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
15

港味翻译

By xrspook @ 8:36:40 归类于: 烂日记

《妈妈的神奇小子》的英文片名叫做Zero to Hero。基本上中国电影都不会取这么押韵牛逼的名字,当然这只是通常,现在年轻的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从前了,但是这种命名,我觉得很香港。

还记得从前明珠台的那些英语节目翻译的中文片名,我觉得都很有吸引力。老师在英语课上说信达雅,但实际上我只有在香港的英文频道上才见识到让我很佩服的信达雅。可惜的是我已经很久很久都不看明珠台了。以前我花很多时间在上面看各种各样的纪录片,有可能是Discovery的,也有可能是National Geographic, 但是Discovery的居多,因为National Geographic通常会在国际台播,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也是香港台的英文频道,我不怎么喜欢国际台。

我不只喜欢明珠台的中文翻译,也喜欢他们的粤语配音。放电影的时候,尤其是在晚上放930那场的时候,明珠台用的都是双语播放,但因为广州这边看那个频道用的是有线电视,没办法选择到底用什么声道,所以有段时间我们听到的是英语原声,有段时间我们听到的是粤语配音。比如说一开始我看830那场的《X档案》的时候听的是粤语配音,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停播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开播,变成了英语原声。相当的不习惯,我花了好多时间才终于适应了男女主角的声线。在我不再看明珠台之前好像双语播放的节目广州有线电视再也没有给我们默认选择粤语配音。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看英文频道,一定程度上大家是打着学英语的幌子的,如果片子都变成粤语,明珠台跟翡翠台有什么区别呢?但实际上一开始我之所以看明珠台,倒不是因为那是英语频道,而是因为我们喜欢上面播的那些国外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那些东西不会在粤语频道播。所以,当明出台再也没有粤语配音以后,我被迫习惯了看繁体的中文字幕。在那之前,即便翡翠台播的那些电视剧都有繁体中文字幕,但实际上因为都听得懂,那就是我的母语,根本不需要看字幕。

现在的有线电视默认给我们选择原声的声道,大概是因为在广州看有线电视的人好大程度都是说普通话的,哪怕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现在的孩子已经把粤语当做是一门外语,他们开口就说普通话,所以说如果明珠台播放的是粤语配音可能那个频道的受众会更少。当然了,估计现在英语频道再也没有当年那么多粉丝了,因为要看外国的节目,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我们都已经有了很多其它选择。再也不需要准点蹲在电视旁边,激动地等待,也不需要看插播的广告,虽然其实我觉得明珠台他们自己的广告挺好看,倒是好长一段时间有线电视都把明珠台的广告剪掉和插播他们自己的广告,广州有线电视的广告真心不好看。香港电视台的广告一定程度上我觉得那些东西虽然是在推销某些商品,但实际上短小的广告挺有养分的。很多广告讲述的是某些故事,而不纯粹是某个明星在那里带货。

那些在明珠台看大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5分钟播一次广告。换做是现在,可能我会抓狂到极点。但是当年15分钟一次的原版广告其实我也从中吸取了很多信息,比如说某些新的CD专辑。也比如说那个电视台还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因为除了广告以外还有不少节目预告。

感谢明珠台,我少年时代探索世界的领路人。

2021-09
14

蒸锅

By xrspook @ 8:35:11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下午最大的事情就是等待开那个宣布新领导的大会,一开始理论上是15:50的,但我却看成了15:30。但是15:50这个完全是个幌子,实际上当我们全部人都到齐了以后,足足拖延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开始。100多个人在会议室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空调根本不作为。会议室在顶楼,虽然屋顶还有个东西遮阳,还不至于直射,但问题是100多个人在那个理论上有中央空调的会议室里四台中央空调据说三台都是坏的。只有一台中央空调跟一个柜机。所以这到底有多变态呢?在等待领导大驾光临的过程中,我先是在那里折腾手机,接着直接就坐在那里睡觉了,但问题是,即便只是坐在那里睡觉,也居然可以汗流浃背,这实在太神奇了!为什么我们的会议室居然可以这样呢?!

我已经很久不去那个会议室跟很多人一起开会了,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多数的安全会议都不是全员参加,而我这个并不算是一件作业人员的也就不参与了。我不知道他们开会的时候到底热不热。4台中央空调坏掉三台。这样的概率实在很夸张,但如果你知道那四台中央空调实际上都是总公司的淘汰产品的话,也就没什么好惊讶了。装在我们单位那四台空调尚且已经用了估计有10年,如果加总公司用个5-10年,这样的空调不坏才怪。每次总公司搞什么装修要换什么新东西,总要往我们这里拉淘汰产品,我们接收了他们无数的淘汰桌子柜子。从那些东西的样式你就可以看出都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但他们依然觉得直接丢掉可惜,拉到我们这边估计依然用得着,就像扶贫一样。桌子柜子之类的还好说。但电器之类的东西全部都是有寿命的,10年几乎已经是个极限了。而商用空调这种东西别说10年,即便是质量好的,5年差不多也该换了,毕竟用的频率很高。在总公司的会议室开会,绝对不能出什么乱子,但是但我们所有人都聚在我们自己的会议室开会的时候却热成了狗。冬天还好一点,因为一开窗的话南北对流可以把人冷死,但是夏天日子根本没法过。

不知道其它直属单位或者直属库有没有接收过总公司的淘汰产品,估计即便有也肯定没有我们接收得多,尤其是一些离广州比较远的直属库。总公司肯定不会花大量运输费把那东西运过去。

以前会议室的中央空调开了以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关机,现在是直接开不了的。一开始遇到那种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很纳闷,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还好,开着开着会突然就觉得热呢?进而发现空调居然自己关机了,于是就用遥控把那重新打开,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又自动关机了。最后,拿遥控器的那个人只好隔一段时间就关注一下那个空调。哪怕他不关注那个空调,坐在那空调出风口附近的人也会提醒他要操作一下。这样的中央空调的确非常可笑,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那拆掉,直接把4个中央空调换成4个柜机就解决问题了。4个柜机的维护要比4个中央空调方便简单很多。为什么我们就不去做这种纠正呢?难道觉得我们那么多人开会的机会不多,所以用不着那么浪费买新空调吗?

不把自己人当人,呵呵呵。

2021-09
13

一直挣扎

By xrspook @ 14:27:3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看我妈去看了香港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在去看之前我一直没有跟我妈说那到底是什么电影。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如果她知道这是一部香港电影,没看之前估计已经才跟我碎碎念了,而当我跟她说女主角是吴君如的时候,估计她那碎碎念会更加强烈。所以我宁愿直接不说。上个星期我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了,但是当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星期天,所以我只能这个星期再去看。我非常清楚这样的话,让我选择的机会会少很多,因为首映的第一周排片是最多的,而且优惠肯定有。这不是一部大片,但我确信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因为从月度的口碑排名看来,它排在第三,在两部进口片之后。看之前,我不想了解太多关于这部片的各种细节,但从演员的配置以及故事主要内容我确信这必定是一部好片子。里面除了几个老演员以外,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看到这部片子里的吴君如,让我想起了《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香港的女人莫名强大。香港电视剧或者电影表现的女人,并不是因为她们能力上有多么的过人,而是因为她们的勤劳、她们的无私付出、她们即便很苦也一直迎难而上。在这之前我已经在《岁月神偷》里见识过当妈妈的吴君如。从前听到吴君如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会自带那种无厘头的念头,跟周星驰类似的感觉,但经过《岁月神偷》和《妈妈的神奇小子》以后,我实在太佩服这位女演员了。

同样是一部运动电影,跟《摔跤吧!爸爸》比起来,《妈妈的神奇小子》里面我感觉有更多的无奈。比如说在1985年的香港,一瓶皇冠盖的玻璃瓶汽水也要两块钱。但是2000年以后,居然政府给残障运动员每个月的补贴只有3000块。3000块在香港等于是300块,几乎等于没给钱。所以这跟香港的老人领水果金有什么区别呢?我不知道他们健全的运动员每个月的补贴有多少?但即便残障运动员已经是奥运会、破世界纪录的的级别,政府也仅仅资助3000块钱。别说用来训练,哪怕是用来吃饭都不行。吃饭都没办法保证,怎么进行全职训练?为了能进行全职训练,运动员不得不自己想办法、找经理人、代理各种商品,拍各种广告,但这样必定让运动员分心。让人无奈的是,如果他们不这么干的话,他们就没法继续下去。残障运动员跟一般的运动员在这部电影里,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可能是残障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更长,有十几年,如果早出道的话,甚至会有20年。这20年靠那一丁点的政府津贴以及即便拿了奥运金牌也只有正常运动员1/30的奖励,他们能继续坚持下去真的是个奇迹!十几二十年的运动生涯,只能纯粹靠家人养着,这实在太难了。

我是看着香港的电视剧和电影长大的,所以我明白主角生活的那个社区那个那种房子意味着那一定是一个公屋屋邨。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庭收入一定很低。在《摔跤吧!爸爸》里,当女儿们打出一些成绩以后,虽然片子没很明显地说到他们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起码当女儿们的竞技水平到达国家甚至者国际层次的时候,有国家的资助、有更好的运动场地、更科学的教练团队。但神奇小子这么多年跟的都是那个教练,都是在那块场地。当运动员很不容易,当残障运动员更加不容易。即便他已经是那种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水平,他依旧不得不为他的基本生活挣扎。

《阿甘正传》涉及的深度广度更大,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香港片《妈妈的神奇小子》。

2021-09
12

粘上

By xrspook @ 17:57:30 归类于: 烂日记

上星期的某个晚上,我躺在地上往天花板丢篮球的时候,某一次一个失手,篮球砸到了我的床头柜上面。刚好砸在了我的手机架上面。手机倒没事,因为手机是平的,虽然球砸下去的力不小,但是手机安然无恙,不过手机架的一个托手机的小机关直接崩溃了,大概因为篮球刚好落在其中一个支撑上。其实球砸下去的时候,我已经觉得肯定死了,但实际上当场我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毕竟手机都是好的,篮球砸下去不会碎屏,我的小米手机没有那么脆弱。桌面上的其他东西也好像没什么问题。直到晚上睡觉了我才发现怎么床上有个小弹簧进而发现那手机架的一个支架小零件,接着我才发现原来手机架被我在较早前的篮球事故里被搞坏了。研究了一番,那个东西好像已经没办法装回去了,因为那是硬塑料,那根轴已经被篮球砸断了。昨天我本打算用那种类似于502的胶水把那粘起来。那种胶水对硬塑料相当好用,但问题是当我拿出那瓶胶水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凝固了,完全没用,所以我直接丢掉。接着我拿出了用来粘鞋的胶水。那种胶水黏黏的、水水的,有点像粘模型的那种,但是风干速度又比粘模型的慢一些。我不知道粘模型的那种胶水防不防水,又或者有没有弹性。在我印象中应该是没有弹性,但是这种粘鞋的胶水据说是粘过以后依然能让鞋子保持很好的弹性。虽然加了胶水以后,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说明书上说要等48小时。其间需要进行固定,所以买胶水的时候会标配一根橡皮筋以及一小小砂纸。说明书上说在用胶水之前要把粘合处用砂纸打磨。打磨估计有两个意图,一个是把老的胶水给搞掉,第二个是让贴合面平整且粗糙。我是用来粘手机架的,可以肯定的是既然鞋子可以粘,硬塑料也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鞋子的材质五花八门,中底的,大底的,还有上面那些织物的,真皮的,又或者是pu的,各种类型都有,既然那个胶水可以胜任那些,怎么就不可以用来粘手机支架呢?再退一步,如果真粘不上,我会带回单位用热熔胶对付这个东西,显然硬塑料上热熔胶那是必定可以的节奏。

我昨天出门之前把小零件给粘上的,粘完以后在上面稍微压了一些重物,先加了一个科学计算器,然后再压了一个封箱胶。晚上回来的时候大概过了6七个小时,发现已经粘得不错了,起码轻轻扭的时候那个东西完全掰不动。掰不动我觉得就已经实现了愿望,毕竟手机架我就只是放个手机在上面而已,我不会放个平板上去,因为平板的护套本来就是一个支架。这样的一个坏处是手机架再也不可能折叠平放了,但是我也不需要这个功能。如果我需要折叠,我拿其他手机架就好,单位有两个,我妈那里有一个,而我这个曾经受伤的手机架,一直保持那个支撑的状态就好。

如果是从前,塑料这种东西坏了也就坏了,家里没有胶水,我也不会特意去买一支502去对付。但现在有了淘宝,有了淘特,我的武器库里有了粘鞋胶以及热胶枪。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我个人觉得粘鞋胶这种东西不是人人家里都需要,但是放一只在家里备用也是很有好处的,毕竟那个东西才几块钱而已。如果说好用的话,而且需要那种马上就见效的话,我建议家里备一根热熔胶枪。那个东西几乎可以这么说,是万能的,无论有什么小东西损坏了,又或者是大人小孩突然燃起创作欲望,热熔胶枪都是一个极好的工具。

没钱的时候,东西坏了只能买新的,有钱了以后,家里备了一些工具,东西坏了以后反而不需要买新的了。

2021-09
11

稳定核心

By xrspook @ 12:40:06 归类于: 烂日记

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如果我的语记不升级,我在那个高版本语记里记录的东西在低版本的APP里看不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至今我都没搞懂,同样让我没搞懂的还有我在多个设备里面都安装了语记的APP,有些版本新一点,有些版本旧一点,旧一点的那些还好说,因为我显示的是默认的分类,但在新一点的那个版本,每次进去显示的居然都是全部内容,完全不理会我的分类,哪怕这一次我选择了,只显示默认分类,但下一次进去的时候依然给我展示全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反而变成了永远的bug。之所以不进行语记的升级,是因为旧版本一直都用得好好的,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升级呢?让人纳闷的是,同样是安卓是的系统,有一些手机能用有一些手机不能用。我害怕某一次升级以后不能用了,所以如果现在这个版本用得还好,我不会主动去升级。之所以我最常用的那个手机里面的语记会升级,是因为升通常我都是顺便全部都一起搞了,没有特殊对待。之所以升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实我也走那种想尝试一下新东西。虽然那些所谓的新功能可能实际上根本不好用,又或者我根本用不着,但见识一下也无妨。

我好像已经在办公室坐了两个星期的瑜伽球。可能因为我比较矮,虽然我买的球是匹配我身高的,但如果我的气打太足的话,我会觉太高,所以如果要坐在球的重心轴上,我的脚碰不了地,碰不了地就意味着我肯定做不稳,但是如果不坐在那个轴上,我同样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保持平衡,所以挺矛盾。所以虽然说坐在球上,但很多时候我都是找个地方撑着借力,否则的话根本不能稳稳地一直坐在那里。

相比于坐在瑜伽球上,现在我更喜欢跪在瑜伽球上。还记得第一天晚上听说有跪在瑜伽球上这个操作以后,我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30秒都无能,哪怕颤颤巍巍,过几秒钟就找个东西平衡一下。感觉很累很累,整个人都在颤抖。现在已经根本没有了这种新手的痛苦。几天前我还挣扎着在上面连续个5分钟,一开始的时候还挺稳的,但越往后就越是需要找个东西摸一下保持平衡。昨天晚上,我跟我妈一起看电视,我一直跪在瑜伽球上,不知不觉就10分钟了。虽然过一段时间我还是得找个东西摸一下保持平衡。一开始的时候我得平展双臂找平衡,但越往后反而越稳,我甚至可以把手臂收回来。跪在瑜伽球上这个操作我发现必须得核心收紧。让你不痛苦的唯一方式是你的膝盖几乎跪在瑜伽球的重心上。你的大腿跟你的整个上半身要在同一直线上,且和地面垂直,当你的整个重心都跟球的重心都在一条轴上,你才有可能保持平衡。你的身体必须尽量和重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应该让小腿和瑜伽球完全接触,大腿跟瑜伽球成一角度,这样的话会让你跪在上面的时候非常的累,没过多长时间必然会颤抖得很厉害,因为大腿受的力实在太大了。明明不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却不得不把一部分力分在那个地方。在做平板支撑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当你逐渐支持不住的时候,你就会颤抖。颤抖在平板支撑的时候可能只是比较难看一点,但颤抖核心不稳,这种东西发生在瑜伽球上会直接让你失去平衡摔倒。当你在瑜伽球上已经非常牛逼地可以保持住的时候,再去做平板支撑,你会发现原来颤抖这种东西也是可以控制的。

核心力量这种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我觉得那是一个维持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利器。核心不稳,会出现一些过度的弯曲旋转;核心不稳,当你发力的时候,力可能不用在你希望的那个方向上。为什么直到大概近10年我才听说过核心这种东西呢?为什么我小时候的体育课上,老师从来没有跟我们强调过无论男女都必须重视这个东西呢?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上去了,做所有运动的时候你都必将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飞跃,但如果我是一个大胖的橘猫、是一个长期葛优躺的人,核心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不能希望别人必定觉得我们做的事有意义,但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必须找到坚持下去的意义。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