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
4

这到底是神马玩意

By xrspook @ 13:17:52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单位了有了个叫做读书活动的东西。一开始就是某个人拿着读后感上去读,然后不知道怎的就有人用PPT表达,接着PPT就变成了常规模式,大家不过是把从读纸上的东西变成读PPT上的大段文字,当然也有PPT是PPT,拿着稿子照读无误的存在。完全脱稿的少之又少,脱稿了而且说的时候是看着听众而不是盯着电脑显示屏或者天花板的就更加少(不和观众眼神交流,脱稿=背书)。脱稿跟背书是两回事,起码对我这种从来都不能一字不漏复述同一样东西的人来说,因为说出来需要的是思路,而背诵出来是条件反射。我背书很不在行,尤其大学以前那些需要半个字都不能错,标点符号也在审核范围的各种背书。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背书看上去那么的轻而易举,到底是怎么印入脑子的呢?我不敢把背书简化成思路然后再添枝加叶,因为我肯定会每次都添出不一样的版本。幸好,人生的后半段需要叙述的情况多于纯粹背书,我只需要组织好我的思路就可以了。所以,做演讲的时候我当然可以脱稿,PPT只是个提醒,尽可能地,里面不会有大片的文字,我会说很多很多的东西,但大屏幕上大家看到的不过是我说的内容的要点。读了那么多年说,看过那么多门课那么多个老师的PPT,怎么某些人还是不长进呢?有时,我真的很疑惑,他们真的上过大学?那本科文凭是真家伙?即便他们所遇到的老师中有把文字一大片放在PPT上的,难道他们就没有判断选择过哪些才叫好?不向好的靠拢,反而向某些不好的看齐,这是什么状况???他们或许会说,那是因为他们之前没做过。好吧,生孩子在你们生之前也没做过,难道说都快临盆了,你告诉我你不会生!把没做过作为做不好的借口,我挺鄙视那种人。与其给自己找做不好的解释不如在做之前就先研究策划组织一番。

幸好因为工作关系,我可能不需要出席今年所有的读书活动(每次一整就是一个下午,每年要好几次)。

有些人的读后感是下载回来的,PPT也是下载回来的。读书活动到底为了什么?说的那个人可能根本就没读过TA说的那本书,没看过,何来感?没有感,那唯有东拼西凑,拿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成果。这根本就是在强迫他们弄虚作假。读书活动的初衷是什么?现在,显然大家都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领导觉得这已经是个固定模式了,被更高级的领导认可并觉得很好,我们已经被吊在中间,不上不下。数量是硬凑出来的,质量你就别奢望了…… 整得这么辛苦,何必呢~

昨天有个同事自告奋勇要上台分享,他说的是某呼吸打坐法,大概是这么称呼吧。我听了半天,完全没听到那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个整法,只听到了写书的那个人的一些背景资料,这是怎么回事???作为自告奋勇的人应该非常了解书本,也非常喜欢,到达滚瓜烂熟的境界是理所当然的,但以他那种陈述模式,我们根本就没听出个所以然。如果那是在做营销的话,必定是失败的。因为听完他说的以后我仍不知道书到底说的是什么,里面的东西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所以,我理所当然不会在上面投入精力或进行消费。他义愤填膺、洋洋洒洒地说了一溜只让我们得出了个“他是书呆子,如果我们这里有人加入某某功的话,那人估计是他”的结论。从他说的东西可以得出他书看得很多,各种各样的都不少,但却有点走火入魔了。大好青年,才刚大学毕业不久,居然给我们不停地说什么佛啊道啊养生啊超脱啊之类的,如果那是他的兴趣,OK没问题。如果要我说起摔角招式的话我也可以把你们说得O嘴的,但在那种场合真的适合谈论这些?他沉醉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了,在准备这个的时候他没有正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听众有没有听懂他所说的内容的觉悟。大学教授在上面激情洋溢,下面的听众却是小学没毕业的小混混,不能说教授的演讲有问题,只能说他演说的对象选错了。和几个同事交流过后,大家一致觉得某同事的演讲内容好奇怪、听不懂。

今年我不用上去说,坐在下面是一个让我重新审视如果我站在上面我该怎么说才好的机会。

有话要说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