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骑车云云
呼吸顺畅没有酸痛的跑步真爽!昨天晚上的跑步就是这种感觉,跟星期一相差太远了。虽然白天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喉咙痛发作,但是吃了一些维生素B1以后,好像好了一点,以前我都是维生素B1跟维生素C联合使用的,但我的C片已经过期了,扔了以后就一直忘记买。这一次我发现原来只吃B1对我来说也是有效果的,其中原因我不知道,大概我这个人维生素B1的吸收方式有点奇怪,经常导致那个东西短缺,否则也不会发生多年以前的面瘫。
昨天跑步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感觉大腿跟小腿或者身体的其它部分酸痛,唯有跑到最后几K的时候才感觉小腿有些酸,最后冲刺的时候,右膝盖外侧有些酸。显然这些都不是关节骨头的问题,是韧带肌肉有点不适应,究其原因大概是我已经很久没用泡沫轴放松了,只是在动感单车或者跑步以后拉伸一下。
关于拉伸,过去这么多年,我早就养成了一套自己跑步以后的拉伸动作。自从开始动感单车以后,我发现自己的那套动作跟他们的极其相似。具体来说,我们各有所长。他们几乎没有拉伸到大腿内侧,但是在胯部拉伸方面,他们有些动作能拉伸到,而我的那些做不到,所以结合二者的长处,或许我可以编一套新的动作出来。第一次跟着视频做拉伸动作的时候,我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虽然长跑和动感单车要用到的肌肉群还是有一点点不同,但实际上,腿部的拉伸也就那些了。在我的拉伸动作里,还有一些对肩背部腹部以及后腰的拉伸,但他们没有这些,之所以没有,是因为动感单车不需要摆臂这个动作,一节课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在我用的那个APP里,持续时间最长的也就45分钟而已,但长跑45分钟只是个起步,随随便便几个小时,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长时间摆臂会导致肩部的僵硬,而且身体通常要保持一个微微前倾的姿势,即便核心肌肉再强大,后腰在完了以后还是会有酸痛感。动感单车的课程里,除了坐姿骑行还有站立骑行,在站立骑行的时候,基本上你就有后腰伸展的机会了。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站立骑行太难了,但后来习惯了以后我才发现,的确那个动作对臀部肌肉的要求很高,但实际上与同功率坐姿骑行相比,站姿骑行我觉得要比坐姿骑行舒服。站姿骑行我说不出那到底是什么感觉,好像在云中漫步。现在如果再让我玩椭圆机,大概我会比小时候玩得溜一些了。当时我我没办法掌握手脚协调,但经过动感单车的站立骑行以后,我觉得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已。
上星期骑摩拜过海珠桥的时候,上桥的那段路我试过站立骑行。虽然海珠桥的坡度也算是有点意思了,但我的普通单车站立骑行还是颤颤巍巍的,试了几下好像不太行,所以我还是改成了很努力蹬踏的坐姿骑行。以前觉得踩自行车上桥很困难,但经过动感单车的课程以后,我觉得那不过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而已,因为在某些课程里。高强度的骑行可能要维持五分钟,但是上一座普通的广州跨江桥,尤其是市中心的那几座,顶多两分钟就能到顶。所以还没到把我虐得很惨的时候,痛苦已经结束。过海珠桥的时候有几个小鲜肉在我前面站立骑行,他们好像很轻松的样子,但问题是他们的速度不快,所以在逼近他们的时候,我不得不连续响铃告知他们让开。在上坡的时候刹车,显然非常坑爹。他们一字排开,根本不可能绕得过去。最后,我放慢了速度,他们有些挪到了一边,所以我总算穿插了过去。
现在我很想体验一下真正的竞技单车骑行起来是什么感觉。
哈哈,站资摇车超级帅!特别是爬坡的时候。 比如 Albert Contador,站姿摇车简直帅到爆! 职业生涯最后一役,Alto de l’Angliru, 简直就是在单车上“跳舞”!迷死我了。
不过呢, Chris Froome 为代表的天空车队的那些家伙,用功率记告诉我们大多数人: 用坐姿稳定输出功率才是王道。
对我来说,真正比赛的时候,如果有爬坡,还是会老老实实坐着,再陡的坡也不站。平时骑的话,也会用站姿来缓解以下腰部。
哈哈,剪了一段自己的视频…
https://s3.amazonaws.com/ran-share/standingRiding.mp4
帅!风景也好!
同样功率,我真的觉得坐着比站着累多了,但如果说功率稳定,的确站着你没办法保持得一直平稳,可能是我经验太浅。
今天为了避免让冷空气刺激我的扁桃体,全程用鼻呼吸。这是我之前认为我做不到的。今天在0度左右的气温下,我做到了! 两个小时的训练中,实际在功率区间的 221w 总共 90 分钟的时间里,在保证功率的同时,全程没有用嘴呼吸。
从心率数据上来看 6组(15分钟) 平均心率为 161,164,163,162,160,164。
目前在前三周内没有发现完全相同的训练内容,所以也就不好比对用鼻呼吸的效果。实际上,我想比较的是在相同功率区间的情况下,心率数据有什么样的规律。
不过呢,我觉得用鼻呼吸也是一个需要刻意去练习的技能,在前2组的时候,我的呼吸特别吃力,但是到了后边几组,我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在用鼻呼吸了。
如过用过多的站骑,我可能做不到全程鼻呼吸。当然了,下面还有一些我自己的经验:
– 站骑有利于发力。因为你会额外调用身体的重量。这样的直接效果就是绝对瞬时功率的爆发。业余比赛中,这种突然的加速,可能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因为一旦几个人形成突围集团并且没有太大利益冲突,领奖台就是他们的。而如果你采用坐骑,是很难跟上这种突围的。
– 发力就意味着对身体的刺激。刺激意味着对身体的透支。对于一个车手来说在一定时间里,他的体能是有一定极限的,如果反反复复地刺激,很容易他就会崩盘,也就是骑不动,这种骑不动是真骑不动,一旦突破了这个极限,短时间里他的运动表现要比平时差很多。而目前车坛中最流行的理念是:(爬山赛,个人计时) 持续地在一个车手 就快要崩溃的边缘来骑车,是在一个固定时间内输出最大能量的最优解。天空车队把这个理念用到了极致。
– 还是个人经验,不过大多是骑车的人都同意。 走起伏路难于爬长坡,也难于走平路。这和为什么避免站骑有着类似的原理。起伏路意味着骑车人不停的用力,然后在下坡的时候放松,然后再用力,这种放松后再加速的效果更明显。也就更容易榨个一个人的体力。
– 另外,一些人生哲理也可能从侧面印证这个道理: 慢慢来,比较快。
– 这也是我为什么超级喜欢自行车的原因: 耐力运动,不仅仅是在每一次运动中想办法去持久,更是在跨越很长的时间段内,去持久下去。
我觉得你说的是间歇训练的原理,跑步骑车都一样。要变得更强就必须用这种,这种东西会让你突飞猛进,前提是在这之前你就应该有足够多的基础让你能扛下间歇训练。但实际上间歇这种东西也有高层次和低层次,所以,量力而为吧。
理论上,就长跑来说,匀速是最高效的,但牛逼的能力必须靠死去活来的间歇练出来。因为我懒,不打算比赛我不会加入间歇训练。
至于口鼻呼吸的问题。一开始我跑步完全是用鼻的,但那样到达一定程度你就会觉得氧气不够了,所以心率会飙上去。同样的强度,鼻子不够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口鼻一起来心率就下去了。后来基本上我就习惯了一直都口鼻一起来。口不要张大,留一条缝就能让风不那么直接伤害喉咙。当然了,我无法说到零度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因为我生活的地方低于10℃已经很难得了。
今天 5x15m 234w 的甜区训练,前4组,后最后1组的前半程,基本做到了用鼻呼吸(除了哼鼻涕…),这让我很是吃惊。因为5组平均心率 166,166,163,161,163,已经和我阈值心率很近了 177+。 而我做到了用鼻呼吸!我想知道我能再走多远。最近刻意用鼻呼吸是因为上一周的后半段,我发现先自己的扁桃体有点发炎,但是我的身体告诉我并没有感冒的迹象。 我觉得是用嘴呼吸带来的后果,最近这几次训练我刻意用鼻呼吸,主要是为了保护我的扁桃体。没想到这个刻意的改变让我觉得肺部会被更积极地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我的扁桃体也完全恢复过来了。
我一开始慢跑的时候也是用鼻呼吸,要达到160+的心率是可以的,170+几乎很难了。后来发现加大换气量以后,尤其是加大呼气,同样强度心率会下去,但光靠鼻子这有点难。所以难道还有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这种说法?不过这个我真没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