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到底是怎样的
几天前才为宿舍的台扇的轴承加过缝纫机润滑油,但是昨天风扇又开始卡壳了,于是我不得不再次把风扇拆开加油。为什么会这样呢?往轴承那里加缝纫机的润滑油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我感觉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得把台上完全拆开,然后在轴承上抹上真正的黄油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怎么才能把台扇的轴承拆出来加油呢?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难的事。但实际上我觉得这肯定是可以做到的,但问题是我近期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
昨天刚刚经历了一次检查,但实际上那个检查我并不是主要的被检查对象,我只是被涉及到了,但其中的某些问题也足以让我有点心惊肉跳。电话打了好多个,微信也不断在沟通,不过幸好之前那个让我非常纠结的问题最终都没有被摆上桌面。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按照上级的指示做就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我已经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去做,但上上的人过来检查,依然觉得这样不太合理。所以怎么做才合理呢?这个游戏根本就没有给我们一些非常明确的规则。但人人都要用这个玩,每个人对游戏的理解不一样,某些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规定在口口相传之中就变成了默认法则。于是这就很被动了,我到底违反了哪一条呢?哪一条都不是,但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干呢?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你觉得自己没犯错误,但别人觉得你这样不行。
当新的规则出现的时候,大家不可能一开始就思考得很到位,要怎么处理这些东西?在我们这个吃政策过日子的单位,所有的东西必须走流程,根本没有灵活处理,我也没想过要灵活,我完全只是按规矩办事,却被告知规矩不是这样的,那么那到底是怎样的呢?当我们很迷茫的时候,我们去询问上级。他们没有给我们一个白纸黑字答复,顶多只是电话指示,如果这样的话,如果出了状况,我们真的要把每一个电话都录音作为凭证。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吗?这实在太难了。所以为什么会存在一些这么难的事情,又或者说其实这个并不难,问题就是我们把握不到制定这个规则的人的意图。为什么要这么干?如果这么干,底线是什么?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逾越的,什么东西可以通过灵活处理解释过去。
静态换品种,静态同品种,调增调减,静态跟动态互换,动态调增调减,调换品种。静态跟动态真的是一回事吗?实际库存数就一定不能大于计划数吗?东莞的市级储备粮就要求实际库存数必须是计划数的110%以上,只有满足这个要求,他们才会给你100%的储备费。这条规则是怎么定下来的呢?都说在填报浪潮的那个该死的底稿的时候,如果实际库存数大于计划数,那个地方就无法填了。所以遇到东莞这种神经病该怎么办呢?100%的量是储备粮,余下的是商品粮吗?如果只放在一个仓里面呢,商品粮跟储备粮岂不是混放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库存大于计划数,但是我拿到的费用最多只是计划数,库存多一点不拿钱有什么问题呢?实物的量是足够的,而且钱没拿那么多,这不是应该给我们点赞吗?为什么反倒觉得是我们做得不对?而且这还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实物和计划就会重新回归合理区间。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就没有一条确切的给规则给我们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