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
今天去了阔别已久的广东省中医院,感慨良多。
首先是西区现代化的装备让人耳目一新,你完全不会知道那是个中医院。和很多先进的医院一样,它几年前就开始用医疗卡、终端电脑来管理病人的信息。其实整个看病过程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运作,至于打印出来的信息都是为了病人能看得清楚而已。从挂号开始,你的信息就已经传送到已挂号的科目,开始排队,诊室前设有候诊区而该区域则正对一片显示屏,显示哪个医生的下一个病人该是谁。而整个诊断过程医生拿的再也不是老是漏墨的钢笔,而是键盘和鼠标。不知道那些老教授们懂不懂熟练操作呢?他们可能是被逼迫着得最快学会打字自如的老行家了。一坐到椅子上我的目光就在桌子上寻找从前用来放手的布包,但到我离开那里我还是没找到,只是发现了已经用了好些岁月的鼠标垫。“把脉”是中医很重要的一个诊断步骤,而我则在寻找着当年的“经典”配套产品。病历是打印出来的,嘿,绝!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但真的很好,从前医生的字向来是天书,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从诊断结果到开的药,一律不知道在写什么,都是狂草。因为一些是中文的草,一些是拉丁文,于是通常都是云里雾里。现在是打印,一切都清清楚楚。接着就到了计价,但远在你到达计价区开始排队之前,你的药费信息已经从刚才的诊室电脑通过终端,等待着计价者提取。现在到处都在升价,能吃的升不能吃的也升,但大概就只有在医院的计价交钱区域人是最爽手的,你能不交么?跟医生讲价啊!有个屁用。不交“天价”就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交钱结束后,药的信息就以光速传到了抓药的地方,接着你就到指定位置拿走你已付钱的东西。整个操作流程十分的顺畅,流水线的操作实在太完美了!在你进入下一个步骤之前你就已被告知你应该在哪个区域的哪个窗口完成下一步操作。电脑为你排队了,你不用动脑子。但,如果某天停电了,或者终端坏了呢?医院能保持正常运作吗?
记忆中的省中医院是个沉稳黑暗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孩提时候看病通常都在晚上吧。绝大多数地方都很安静,儿科诊室附近除外!条木长椅、雪白的方形瓷砖,比较昏暗的灯光,还有就是一些晚上没有开放关灯了的区域,总是给我神秘和平静的感觉。和西医不同,这里没有那么明亮的灯管,这里也不用打针。说不定老医生还会开一些很好喝的药[xrspook:当年犯的通常是咽喉炎,顾有此说法]。记得当年东区老楼的天井下面有个很大的灵芝模型,当年的我好长时间以为那是真的,中医院有个大灵芝也不奇怪啊,要不怎么叫中医院?!最喜欢看首层的荣誉墙,那些厉害的医生都在那里了,而儿科的几个大夫尽管当年不识字,但都能数出来,嘻嘻:)抓药的地方也是我觉神奇区域之一,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大柜,里面又有好多好多的小箱子,抓药的大叔、阿姨就很顺手地从这里拿一搓,那里拿一点点用那个好像我玩具的秤量一量,分为几份就成了我的药了。值得一题的还有他们的毛笔字,他们总要在袋子上大笔一挥写上病人的名字。什么款式的字都有,有简化字、有繁体字、有草书、当然也少不了错字。我妈的名字就经常被张冠李戴,反正呢,知道谁是谁就行。今天没有抓重要,不知道那些“大笔一挥”的传统有没有继续下去,还是那个抓药的袋子早就在信息传过去的时候已经打印上病人的名字了。
今日一去,方知时间之流逝,人事之变迁,过去种种虽仍历历在目但已不复存在。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向好发展,我都依然支持。Of course啦,医院这地方,我不是读医的,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也不是去帮手的志愿者,若是作为病人的身份去的话,少去、不去为f好。
果然是身体健康的人,我可是看着那楼建的。。。。不过中医院现在真的现代化了很多,开方用电脑,问诊流程都会写到电脑上,对中医有点认识的就知道连常用方都在电脑有记录,只要根据病情改动各味药用量和药引就可以了。
xrspook 对 阑珊 的回复: 2007-08-14 13:39:26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西区的现代化大楼就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