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
11

冠冕堂皇的幌子

By xrspook @ 8:20:14 归类于: 烂日记

好不容易等来了单位即将要推出的新制度,用聘任制体现专业技术资格的价值,但问题是我有专业资格,但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跟我的专业资格不是一回事,那就等于我拿那个资格对我来说是个寂寞。有这种烦恼的人,又或者说最为烦恼的人只有我一个。我是一个跨专业很挺厉害的人。从他们专业的划分来说,我的确跨专业了,但问题是就工作的开展和实际情况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在大学的时候,我是以一个工科生的标准去培养的。我所经历的那些东西足以支撑我能完成现在我需要做到的所有东西。即便现在拿了一个专业对口的人过来,他一定比我做的更好吗?既然一个工科生能够完全胜任这份工作的话。即便专业是不对口,这又有什么问题呢?在他们的脑洞里,现在我做的是统计,所以他们如果要聘任的应该是一个统计师,但实际上一个工程师也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是要他们这般夸专业的去聘任,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我去考一个统计师回来吗?当我考了一个统计师回来,你又把我调岗到其他地方,那我是不是要继续考其它东西呢?这根本是不现实的。一开始不是我自动申请调离我熟悉的岗位,从我最擅长的专业转到一个不对口的地方,是你们做的决定。

但一直以来你们却没有给我晋升的机会,如果不聘任我,也可以把我的直接升上去,我也没有烦恼,毕竟无论走哪条路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到手的钱多了,但现在如果在行政上你不给我晋升,在专业上你故意不让我在专业的地方发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们就是在故意整我。当然他们要整的人还不仅仅是我一个,很多人即便有专业资格,即便他们也是在从事他们的专业,但是只要不聘任你。钱还依然到不到你口袋里。什么人才会被聘任呢?有时我觉得这挺矛盾,一开始之所以有这条规定,是因为管理岗位没有那么多,所以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岗位来弥补这些有技术但是却没办法分配到行政岗位的人,但实际上当你要确切判定谁该被聘任,被聘任的名额到底要定为多少的时候,问题又来了。人太多岗位不够的问题,无论你开多少条路,始终不够的,也始终会有我现在这样的状况。

那些细则我们等了很久,在我评上工程师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可能即将要有变革,但实际上过了好多年这件事情一直都只是传闻,现在当这东西好像真的即将到来的时候,结果发现依然是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只是用来糊弄人的。表扬你有多优秀,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只是动一下嘴皮子而已,要真正体现你的价值就应该在到手的福利和到手的金钱上相应表达。但实际上要真的有这种体现又实在太难了。

当我看到那个即将执行的办法的时候,我很不爽,而且还足足不爽了一个下午,但是却无处吐槽,所以我就用接连不断的工作麻木自己。这份工作赚到的钱肯定不会把我饿死,但显然要我从钱的分量上感受到成就感的话,根本不可能。

2022-01
10

让人着迷的番石榴

By xrspook @ 9:32:49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问到底我有什么是无法抗拒很想吃的。大概番石榴算是其中的一种,但我并不喜欢吃大的番石榴,那种果子没有番石榴的味道。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种很大的品种,因为在我印象之中,番石榴就是有那种特殊的香味,软软的,糯糯的。我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就有番石榴跟木葡萄这两种本地的水果,相比于番石榴我跟喜欢甜甜的木葡萄。从前我总觉得小的番石榴和木葡萄长得很像。虽然叫“葡萄”,但跟新疆特产的那种根本不是一回事。小的时候,大人们称木葡萄为葡萄,称葡萄为提子。所以当我知道葡萄应该叫葡萄的时候,我彻底不知道从前叫葡萄的该如何称呼了。于是只能通过描述那种水果是广东的水果,核能摇响,然后我才终于知道了那叫木葡萄,是从东南亚那边引进过来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段时间我会留下木葡萄的核做手工。一开始那个时候那个东西还有一点硬度,但时间久了以后就会干瘪,然后塌陷,最终我的那个脸谱的手工就完蛋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面上那种很香的,小小的糯糯的番石榴几乎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很大的,外皮是青色的。同样消失的还有木葡萄,木葡萄比小番石榴消失得还要彻底。大的番石榴切开,那的确就是一个番石榴,但跟我喜欢的那个品种相差很远。如果我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大的番石榴,我肯定不会喜欢上那种水果。后来我才知道那种大番石榴好像是从外国引进的,小的香香的番石榴我们总会称呼为本地番石榴。很早很早以前。广州就有这些东西,当时还卖得很便宜,有龙眼、荔枝和黄皮的地方也会有番石榴。我妈说她小的时候每当刮风下雨总有很多小小的香香的番石榴在卖,而且很便宜,一毛钱就可以买一大盘。也正是因为那个东西太好吃了,而且还很便宜。小时候的她很贪嘴,结果就吃到便秘。自从那次以后,她对番石榴有了恐惧感。其实如果每次只是吃一个,没那么容易便秘,但问题是当她还小的时候,她是抱着一大盘在那里猛吃。

从单位回家,如果是在南岗上地铁的话就会在下车点路过万达广场的嘉荣。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一进超市的门,我就被番石榴的香味吸引过去了。那是刚一进门,虽然戴着口罩也依然可以被味道带领到卖番石榴的地方。第一次我没有卖,但当我第二次再次拿到那儿5元无门槛的优惠券以后我毫不犹豫的直接挑了几个。通常在超市都不会找到那种香糯的小番石榴,因为通常来说这种小而香的价格比较贵,其次是如果番石榴真的已经香糯了,就意味着保质期不长了。所以如果要卖这种水果的话,不可能一次就进很大量的货,其次就是如果没有人买的话,这种货非常容易坏掉,所以通常我们都只会在市场里看到某些周边的农民挑着自家的小果过来卖,量不大。以前很便宜的东西,因为现在耕地越来越少,而且从前用来种这种小番石榴的地方也逐渐被那些大番石榴说取代,所以物以稀为贵。小番石榴正常情况下在市场可以卖到七八块钱一斤。在我记忆之中,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市场里每当季节适合的时候,这种香糯的小番石榴总有很多,价格也很便宜,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某部作品集叫《番石榴飘香》,让他迷醉的那种番石榴是我喜欢的那种香糯型吗?

2022-01
9

真的需要吗

By xrspook @ 11:32:05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看到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的时候,我会有各种冲动,但是当我把价格也看一遍以后,我觉得所有冲动彻底打消了,转而会去看他们卖水的地方。想扫一轮品牌,然后扫一轮价格,接着去对比一下容量,最后出手,对我来说根本不是出于我喜欢喝什么,我想尝试什么而买什么。因为虽然有很多东西我都想尝试,但实际上看到那个价格以后,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家在挑选喝什么的时候到底是如何考虑的呢?如果只是口渴想喝水又或者是知道自己往后的一段时间需要有水的储备,那肯定是直接买白开水,有可能是纯净水,也有可能是矿泉水,反正就是纯粹的水。什么时候才会买饮料呢?觉得自己想喝,觉得想尝试一下的时候才那样,不是因为有需要,而是只是想。因为那些饮料根本不解渴,不能在你渴的时候满足你的需要,也同样不能在你饿的时候帮你提供实在的能量。当我要用自己的钱去买东西的时候,我无法不从实际的角度考虑。除非我知道某些饮料搞特价,一块钱又或者是不到两块钱就能买到,我会尝试一下,如果货架上的饮料是常规价,我肯定不会入手,无论我需要还是不需要。对我来说,如果是从实际的角度考虑,我从来不需要那些东西。

商家现在很喜欢打什么零脂肪零糖的口号,但实际上这靠谱吗?通常饮料你根本不需要在里面加入脂肪这种东西,光是碳水以及其他添加剂就足够了。零糖这个概念意味着他们的确不在里面加白砂糖,他加了代糖,但问题是有些人是对代糖过敏的,零碳的饮料款式多样,不同牌子的代糖还不一样,所以那些过敏的人,他们还得看清配料,那东西里加了什么代糖。光看一次还不够,万一人家中途换配方了呢?所以每次喝之前都得小心翼翼。代糖不等于就不甜,代糖这种东西是让你有甜的感觉,但实际上里面没有碳水。没有碳水对糖尿病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对肥胖者来说,即便没有碳水,但是那种物质能让大脑有甜的感觉,就依然会影响代谢,依然会让你发胖。零糖又不甜的东西,你绝对不想喝,所以当我看到那些酸奶广告说零糖的酸奶更健康,我脑子里就会有一大群草泥马奔腾而过。没有甜味的酸奶,你们真能接受吗?有自己用酸奶粉和纯牛奶做个酸奶的人都知道,不加糖的酸奶又或者是加糖量不够的酸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微生物发酵的角度考虑,糖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原料,所以不加糖做酸奶发酵,如果要做到和普通酸奶同样的效果,他们只能往里面加很多添加剂,比如说各种胶。这样的话就可以把酸奶做到有点类似于啫喱的感觉,又或者说他们喜欢用“老酸奶”这个字去形容,让酸奶有点像嫩豆腐的效果。但要知道,蛋白质不够高、发酵的时候没有糖,怎么可能用很纯粹的方法做到这种效果呢?!你看到的那些所谓老酸奶、那些各种卓头的酸奶的时候,配料表总会让你一头雾水,因为食品添加剂的括号里有一大堆的东西。如果用最普通的做法,这些都没必要。

我们的选择的确越来越多了,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被各种食品添加剂排列组合最优方案玩得团团转而已。

2022-01
8

如果可以,要看原著

By xrspook @ 11:23:49 归类于: 烂日记

近期开始重新看看《堂吉诃德》,感觉挺有趣,好像我已经看过了之前已经看到的那个部分,所以在我记忆之中,有些东西是隐隐约约的,但有些东西好像从未看到过。大概这一次我选择的那个版本的翻译比较接地气,所以看起来的那种感觉好神奇,不像是一部大作,不像是经典的外语作品,好像是一部小混混在讲着生活的小故事。

我通常不会看书本的前言或者译者注之类的东西,但这一次我把那些都看完了。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感觉到上面说的那种东西。因为译者在他翻译之前也看过多个版本的中文《堂吉诃德》,但是却一直觉得不大对劲,所以最终他才接下了翻译《堂吉诃德》的任务,但是他依然觉得要读这本著作最佳的方式还是直接看原文。他引用了一句描述翻译的话,具体到底是谁说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意思大概是翻译得再好,依然不是原著的那种感觉,情况就像是如果你能直接读懂原著,你看到的是一张地毯的正面,花纹是正常的。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翻译版本,即便你看到的是同一张毯子,但是你看到的却是毯子的背面,花纹还是那些花纹,但很别扭,最糟糕的是里面肯定有很多线头,或者杂七杂八的东西。所以最佳的方式依然是直接读懂原著,而不是借助翻译,但显然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读懂其他语言的任何作品。所以我们只能借助于翻译。但是对一些我们很在乎、我们很想知道了解的那些作品,我也觉得唯一方式是直接读原著。但原著这种东西不是说想读懂就可以读懂,比如《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这个东西实在太高深了,原文的语言世界上真没有几个人能读懂。

一次翻译就会改变一次味道,如果把一个作品在翻译之上再翻译,感觉就会差得更远。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学习西班牙语,要毫无障碍地看西语电视剧的原因,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受得到他们要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以译者的角度去感知那个电视剧。有时我觉得如果完全没有字幕,光看画面我感受出来的东西好像和我一边看字幕一边接收到的东西有所不同。我自己的确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看字面上的翻译就是那个意思,但实际上当你直接看画面去理解,你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字典上没有明确说明,但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场景的确就有那个意思,虽然词语还是那些词语,但是你却不能直接的用字典上的那个意思去套用。什么俚语谚语之类的东西,每个语言都会有,而那些东西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靠积累。但翻译的那个人是否已经积累到了这些东西,还是说他只是直接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我们不知道每一个翻译者到底能力,如何翻译得准不准确是个问题,但如果味道都错了,那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也做过翻译,当我搞不懂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会选择跳过,如果是文字翻译的话,这完全可以,因为没人知道中间原来还有那么一两句那样的东西,但如果那是一个视频翻译,直接跳过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就只能找高手帮忙或或者自己再继续不断纠结。但是每个译者都会这样纠结吗?如果他们不纠结,随便直接给你一个东西呢。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看就好了,但既然知道了,我们肯定要追求最好的。

2022-01
7

核心下压

By xrspook @ 8:24:31 归类于: 烂日记

这时候去投篮的时候,一开始我的心情是有点波动的,准确来说是不爽,但是不爽归不爽,其实也没有什么解决方案,所以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忘记,但是有些事情不是说能放下就可以马上放下。连续好多次投篮的时候,我都是先投100个罚球,然后再投100个三分。如果时间比较早的话,我还会继续在那里尝试三分,如果时间已经差不多,我就会直接撤人,连续好几周我都是搞完100个三分直接走人。

这周的罚球投得很不爽,100个罚球居然投了40分钟,我自己都被吓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直投一直不进,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投罚球的时候,我的心思不在那个上面,我没办法静下心来投球,所以出手的时候很随意。出手随意,结果当然也很随意。所以当我完成了一那100个罚球以后,我是有点怀疑人生,后面的三分球怎么办呢?

一开始的时候三分球也不是很顺畅,但是当我有点刻意的去做核心下压以后出现了神奇的效果。虽然同样是下压,但是先屈膝,然后做手臂下压,然后起手,跟站在那里核心下压,然后再起手效果完全不一样。之前某次投三分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手脚同步,只要我的动作足够舒展,只要我是手臂伸直了,球在最高点离开,而且离开前划过了我全部手指,那个球除非跑偏了,否则必进无疑。手上是这么操作,但脚上应该怎么起跳配合才能实现那个效果呢?可以这么说,一直以来我都是懵的。

被同事录了视频,发现我跳出去很夸张很怪异,以后我尽量控制不前冲投球,但不前冲就意味着我的球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如果要不差那么一点点的话,球必须柔和划过全部手指,而且没有任何左右跑偏。这实在太难了,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纯粹靠运气。但是当我启用核心下压以后,发现投球出去的力量猛了好多。神奇的是我落地的时候几乎不前冲了,虽然跳出也有一米左右的距离,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是双脚起跳的,而且落地通常也是双脚,除非重心跑偏,否则是稳稳地双脚落地,于是这就意味着我双脚的跟腱不那么痛了,甚至我没有感觉到那个地方有不适感。当我核心下压然后起手的时候,球几乎每一次都能柔和地划过我的所有手指,也就是能进行一个完整的拉的动作。如果我重心不跑偏,手上去也是常规路线,拉也很正常的话,球就是一个必进无疑的节奏。所以有段时间,三分球居然可以连中5个以上,而且毫不费劲,实在让人太惊讶了,进入到三分球甜点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投三分球好像对我来说比投罚球还容易。因为三分球我只需要把所有技术要点都做到位就可以了,但罚球实际上对我来说距离偏短,所以我还得控制力度,手不完全到位就是因为要控制力度,所以动作在半路上就停下来,所以很讲究控制。不心平气和罚球搞不了。

掌握了核心下压以后,我感觉三分球挺顺畅,虽然最后10个投得也很郁闷,至于为什么我也搞不清,但总的来说感觉良好。我曾经试过68分钟投进100个三分球,那是去年12月1日做到的。今年的1月5日,我再次做到了,我能一再做到就证明了这不是运气。上一次做到的时候具体是什么效果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显然这一次做到的时候,我感觉相对轻松,全身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所以相对来说这一次我是以一个比较协调高效的方式实现目标。

接下来我还要做什么呢?我还得继续改正投三分球时我前冲的习惯。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