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得堆一起?!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让某个Power Query的查询更进一步,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修改级联下拉网站的一些格式问题。无论是哪一个,我总感觉都不够完美。
Power Query的查询,之所以我感觉不完美,倒不是因为我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我或者我的解决方案有哪里不妥,而是需要我们填写这一张报表的人,脑子不知道想不知到底是什么。那是一张信息高度集中的报表,但为什么要把那么多信息在一张表上反映呢?里面要有每天的进出数据可以理解,要有每天的库存数据,也可以理解,因为期初库存加上进出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每天的库存。每天的库存是有要求的,必须得表达出来,这个可以理解,每天的进出数据具体来自于哪里,要把那写明白,这也可以理解,但是在2024年7月1日即将实施的某个规定里,要把采购价格也写进去,这个我就很不理解。采购价格跟这些进出有什么关系吗?又或者说任何一笔进出数据,一定就能轻易关联到采购价格吗?如果每天变化的只是一个仓,设定表格的人难道觉得采购价格就应该是一个固定值?实际上某天某个仓按照不同的合同,实际上可能有多个采购价格,那个仓严格来说,我是不是要做一个加权平均?某天多个仓发生了变动,有进的也有出的,进的那些仓一个仓有多个采购价格,出的那些仓,哪怕我已经不按先进先出或者价高先出之类的规则,直接把那统一为一个均价,这也意味着存在着很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这个东西,完全没办法从原始凭证里面得到,每天某个品种要填写进出数量,但是涉及仓号那里,进出都填在一起,采购价格那里如果有多个价格就取一个均价,但是这个均价该如何取舍呢?单仓先做一个均价,然后每个仓房按照数量跟价格再做一个加权平均吗?最后出来的那个采购价格代表了什么?算出那个数很不容易,但是算出了那个数,又能怎么着呢?那不代表任何东西。做出那个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为什么非得把那个数给算出来呢?硬是要把那个数算出来以后,最终会导致这张报表采购价格那个地方出来的东西是个四不像,用什么资料去验证?其它数据都是确切可以算明白的,但那个地方的数据却只是一个大概差不多的玩意。不知道这么脑残的决定到底是谁做的。想出这么个招的时候,居然没有人去否定他。如果有一天,信息化程度真的可以实现把报表要求的数据都自动的算出来,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是还是那句话,加权再加权得到的平均采购价格到底有什么用?又或者对普通人来说,对正常的人来说,根本没办法做那么仔细的加权平均,所以最终我的暴力解决方式是首先算出那个月变动的仓房有哪些,然后指定那些仓房的采购价格,每天有多少个变动仓房就直接把那些仓房的采购价格算术平均。
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上面不正常,会让你憋死;下面不正常,会让你气死,横竖都是死。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