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
25

补短

By xrspook @ 11:01:21 归类于: 烂日记

《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已经不记得是我什么时候买的了,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呢?我同样也不记得,但是相对于从前我买的书来说,这本书算比较高端,因为配的不是磁带,而是一张CD,虽然里面的音频不是MP3,但是这已经很进步了,所以我猜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是有一个塑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CD封装在里面。从前我到底买过多少本西班牙语的教材,我的确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这本绿色封皮的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却记得我曾经很用心地学习过,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继续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学西班牙语正统课本《现代西班牙语》。

还记得大学的那些早上8点上课前的时光。我会在7点30左右到达课室,然后开始学我的西班牙语。有些人在读英语,而我读的却是西班牙语。那个时候现西配套的是磁带,我没有带着Walkman去课室,所以实际上我只是凭感觉去读。

从前我们学英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感觉去读,但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是那样的。还记得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去英语中心。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英语原来不是我们那本配套教材磁带里读的那样的。当时的小学英语教材是中国人读的,但是在英语中心他们用的是香港的版本,虽然可能也是中国人读的,但是风格跟我之前接触的完全不一样。要说彻底颠覆我的,大概是新概念英语或者剑桥英语的磁带,那些教材的编排跟我们的课本很不一样。虽然那本新概念被我买回去以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用过的,以至于现在这本书到底被我放哪里了,我已经没有印象。至于那本剑桥英语实在太惊艳,惊艳到我甚至怀疑自己过去那么多年学的是不是假英语。剑桥英语是高中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材,但那门课一个星期就只上一次,别的班是外籍老师教,而我们班是副校长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反正那门课是一种体验性质的,正统的英语课继续每天都会有,隔一段时间会测验考试,还是传统风格。

本来说的是西班牙语,但不知不觉就跳到英语去了。说回那本带CD音频的教材,我觉得那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课文选择很特别,课文全部都是外国人读的,准确来说西班牙语发音的内容都是外国人读的,风格跟剑桥英语非常类似。那本书很薄,内容有很贴近实际,但里面大量的信息要让读者学会学懂非常难。比如说语法这种东西可以用一大本书去说,但实际上这本书就只有一两页纸的版面说明问题,显然不可能全部铺开。于是这就导致了虽然我已经很认真地去记忆,但实际上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用,比如说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英语里面是没有与格代词这种东西。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直接对应的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我学语文或者英语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区分过这种东西。在我记忆之中好像没有。西班牙语跟英语比起来有非常多的多变体。单数复数那是肯定存的,阴性阳性加上各种时态导致我这小白出错的几率大增。如果一个句子里面宾格代词与格代词都有的话,我经常不知道谁是谁。到底那个动词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呢?是宾格代词与格代词还是那个经常默认省略的主语?因为这本初学手册版面的关系,没办法把语法讲全,所以这些我必须掌握的规则就得用其它方式补全。所以昨天我又老老实实地下单了新版的《现代西班牙语》一二册。现在的现西是2017年版的,跟99年版本蓝色封面的套最大区别在于书本变大了,印刷变成了全彩,里面的内容据说也更贴合实际了。我只希望这本新的现西里面没有像99版本那样有各种各样连小白都发现得了的拼写错误。

从前的英语是要我学,现在的西班牙语是我要学。既然曾经被迫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外语,我觉得现在如何学这个问题上我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我不觉得这样我会学得更快,但是估计这会让我学的比较有思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然后主动补全那些东西。

2021-09
24

运动时,我在想

By xrspook @ 8:30:08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什么东西是不辛苦的呢?所有东西当你到达一定程度以后都是辛苦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许还有新手的运气这种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就像是两口子过日子一样,无论一开始热恋的时候爱得多么的死去活来,但是见多了、接触多了自然烦心事就会发生,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忍耐。基本上可以这么说,任何东西只要长期相处到最后,如果关系依然能维持下去的话,忍耐必不可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从忍耐之中要继续爱得深沉呢?当你不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缺点上面的时候,实际上日子过得还是挺舒坦,但是人就是那么犯贱,当你觉得不爽的时候,满眼都会是不好的东西。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跟你作对。那种念头挥之不去,会去一直折磨你。

以前我没有什么办法,但现在我发现疯狂运动好像能让人暂时忘却那些,尤其是你一边运动,你还得一边还得思考运动本身的时候。对我来说,去投篮球跟跑步不一样,因为我已经跑过很多路了,而且绝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慢跑,所以我会进入某种境界,到达那种程度的时候,我根本不需要考虑跑步之类的东西,我只要一直条件反射继续下去就可以了。但即便在初级的阶段,我也能达到冥想状态。也只有在我累得要死要活的时候,比如说节奏跑又或者间歇跑的时候,我才会稍微在跑步的时候想跑步本身,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我觉得大脑是有点缺氧的,所以我想的可能只是要怎么熬到那个我设定的休息点或者终点,并没有考虑我跑的时候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纠正可以做得更好。心率这种东西不是我考虑的范围,拼命跑就对了,尤其是在间歇跑的时候。步频这种东西,我也想快点啊,我已经很努力的蹬地了,但问题是气都喘不过来,那是无能为力的节奏啊,尤其是已经跑了几组以后,那是脚软的赶脚。

但是我去投篮球的时候不一样。投球的时候,我在一直思考为什么会中?为什么会不中?不中的原因是什么?我可以怎么纠正过来,如果我的球是一直中下去的话,大概我会落入跑步的那种冥想状态,但幸好我的水平比较低,我无法做到一直中下去。不同的距离用不同的方法,为什么有些中有些不中,为什么有些会打框,有些直接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必须满场飞捡球,一开始我觉得捡球这个操作实在太痛苦了,但是两个多月下来以后,我觉得捡球其实还行,捡球这个步骤为我赚了很多步数。大概是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投篮积攒回来的步数比跑个10K还要多,虽然我不觉得自己走了多远。大概跳的时候、碎步或者跨步把球逮住的时候积攒了很多步数吧。所以当我一个人去投篮,我总得把手机放在腰包里捆在腰上。因为我有些紧身裤有口袋,但有口袋不一定就放得下手机。有些口袋在侧面,虽然手机不太重,但长期的话还是会有影响。有些裤子口袋在后腰,那个位置非常容易被汗水湿透,我的手机是不防水的。综上所述,我只能把手机放在腰包里,而且那个腰包还必须比较贴身的绑在身上,因为太松的话。手机在里面晃,非常容易就会导致各种不愉快的问题。比如之前我用从前跑步的那个腰包,但是里面的橡皮筋已经老化,长期的摩擦废掉了我的手机保护膜。

我不知道别人运动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对我来说,做不同运动的时候,我脑子里思考的东西可能完全不一样。脑子好使的时候去工作,脑子不好使的时候去运动。

2021-09
23

暗暗增强

By xrspook @ 10:22:39 归类于: 烂日记

力量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慢慢养成的呢?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翻查朋友圈后发现是2021-08-22,刚好一个月前)开始做双手撑在瑜伽球上的俯卧撑了。

前天当我翻看DK的《肌力训练圣经》的时候发现里面说到的瑜伽球俯卧撑是把腿放在瑜伽球上,手撑地做俯卧撑,这就要求强大的核心稳定性,因为做那个的时候,主要目的不是要训练上肢,是训练核心,所以有这么个操作。而我做的那个俯卧撑灰Sir说是为了增大投球时的力量,所以俯卧撑看上去不太难,实际上对手腕的压力非常大。第一天晚上试过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右手中指当我稍微抬起来的时候会自发颤抖不已。那种效果就好像被什么上身了一样,又或者是手指在抽筋,但实际上除了颤抖以外,我并没有感到明显不适。可以肯定那天晚上第一次做完那个类型非常不标准的俯卧撑以后,我的反应是剧烈的。脚撑在地上,手撑在瑜伽球上做俯卧撑,我觉得相对于把脚放在瑜伽球上,手撑在地上做俯卧撑对核心稳定的要求可能会低一点。因为以前我也试过用脚在瑜伽球上做俯卧撑,结果发现我还没下去,脚就已经滚下来了(写这篇的时候我特意试了一下,现在的我可以控制,但依然脚容易滚下来,依然很难,但起码做得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实在做俯卧撑的时候,看上去上面跟下面的力是均衡的,但实际上下肢在支撑方面还是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我是一个胖的人,我的脂肪很多都堆堆在下肢,我不知道腰以上跟腰以下我到底哪里更重一些。理论上所有器官都在上半部,所以上面理应重一点,但问题就距离而言,肚脐是人的黄金分割点,所以下肢的长度肯定要比上肢大。所以如果让人平躺着,要找某个人的重心,那个位置会是哪里呢?是肚脐黄金分割点那个地方吗?有人做过这种研究吗?如果让人完全平躺在一张板上。板头和人的头、板底与人的脚的距离相等,就可以找到人理论上的重心。无论做什么运动,把握重心都很重要,经常会说到重心不稳你就会跌倒。

瑜伽球也好,药球也好,篮球也好,所有球形的那些东西,如果你要支撑在上面做动作的话,就意味着你必须发力均匀,人也必须协调,万一你真的用力偏了,你还得用非常强的稳定性把那纠正过来。之前我没办法在瑜伽球上做俯卧撑,但现在我习惯了。以前我几乎做不出标准的俯卧撑,但现在来个10个还是可以的,或许还能继续做下去,但是我没有继续虐自己了。以前我觉得做窄距俯卧撑非常的痛苦,也几乎不可能,但现在我发现做跪式的窄距俯卧撑即便已经到了双手接触钻石型的,我也依然可以比较轻松得做到(写这篇的时候我尝试了做标准钻石俯卧撑,果然没问题,感觉跟做等距标准的没啥两样,除了手腕角度有点别扭)。大概我可以试一下把双手按在篮球上做俯卧撑了。不过在做标准的之前,我先尝试一下跪式的(还是在写这篇的时候,我真的试着做标准的篮球俯卧撑,因为我支撑的不是上方45度,而是几乎水平,感觉需要大量用到胸肌夹的力量,瑟瑟发抖地还是勉强了3个,足气的篮球有点被我虐得变形了:P)。还记得从前第1次在迪卡侬看到药球以后,我兴冲冲地去试验做窄距俯卧撑,结果是根本做不下去已经抖得要死(直接下去必死无疑,在最低点,先把球压在身下再起来就好了。为啥我知道?灰Sir的瑜伽球俯卧撑就是这么起手的,这样最稳)。俯卧撑对肱三头肌的要求比较高,窄距俯卧撑几乎不会调用到胸肌,主要调用的是三角肌前束以及肱三头肌。在不知不觉中,近段时间我在强化着这两个部分的肌肉,攻克了这两个以后,我感觉我可玩的领域大了好多。

我没有变成肩膀特别夸张的大猩猩,也没有练成麒麟臂。但那些肉眼不可见,实际上存在的力量,已经足以让人很兴奋。

2021-09
22

觉醒吧,后侧肌群

By xrspook @ 11:26:52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我确信自己是可以投得了三分球的,但问题是我要做到我就得站在三分线上,做一个非常夸张的向前跳,而且在跳到最高点的时候出手,也正是因为我是向前跳,所以其实我出手的时候并不是以我想要的那种方式,因为我已经做不到了。那个时候我已经没办法手臂上举,然后拉球出一个高抛,因为向前的趋势已经导致我即便手臂向上,因为惯性的作用,在我拉之前球已经离手,所以那个时候通常我只能以一个斜向上的角度把球推出去。出手的角度可以控制的,但显然这样的话就浪费了我向上的力了。这不是一个我想要的方式。如果我要做到高抛稳定地投进三分球,我就必须要保证我的脚蹬地以后,力以一个垂直的传送链方式达到我的手,情况就像我原地向上推球那样。

之前我说过之所以我站在三分线没办法像原地推球那样双脚蹬地,球直接向上,因为我拿着球在胸前的时候重心已经偏前了。如果再仔细想想,实际上在投远距离的时候,你是需要把球从你半米开外的地方重新拉回到你的重心轴上,然后做一个当地垂直向上,最后出手。把手拉回来很容易。那是一个旋转的过程,肘部是固定的,其实是肩膀做一个旋转,让球从胸前上升到眉间。当你球在胸前,而你又处在蹲的状态的时候,你的屁股实际上是上翘的,而当你做这种手部转换的时候,实际上你的屁股就应该从上翘回到你的重心轴上,这个动作好像就是伸髋,伸髋这个动作我感觉是从盆骨前倾变成盆骨后倾的过程,起作用的应该主要是臀大肌,但我从来就没感受到。我感觉那是深蹲后起来的步骤,我一直用的都是股四头肌。深蹲的时候,又或者说当你正常情况下去的时候,必然会做一个盆骨前倾,也就是屈髋,只有这样你的屁股才会翘起来,你的身体做一个折叠你的躯干的重心会跟你的小腿垂直成一直线,这是一个下去的过程。上来的时候一直以来我觉得利用的是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虽然我一直控制膝盖不过脚尖,但大腿前侧我从来感觉鸭梨山大,无论下去还是起来,但实际上前侧和后侧都是应该只紧绷起作用的为啥我一直觉得鸭梨,就是因为我一直没用好后侧的臀大肌和腘绳肌。

9月17日B站最新一期的灰Sir视频里面说到了C型臀部训练。那就是一个让你感觉从盆骨前倾到盆骨后倾的动作。理论上用的是一个顶胯的力量实际上在起作用的是臀大肌。为什么灰Sir会强调训练大腿后侧的肌肉和锻炼臀部的肌肉呢?我感觉是为了做屈髋后垂直上跳力量传递埋下伏笔的。既然我不知道如何用大腿后侧以及臀部的力量我当然就不知道该如何把我的向前跳改为向上跳。灰Sir称之为C型臀部训练的这个动作。在《女性健美训练图解》里称这个动作为“盆骨后倾”,主要调动的肌肉是臀大肌,书上说因为这个动作不负重也相对简单,所以需要大量重复才有感觉。二者的区别在于灰Sir的那个动作起手就已经是深蹲,书上这个动作起手动作只是膝盖稍微弯曲,显然这样的话难度就会大大降低。这个动作的最高层次,灰Sir说他在复腱的时候做的是几乎全蹲,因为那已经是让屁屁跟地面只有一个篮球的距离。我个人觉得蹲得越深,需要利用股四头肌的程度就越高,因为屈膝程度也更大。如果你只是微微弯去膝盖,或许你会更容易感受到臀大肌的作用。周一晚上,我跟我妈从珠江新城这边走猎德大桥回家,临江大道这边的猎德桥底,一大群广场舞大妈大叔在蹦达。我等红绿灯过马路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蹦达着屈髋伸髋动作,那首音乐期间从未停过,手部动作不时变换着,但撅屁股挺和伸髋一直在重复。那帮广场舞排前面的穿着白色裤子红色T恤,动作标准整齐,后面那些是散客或者走过路过的。“专业广场舞”们蹦达一首歌屈髋伸髋动作标准不走形且协调优美,厉害到爆!

为什么我们的臀大肌会退化?会没有感觉呢?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坐在一把有扶手的椅子上,你起来的时候必然是双手一撑,然后就起来了,臀部没有作为。如果你是坐在一个没有扶手的椅子上,起来的时候你必定是重心前倾,然后力量就落在你的膝盖及股四头肌上,你的臀大肌依然无所作为。日积月累臀大肌就这么荒废了,但这东西明明是人类进化史上值得骄傲的闪光点啊!对我来说,臀大肌一直是我完全没有练习的肌肉之一。跑步的时候,臀中肌的激活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那块肌肉不够强大,髂胫束综合症绝对会找你。当你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膝盖外侧不再痛了,约等于就意味着其实你的臀中肌已经被训练到了一定程度。爬山要登很多楼梯的时候,有些人会说完了以后会膝盖痛、会大腿痛,但我是屁股痛,是臀中肌酸痛,因为我调用的是那里的肌肉。就关节的保护性而言,我的这种酸痛是相对而言比较合理安全的。

身体用了30多年,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我完全不了解的,探索无止境啊!

2021-09
21

你在说啥?

By xrspook @ 11:01:22 归类于: 烂日记

高等数学什么初等数学什么,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我觉得高等数学一定很高端,一定要比初等数学难很多,但那个时候班主任跟我说高等数学其实很简单,但初等数学不是一般的难。还记得从前大家说起陈景润就会谈其他证明1+1=2。为什么高等数学很简单呢?因为实际上那就是无数个定理的叠加,就像某篇论文引用了某些东西,有些东西包含了某些定理,而某些定理的原因又含在另外一些定理里面,所以即便你搞不懂人家一句参照什么东西,你依然可以自己去找原因,可能一层不能直接到底,但一层再一层继续下去,总会有个尽头。但是初等数学就等于是白手起家,从0到1,你根本没有抓手解释的余地。所以说大学的教授讲完课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相对而言,小学或者幼儿园的老师却要从没有任何基础的东西里面建立基础,这真的是太难了。

为什么会突然谈起这个?因为我觉得有些时候跟某些人产生一些代沟,就是这个高等和初等的问题。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人,当我们谈起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就会带入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很自然地就会举例子,举例子的时候,我们又会很自然的就说起了某本书,某个人又或者是某个场景。在那个时候我们默认我们的听众或者我们的观众知道我在说什么,但实际上他们又不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于是这就造成了代沟。说的人觉得自己一点问题没有,因为事实就是那样的,可能他根本没有加入任他的个人看法之类的东西,他只是陈述事实,但是听他说的人却完全对他说的那些东西一窍不通,于是这就很尴尬了。这就等于是对一个小学生听教高等数学的教授在这么说参照什么定理的时候,小学生一脸问号。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情况就好像记者在问全红蝉她的性格怎么样,结果被访问者听成了“杏哥”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说的那个人真的不应该引用太多的东西,如果他要引用的话,就不能光靠说,而应该举一些别人也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比如说加入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又或者是某些文字叙述来支撑他所说的那个东西。如果这些东西都不存在,他只能把那个事实完整地叙述出来,解释那个东西的始末,然后他才能根据那个事件再和现在的做对比。如果这种大学教授跟小学生讲课的事件还发生在一个外国的大学教授跟中国的乡村小学生讲课的场景里,问题将变得更加无解。即便有再强大的AI,有再完美的翻译,也不能化解这种鸿沟。

我貌似遇到了这种问题,我这种地球这边的小学生根本不需要知道地球那边的大学教授到底在说什么。这纯粹因为我很无聊,我想知道想了解,纯粹出于八卦。我不知道从中能获取些什么,但起码有些东西靠着我这个大龄小学生的经验还是能feel出来一点,万一大学教授的讲课大部分都跟他的那个课题的标题不太一致呢?讲课的标题我是完全懂的,但我在课程里get到的那些东西仅仅有一小部分直接跟标题相关。这到底是我的理解能力太糟糕还是大学教授的讲课太飘逸呢?这就不知道了。

但起码我不觉得这太糟糕,毕竟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非常认真地对待那个东西。虽然我很八卦,但这个有点专业认真的东西真不是我的兴趣点。

地球那边教授的讲课:¿Cómo llorar en actuación? | CLASES DE ACTUACIÓN (Cap. 2)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