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黄金周
黄金周到今天为止我已经放了9.5的假了,算上明天早上的0.5天,我的黄金周有10天!
花了一半的时间睡觉,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中英文的pectin实验报告,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看完了2本书,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下载、浏览网页和写blog。余下的就是和家人们在一起,逛超市,弄吃的什么的。
卡夫卡的《城堡》让我感到阴沉郁闷,而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又确实让我从兴奋轻松变成了沉思悲伤。一边看一边在埋怨《永别了,武器》里面那些经常要我花心思去判别谁在说话的对话。在那书里,对话都只用双引号括着,然后独成一行,没有人称,每次都让我恼怒。《永别了,武器》用第一人称写,这大概是我看到的第一本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所以到底主角是怎么个模样,我还是不大清楚。主角是美国人,名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名字·中名·姓,名字是父母给他起的,是他们对孩子的希望,中名通常是用来纪念某人,比如说亲戚或其它什么的人,姓就肯定是他老子留给的也没什么可以改。书中有时称呼名字,有时是中名,有时是姓,每次说到那东西我都是楞了一下,翻翻书的前面简介,然后恍然大悟。所以全书看完,我还不大习惯称呼主角的名字而选择继续称呼他为《永别了,武器》里的主角。
小时候看书太少,或基本不开书。现在却似乎在恶补,但我仍只是爱上看非最流行的外国小说。为什么不看中国的呢?因为那些作者,特别是最著名的往往喜欢在书中加入自己的很多见解。小说本来就应该留给读者去思考想像,我可不想看故事结果变成了议论文或说明文。为什么要大量看书呢?因为写文章和翻译的需要,写给论文出来,思路清晰狗屁不通,不行的!要翻译就得有扎实的文学根底,否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行不通。语文一向都是我的死穴,死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那些语文基础知识有问题,记得高考的那些语文基础选择题我是出奇的低分,至于阅读就一时灵一时不灵,但对外国文章通常灵,对中国的通常不灵,也不知道是我对那些作品真的不了解还是对出题的那人的思路无法接受。作文还过得去,所以还可以苟且从事非专业的翻译,但相比于身边专业的人士,我可是200%的相形见绌。
若小时候有什么“每天阅读课外书1小时”的推广活动,大概现在的我就很不同了,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模样也还行:)
xrspook的新翻译(很就以前的旧闻了,嘻嘻):星期二将首播“艾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