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
31

儿科故事

By xrspook @ 8:22:53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回说到我很喜欢看B的独播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其实这已经是B站第4个深圳卫视系列关于医生的纪录片。之前的三部都叫《我的白大褂》。《我的白大褂》第一部好像没有副标题,第二部是关于新冠抗疫的,第三部叫王牌科室。如果继续延续下来去,《闪闪的儿科医生》可以称作《我的白大褂》的第四部。我不知道前两部到底是怎样的,反正第三部《王牌科室》跟《闪闪的儿科医生》比起来,显然后者会更吸引眼球,也更符合我的口味。《王牌科室》里面也说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某些科室,但是被采访的医生不一样,所描述的案例不相同,这就导致了虽然好像还是在说那些东西,但是出来的效果差别很大。

跟其他科室比起来,我觉得要把儿科的故事分享出来挺不容易。因为首先你要得到家长的允许,然后孩子得配合。我感觉拍摄《闪闪的儿科医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像常规的拍摄一样,在医院里明显地布设很多机位,但是在一个诊室里他们的确布设了不少摄像头,而且那些摄像头还可以拉远拉近,所以非常有可能摄像头就固定在那里,但是拍摄者是通过远程控制。因为是儿科,如果那个摄像头非常明显,估计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的家长都会非常抗拒。如果遇到一些很小的小孩,更加会去对摄像头好奇一番。就视频的清晰度以及的剪切的流畅度来说,《闪闪的儿科医生》做得更好,这其中与这几年各种直播、自媒体不断膨胀,无论是设备还是大家操控的熟练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之所以我觉得《闪闪的儿科医生》好看,最重要的原因是案例本身。实际上那些案例一点都不特别,几乎可以这么说,是医生的家常便饭。患儿会有一些很傻很天真的行为,家长也是。比如患儿不想上学,觉得自己受伤了就不用去上学,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打了石膏就不能上学呢?还有一些是有些家长明明自己的孩子身高体重都正常的,但是他们却偏要哀求医生给他们的孩子打激素,但是另外一些孩子明显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医生觉得要给孩子打激素而且还得持续好几年,但家长觉得没有必要。之所以导致那个孩子发育比别人落后很多,是因为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以及当孩子还在母乳喂养期间的时候营养跟不上。当然了,跟那些过度肥胖的比起来,这些营养跟不上的比例可能会少一些。

还记得大概半年前,我去麻涌医院看病,我前面一对母女出来的时候,妈妈一直在埋怨女儿说,都叫她吃多一点,她现在就是因为营养不良,所以大姨妈不来。那个女儿的确挺瘦的,是那种又高又瘦的类型,但是她妈妈看上去也不比她胖多少,所以总的来说,估计她家的饮食习惯得打个问号。同时也不排除她们就是有那种无论怎么吃都很难胖起来的基因,但既然妈妈这么说,估计那个女孩不仅仅是基因特别强大,同时,食物也不能让她产生太多的兴趣。沉迷于瘦的喜悦是个无底洞。

儿科遇到的东西很多都是让人极度无语的,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不知道。明明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他们就是不知道。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应该为少年儿童买社保。这样的话,当他们发生意外又或者患上大病的时候,整个家庭就不会很快地因为钱而完全垮掉。有些病人虽然医院治疗的费用可能是减免的,但是一直要住在那里,光是吃饭就把他们的路费全部耗光,所以他们不得不向医生提出出院、停止治疗的要求。

谁也不想生病,谁也不想生大病,但到了真的避无可避的时候,明明有解决方案,但却因为钱的原因,最终导致终身缺陷甚至丢掉性命,人生啊,够残酷的。

2023-05
30

关于医生的纪录片

By xrspook @ 8:29:05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星期有一条某个14岁的女孩因为减肥,得了神经性厌食症。身高1米65的她把自己体重不足50斤。最终多器官衰竭,脑干损伤,昏迷20多天以后,父母终于做了撤掉续命机器,让她离开的决定。从一个医院的ICU转到另外一个医院的ICU,在最高级的儿科医院的ICU躺了接近30天,父母才在医生多次劝导之下选择了放手。如果没有医院的营养支持以及各种机器的外部作用,这个女孩早就离开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原来这个故事是一部医学纪录片的节选。我只知道那是发生在深圳的故事。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几乎可以这么说,大多主流媒体都报道过这个事件,这个事件也上过热搜。最终我是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上看到了一个执行导演的评论截图,从那些字体和头衔的样式,我猜测那是B站的评论。最后我发现原来这段片子出自B站独播的纪录片,名字叫《闪闪的儿科医生》。各大公众号上,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片段只是这个纪录片关于这个故事的部分剪辑。这个纪录片一共有10集,现在还在更新中,目前只更新到第5集。这个女孩的故事分别在两集里,分别是第3和第4集的末尾。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看纪录片,一开始让我记录片上瘾的是香港明珠台。那是无线电视的一个英语频道,她的姐妹频道大家耳熟能详——翡翠台。当年我们家里装了有线电视后,每天都几乎只看香港台。翡翠台和本港台是直接竞争对手,而明珠台和国际台这两个对应的英语频道也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绝大多数时候,我只看明珠台。通常情况下晚上8:30-9:30那档节目播的是纪录片,各种类型的纪录片都有,但也不排除有些时候会播系列剧。比如有段时间《X档案》就是在那个时间段播出的。我看得最多的是周五晚上这一档的纪录片,我最喜欢看的是关于人体的、动物的、自然的、科技的、历史的,我最不感兴趣关于宇宙的。在这些纪录片里面,医学纪录片是我非常喜欢看的类型。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初中的时候明珠台播过一部叫《人体漫游》的纪录片。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东西都是朦胧不清楚的,某些知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敢直挺挺地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也就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吸收那些我们觉得很新奇有趣的知识。纪录片显然不是明珠台自己做的,是买回来的,有可能是BBC,也有可能是Discovery,相对而言,国际台买国家地理杂志的纪录片会多一点。

以前的明珠台。10:30-11:30会播出《仁心仁术》,也就是ER,那是我这辈子接触的第一部医务剧。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其实我也不知道那在说什么,但是我也不觉得烦。后来我才知道明珠台这边播的是《仁心仁术》,国际台那边播的是《医人当自强》。ER经成为了历史,而GA现在还在播,而且还续了第20季,虽然最开始那5小强已经全部离开。GA我大概是从第3到第4季开始追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15年了。

以前看纪录片基本上都是通过明珠台,而现在看纪录片,我通常都是看CCTV-9或者10,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看上海纪实频道,有段时间很喜欢看全纪实频道。我还记得我在上海纪实频道看过一个叫做《医道》的纪录片,有没有看全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挺好看的。但相对于现在正在热播、更新的《闪闪的儿科医生》,我觉得后者更过瘾。为什么会过瘾?大概是因为我感觉导演和编辑大概是个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又或者比我更年轻,所以他们的表达、他们的动画特效我都很能接受。风格很轻松很搞笑,但是这其中的很多让人无语的东西的确很值得我们这些成年人,尤其是即将当父母以及正在当少年儿童父母的人好好思考。

有人喜欢看综艺,但我只喜欢看纪录片。

2023-05
29

塑料汽水瓶

By xrspook @ 9:24:29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在我几岁的时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才终于进入了我的视线,又或者说进入到我的口腔。虽然广告上有那些可乐,但实际上小店里却没有,明明那只是很便宜的饮料,但是你却不可以轻松买到,所以喝上一口都感觉很高端。

小学的时候,每个同学的水壶基本上都是各式各样的塑料饮料瓶。倒不是因为大家天天都买饮料,而是因为每次喝完饮料以后瓶子都不丢掉,接下来那就是我们的水壶。一次性的塑料饮料瓶变成了我们重复利用的水壶,从现在的观点看,这不太安全,也不太卫生,但当时人人都这么干。理论上那些瓶子不能过热,但即便是开水,我们也会灌进去,虽然知道灌进去以后瓶子一定会变形。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会灌冷水,但有些时候实在找不到冷水,热水也会灌进去。因为相比于没水喝,瓶子变形没什么大不了,而且那还意味着可以跟家长说要买一瓶饮料,因为要一个新的水壶。小学的6年,我用的水壶一直都是一次性的饮料瓶,直到上了初中,才换成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太空杯。太空杯实际上就是一些耐热的塑料瓶,但那个东西不是一次性的。一瓶500多毫升的饮料才几块钱,留下来的那个瓶子可以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那时一个靠谱的太空杯三四十块钱很正常。塑料的饮料瓶不怕摔,但是太空杯显然是经不起摔打的,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小学的时候家长们会默认让我们带一次性的塑料饮料瓶,而不是昂贵的水杯之类。现在的小孩通常不这样,但也不排除依然会有把一次性塑料瓶当作水壶的。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水壶,有可能是保温的,也有可能是塑料的,而且款式还也很多,花样也很特别,因为有些小孩如果不够漂亮、如果功能不够齐全,是说什么也不会带去学校的,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话会丢脸。小孩子的攀比之心是很重的。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小孩是没有攀比之心的。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他想要的?小孩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所以当别人那么干,他们会觉得自己也得那么干。相对而言,我觉得某些东西如果要传播开来的话,在小学生那里一旦引起波澜,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但初中高中和大学这种浪潮就不会那么的猛烈,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小学的时候如果拿了一个新的饮料瓶去当水壶,那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你会忍不住故意在同学面前把那个瓶子多拿出来几遍。倒不是因为那个瓶子是新的、很漂亮,而是因为你想让伙伴们知道你近期又喝了一回饮料。如果是现在饮料瓶变成了临时水壶,或许用之前还得用水涮上几遍,但当时这个操作绝对不会干。因为白开水灌进去以后,还能弱弱地感受到饮料的味道,尤其是盖子的那个部位。哪怕实际上舌头感觉不到,但是鼻子即便能闻到一点点的气味,也会让我觉得满足。当汽水塑料瓶用的还是铝盖的时候,那个味道的持久时间相对而言会久一点,但是自从全部换成了塑料盖子以后,那种可留恋的味道很快就消失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看到某个物件你觉得你已经感知到了那代人的生活,但实际上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是真经历过的话,是无法通过想象臆造出来的。

2023-05
28

不得不去

By xrspook @ 10:23:40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打针非常畏惧,因为那会痛,而且小时候打针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尽头,就像吃药一样,可能早中晚都得去打,又或者不用定时去打,但是要离开医院之前必须有那么个手续。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打针就只是肉痛。对长大后的我来说,打针除了是肉痛以外,可能打针之前会感觉得钱包痛。因为那得先给钱。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先给钱的,但有一个例外。拆线的时候是先拆线,然后再去给钱,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得把纱布拆开看清楚里面的情况,然后才好算钱,拆开纱布就能算得了钱,但是拆开纱布算好钱,先去交费再回来,显然这就很折腾。医院到底是如何避免那些拆完线,但是又不给钱的人的呢?他们并没有留下我的什么东西作为抵押。但如果我拆完线,又不给钱的话,我以后就没办法在那里挂号看医生了。拆线的价格是跟伤口有的大小有关系。拆线的总价跟伤口的大小有关系,也跟伤口的个数有关系,所以腹腔镜的伤口虽然很小,但是腹腔镜的伤口有4个,所以那份钱就得算4遍,哪怕那已经是拆线最低的价格。我让我觉得有点震惊的是拆线是一个价格,换药是一个价格,拆线意味着同时得换药。还记得在华农摔破头的那一次,清创缝针拆线换药加起来全流程,而且期间还有不止一次的换药,但是才只需要给5块钱。这实在太让人震惊,所以那5块钱就等于基本上不用钱,之所以交要交那5块钱大概只是留个手续证明你在这个地方接受过这样的福利。虽然这种福利谁也不想享受。试在医院拆过线换过药,而且伤口又那么小,你会觉得还不如买个碘伏回家自己弄。在那个时候医生居然会告诉你,有些人碘伏买错了,浓度太高了,把伤口烧坏了,于是之前那种抠门的连念头突然间就消失。抠门的人喜欢在家里自己弄,但是很多人不敢自己用,又或者是不想自己动,非要去医院享受那个过程。

在我记忆之中,这辈子我缝过三次针,一次是在后脑勺上,一次是在口腔里,最后一次是在肚子上。第1次后脑勺的拆线感觉非常糟糕,简直把我疼得灵魂出窍,所以第2次口腔拆线的时候我很怕,但实际上那反倒没有很剧烈的感觉。第3是肚皮上的拆线,那个可能是实习医生的医生拿着那个拆线包里面的塑料镊子半天没办法把线头夹住,让我紧张了好半天。所以总的来说拆线这种事是一定会痛的,无论是在什么部位,不过痛的强度可能有所区别。我肚子上的4个伤口全部都只缝了一针。伤口的长度有长有短。短的大概只有0.5厘米,长到超过了2厘米,但是拆线时候的疼痛感却跟伤口的长度没什么直接关系。拆线的疼痛跟伤口本身的疼痛是两回事。伤口短,其实那个地方哪怕是刚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也没感觉到痛。伤口长的那些每次咳嗽或者每次某个动作的牵动,都能感觉到那东西的存在。但是拆线时候的那种痛,你又明显地感觉到是浅层的皮痛,但是那种敏感的程度又可能跟你那个部位的神经密集程度有关。可想而知,如果是在手指脚趾那些神经密度非常大的地方拆线可能会很恐怖。

小时候不想去就躲着试图不去,但还是得去。长大以后只能乖乖地硬着头皮去。

2023-05
27

与雌激素斗争

By xrspook @ 19:54:19 归类于: 烂日记

周五回到家先洗手,然后上个厕所,提裤子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镜中的自己,好像出现了腹肌的轮廓。这种事好久都没有发生过,准确来说起码三个月了。自从我腹腔镜手术,记忆之中我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腹肌。肥胖不可能是手术之后就马上出现,但问题是腹腔镜手术之后我也说不准是排气比较慢,还是肠道内的微生物因为是连续吃了几天的抗生素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异常发酵,所以术后那一个月,我都感觉自己的肚子胀胀的,尤其是吃完饭以后,甚至会胀到觉得痛。再加上如果出现便秘,那更加是生不如死。术后那一个月体重没有出现明显上升,但是腹部的围度却很大,所有裤子都变得非常紧绷,尤其是裤头那个地方。连续吃了大概一个月的益生菌之后我感觉腹胀基本消失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基本让我腹腔镜手术最大的那个伤口从外表上看合拢了,里面我不知道好全了没,但起码没有像之前那样要死要活了。

术后的第1个月是因为腹胀。我感觉有一些微生物的因素在里面,因为我能听到肚子在咕咕叫,胃会打嗝上来,屁股那里好像屁永远都放不完,而且放出来的大多是完全没有味道的屁。

术后的第2个月我开始打诺雷得。诺雷得不会引起腹胀,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雌性激素的下降,因为在大概两次姨妈之间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点点褐色的分泌物,有人把那叫做小姨妈。之所以会有那个东西,是因为雌二醇偏低。诺雷得的第1个月感觉还不太明显,但我觉得每天晚上我都会做梦,不仅仅是晚上,午睡的时候我也会做梦,但从小米手环的数据看来我的深睡时长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从第2针诺雷得开始,我就明显的感觉自己会早醒,而且很容易醒,所以宿舍旁边别的单位工地晚上洗车的声音非常困扰我。虽然我已经睡着了,虽然是在半夜,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我就会被吵醒。那些高压水枪洗车的声音简直是我的梦魔。关上阳台的窗,理论上可以形成隔绝状态,但我依然能隐隐约约听到那些噪音。那段时间刚好没怎么下雨,我不知道下雨的话我会不会也受影响。第2次洛雷德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深睡时长直接打了个5折,尤其是下半夜,基本上是没有深睡的。一直以来我都是那个躺在床上就秒睡着的人,而且是那种不容易被吵醒的人,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我还能一觉睡到很晚。但诺雷得让这些都不会存在,很早就会醒过来,醒过来就会出现潮热,又或者是躺在那里什么都没干,突然间就潮热了。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天任意时间我都会出现潮热,说不准什么时候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走。所以从第2针诺雷得开始我就发现自己的体重进入了失控状态。一个月重两公斤,术后的第1个月是因为腹胀,第2个月我感觉到了肥胖,体脂秤也证实了我的这个感觉。

打第3只诺雷得的时候,我就跟医生说了症状,所以从第3针开始就给我加药,加了钙片和莉芙敏。莉芙敏的说明书上写这个药得4周后才会开始见效,最长的连续服用时间不超过12周。周六我就开始要打第4针,莉芙敏服用到第3周的时候,我感觉潮热是有点加重,但我也说不准,这是我的原因还是因为5月的中下旬开始天气突然就变得湿热,所以人的体感会不舒服。真要打,药也加了,接下来就只能靠自己去克服,所以我尝试加大了运动量,饭堂打饭的不知道为什么减少了我的饭菜量。在打第4针洛雷德的前一天,我终于看到了这三个月以来第1次体重下降,也是在打第3针诺雷得之后的第4周半的时候,到晚上差不多该睡觉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困,半夜虽然也得上厕所,但是不再那么容易被吵醒。

我不知道那些小孩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想的美到底是什么?他们想降低体重,到底目标是多少?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经历过成功减肥,现在因为客观原因又不得不减肥的人,我深刻明白到这个过程你得不停聆听身体的声音,先观察,然后分析,接着采取各种手段,而不是一味的少吃甚至不吃。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