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
15

三分球炼成记

By xrspook @ 15:06:0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去年7月开始投篮训练的,还差几个月就到一年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去得比较频密,有可能一个星期去两次,后来就变成了规律的每个星期只去一次。其实在我第1次去的时候,我已经下定目标,我要攻克三分球,虽然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我练习的都只是罚球。我先在罚球上找感觉。从双手推出去到单手发力,然后再到从灰Sir的教程里学会各种东西,比如怎么持球,手应该怎么发力,球的抛物线应该如何控制等等,虽然最终我不完全按照他的方法投篮,毕竟男女有别,身高差异也挺大的。所以我猜他们站在三分线上投球,其实就跟我站在罚球线上感觉差不多,不需要竭尽全力,但却需要不少控制。我在罚球线上花了很多时间,为的是纠正姿势,为的是找到那种感觉。很多个晚上我的所有投球基本上都是围绕罚球线。除了罚球线,我会在禁区的几个定点投篮,但是除此以外,我几乎不会在其它地方投篮。那个时候要我在三分线上投中一个,那可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的。一个晚上能投进一个就已经很神奇,如果能中三个那是简直要开个party庆祝的节奏。好长一段时间,每次去练习我都要在罚球线上投中起码200个球,然后才算罢休,但如果那样的话,我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练我的三分了。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练习三分、去实现我的最初梦想,我必须把罚球线投篮的数量降下去,降到100个。然后我就可以把我定点投篮的位置慢慢地后移。先是罚球区的半径中,然后是罚球区的弧顶,最后站到三分线后面。

从罚球到三分线,就距离上来说不是很远,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实在太远了。在三分线上投篮,每一球我都得竭尽全力,不仅仅是手上使劲,准确来说是浑身发力。所以站在三分线上投篮,即便有人一直给我捡球、给我喂球,我光是站在那里投篮,因为每一球都很耗费体力,连续下来我依然会微微气喘,就更不用说每一球都是我自己扔出去,然后再自己捡回来。但这样也有个好处,如果我只是一直在那里跳投,对身体某些部分的肌肉群可能伤害更大,捡球对我来说是个调剂缓冲。

一开始的时候,我躺在自己家床上往天花板推篮球,有时能碰到,有时不能碰到。当我肯定能碰到了以后,我开始躺在地板上练习。连续好多个月,每次推两三百个,我能碰到那么几次,而且那都是在有点发力过度变形的前提下。现在,在活动开了以后,我可以在很控制的前提下让几乎每一球都碰到天花板(住宅楼层高度为2.8米)。碰天花板一开始的时候或许是若有若无地蹭一下,现在有时准确来说是撞在天花板上再反弹下来,球回落得更猛了,我随时担心被我妈发现又或者被楼上投诉…… 投三分需要腿部力量、需要核心力量,但手臂力量、手腕和手指的控制从来都是默认选项。看上去是柔的,但内里的刚必须有。

在三分球的路上,我经历了什么呢?我是怎么走到现在的呢?这周的投篮,50分钟里,我完成了5定点(正中、左右45度各20个,底角0度合计40个,因为底角的球太难捡了,而且实际上左右0度差别不大,所以合并计数)合计100个三分球的投篮。之前的三周我都做到了48分钟完成弧顶正中100个三分球。我这一周我把那变成5点,居然只多花了两分钟。一直以来我的三分球完全只在正中弧顶练习,但即便角度作了变化,我依然能有这样的命中率。从心理上来说,真的太鼓励人了,甚至让我觉得就像是在做梦。如果有个旁观者,如果老天爷在看的话,他们会觉得这很正常,这是我应得的。我做了很多的俯卧撑。上班的时候我不坐凳子而坐在没有任何固定的瑜伽球上超过半年。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我在其它运动,比如单排轮滑,也比如动感单车上面体会到重心以及过去很多年我都一直没有调用起来的某些腿部肌肉群。现在投三分球我依然需要很努力,但我也有了自信。虽然每一球投出去的时候,我依然有强烈前冲的趋势,但我能投进,而且还能连中。不好看,但好使。之前从来没有一项运动曾让我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去修炼、去进步。现在,我依然觉得自己在进步的路上。

发现更强大的自己,这感觉实在太好了。

2022-04
14

改变一点点

By xrspook @ 9:03:23 归类于: 烂日记

一开始认识yesoul的时候就只有动感单车。之所以会认识这个品牌,也正是因为我买了他们的动感单车,那个动感单车是智能动感单车,之所以有“智能”字眼,是因为他们的动感单车带了一个屏幕,买单车的时候就送了一年的VIP,可以看里面的所有视频。视频这个东西还不仅仅是看,那也是一个云竞争,那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数据,旁边也有一个历史用户的竞争榜单。联机这个东西把动感单车的训练当成是游戏,这个游戏不仅仅要你的脑子,还要调用你的全身。以前不同教程的着重点不一样,分点设置的门槛各不相同,比如这个是一个耐力的课程,主要锻炼的是心肺功能,所以他们就会把得分点放在心率范围上。要如何达到那个心率范围?你可以用不同的踏频或者是不同的阻力。踏频和阻力大家都各不相同。但问题是我买的那个动感单车,虽然有连接蓝牙的功能,可以连接蓝牙心率设备,但是那需要另外购买,所以如果视频里要求的是心率,而你又没有那个设备的话,等于你被排除在外了。对只买单车的人来说,这是不合理的,所以现在他们就改变策略。基本可以这么说,所有动感单车的得分打卡点要求的都是踏频。为了得到达到那个踏频,你就需要调整适合你的阻力。但问题是如果只是要达到踏频实际上不同人的心率可能相差很远,因为匹配的阻力是自由控制的。可以肯定的是动感单车的阻力不可能是教练给你做安排,只能自己找感觉。但是教练可以安排你每次增加或者减少阻力的幅度。百分比教练可以要求,但对应的量则需要自己把握。

现在的yesoul除了动感单车,还有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这些设备都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和他们的教学课程相对应。但除了这些设备通过蓝牙跟APP连接以外,他们还有一些课程是不需要连接设备的,比如说瑜伽,也比如说他们列为健身,实际上是t-box的课程。之前我没听说过t-box这个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需要用瑜伽垫跟瑜伽砖配合的课程。但如果你用一般的瑜伽砖进行那个课程的话,可能会有点问题。我就身高就只有1米6,但是通常瑜伽砖的长度只有23厘米。他们经常会有那种双臂撑在瑜伽砖上,然后做平板的动作。如果是用他们对应的盒子理论上手撑的的位置刚好和肩同宽。但如果只撑在一个23厘米的瑜伽砖上,显然这就做不到了。我这么矮的人尚且做不到,就更不用说那些高大的男士。你或许会觉得那可以用两块瑜伽砖代替嘛,但问题是如果你双手分别握的是两块瑜伽砖。要掌握的平衡就更难了,因为那不是平放,是立放的。因为有不少动作要求手在上面又或者脚踏在上面,如果瑜伽砖的硬度不够,又或者你的体重太大,也会有点悬。在t-box的课程里,他们所做的那些动作,实际上之前我几乎都在没有瑜伽砖的协同下做过甚至是经常做。让我觉得意外的是有了瑜伽砖的加入,我好像感觉到了另一片天地。瑜伽砖之所以存在,因为那是新手练瑜伽的辅助工具,但我没想到的是在动态运动里,在常规的HIIT、TABATA训练动作里面加入瑜伽砖居然有那么神奇的效果。比如双手撑登山跑这个动作我已经做了好多年,但是把双手撑地变成双手垂直撑在立起来的瑜伽砖上做登山跑,感觉居然会那么的神奇。虽然只是增加了15厘米的高度,但是这保证了登山跑的时候你的手臂你的肩跟瑜伽砖垂直。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瑜伽砖会不稳,你做不下去,但是,如果只是手臂撑地,即便实际上要求你做的是手臂与地面垂直,但是非常有可能你的手臂依然会和地面成一角度,所以登山跑的那个动作就变得不到位了。yesoul把他们那块高密度加长版的瑜伽砖卖到99块钱,而一般的瑜伽砖,尤其是最便宜的那种9块9可以买两块了。所以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到底有没有便宜一点的瑜伽砖能实现他们t-box的功能,结果还好像真没找到这样的东西。我能找到高密度的瑜伽砖,但是我找不到加长版,尤其是长度达到30厘米左右的。所以估计某一天当我忍不住的时候,我还是得不得不花那接近100块钱。

不需要很大的变化,只要稍微改变你就能发现另一片天。

2022-04
13

被特别关照

By xrspook @ 9:04:16 归类于: 烂日记

周一广州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海珠区新增了4例阳性。这一轮疫情,海珠区成为了除了白云区以外广州市各区里阳性病例最多的区。突然间风控区就增加了两个,两个都在我家附近,一个直线距离估计有1公里,另外一个离我家直线距离大概只有200米。周一傍晚甚至说晚上才发布的消息,东莞疾控这边早有预判。因为周日的晚上他们已经内部发布消息,要把来自广州白云区和广州海珠区的人员进行管控升级。在我们这些外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的时候,内部人士早就心里有数。我们这些不知道的只能尽我们一切努力往最坏的方向考虑,做最多的准备。当海珠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开始得比其它区早的时候,我就已经能感觉出有状况。如果我是决策者,我也会让最紧迫的地方先去做,而且要做得比其他地方多。当白云区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了中风险地区以后,我觉得海珠区的人什么时候被特殊关照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是焦急的,同时也是坦荡的。

当东莞疾控在广州疫情发布会宣布结果之前就已经把白云区和海珠区的的管控等级提高之后,我关心的就只是到底单位内部要如何执行。完全照搬的话,我们这些人肯定死翘。因为白云区的管控是7天居家隔离+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而海珠区的管控是三天的居家隔离+11天的居家健康观察。隔离这两个字不重要,因为根本做不到,如果要做到居家隔离的话就应该医务上门采核酸,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监测还是隔离,只要带着居家两个字就意味着不能出门。这14天如果完全是从年假里扣的话,谁都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让这种政策还有回旋余地的原因是如果执行的话,单位的几个主任也,就是一把手们也是受害者。所以该如何理解变通这些政策?让其可以应付上面的检查,同时也最大程度不损害大家的利益,就是办公室必须斟酌的。无论是哪种防控方式,东莞疾控最后的那一句是“自离开之日起算”。白云也好,海珠也好,我们都是清明节过后就回来的,也都再也没回去。我3月27日这个日期是用广州出现第1个中风险地区回推14天得出的。办公室之前的解释是这14天要从东莞疾控颁布这样的措施那天起算。那显然这样的话就跟人家的原文有冲突了。更让人觉得无语的是清明节过后,我们是周三开始上班的,周五下班的时候广州依然没有很大的动静。全面爆发出来算是在周五再晚些时候。所以我们这些白云区海珠区的人,实际上已经上了三天的班。后来的政策大概是周六才出来的。刚出来第1版的时候,白云的已经在单位待了4天,而当海珠区的政策被加码的时候,我已经在单位待了6天。办公室老是纠结不能不隔离就直接开始算后面的吧,但实际上那些已经过去的日子,已经共同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天,重新又把我们拉去三天或者7天的隔离,有意义吗?东莞疾控发布这样的消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在某些卡脖子的问题上该如何理解如何执行,我一直没有看到进一步的解答。政策出来通常都是简练的,但是民众理解跟官方的思路可能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进行权威的解释。大概对大东莞来说,那些经常跨广州东莞两地的人相对而言不太多,主要集中在东莞和广州接壤的几个镇里,但人再少这也是人。所以那些要跨两座城上班生活的人该怎么办呢?

周二傍晚的时候,东莞终于除掉了行程卡上点缀了快两个月的星,但广州在这24小时里又新增了两个白云区的中风险地区。对我来说,这个虎年新冠疫情真的是没完没了。

2022-04
12

你今日测左未啊

By xrspook @ 11:02:26 归类于: 烂日记

有种东西可能叫做祸不单行。核酸做得越密就意味着风险越大。当白云区启动第4轮核酸检测的时候,海珠区也开始了第3轮。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海珠区进行3轮核酸,而我又不相应的在异地进行3次,非常有可能我就会黄了。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社区那里觉得我是返穗人员,而我又没有离穗申请,又或者有任何一种证明表示我已经离睡,因为我没有通过飞机、火车、长途车离开,我是用公交加蹭车到异地的。

核酸做是做了,次数也是够的,但问题是当他们要赋予你黄码的时候,你会一脸懵逼。系统是什么时候干的好事呢?即便你天天都在做核酸,但只要你核酸的采样时间早于赋予你黄码的时间,即便再等下去,依然不会复绿。要复绿只有再去做核酸。再去做核酸之后的确会马上绿回去,但问题是接下来的7天还有两次核酸,不做的话又黄了。这种规则如果只是单因素的话,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赋予我黄码是因为我去过多个重点区域,而多个重点区域赋予黄码的时间又不一样,那么1、3、7天该怎么个算法呢?有一种超级神奇的状态是去过三、四个重点地区,决定赋予黄码的时间不一样,但是即便你天天做核酸,依然会出现就像红绿灯坏掉一样,黄的绿的死循环。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要躺平在那里,够7天的以后开始算7天?那么起码可以保证那些赋予黄码时间都被一致了。

既然24小时以内的阴性报告都不能证明你是清白的,那么你还能凭什么作为你的通行证?以前我觉得,一天一次核酸频率已经很高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可能会出现12小时核酸这种东西,但问题是要做到这样的话,检测速度得跟上去才行啊。哪怕是三甲医院,在人不是很多的时候,核酸检测报告也得等3、4个小时,就更不用说大规模的时候,有可能得花接近24个小时报告才出得来,那样的话,那个传说中的12个小时有效,到底意义何在?还记得广州发的那个30号文,说起48小时的有效期怎么计算。如果只有一个日期没有时间,就从那天的零点开始计算。如果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没什么好争议的,但如果那里有采样时间和结果报出时间,要以采样时间计算。采样时间在很多人、报告拥挤的时候,非常有可能得花一天才看得到阴性的结果,于是理论上48小时有效,在那种算法之下变成24小时有效。当你去检测,当你不得不做大规模的时候,你不会知道报告什么时候才能出。那些要拿着阴性报告去赶火车赶飞机的人真的不知道他们可以怎么办。因为那些东西全部都得预先安排。或者在那种很多人、很拥挤的时候,意味着你不应该离开,你应该待在那里。

在开始这一篇的时候,我之所以说祸不单行,是因为偶然之下我发现手机的屏幕好像有点问题。在全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说不准那到底是什么的光斑。眼睛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但是当眼睛被各种颜色搞疲劳了以后,很难分辨出来。于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快要换手机了呢?在这种铺天盖地都要智能手机,都要亮码,都要填这样那样资料的时候没有手机会死。

必须保住这座城,必须保护广州,因为那就意味着保护了我的家人,也保护了我。

2022-04
1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By xrspook @ 9:06:31 归类于: 烂日记

一夜之间,广州好像沦陷了,星期五晚上有些区晚上10点开始做大规模,余下的那些区在第2天早上10点开启大规模模式。24小时下来做了1600多万人份的核酸采样。自去年521之后,广州从来没有试过这样大动作,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一次的奥密克戎比去年的德尔塔传播性厉害很多。之前有了上海的错误示范,所以广州必须快,而且除了核酸检测以外,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也要供得上。虽然领导们一直强调,物资是绝对足够的,不必恐慌,但也正是因为有上海的错误示范,导致大家不得不恐慌。东西在自己家里比东西放在商铺的货架上让人安心,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以平时采购量的10倍20倍入货,再多的储备也来不及补给,毕竟储备发放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上海一直在拖,一直在说不能封,拖了大半个月以后中央终于坐不住了。广州从来就不是一个平躺的城市,去年521德尔塔突然袭来的时候,广州已经尽全力最快速度响应。今年跟去年比起来,又是一个长足的进步,响应更快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储备更足了,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员。之前我还真没听说过志愿者也有储备的,在必要时候7000多个志愿者发挥他们的关键作用。这已经完全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要用最快速度砍断传播链条,要保住这座城、这个大家共有的家。

核酸采样要在10个小时内搞定,虽然每个街道的每个社区已经设了一个以上的采样点,但是人依然很多。我妈说去年521的时候,老人和小孩的快速通道的要求是老人要80岁以上,而这一次老人通道已经放宽到70岁以上,所以我的爸妈也终于可以走这条通道,快速完成核酸采样。虽然普通通道的人龙非常长,但是最需要保护的老人孩子可以非常快地结束这一切,这就是最大的保护。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来没有见过广州的管控区居然是那么大一片地方(除去去年的芳村),昨天当我看到白云区一段文字描述的管控区的时候,我简直震惊了,虽然说不清那到底有多大,我脑子里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板块概念,但我知道那片区域非同小可。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管控区域是因为广州的疾控专家们知道这个奥密克戎不是一般的凶,形势严峻,非常有可能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为了更大的广州,不得不让这一片的人按下暂停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那个几平方米的中风险奶茶铺。什么叫做精准防控?当时上海不断地吹他们几平方米的精准,但在奥密克戎超强的传播力之下,我觉得精准防控更应该是指以最快速度关门打狗、切断传播链、实现社会面清零,这个我觉得才是中央动态清零政策的正确解题思路。

接下来的几天,广州报出来的数字可能会挺让人震惊,但是只要社会面保住了,一周之内广州就可以获得重生。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