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感慨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小学五、六年级)曾有过我的父母曾不是我的父母的心理,对爸的抗拒特大,经常幻想自己有个更高更强的父亲,觉得无论妈的工友还是同学的爸爸都要比自己的父亲强,因为我把仿佛只只会抄字典。“隔壁饭菜特别香”、“外国的月亮分外明”的确很能反映当时我的心情。甚至傻傻地想我的“亲生父母”会很快把我接走。看电视多了,甚至把里面都某些演员当做自己的父亲或哥哥,不过那些父亲和哥哥都只是在特别情况下“出现”,比如说在妈骂或打我一顿后。
今天(2007-03-30)细细地看了广州日报的A6要闻(主要包括“拿什么拯救你 杨家母女”和“救助之 路谁来医治病态追星? ”)和B10:每日保健(包括:“狂热追星族是怎么炼成的”)两版文章,一直觉得自己在追星方面挺疯狂的,但相比之下,我很理性也很懂事。我十分清楚“星”不是我的全部,虽然在“追”,但我甚至在他生日的时候发几个图片或写几句西文祝福我也不屑,开始是忘了,后来是故意不干。我觉得星给我的更多是理性,教会我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而我的星也的确教会了我一些做人的原则,告诉了我一些正确的世界观,他的知识广阔因此也开拓了我的视野。人没有动力是不会发奋的,所以我做事得有个目标,但对星的所有行为不尽认同,甚至对他得某些不当行为我甚至会批评咒骂,在朋友面前批判。做人得有个方向,我对我的“星”特了解,于是我就以那为模板,然后发展我自己的特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为了追星而追星,人是要活的,饭是要吃的,所以钱是一定要挣的,追星也需要钱,所以,追星用来作为一种嗜好,一种生活中的嗜好还好,但绝对不是生活的主流,人生的全部。觉得自己在处理“星”和正常生活还是不错的,在学习忙的时候我会觉得追星是负累,很随便完成该做的就去认真做我自己的事,在闲来无空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去研究研究,看点相关文章甚至激情澎湃地做点翻译。
我从不掩饰,我只所以那么热衷西班牙语是因为我的“星”,我的最初目标是要在学会西文后把那些大家极端渴望的西文原声电视剧翻译了,但现在,我更愿意去真的靠个西文翻译证书,加入WTO的中国一定很需要食品方面的专业人士,西班牙和拉美绝打多数国家都说西语,我有我的用武之地。虽然不喜欢做生意,但我们的公司要那些国家打什么食品交道,我还是很乐意的。那些科技性的外语资料比那些无厘头的明星访问好应付多了。即便我长大了,工作了,甚至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一直“追”,那对我来说就好像吃饭睡觉是平常的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都各不相同,我们不是为某人而活,我们走的应该是自己的路,“星”只是路上的某些风光,而我们特爱瞄多几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