰水,想不死?你这是咎由自取…”我不知道其他的母亲是不是会这样回答,但我妈就一定会,我一有病她就会似乎找到了骂人的话题,无论什么病,她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一切原因都是因为我各种各样的错误。病的时候首先得到的不是关切,而是臭骂,看来我不懂得关心人也是有原因的。然后她叫我吃“藿香正气丸”或“黄连素”,但我拉不出啊。我没想过跟她辩驳,也没有多余的力气跟她辩驳。突然,一阵疼痛又袭来,于是冲进了厕所。

但还是只觉痛拉不出。于是无力的坐倒在地上,这时妈又喊了, “地那么脏,你还坐在那…”我当其耳边风,但现在连坐都坐不稳了,身体慢慢地划落,半躺在地上。希望靠地面的低温减轻痛苦,但却使痛苦强烈起来。睡左侧,疼;睡右侧,也疼;仰面睡,更疼。妈又开始唠叨起来,我终于产生了叛逆心理,想跟她理论,但又没力气说话,把叛逆的话藏在心里,却使我更疼。无计可施之下想起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鼓励自己说“你会没事的”,“你一点都不疼”,“你很舒服”…居然见效了,想了几句果然不疼了。于是昏昏睡去。

不知什么时候,闹钟响了,爬过去,按掉。然后冲进厕所。开始排山倒海,但排完以后不见好转,仍旧是疼。在厕所和房间地面来来往往。当我有反应懂得爬起来去厕所时一切都太迟了,早就拉了出来,跟失禁没多大区别。不知什么时候在厕所吃了藿香正气丸,但又不知什么时候又“哇”的一声把药都吐了出来。打电话请假不上班,然后就在躺,痛和拉之间徘徊。不知什么时候吃了粥,吃了黄连素,数不清的厕所狂奔,但实际根本奔不了,能及时都已很好了。裤子一条一条地脏掉,水一盆一盆地倒掉,但仍旧疼。

中午,仿佛不拉了。一点多去上班,但还没到车站,又拉出来了,折回。家住6楼,但到6楼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心跳得特厉害。洗过,睡了,慢慢地不疼了, 仰面一点都不痛,侧面只是偶尔痛,一切都在好起来。到厅吃粥,走路时摇摇晃晃,眼前一阵乱,是个不折不扣的“软脚蟹”,肚腩不见了,身上每根肌肉都在酸痛。不知什么时候天黑了,又叫我吃东西了,但我此时头痛欲裂,呼着热气,我知道发烧了,几乎所有急性肠胃炎的人都会发烧,38.6℃,但妈听了不在乎。

写此日记的时候又拉了两次,连黄连素都不能解决问题了。我很痛苦, who can help me??????足足拉了一整天,还是有呕吐的,痛不欲生!!!!

2004-08
13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2)

By xrspook @ 20:08:43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西关大屋:

年,优越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西关大屋和神奇的园林景色。广州西关解放前是富商巨贾聚居的地方,俗语云:“有权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无钱无势住河南。”确实对广州解放前居住人群的高度概括,西关即今天荔湾区,解放前叫“西关角”,因位于广州城区西南面而得名。

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基本上是向纵深方向发展,但门面阔大于竹筒屋,结构一般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厅之间用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以天窗、水窗采光通风。正厅两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最后是厨房。门厅右边没有一个小庭院,与厅堂互相渗透,栽种花木,布置假山、鱼池之类,供茶余饭后小憩观赏,庭院后部是孩子的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长廊,俗称“青云巷”。

西关大屋一般设置三重门: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以作通风、安全的保证。门洞两侧是高级水磨青砖墙,高雅大方。室内装修和陈设十分讲究,窗口形式多为满洲花窗和槛窗配上精巧雅致的木雕花饰,镶嵌彩色玻璃或书画图案,摆设名贵典雅的红木家具,显得古色古香。四壁悬挂名人字画,诗词对联多嵌于红木镜框内,窗口上摆放盆景,题名托意,风流儒雅。地面多铺几何图形水泥花阶砖,洁净清雅,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岭南风味。这就是清末民初的广州富贵之家。

以下是西关大屋的一些细节的介绍:

外:1、西关大屋的立面构成有着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檐口处设陶质勾头瓦,檐下搁吊一块俗称“花荏”的雕刻着花鸟带形图案的木材檐板,典雅而气派。

    2、西关石板街,多以花岗岩(麻石)铺成,坚实、光滑。昔日,西关人穿着木屐走在街上,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成为极富西关特色的西关生活场景。

    3、西关大屋室外硬山顶的山墙部分,习惯沿屋面两边画上一条宽约300mm左右的黑底白花的卷草彩画,其中白花部分为灰批浮雕,俗称“扫乌烟、花草尾”,又名“屋尾花”。

    4、西关大屋屋顶又称人字顶,采用绿筒瓦硬人顶,每一顶下即为一进,其建筑结构严格遵循建筑学原理,即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

    5、西关大屋正面外墙惯例贴砌“绿豆青”水磨大青砖和白色花岗岩石板墙裙,俗称“青砖石脚”,具有防潮和保护临街而美观的作用。

内:整间大屋利用小院、天井、敞口厅、青云巷、天窗、满洲窗等组织穿堂风,夏日特别阴凉。

1、  天窗是设在坡屋顶上,较为特别的窗子,靠垂吊下来的绳子拉动启闭。该窗采用杉木直窗棂;嵌上半通明的云母片做明瓦,再配上木滑轮和木轨道而成。兼有采光、通风双重作用。

2、  西关大的地天台凉亭,日常晒晾、乘凉,载花及中秋赏月等活动都在此进行,极具使用价值。

3、  西关大屋内的天井习惯采用花岗石地面,多为方形,去水孔常雕凿成金钱图案形状,与旧时迷信“水为财”有关,同时兼有隔栅功能。

4、  西关大屋的青云巷,直通大屋层端,具有交通(女眷及婢仆出入)、通风、采光、排水、防火、晒晾等多种功能,取“平步青云”之意。

5、  西关大屋的书房前一般设有一个清静的小庭院,内部种植各种各样名贵花木,多栽植在一米左右高的砖砌基上,有意让植株的枝叶能尽快伸出墙外以接采更多的阳光和美化环境。

6、  西关大屋的木楼梯,总步级数习惯取单不争双,梯位一般用西式木栏杆,光洁而高雅。

7、  西关大屋的正门三件头,脚门是四扇对开的小折门,防止外部视线干扰,趟栊是栅栏式的拉门,可防盗通风,大门坚固,厚重,是大屋的主要关防。

8、  脚门:一种高约1.7米左右的轻巧四扇对开的小拆门,其上部有各种各样图案的木雕通花,雕刻葡萄或松鼠石榴花,精巧别致,每户都不相同。

9、  趟栊:由4~5cm直径木圆条横排组成,根数取单不争双,最上面的两根棍是固定在木门框上作为上部轨道用,木框雕刻极为讲究,典雅气派。

10、             西关大屋正厅陈设十分讲究,采用明显的轴线对称式布置,讲究相互搭配和总体上完全统一,字画及装饰工艺品应有尽有,显示出大屋主人非凡的身份和气派。

11、             正厅:又称神厅,位于全屋正中部,面积最大,屋檐也最高,是全屋最主要的地方,家具摆设具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号称“整堂”或“满堂”,具有严肃庄重的特点。

12、             神楼是原古典剧舞台样子的镜框式的神龛。正面凹入的进深约1~1.2米,旁边有小门可供出入。以方便早、晚点香烛及神灯。

13、             二厅是一家人用膳之处。

14、             头房又称神后房,是大家庭中最老的长辈居住的地方。

15、             书房,是主人读书,教子、会友、雅集的场所。

16、             西关大屋室内装饰极为讲究,在厅房的墙壁上多悬挂梅、兰、竹、菊四字屏或镶云石挂屏,意境高雅,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17、             西关大屋的室内装修集工艺,美术之大成,将石雕、壁画、石刻、彩色玻璃等各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应用得淋漓尽致。

18、             槛窗是西关大屋内窗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采用水棂镶嵌彩色玻璃的形式,即起了间隔功能,又极富艺术特色。

19、             花罩用来区分室内外空间或作为两个不同的室内的分界。多在厅堂或书房等设置。分为不落地的非落地罩和落地罩两种,制作有洒金通雕、木刻、钉突等多种表现手法。玲珑浮突款式优美。

20、             西关大屋横门门头一般都没有横扁,壁画或浮雕之类的装饰。西关大屋横门门头的蝴蝶窗,为半圆形带有蝴蝶图案窗棂的彩色玻璃窗,窗顶有圆弧形的灰批模线,很明显受了西洋的影响。

21、             西关大屋的屏风门,主要是厅房的活动间隔,门线上部一般做木雕通花,或装上可开启的彩色玻璃,可开启的彩色玻璃窗以达到采光和通风的目的。

22、             满洲窗是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的传统建筑的独特装饰艺术,这种工艺最初从国外传入,结合本地建筑的厅堂进行装饰,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它大量用去西关大屋的室内装饰,使厅堂居室显得高雅柔和,平添诗情画意之妙。

然而不论是骑楼、竹筒屋,还是西关大屋,这些充满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对当时的西关人的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西关大屋的一个经典——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一个保留至今,而且是广东一个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西关艺术建筑,它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广东省陈姓族人捐资兴建的合族宗祠。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六千四百平方米,是正方形,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连建筑组成的院落式建筑群。建筑组合之间庭院相隔,廊庑穿插。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我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

陈氏书院是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建筑装饰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绘画和铜、铁铸等工艺,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其中有“竹林七贤”、“梁山聚义”、“牛郎织女”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有“五富捧寿”、“三羊启泰”、“丹凤朝阳”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珍禽瑞兽和花草图案:还有“羊城八景”、“渔歌晚唱”等岭南山川风物以及菠萝、木瓜、荔枝、杨桃等岭南佳果。1959年郭沫若先生观后赋诗:“天工认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其实,陈氏书院是西关大屋最集中的体现。

                                                                                                                              (待续)

2004-08
12

现在,过去

By xrspook @ 22:22:06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昨天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跨过了此刻,此刻就永远成为过去。正如哲学的一句经典句子,“一个人不能踏入一条河两次”。过去留给我什么?幸福?痛苦?只有自己知。

再说上班,我可要睡着了,again and again,just do the same work, the sun is up and down, but I just stand at the same place do the same work. How terrible it is!!! I don’t know why someboady isn’t tired of it at all. The only thing I can say is I don’t want it that way.

下班后就马上赶去和旧同学聚会,但时间尚早,要找事来消磨。于是选择了走路。从海珠广场下车,一直走到下九路的荔湾广场,是广州人的就会知道那到底有多远。但走那么多路,我并不是要折磨自己,要减肥,或消耗能量准备接下来的自助餐。我完全出于自愿,我要找回我丢下很久的东西。

走在沿江路,吹着江风,飘来熟悉的味道。我一向很喜欢这味道,但无论从前还是现在,但这味道我不常闻到,尽管高中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珠江上的桥,又可以说没有细细地闻过。虽然有人会觉得这只是普通的水味或根本是臭味,但我真的喜欢。闻到它,我就知道是我熟悉的珠江。青岛的海,有很重的咸味和海带的味道,香港的海几乎没有什么味,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我熟悉的珠江味。

漫步在江边,看着江岸的景物,吹着凉爽的风(尽管还是一身大汗),让我想起了很多。江边的围栏,两岸的“穿衣戴帽”使广州美了许多。但同时记忆有告诉我变迁使我产生的痛苦。地面,围栏,路灯全换了,唯一还是老样的就是河边的老榕树,但连它们的身上都缠满了霓虹灯,我不禁为他们感到悲哀痛苦。看着对面的滨江路,不知不觉使我想到了外公,一个已经离去的人。想当年,他牵着我的手到珠江边,跟我讲述在珠江上生活的故事,但当时我并没有用心听,因为我看见珠江就高兴得疯了。争脱了他的手奔驰起来,他总是关切地叫我慢点,小心摔倒。我当他耳边风,但又不曾在那摔倒。最喜欢人行道上的椅子和过一段路就有的雕像。每张椅子都要坐一坐,雕像虽然已经看过多次,但每次遇到还是要看好久,要外公给我读上面的解说,他总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讲述。但如今,雕像就已不复存在,而从前的椅子也早被新的取代,当年人也要么去了,要么大了。夕阳照射着珠江,江水也急于向东流,大概回家了,但我呢?我还上哪去找我的亲人,上哪去找我的回忆?江水一去不复返,生活也一样,童年也一样,亲人更是如此。对着美景却想到了这么悲情的东西,而且还因此热泪盈眶,泪珠就在打滚,我可真是个感性的人。也许对某些东西我很坚强,我可以是个硬汉,但对此,我只是个软弱的小妹妹。

边走边唱起了儿时的童谣。 “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小螺号,滴滴滴吹…”,“一只竹仔啊易折弯,几只竹仔…”,“一闪一闪亮晶晶,到处都是小星星…”,“落雨大,水浸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永远是记忆的一部分,现在我都不唱了,以后我的后代也不会唱了,然后就随着我变成尘土,成为绝唱,因为现在的幼儿园再也不教了。最后想到了一首不是儿歌东西表达我的心情“天真的声音已在减退,仿佛想不起再面对,凝望夜空,往日是谁,领会心中疲累…”

走在人民路上,人来人往,我终于感到了孤单。因为从前总是和父母走过这段路,现在却要自己孤身一人。本来我应该是感觉到自由洒脱,没有束缚,但我却感到孤单,我太不成熟了。又想起另一首歌“小时侯受伤有人心痛失落有人安慰,现在遇到困难就要学会自己面对,I will find my way”,但很可惜从前没有人为我心痛,没人安慰(可能有,但我不知道),但现在却真的需要自己面对了。

把过去和现在混在一起,随时随刻地比较,这也许就是我看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书后受到最大的影响了。

2004-08
11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1)

By xrspook @ 19:59:26 归类于: 想当年的作业

这是一个开放性课题的作业

          西关建筑──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
            广大附中 XXX XXX xrspook XX XXX

一、前言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性格主要是由环境塑成。有什么的环境,就有什么的人。现在,环境多指社会环境,而构成社会环境的就是建筑。人在各种建筑下会有什么的心理呢?不同的建筑对人有什么的影响呢?这里,我们选取了广州的代表建筑──西关建筑,来探讨西关人在这样的建筑下形成的性格心理特征,和西关建筑带给人的影响。

二、过程

西关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现在,保留其西关建筑的代表为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等,而这里以它们为研究对象。

清朝后期实行了闭关政策,只准广州一地对外通商。为此,广州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人接触世界的窗口和中心。

1894年建成的陈氏书院(有称陈家祠)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宗祠建筑。它是岭南地区民间艺术典型,是传统的古代建筑风格与南方建筑特色和谐统一的杰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广州沿江的长堤、西堤一带也兴建了部份大型的办公及商业建筑。这些建筑多反映了19世纪西方流行的新古典式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保留了希腊、罗马时期的某些建筑特点。

广州传统形式与西方建筑艺术结合最成功,分布最广、并使广州建筑在中国独具风格的建筑大概应数商业骑楼建筑。

可以说,西关建筑是与近代中国历史紧密相连的。

西关建筑的特色
岭南建筑尽在西关,西关建筑尽是岭南特色。

广州的岭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一、西洋建筑的传入;二、中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糅合在一起;三、近四十年来中西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走上初步成熟阶段,形成自己的特色。

岭南建筑文化的特色,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较轻巧通透的体形,并富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骑楼建筑:
广州的岭南建筑有许多代表作。二、三十年代的广州中山纪年堂、原中山大学等,充分表现岭南城市风貌的骑楼建筑。经规划控制而建造的广州骑楼商业街,是广州近代城市的重要特色之一。骑楼建筑形式由欧洲传入,因适合广州炎热多雨的气候和步行购物的需要,故风行羊城,并传到两广及闽南,成为岭南建筑特有的商业街市的共同特色。

骑楼建筑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本世纪初,广州开辟马路时,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卷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也有另一种说法是从古南越族的干栏式(商脚楼)发展而来。它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建起,使两旁房屋相互联结,形成一条长廊,可替人行道遮风避雨,遮挡阳光,特别适应于岭南的气候,它不但给行人带来许多方便,亦使两廊店铺得以荫蔽,便于避开门面,广设橱窗,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所以这种建筑很快成为广州商景最主要特色,后来也成为外省广东街的标志,至今上海广东路还可看到这种骑楼建筑。

骑楼最早出现在广州一德路,石室一带。后来为名商业区争相效仿,如上下九路,第十甫路,中山路,丰宁路,太平街(现在的人民南路)一带,都出现连片的骑楼建筑群。

骑楼是属于广州近代建筑中的民族形式(即复兴传统,中西合璧的所谓“折衷主义”式)。然而,在这近代的建筑中,还包括了传统的竹筒屋和西关大屋。

竹筒屋:
竹筒屋是广州大量存在的居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它不同于我国一般房屋门面阔大于进深的结构,它是以开阔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之比由
1418不等,由前至后排列以天井间隔的多所房间,旁开“冷巷”,形如竹筒,故名“竹筒屋”。

广州竹筒屋大约产生于19世纪。由于当时广州商业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地皮的局限,使竹筒屋成为广州一、二百年来最为普遍的一种商住屋的形式。开始时多为单层,独户的平房,单开间、宽不过4~5米,进深长达12米以上,呈长方形。通风、采光、排水及交通等问题主要靠天井和巷道来解决,屋子增长则天井相应增多,每个天井约分间2~3间房间。整座房屋外观上看,像是一层,但内部见光高达4.5米,因此人们常设置夹层(广州人称为“阁仔”)和楼梯。

别看这竹筒屋的外形只是一个简单的“竹筒”,其内部的结构则十分讲究。竹筒屋的底楼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分为门头厅,厅的正壁设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由于受到中国五千多年封建文化思想的熏陶,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因而每家每户必然会有安放神像与牌位的地方。);中部为通厅(通道)及卧室,通厅没有楼梯通向上层;后部为厨房、厕所。门口有三层大门,外面为脚门,中间是趟栊,里面是对开厚实木门,分别起着采光、通风和防盗作用。然而,由于当时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之间互相信赖,因而他们大多是夜不闭户,只是拉上趟栊而已。

随着广州工商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竹筒屋出现在商业较为集中的街巷。在一条狭小的街道两旁,密密地排满了竹筒屋,真有点儿北京胡同的味道。可北京的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人们一回到家,把门一关,外面就算是天塌了也不管,真可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一些与竹筒屋就大不相同了。由于它低层高密度,一家紧挨一家,因而邻里关系十分密切。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筒屋也起了些变化。

民国以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开始出现了有两、三层的竹筒屋,楼层用混凝土梁,门楣上使用混凝土过梁,上设小阳台,并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屋顶改为平顶,当时有人称之为“洋楼”。

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城市改造,如今这类屋式也逐渐被拆除,改建成现代化的商住大楼。很多人都会误把竹筒屋当作是西关大屋,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俗语说:“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有钱无势住河南。”可是住在西关的并不全是有钱人。当时一些较穷的人就住竹筒屋就在西关,只有那些名门望族,官家巨贾才住西关大屋当然也在西关。

                                                              (待续)

2004-08
11

开工第三天

By xrspook @ 19:17:21 归类于: 烂日记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xrspook上班,一天不如一天。
 
今天早上起来,更不愿意起床,睡眼朦胧,懒根又起了。但还是要提着疲惫的身子,梳洗,然后好象很阳光的迎着出生的太阳去上班。有时会想,我这么上班为什么啊?!!没有钱,又耗时,更费精神,我着不是自找苦吃吗?但想真一下,我这又不能算“自找”,因为我根本不找,也不想找,一切都是家长的意思,我一直都是奉旨行事。

10分钟不到就到了。我以为已经很早,发誓明天一定会6:30才起床,但去吃早餐的时候发现我的XX已到,而且还吃得差不多了。还有忘了说,我唯一的实质收获是一顿早餐和一顿午餐,同时包括下午的糖水。好笑,真好笑啊!!我就被几顿吃的收买了,干一天对着电脑输数据的活,xrspook,这个不爱当文员的人,当了个不折不扣的文员,好笑啊!好笑啊!今天第一次被别人用文员来称呼,我都不知是无奈和是别的,因为我用的那台电脑本是一个维修班的,大半天他们都出外抄电表,然后3,4点就回来,然后整理数据,最后就需要用我的电脑上传数据,,所以到那个时候,我就随时被“请开”。今天有个男的告诉我4:30把电脑给他们上传数据,但话刚说完,一个女的就要求我让开,那时才4:10分都不够,我真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搞的,但无论怎样,还是马上要让开,就像一个皮球,一脚被踢走。

今天那里的空调也够戗的。那个会议室白天就我一个人,开着个柜室空调,虽然已经27℃,但我还是冷得要死,中午睡觉时更离谱,穿着长袖衣服也不行,看来明天要来件厚的了。

下午的雨下得好大好大,天就如同晚上那么黑,但我还是对着没完没了的数据,和一成不变的电脑,只有时偷看一下窗外的天。是我太认真么?因为并没有人不允许我做工作以外的事。但认识我的人也很清楚,我不是那种会偷懒的人,做什么都全力以赴,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觉得累。今天的速度又比昨天的快了,一天可以打100多张。需要更正一下,我工作的是“广州市城市用电有限公司”,昨天的日记说漏了“有限”个字。我楼下的是“广州农电农展总公司”,昨天漏了个“”字,我真的笨死了。

今天依旧没有JEA的新闻,我郁闷ing………………

为什么我的工作生活就没有Beatriz Pinzón那么丰富呢?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