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
26

时间紧绷

By xrspook @ 23:09:42 归类于: 烂日记

周日看3部印度电影的节奏还真心紧绷!!!这起码需要7.5小时,遇上3个小时的电影那更加意味着可能得8个小时以上。一开始的时候,觉得有趣,但连续几周之后,要这般挺住真的纯粹靠信仰了。通常来说我会故意安排一些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混搭在一起。个人觉得,早上看一部看到中午,然后吃饭,睡个觉,下午在晚饭前做完运动、写完blog、洗完澡,晚上再看一部,那个节奏更合适。周六看3部印度电影的节奏(上午、下午、晚上各一)随着七月的离开也将结束了。

不知不觉中,到现在为止(2015-07-26晚上1030),我已经看过30部AK作品,绝大多数是主演,但也有客串几个镜头的。有的只有英文字母,有的我根本就没办法把注意力用在画面上,而只是几乎一直都是只盯着字幕的内容。盯着字幕看,无暇看其它的代表是《真相访谈》,在那个电视节目里,内容才是重中之重,至于AK或者嘉宾穿什么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都不重要。Indmi制作的《真相访谈》字幕相当有水平!除了句子流畅恰到好处以外注释也用得很到位。有英文字幕,很多字幕组都可以翻译出漂亮的中文,但印度的地理知识、社会常识以及AK的个人历史不是随便一个谁都能给得出很好的注释,不是内行人,怎么会知道!熟悉的人,听到某些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纯粹翻译的人,只是把那个词用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境界好吗!我觉得,如果翻译的时候不把心带上,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是木头,如果把很感人的东西翻译成读者完全没被打动,那是很失败的好吗!不如直接不翻译!!!上周日看的《偶然机会》我貌似就遇到了机器翻译的中文字幕,那种感觉是我无论如何都难以从中文里读懂,但如果把中文直译为英文再用英文的思路去想,那很简单嘛!纯粹机器翻译是毫无诚意的,机器翻译后,起码也调换一下语序啊好吗!现在,我觉得,水平不够,真的不要去把东西翻译出来并发布给别人看了,在给别人看之前,难道就不能自己读读,看看能不能读懂(读懂是基础,顺不顺是以及好不好是能力问题)?我就只有把东西翻译得让别人能读懂的水平,所以现在我会很小心地选择东西去翻译,有些我自己都只是半懂的东西我采取的方式是不完全翻译,而是概括总结出我能完全看懂的部分的内容,以我的方式阐述出来。这样的梗概不一定全面,但作为个引子还是可以的。我不能误导别人。

有些时候,我是完全没有闲暇看字幕的,我一心就只花在花花绿绿速度快节奏明亮的歌舞上,至于歌词是什么,我经常是看完了都完全不知道,甚至一句都记不起。世界上几乎没有主流电影会像印度电影那样几乎每个插曲都是个完美的MV,而且每个MV都几乎是对口型的,不是歌手们MTV里的只是拍摄故事。印度电影里的某些歌舞有剧情、有口型、也有传统的各种舞蹈/姿态,让人感觉很欢乐。每当谈到这个,我自然会想起《古拉姆》里面的Aati Kya Khandala,那不是传统的印度歌舞风格,但歌词的对话逗趣和节奏却很可爱。

明天540起床,又该睡觉去了~

2015-07
25

分享那些事

By xrspook @ 20:58:34 归类于: 烂日记

真TMD作死,一大早,7点多就到了体检的地方(我坐了大半个小时的车你知道吗!),到了的时候刚好是早上730。这已经很早了,如果我到车站的时候能搭上刚刚离开的250我可以更早,不过什么都么有如果。如果我不需要蹲在厕所里努力地排便不排尿我能节省不少时间。至今我都觉得自己很神奇,怎么可以做到排便不排尿的?这到底是什么控制力啊啊啊啊啊啊~~~之前我也不觉得我能做到,但原来居然可以,可能这跟我昨晚没喝平时那么多水有关。昨晚可以这么说,吃完饭后我就没喝过水了,这是绝对少见的。不过呢,吃完饭都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

昨晚调了个字幕,把电脑上的AK资源上传整理到迅雷快传和百度云,绝大多数都能秒杀,但少部分除外,那些都不是官方资源,都是我自己从YT上下载回来的,其中一个更是我下载dash版本,回来以后自己合并音频和视频。这些东西当然就不会有秒传了,估计不会有人像我这么变态做这种事,虽然,合并dash资源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有网友提供的脚本更加是相当的简单,难点只是怎么在需要翻墙才能到达的地方把大文件下载回来。昨晚发现一个很作死的事实,百度云居然无法识别迅雷快传提供的链接,这如何是好???如果视频能上传,我肯定可以秒杀,但问题是偏偏那个资源是4GB以上的,百度云客户端非付费用户只能上传4GB以下的版本。我当然可以用软件把4GB以上的文件切分开来,但这么一来那肯定又是独一无二的版本,于是我又得苦闷地上传了,绝对不可能秒杀完成。我的网友里有百度云VIP的吗?同样神奇的还有当我把百度云某个叫做AKX的文件夹以私密方式共享出去的时候,几秒内打开始是可以的,但几分钟过后就打不开了,显示的是链接失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要把里面的某些GB级以上的文件手动改为RAR或ZIP格式?尤其是那些4GB以上的,你得知道有些我离线完成的文件有15GB以上… 或许,为了整个文件夹共享成功,我需要把那些超大文件排除在外。毕竟,就现在的情况来说,AK的大多数资源都只是DVD转压的,通常来说,大小都在3GB以内(即便电影有2.5小时),只有2000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的电影才有蓝光压制的版本,那些玩意大小就很难说了,更暴力的是有些不是蓝光压制,是直接的蓝光原盘,变态!变态!变态!对我这个收集控来说,好东西有了,但分享不出去很让人烦。从前有BT站和ED2K站,现在这些几乎都被网盘取代了。但是呢,要解决大资源的共享问题,我觉得还是用BT,ED2K,磁力链等方式比较靠谱。这么多年以后,难道我要重新开始纠结如何不用BT站发布BT或ED2K资源?现在估计也没什么人用eMule或BT软件下载的吧,所以那些东西只要和迅雷扯上关系,那就只是个可访问的资源而已,没很么实质的下载难度,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种不重要(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因为我是迅雷VIP,迅雷服务器是个神器,离线和高速通道神通广大)。昨晚把从YT以dash方式下载回来Tum Mere Ho上传到迅雷快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家里100M光纤的网络和迅雷玩上传能有500KB/s的速度,太让我震惊了好吗!所以接近1GB大小的文件用了35分钟左右就上传完成。只要肯给时间几个GB的东西上传也不会是问题,谁叫我曾经经历过好几天通宵才能下载完成区区几百MB视频的苦闷。当时为什么会那么折腾是因为用的是P2P,没有源就不会有速度,而我要的东西都是外国且小众的,所以我的软件必须只能倒时差,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教我妈帮我晚上10点到早上8点挂机下电驴资源。现在,我们的确遇到分享超大型文件的问题了,但这些分享问题任何时候都存在,任何时候都有让大家烦的事。所以,怕麻烦你就彻底输了,要时刻做好着要艰苦战斗的准备。

8点了,抽血的护士们开始集体上班,该结束敲键盘鸟。

2015-07
24

那么一丁点的差别

By xrspook @ 12:52:00 归类于: 烂日记

每个星期我都只有一天是早上7点甚至8点过后起床,那就是星期天,而下周,我会连那唯一的一次都没有。因为明天(周六)要去体检,所以周六早上的晨跑得推迟到周日早上了。一周的其余时间我只有2个正式起床时间(我有2轮闹钟,第一轮是提醒开始插温度计量基础体温,第二轮是测温结束,起床鸟,正式起床时间指的是第二轮闹钟),要不540要不610。540用在周一,其它时候610(实际上周六晨跑我用的是500+510+600闹钟,前两个是第一第二轮,最后一个是之前折腾吃完早餐后再歇歇消化顺便睡个觉)。都说600前起床的才算早起,那么559的闹钟,拖延症15分钟后再爬起来那叫做早起?

这让我想起了毕业答辩优秀不优秀的说法,要申请成为优秀毕业论文就得进入优秀答辩组,普通答辩组的老师由某个领域的各种层次的老师组成,而优秀答辩组的老师则是由某个领域最top的老师组成。90分以上就叫做优秀,在普通答辩组你不需一定非常厉害都有可能拿到88或89分,但从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论文撰写、答辩准备、答辩表现都极致的情况下你也有差不多一半的概率拿不到90分以上。91分和89分,区别就只是区区2分而已,但为了那个“优秀”的头衔,付出要多得多。至今,我不知道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算不算是优秀,他们好像从来没有确切给我一个yes or no的回复。事隔那么多年,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因为那上面的成绩论文撰写是89,答辩表现是93+,还有一个忘记了是什么分,也是90+,就平均分而言,总体来说是在90以上的,但谁知道呢?分数和判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对应关系吗?还是,只是我自己不知道???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当年离开的时候学校还没有给我本科四年的最终各科成绩单,成绩单如果在学校我回去拿也就完事了,但问题是成绩单在我同学手里,她老是说要给我,却一直没给,估计到现在别说我的了,连她自己的了也不知道哪里去鸟。所以,是否90+,我始终不了解。不知道我当年为什么要奔着优秀而去,但如果我不奔优秀奔啥呢?奔随随便便完事毕业?那完全就不是我的作风啊好吗?!好像,当年是为了给老师扬眉吐气一番,但我不需要为老师出什么头啊,因为人家早就是有名的教授,虽然他特立独行,不是传统风格,始终带着他自己的性格。我尊敬他、崇拜他,所以我觉得我应该为他做点什么,这思路很正常,不知道我有没有想多,我应该也是他的得意门徒。他是那种从不虚张声势,但却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帮助,在不知不觉的小事中让你感到窝心关怀的人。我喜欢这样,我也愿意成为他那样的人。不过我俩有很大区别,他能说半句话不会说一句,我是明明可以一句话结束我可能要说上三句。也许随着时间的延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改变,他比我大24年,足足2个生肖轮回啊亲!有时我是话痨,有时,我甚至不说完整的句子,只是憋出个词语解决问题。在那些时候我就会想,别人看我的时候会觉得我像英叔那般吗?但那么做,我真心不是故意摆款的,只是觉得真没必要说太多。

别人在玩手机玩电脑玩游戏的时候我在浏览网页,看某些领域的消息和新闻,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就进行翻译或贴图。这就是我之所以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除了Windows自带的纸牌之类,我的电脑里没有游戏,没有单机游戏,也不会找到我有在网页上曾经打开联机游戏的记录。同样,我的手机里现在一个游戏也没有。从前,是有的,电脑上和手机上都有,但现在都没了,我不需要那些,我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没时间用在游戏上面。睡个觉、看个书、刷刷围脖和微信看看有没有人找我(不是为了消磨时间看各种消息)。人生有那么多事要去做,怎么就有时间玩游戏呢?不是因为我觉得游戏不好,而是我玩的话我会很内疚,因为我本可以用那些时间做些其它事,做一些对其他人来说有益的事。可以这么理解?我的核心本质是想服务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服务?估计,这也是我看不惯现在某些小年轻作风的原因。他们那种任性的张口主义,我不喜欢,他们甚至不用拿来主义了,他们连伸手都懒,直接张口命令你得把他们要的送到嘴边。

看书可以让人变成话痨,跑步可以清空大脑让人保持空白。

2015-07
23

初次读完《我行我素》

By xrspook @ 13:28:10 归类于: 烂日记

2015-06-28知道曾经有名叫Christina Daniels的人为Aamir Khan写过一本叫做《I’LL DO IT MY WAY》(我行我素)的书。知道有这本书的那天,我就轻易地找到了PDF版,并把那上传到了我的kindle阅读器。我的kindle上有2个版本,一个是PDF版,一个是经过P2K转换的MOBI版(MOBI版看不到插图,但PDF版可以,虽然打开/放大很慢)。网上流传的PDF版是扫描货,可想而知在6寸kindle上阅读效果有多么的糟糕,别说6寸的kindle,即便是7.9寸的小米平板阅读也很艰难。我至今都觉得纯粹扫描的东西在随身电子平板上看很困难。至于那本书的MOBI版本,是从PDF版本那里进行过字母识别转换的。大多数内容你都可以看懂,但不习惯的时候会感到比较吃力,因为有些字母会识别错误,比如说“h”变成了“b”,“i”变成了“l”等等,不是每个字母都会发生这种事,概率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随机的了,反正“Aamir”明明里面有“i”却从未被识别为“Aamlr”。具备人脑纠错字母功能是必须的。让我觉得最不习惯的当数神一般的断词。PDF是图片,MOBI是文本,MOBI里经常性习惯性会有些你看着熟悉但觉得怪怪的词,实际上那一点都没问题,很多时候不过是单词的前半和后半之间有莫名其妙的空格而已(可能因为PDF的单词断行?)。一开始,那简直让我抓狂死了~ 那种阅读节奏经常被无端端的暂停打乱,挺让人恼怒。但后来,我居然习惯了,就像别人不理解我怎么可以忍受单位的检验搭档一样,当你无计可施、非如此不可的时候,自然会有路。

2015-07-04(星期六),我在万国奥特莱斯的KFC开看I’LL DO IT MY WAY。我用了一次看书大概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习惯了字符识别错误和断词有问题。just enjoy the book就好,书里说到的故事比那些什么规则上的硬伤重要多了,只要我入戏,一切都难不倒我。到昨天(2015-07-22)为止,我用了20天不到的时间把200多页的书看完鸟。我在KFC看,在家里看,在车上看,在单位看,在上课的时候看,坐着看,躺着看…… 我最喜欢的看书地点是万国KFC的随便某个座位或者检验室的某个角落。吵杂也好,安静也好,明亮也好,昏暗也好,对我来说有个场所,有不让我感到压迫着急的时间慢慢看我就心满意足。一边看我还一边用手机截图发围脖分享我看书的感受。kindle有选择语句的分享功能,但很多时候我有感而发的是一大段话甚至是连续几页,当然那般分享是不行的,所以,照相来得更暴力直接。一开始,我总是觉得右下角显示的看书进度(百分比)怎么老是那么慢,但后来,尤其到了这周,我在默默祈祷着别这么快结束好吗?!昨天我是大概从90%开始的,但没看几页就没了,因为书的后面是编者说以及一些AK的作品目录及获奖情况。在看到80%多的时候我已经在想我要不要看完后再看一次?因为我觉得前面的东西我有些模糊了,尤其是谈到AK早期电影的时候,编剧导演制片演员还有片名都是陌生的,那些东西我都没有接触过完全不了解,而且由于那些东西当时并不很有名,所以篇幅不长也没有特吸引人注意力的故事。现在,AK早期的电影我已经看过了一些,所以重读那些部分我应该会不同的感触。

今天,我刚在淘宝上入手买下I’LL DO IT MY WAY的纸质书。那本书定价是好像接近500卢比,我的入手价是接近190元。美亚最便宜的价格是大概10美金,10美金的书,加上10-15美金的运费,也就大概150元左右的样子,但问题是我在淘宝上那已经是印度直接带回来放在天朝的现货了,几天就到,美亚没有直营那本书,而只是一些个人在经营,所以,还是多给些钱给天朝朋友吧。印度到天朝明明不远,印度和天朝国内的运费应该都不贵,但有些东西不是理所当然那么简单。说来也好笑,卖书的那家淘宝店居然标题是“自传”卧槽!AK写过blog,但不曾写过自传好吗!那本书是别人给他写的传记!!!

I’LL DO IT MY WAY,挺客观的,作者用她的思路把AK的成长历程展示出来,有她自己的观点,但不多。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里面有大量和AK合作过的电影导演制片之类的采访,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从其他人评价的角度来反映AK进化的书。里面除了那些以外还会引用AK自己在各种公开场合下说过的话,以及一些媒体在各种媒介上发表的评价。这些都很重要,不过呢,这些东西用多了,感觉会让人觉得那是在网上搜索东拼西凑,虽然仍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去开展,但感觉会很零碎很让人着急。我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也看过Rey Mysterio的传记,那两本书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写的,所以一路下来都很顺畅。但这本I’LL DO IT MY WAY的某些章节会让我感到突兀。比如说好不容易谈电影从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突然就不继续下去了,而是插入了那段时间不同影人的采访,谈他们对他们的电影和对AK的评价。在这种写法上,我是有点感到诧异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完全按照电影的顺序来呢?如果无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可以按照不同合作导演来归类介绍电影啊。米叔是演员,也是影人,要谈他一定得谈他的作品。到底该用什么模式分类叙述故事呢?我显然不大同意作者用的节奏。其实她完全可以以编年的方式把电影一路下来。然后再以分类导演/编剧/制片采访的方式继续。当然了,这般搞可能作者会觉得有点跟她要展现米叔心路历程的初衷偏离得有点远。但显然,如果按照我的方式去表现的话,框架结构会更好,思路会更清晰。我之所以这么觉得,或许是被wiki上的资料影响的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形成那个思维模式了。

今天,如无意外,我应该会开始重读I’LL DO IT MY WAY。

归档:2015-07-23 热血沸腾(下)。

2015-07-23_stamp01

2015-07-23_stamp02

2015-07-23_stamp03

2015-07-23_stamp04

2015-07-23_stamp05

2015-07
22

寻觅201513

By xrspook @ 20:28:5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要买2015年第13期的《青年文摘》(彩版),那是7月上半刊。今天一大早,在陈家祠下车,中山路、康王路、半条西华路上超过10个报刊亭我问了个遍,都没找到。全部都有卖《青年文摘》,全部都在卖15期,其中有一家仍有一本14期,但被问到有没有13期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是看了看自己正在卖的是15期,然后告诉我没有,那被退回去了。问第一家得到这个答复的时候我就心感不妙,但我还是继续下去,直到问完我今天路过的所有报刊亭。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意林》和《读者》他们有很多期都摆在货架上,但《青年文摘》都被退回去了呢?!为了5块钱的东西,如果我铁心要找到需要花费的绝对不止是5元!我该怎么找?我应该去北京路新华书店?应该去广州购书中心?他们也会像路边小报刊亭那样把过期杂志退回去吗?现在还是7月啊亲!7月上旬的杂志怎么能称作过刊?而且平时街边报刊亭不是有很多过刊便宜卖的吗?一些我觉得理所当然很简单的事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现在我的心情很复杂,不是失望,而是有点儿紧张和激动。我想要那东西,我想今天就想拿到!为了这个我正在绞尽脑汁地去想我到底可以怎么着。我的直觉告诉我明天早上我没有顺风车可以搭回单位,所以今晚上完课我就要自己坐估计得3小时以上的公交回去。而今天中午,我原计划是去吃珍珍的牛腩珍珠肠粉煲,但现在,我想的是直接奔去陈家祠地铁站,坐几个站到北京路。我必须去新华书店、联合书店以及那里的大型邮局看看!中午我最多只有1个半小时,从上课地点来回陈家祠地铁站起码要半小时以上,所以即便不算我要很快地买到吃的,一路我都得以连奔带跑的方式。如果今晚不需要回单位,这种事我可以放学后再做,先去北京路,然后去天河,天河我可以找的除了购书中心还有唐宁书店,代价是回家时间一定不早。为梦而奔跑我觉得最值得,从心理上说,这非常有意义,但从花费上面说,我还不如直接淘宝解决问题。之前我已经试图直接在淘宝上买《青年文摘》,但好像那个东西没有单独一期卖的,还是我只是很随意地搜索了一下没有认真考究?

好像我到现在还没有解释为什么我这么坚决一定要买这一期的《青年文摘》噢,而且如果我是要得这么迫切的话为什么我不在正在热卖的时候入手。显然,你懂的,我不是那种会习惯性看这些杂志的人。高中的时候我的确买过《读者》和《意林》,但那些合计加起来买的都不到5本,当时纯粹为了写老师要求写的东西找话题而必须得看看,因为看报纸实在引不起我的共鸣。印象之中,我的同学也没有买《青年文摘》的瘾。我有长期不间断地买过杂志,而且起码2年以上,那玩意叫做《数码时代》,那是我高中时期最爱干的事,每月1本,每本10元,之所以买一开始是为了光盘里的工具或小游戏,当然里面的内容除了游戏部分我都会很认真地看完,不得不说,我的很多电脑知识估计就是那般学回来的。到了后来,为什么不买了?我已经不记得了,觉得互联网已经能解决我的计算机工具获取的问题?好像连续3年,我都会买《电脑报》的合订本,那比《数码时代》更专业。《数码时代》是我的高中同学指引我那么干的,但《电脑报》为什么会入手我就真不知道了。我也买过好几期的英文版的《国际地理杂志》,那基本上都是在从前购书中心三楼的三联书店里买的,现在,三联已经不复存在… 买过一本过期打折(好像只需5元)的《网球》杂志,封面好像是费天王,不是费天王我才不会买呢!再追溯得远一点,初中时代我手头上的《少男少女》都是顺手牵羊回来的,拿回家以后我完全没看过,连翻都没翻开。之所以可以顺手牵羊是因为当时我是学生会的,负责分发全校各班的订阅杂志,每次送过来的都会多几本,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个潜规则,所以就… 毕竟放着也是放着,如果说分派杂志和报纸(好象是《中国青年报》)是我的工作,但我的小伙伴们是被我招呼过来的啊,我们总不可能一直都无偿工作为人民服务吧!训导主任一定知道我们一直在“拿报酬”,但因为没影响正常运作,所以她也一直没说我们什么。

少年时我真的不怎么爱看书,尤其不爱看我的同龄人非常狂热的那些。不过现在的情况是他们很多人都不再读什么了,但我却继续像海绵那样孜孜不倦。看来后知后觉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我有30年的知识和经验,却干着十几岁孩子的疯狂事,够萌。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