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
19

差点就去打探了

By xrspook @ 8:22:37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听说线粒体脑肌病的其中一种药物是辅酶Q10,当我知道这种东西口服的现在只是保健品而不是药品的时候,我就赶紧去搜索了一下卖得好的有什么品牌,结果发现其中一个是Swisse。上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的一个室友她当时就在Swisse工作。至于她现在还在不在那里,她还在不在中国我不知道,因为我是那种直接不看别人朋友圈的人,我们平时也没有交流,所以虽然加了好友,但我俩的聊天记录是0。

Swisse的广告里完全没有提到线粒体或者罕见病之类的字眼,因为那个有点过于吸引眼球了,但我觉得作为一家全球比较知名的保健品公司,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也有一定的科技项目,甚至是跟临床有关系的。于是我就找了一下他们的网站,结果发现的确貌似是有干这种事,但到底只是嘴上说一说,找些专家顾问一下,还是说真的有某些项目又或者自己有研究室之类,显然这些东西外人是不知道的。我已经不记得同学聚会的时候,室友说是在Swisse的什么部门工作,反正在珠江新城上班。她是一个怎么在一个地方能长期待下去的人,起码学生时代共处的时候,又或者是刚工作几年的时候,她是这么个人,但如果有了家庭,必须得稳定下来,还会不会这样呢?不知道。有可能别人会选择做全职母亲之类也说不准。在我记忆之中,她当时说好像在研发部门,我不知道有没有听错,但肯定不是销售之类。

我不希望他们能免费提供一些辅酶Q10用来做试验什么的,但起码我想知道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辅酶Q10跟线粒体的能量转化是很有关系的,如果线粒体出现了状况,非常有可能额外摄入辅酶Q10是可以拯救世界的,但是出现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人不多,正是因为不多,所以才称为罕见病,他们有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呢?又或者他们的研究发现辅酶Q10出问题的人,在他们的追踪案例里面有多少概率呢?如果概率有50%,那么不管行不行,反正先补上,估计也能。但如果概率不足10%,那么是不是也无所谓了。关键是他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跟踪研究?要治愈罕见病,有点像天方夜谭。作为一个保健品公司,他们会不会把精力投在这些好像无底洞的地方?就科学而言,做这些基础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一个以赚钱为目标的企业来说,这样好像完全没有必要。之所以我考虑到保健品公司,是因为我知道口服的辅酶Q10在中国不是要药,所以如果有需要,大家要购买辅酶Q10,只能通过保健品的方式。又或者医生给他们开医保乙类的辅酶Q10注射液。但如果不是100%的证实你属于辅酶Q10的缺乏症,又或者你的病已经被证实跟辅酶Q10有必然联系,估计医生也很难长期给你开辅酶Q10注射液。

罕见病,没有一个确切的诊疗方案,要治愈,好像几乎不可能,但是长期的跟踪记录,我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非常有可能,某些罕见病的病人几年之内就会去世,所以相对而言这个跟踪研究并不需要花太长时间。也有可能有些罕见病虽然没有对症治疗的方法,但是凑合着也能活下去,还能存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情况,虽然说那依然是个病,但实际上人类已经可以和那个病共存了。就像人类和癌症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些癌症因子,就看那些东西什么时候爆发。如果治疗得当,你可以跟那些癌症因子共存,非常有可能,你得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控制,但起码你能活着,你能有生活质量地活着。如果你的经济也都能负担得起,不会形成非常大的负担,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

关于线粒体突变基因和辅酶Q10的关系,除了保健品公司以外,另外一个我想到的是研究生物技术的人。相对于后者,前者收集到的信息更直接一些。

2024-04
18

辅酶Q10

By xrspook @ 8:23:19 归类于: 烂日记

在查看线粒体脑肌病的论文之前,我有想过该怎么解决长期高剂量服用辅酶Q10这个问题。辅酶Q10如果是注射剂,是纳入医保的,属于医保乙类,但如果是口服的,甚至称不上是药,只能说是保健品。因为不是药,当然也就不能纳入医保。

辅酶Q10跟线粒体ATP代谢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淘宝上卖得好的那些辅酶Q10的说明里面几乎不会提到线粒体这个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那都是跟心脏健康有关的说法。吃那个东西的人主要是为了改善心脏功能,广告里面说到的其它东西,我感觉跟智商税有点接近。钙也是一种补充剂,通常如果只靠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每天摄入的量是不够的,尤其是某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也比如老人。钙片这个东西是纳入医保的,但是如果去医院开钙片,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症开不一样的钙片,比如有些发育迟缓的,可能会开葡萄糖锌钙之类,妇科通常开出来的钙片只是普通的维生素D+碳酸钙。保健品的广告里,除了这些钙以外,有些还会添加维生素K2,用于促进钙的吸收。或许在医院对某些钙需求比较高的病人,也会开出相似类似的针剂组合。

回到辅酶Q10这个话题。现在保健品的这个广告里面没有提到线粒体遗传病,但是稍微了解生物的人,大概都会知道线粒体跟ATP以及酶有很大关系。有些人的线粒体工作不正常,有可能是因为天生就缺乏了辅酶Q10这个东西。普通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辅酶Q10的,因为那个东西可以通过自体合成,但如果某些人的线粒体基因有缺陷,而那个缺陷刚好就在于是控制生产辅酶Q10,那些人口服大剂量的这个东西当然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治指南里,药物通常会提到辅酶Q10、肉碱、精氨酸,还有各种维生素,这些东西排列组合混在一起使用,被称作鸡尾酒疗疗法。鸡尾酒疗法一开始是针对艾滋病提出的,指的是用三种或者三种以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这样的好处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不一样,同时起效的话,有可能就会起到比较好的结果,同时也有可能降低耐药性。在线粒体脑肌病这个问题上,该用什么东西,不需要用什么东西,为什么就不可以先检测然后再使用呢?在某篇文献里说到某个病例,实际上他是辅酶Q10缺乏症,但是他一直没有做那个检测,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补充那个东西。笔者认为如果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进行过这样的检测,那么他就不需要兜那么多的弯路了。所以该用什么药?要用多少?在用之前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检测得出一个有参考值呢?我没有在中山一院的app上找到辅酶Q10注射液的价格,可能那个东西不同厂家名字不一样。中山一院那个app能查到的那些药剂有些是用原名,有些是用别名,所以我用原名就找不到了,但是在其他地方,我发现那个针剂2mL一瓶,一瓶就需要80块钱。哪怕一天只用一瓶,这个价格每天都要用也是非常昂贵的,而且那些辅酶Q10的针剂说明里面也半个字没有提到线粒体病这个东西。虽然这是一种神经内科的药物,但这个病用来这种药,医保能不能报销我感觉都是个问题。

对于罕见病,我们的确能做的东西不多,但如果做得不够多,我们又怎么可能战胜这个玩意呢?!

2024-04
17

生存期是多少?

By xrspook @ 8:10:43 归类于: 烂日记

罕见病到底有多罕见呢?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的了难。搜索了那些科学文献一遍又一遍以后我发现,其实线粒体脑肌症这种东西还挺多。在文献里体现出来的数据好像少年儿童的比例又要比成年人高,尤其是近几年的文献。找文献其实我一直都很想得到一个数据——到底生存期是多少?除了在其中一篇儿童病例的文献里提到他们的平均生存期不大于4岁以外,其它就再无提及,这个结论肯定会让人很绝望,但是考虑到这个病如果发病时间越早出现的症状就会越重,愈后就会越差,而那些被纳入案例的小孩年龄都很小,很多发病的时候,还不到三岁,有些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终于被确诊,这个数字有可能对大一点的小孩来说偏低。那篇文献里面有13个病例例,其中2个病例在随访期间失去联系,也就可以说是有11个病例的数据在里面。11个病例分别来自于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病并确诊的患儿。随访至2022年6月,仅有3个病例还存活。11个病例里,发病年龄有6个是两岁以下的。有4个是6岁以上的。仍然存活的病例的发病年龄是1岁,4岁,7岁各一个。1岁发病的那个病例花了8年的时候时间才终于被确诊,7岁的那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4岁的花了4年。那些已经去世的病例,大多发病后三年之内就被确诊了。那篇论文里,研究中患儿的生存时间为10个月到11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跨度,平均时间约3年5个月。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我下了10篇以上的论文,只有一篇里面把生存期说得这么明白。另外一些成年人的线粒体脑肌病的论文里说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他们是有好转的,有些甚至说,电话随访时已经没有再发现症状。所以可想而知,非常有可能他们的生存期远远大于儿童论文里的那个数。这也验证了某些文献里说,这个病发病得越早,会越严重,愈后效果会越不好。

在《临床儿科杂志》2023年第41卷第9期里,有一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的论文。题目是《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特点分析》里面的东西大概差不多也就那样。这篇论文回顾的是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ME患儿临床资料。纳入的ME患儿36例,也就是说,虽然这是一个罕见病,但是平均每年也有五例到这个医院就诊。因为这是一篇很新的论文,这个医院就在广州,所以是不是相对于广州的其他医院,这里接收到这类儿童患儿会比较多呢?如果接触得比较多,他们的应对方法方案也理论会比较充分,但是当我搜索了论文的作者以后发现,无论是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他们之前所发表过的论文里再也没有线粒体脑肌病这个词。这篇论文是通讯作者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是一个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这篇论文跟之前我谈到的那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说回访怎么样,还有这些孩子的生存期怎么样。但或许我给通讯作者发个邮件,如果他又愿意回复,他能回答我这个病儿童患者的生存期是多少?

生存期,对一个我们这些路人甲来说很重要,但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还没发病、暂时还好好,但肯定又携带了突变基因的人,该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这个东西爆发。

2024-04
16

罕见病

By xrspook @ 9:22:35 归类于: 烂日记

作为一个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上了罕见病,那种感觉肯定是非常绝望的,因为这意味着不会有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对症的药物。听到罕见病三个字,我们都直接会联想到可能那个人很快就要挂了,但实际上可能并不一定,就看你怎么看待“很快”。罕见病的意思是患病的人非常少,所以被研究得很少,很难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某些经验治疗方案。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药企不会针对这些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花大力气做特效药,所以这些人应该怎么办呢?

有些罕见病是很致命的,可能活不过几年。比如过上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听到的渐冻症。那是一个短期之内可能就不得不见证着自己慢慢走向死亡。没有特效药,所有治疗都只能是对症。如果手脚不听使唤,就别人喂食和辅助生活。如果呼吸也渐渐的衰竭,那可能就得用正压通气或者呼吸机之类解决问题。但是渐冻症一定就会在几年里夺取你的性命吗?不一定,比如霍金,他就活了好长一段时间。从我知道世界上原来有个霍金开始,他就大概差不多一直都是那副模样。他的家人没有放弃他,他自己更加是没有放弃自己,还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我感觉患上罕见病首先就不能马上觉得自己是个快死的人,没有活下去的欲望,即便是正常人估计也会活得不太好。

渐冻症的患者去医院,被医生确诊是那个东西,病人当然是没什么办法的,医生其实也没什么办法。如果是那些经验不太丰富的医生,甚至还无法帮你确诊。好不容易遇上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各种检查手段确定了你就是这个病,但是他也没有办法让你康复,因为教科书或者文献资料里就从来没有一个解决方案。所有的治疗都只能是对症,唯一有一些是可以经验判断的,就是从各种资料看来,可能某些药会有效果,某些药联合起来或许会让你好过些,有些要在类似的症状下面可以解决问题的药物,在治疗某种罕见病类似的症状的时候却是不可行的。要活下去,医生和患者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治疗方案。

对罕见病患者来说,让他们绝望的是医生甚至不想接受他们,在他们的眼里,这就意味着医生把他们放弃了。对某些小医院,小科室的医生来说,要他们花大精力在这种病人身上,而且还会承担很大的风险,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所以他们可能会选择拒绝。但是什么样的医生才会乐于接受这些患者并且努力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呢?我觉得这个医生可能不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授,但是这个医生背后的那个团队以及他所在的医院得给予支持、他能申请到课题、能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做个这个探索。无论最后成功与否,这里说的成功是指病人一直活着,而且是有生活质量地活着,最好是不良的症状逐渐减少。成功可能是个奢望,因为一定程度上,这很靠运气,但失败实际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如果能把失败详细记录下来,当别的医生遇到类似的案例的时候,也就可以少走这些弯路。但是罕见病患者真的能遇到这么些医生吗?甚至可以这么推论,罕见病患者的罕见程度可能远远比不上罕见病患者遇到一个为他尽心尽力的好医生。

知道得越多,就会越发感受到我们不知道的更多。

2024-04
15

线粒体罕见病

By xrspook @ 11:30:4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说到我的某个亲戚患上了某种跟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病。有些资料里说这种病不通过遗传,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几率极低。线粒体的遗传病只能是母系传播,因为精子的线粒体DNA基本上结合的时候已经丢失。如果孩子出现了这种病,我感觉几乎可以这么说,母亲也一定会携带着那个突变的基因。孩子之所以发病,是因为那个患病者的体内非工作,也就是那些突变的基因达到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机体就出现了异常,而他的母亲非常有可能那些突变的基因比例低。如果患儿的血液里能检测到那些突变的基因,而那个母亲又没有发病的话,非常有可能母亲的血液里检测不到突变的基因,但是在母亲身体的其它部位能检测到一致的变异基因。能不能从母亲体内检测到那些突变的基因我觉得从理论上说,这应该是100%确定的,但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可能只能部分检测到,又或者根本检测不到。母体线粒体的DNA一定会传给下一代,这意味着患儿的兄弟姐妹也一定会带有这些突变的基因,但是因为线粒体突变这个玩意比较离奇,所以即便是确认了这个家族有问题,但是不同人发病的时间发病的症状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性,又或者有些人根本一辈子都看不出有问题。

那个罕见病小孩住院的时候,我妈也跟着过去。因为大舅妈觉得她一个人实在搞不定,她女儿又是那种不可信任的状态。接诊的是一个很年轻的主治医生。后来在宣传栏上我看到那个医生的主攻方向是遗传代谢。我妈也没有跟我说清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语境下,突然医生就对患儿的妈妈报出了一句,他的这个病你也有。患儿之所以可以确定,是因为他做过一系列的检查,其中包括基因测试,但是他妈妈没有做过这些,为什么医生会这么肯定呢?患儿还有个弟弟,既然母亲医生如此确定,而这种线粒体的遗传基因是通过母系传播的,也就意味着他弟弟也一定携带这个突变基因。在场的那些人里,可能除了那个年轻的医生以外,所有人都知道患儿还有一个弟弟。虽然弟弟现在看上去是正常的。他那个不正常的母亲我们之所以觉得她不正常,是因为她有一身的毛病,但我们却从来没想过她的那些毛病可能也是这个基因突变的其中一些表现形式。

因为出现抽搐癫痫,不得不去神经内科,最后被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脑肌病实际上这只是这个病的统称,实际上这个病细分下去还有很多分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患儿的病历,我妈那一代人估计是永远都说不清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即便我妈能说得清,可能那些病例又或者诊断书上面也不会说得那么明白。比如我自己巧囊那个出院小结上写的话就好像说了跟没说一样。甚至连我术后出现了一些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的事情都没有往上写,可能医生们觉得术后发烧这种事情是很普遍的,普遍到根本不值一提。

一个患儿已经足以让他们家陷入绝望,现在如果判定他们全家人都这样,简直崩溃。但是我的大舅妈估计没这个问题,因为她现在那个任性的女儿实际上是她的养女,但是她和大舅父一直都没有跟她说。当初收养这个孩子的时候,谁会想到她居然是个潘多拉宝盒……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