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
24

盗版光碟

By xrspook @ 21:38:02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路过实体的光碟店,我一眼就看到了《巴霍巴利王2》的DVD,然后我才继续看到那个的上面放着《我和我的冠军女儿》的蓝光盘。为什么写的是《我和我的冠军女儿》而不是《摔跤吧!爸爸》呢?大概因为这是台版的。一段时间以前我就听说网上有台版的蓝光资源。但正如台湾网友跟我说的,现在那部电影还在台湾上映,怎么可能会出蓝光光碟呢?!买电影光碟的肯定知道《摔跤吧!爸爸》这两个月以来都很火,随便搞个《摔跤吧!爸爸》的封面显然是很简单的事,那为什么他们仍然用《我和我的冠军女儿》的封面呢?如果用这个片名,某些一根筋的中国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就是那个,会影响他们光碟的销量。无论是制作光碟的还是卖光碟的,肯定会因此受到影响。为什么居然还会这样呢?这不符合一般的市场规律啊!现在什么人还会去买盗版光碟看呢?这部电影都已经在电影院放了超过50天,该去看的都应该已经都去看了。即便不去电影院看,网上那么多免费资源,为什么还要买光碟呢?如果那是正版的,还能理解那些人是为了收藏,比如我自己,但是那不过是个盗版,值得这么做吗?因为不去买,所以不知道售价,但是我记得十几年前,盗版VCD电影得十块钱一部。这么多年来,物价升高了,而且是蓝光而不是VCD,理论上应该更贵。如果盗版的蓝光光碟要20块钱,这个价格完全可以去电影院看了。买盗版光碟的人会在家里播一次或者以上吗?即便不是买盗版光碟,而是下载视频或者直接看在线视频的,会把电影一看再看吗?显然这些通常都不会发生。盗版的光碟看完一次就扔在那里,家里存了一大堆,最后只是当做垃圾扔掉,那还不如直接去电影院看,最后不过是扔掉一张票根而已,省事啊。舍得出钱买盗版光碟而不愿意去电影院,为什么居然会这样呢?如果某部电影不在中国上映,那也就算了,但是电影已经连续上映了接近2个月,实在没有什么遗憾可言。

连续两个月的观影经历让我学会了看票房看排片看上座率。也学会了去哪里怎么买电影票会便宜一点。算上今天去看《冈仁波齐》,我去过11个不同的电影院。有对比有真相,哪些好哪些不好,真的见分晓。总体来说,我觉得飞扬的电影院阶梯高度不够,所以会有前面的人挡住你的风险。金逸的电影院要看情况,有些好,有些没那么好。中影的电影院也是得看情况。余下的电影院有星汇,UME,UA,海珠万达已及市二宫。星汇给我的感觉相当不错。海珠万达我是第二次去,也挺好。市二宫给我的印象是空调非常厉害,但是声效有点奇怪。UME和市二宫刚刚相反,我去的那个厅空调相当糟糕,但音效非常好。花城汇的UA也不错,但是票价不便宜。往后还要看什么电影,我会首选金逸维加斯的早场,因为如果有优惠的话,最便宜能买到13块钱的票。而那个13块钱跟市二宫的17块8相比实在好太多,维加斯绝对是划算的典范!希望往后能有机会用低票价试一下万胜围万达。但要做到这个,那部电影要是万达自己出资的。万达出资的电影真的会让我有值得去看的欲望吗?所以这些东西可望不可求,随缘。

每个月都去看一下电影还是不错的,今天看到预告片,貌似《破风》今年8月份上映,很有兴趣去瞧瞧。

2017-06
21

加工跑偏

By xrspook @ 8:34:10 归类于: 烂日记

都说现在已经是自媒体的时代,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的发布点,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是这样,只不过那个时候发布点不一定位于浏览量很高的论坛或者门户网站之类。每一个blog都是一个自媒体,尤其是那些原创的。必须承认,无论从前还是现在很多东西都是抄来抄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起码当我自己写blog的时候,我不用想我写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依据,我是不是纯粹在吸引眼球编故事。起码对我来说如果东西写出来了,我是自己心理那一关不可能过不去。很多的blog并不是自己在默默地耕耘,而是在东拼西凑的把各路东西拉过来。如果那只是图片或视频也就算了,算是一个聚合吧,但如果那发布的是文字,而且还有点新闻意味的非常容易就会误导人。从前我会发布一些教程,非常详细,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所有那些都是经过我自己亲身去试验的,起码在我写文章的那一刻那套方法是可行的。至于在过了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后还能不能用。当然就得另当别论。即便可能教程最原始核心的理念不是我自己创造的,但起码那套东西我自己用过,我自己觉得可行很好。现在我越来越少发那些东西了,因为那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做支撑,而我现在越来越懒了。学生时代真好!

除了自媒体,还有全媒体的说法,一个新闻发布出来,通过网络的共享,刹那间就可以传遍全世界,可以通过文字途径,可以通过图片的途径,也可以通过视频的途径。同一条新闻,可以在这个电视台那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从理论上说,这的确节约了非常多的人力成本,但这样真的好吗?全世界都一个模样,为什么还得分电视台A和电视台B呢?如果ABC电视台都是一样的,那不如纳入一个旗下算了,但再往深处想,如果电视台都是一个爹妈的,那岂不是全世界就只有一个电视台,那不是形成垄断了吗?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进步,这是显然的,而且他们只会遵循一个价值观,非常有可能会越走越偏。

什么信息是可信的?从前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通常来说都可以。但现在我必须得考虑这个问题了。报纸上的东西就一定对了吗?主流杂志上面的东西就一定对了吗?电视上说的东西就一定是对了吗?再深一层,教科书上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没问题?如果这些都只能回答都必须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尽信,那么就更加不用说社交网络或者各大网站上发布的种种了。为什么会这样?几年前因为ADR要来中国,所以某个体育杂志的编辑找我说要用我曾经翻译过的各种消息组合出一篇介绍的文章,我答应了。如果信息源是我,我当然很自信,因为不确定的东西我不会写出来,我不懂的东西我也不会乱写,而且我必须确信我收到的消息是正确的。如果只是在我的材料上加工,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就发生了问题。那个编辑完稿以后发给了我一份,我看完以后几乎跳起来了。因为她居然把职业摔角的冠军说成是拿奖杯或者奖牌的,知情人士都知道这是扯淡,因为职业摔角的冠军拿的都是冠军腰带。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反馈给她,她说她已经把文章提交给上面,可能已经拿去印了。这种错误我当然不会犯。她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肯定是因为她对这项体育娱乐一点都不了解。她不清楚最基本的规则,也不怎么关注这项运动,甚至可能她连一场摔角比赛或者节目都没看过。她到了那个杂志社,领导分配给她这项工作,于是她就做了。幸好,他们最终出版并把杂志寄给我的时候这个错误改过来了,是她上头改的。也正是因为那个上头,小编才会找到我,可能那个领导已经关注我一段时间了,他在这方面肯定有点懂。最底层的材料是正确的,但是加过程出错了,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其它地方。

现在的人真累啊,看了消息以后还得多一层判断,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这真的程度有多少?

2017-06
14

自由玩耍在哪里

By xrspook @ 9:25:41 归类于: 烂日记

其实我真搞不懂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补习班,为什么一定要去少年宫,必须学习这样那样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他们的时间要挤满了那一堆什么什么班呢?为什么他们的日子里就没有纯粹的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呢?当然这里的意思我说的不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打游戏,随心所欲看电视。但起码作为一个孩子,各种游戏,哪怕是很弱智的,我觉得也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真的还有时间去玩过家家、去玩积木吗?过家家机器人之类的估计没有时间了,大概家长还会硬性要求他们每天得有多少时间读书。

回想从前我的暑假,通常都是很自由的。早上可能是外公外婆带着去喝茶,然后回家,接着就玩一下,可能是拼图,可能是折纸,可能是扑克,又或许是其它踢毽子捉迷藏之类的东西。那个时候我的随机日程表里没有电视,也没用读书。没有电视,并不是因为家长不让看,而是因为大白天根本就没什么好看的。电视这种事只是晚上才一连好几个小时都在那里追。动画片不是一天24小时都有得看,只有在特定时间才会播那么一两集。每到中午或晚上吃饭时间,我跟我表哥就会为争到底是看电视还是听讲古。我一点都不抗拒听讲古,但是我更喜欢看电视。对我表哥来说,他是一点都不喜欢看电视,他着迷于听讲古。其它时段收音机的东西我一般都不怎么上瘾,哪怕是其中的一些我的同学爱得死去活来的,我也没什么感觉。

回想当年大概让我首次学会专注的大概是折纸和玩拼图。整来整去都是那几个东西。听来听去都是那么几个图案,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可以重复不断地不觉得无聊。那两个东西是我掏出来了,我就会做完才结束,而不会像其它玩具那样全部摆出来了,往后不到几分钟又扔一边不管了。每一次外公都跟我说把东西摆出来了,要自己收回去,但实际上几乎每一次都是他老人家收的。记忆之中,在外婆家收拾玩具的永远都是外公,但是在家里貌似我爸爸就没干过这种事。所以在外婆家我的玩具总是收得很整齐,但在家里总是乱塞一塌糊涂。有些时候也会整齐,那是因为我妈逼迫着我必须把那些东西地方收拾好。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外婆家很小,家里稍微大一点。一定程度上说外公是有强迫症的,因为他的衣柜总是收拾得非常整齐,他负责管理的那一堆柜子全部都干干净净,而且里面的东西摆放得相当有条理,所以他估计不能忍受我把玩具都摊开、不按规则,然后就随便撂在那里。但在家里不一样,我爸我妈可能会视而不见,而之所以最终为什么要收起来,肯定是因为他们又骂我了。如果现在我是家长,我会怎么管我的小孩呢?是直接看不过眼,帮他收拾还是责令他必须给我放整齐呢?我真说不出到底哪一个会更好。但显然现在的家长会那么勤快,帮孩子收拾东西吗?现在的人自己都乱七八糟的,他们能收拾出个什么来?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父母大概都把教育的那个任务推给了学校补习班少年宫以及等等的各种教育机构。美其名曰那是因为他们忙,而且他们觉得那些专业的教育机构会比他们自己做得更好。孩子生出来,不由自己亲自去管教,那就像共产主义一样,生出来那就不是你自己的孩子,那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大家共同合力抚养成人。如果家长把们他自己本该做的事都不做,家长还算是家长吗?那跟你一个专门托管负责吃饭睡觉的阿姨有什么区别。

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一到暑假寒假压力可能比上学还要大,与其这样为什么要寒暑有假这种事呢?如果剔除掉寒暑假,大概现在的孩子18岁以前就可以完成大学本科的课程了。

2017-06
2

六一节云云

By xrspook @ 9:14:10 归类于: 烂日记

那么多天以后,昨晚算是我睡得最好的,于是醒来的时候终于不再继续想睡。小米手环说我昨晚的深睡时间达到了三个小时以上。通常情况下,我的深睡时间会是两个多小时,更糟糕的时候会是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不到。昨天之所以会睡得好,其原因我不知道。理论上我应该晚上11点之前睡觉,但昨天晚上当我把时间轴调完以后一看时间已经是11:03。如果我只是把片子余下部分的时间轴搞定,肯定不会超11点,但是我又回过头来把前面一些我印象之中好像还有问题的地方再整一下,于是就超时了。

在我心目中,六一儿童节就只是孩子们的节日,只有少年儿童会放假一天,家长是不放假的,但从昨天的中国电影票房看来,六一儿童节当天的票房比一个周五的票房还要好,甚至可以堪比一些票房成绩比较弱的周六或周日。为什么居然会这样呢?难道六一儿童节当天很多家长也请假陪孩子了?虽然这个事情我可以理解,我的单位也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但实际上他们一个都没有请假。什么样的家长才会为了孩子请假一天呢?我还有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印象之中父母没干过这种事,其中有一次是我爸带着我去新广州酒家喝茶,然后走路到了江对面的沿江路走了一段,接着回家。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我爸为我请假了,而是因为那天他上的是中班,下午4点到晚上12点,所以白天他有时间。而那一次为什么印象会那么深刻,是因为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小学组织去越秀公园,而去公园的在前一天下午我把膝盖磕破了。所以在六一儿童节那天我跟我爸外出的时候,那个伤口一直在流着组织液,因为发炎了。六一儿童节明明应该是快乐的,但是那一次对我来说伴随而来的还有疼痛。也正是因为有那么一次痛的经历,所以那才成为了在众多个儿童节中脱颖而出、还在我印象中非常深刻的一次。

昨天六一儿童节的中国票房《哆啦A梦》相当的强劲,在上午的一段时间中,他甚至超过了《加勒比海盗5》。直到晚上《加勒比海盗5》这部成人片发力以后才终于把《哆啦A梦》反超了。因为《哆啦A梦》超级的牛逼,所以昨天《摔跤吧!爸爸》的中国票房只能排名第三。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如果《哆啦A梦》跟《摔跤吧!爸爸》的排片差不多,二者票房谁更优相当难判断。如果是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他们首选会是《摔跤吧!爸爸》。但如果孩子强烈要求要看《哆啦A梦》,父母也不会阻止,毕竟他们知道那个动画很好。但是如果你要父母两人都陪着孩子去看《哆啦A梦》,估计这就比较难了。除非父母是八九十年代的人,一直都是浸在《哆啦A梦》的动画中长大的。什么样的动画剧场版才会吸引我去看呢?显然《哆啦A梦》没有这个吸引力,因为本来我就对动画版的《哆啦A梦》没什么特别大的爱好。如果可以选择,我不会看这部动画片,所以去电影院看剧场版这种事根本不会发生。但什么样的动画片剧场版才会吸引我去看呢?我真数不出来。因为他们对我的吸引力再大,也没办法让我成为他们的忠实粉丝,而且通常动画的剧场版都是很一般的。昨天《哆啦A梦》火了一把,今天《神奇女侠》新上映。5月大部分时间的票房竞争都很一般,6月相比之下激烈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回想起来,把《摔跤吧!爸爸》排片排在5月是很恰当的。毕竟实际上他的对手就只有《银河护卫队2》这一部,其它传说中的对手实际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买周六或周日的《摔跤吧!爸爸》电影票。而这一次我真的是不急了,继续观望一下再说。

2017-05
30

不做别人第二

By xrspook @ 18:22:32 归类于: 烂日记

据说《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随你”。虽然三年前我看过这部电影,但现在我实在想不起这句话到底出现在哪个位置,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出自这部电影,反正我觉得这非常有道理。一直追赶别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与其这样,我不如制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奋力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当然,如果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想干嘛,这些都无从谈起。

从很小开始我就不喜欢追赶别人,我更加不喜欢追随别人,大概从骨子里我就非常讨厌做别人的第二。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样会让我轻松。如果我用自己的方式能做得更好,为什么我要模仿别人呢?如果我没有尝试过,我怎么知道我就不能做得比他们更好呢?!这种事情最早发生在小学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一大堆作文书,平时我从来都不去翻。但是有作文作业布置下来以后,我妈就逼迫着我去翻。那些作文书除了作文集以外,还有一些像字典一样用来查的。大概我妈觉得最傻的土方法莫过于使用那本类似于字典的东西拼凑出一个作文来。但实际上词句是拼凑出来的,无论那本是专注于作文的字典还是一般的《新华字典》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但是该用什么思路,具体应该如何行文这个是抄不来的,这个是作文的核心所在,如果没想好到底你要写些什么,你也就无从在其它地方挖各种的东西过来堆砌。对当时的我来说核心是什么我不知道,因为在要求要写作文的时候,其实语文的还只是字词的水平。什么中心思想什么主要内容什么文章骨干这些我们都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对我们来说就只是一个我们必须得完成的作业,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既然我们可以把我们所见所想说出来,为什么就不可以把那写出来呢?远在我们开始写作文之前,我们早就已经开始复述各种故事。而这种训练从我们读幼儿园开始就有了。从前我们总觉得那些作文的内容我们之前从未看过,不知道该怎么写,没有个参考。但实际上有了参考,反而更束缚我们的思维。

长大了工作了,要写各种东西,我还是不喜欢去东拼西凑做完型填空,我宁愿自己一笔一画的做问答题。因为我想掌控一切,无论是文章的脉络还是文章的内容,我可以根据内容调整顺序,删减各个部分,这有可能是写完最后一个字我才开始调配的。这样的好处是可能最终出来的作品跟我一开始写的完全不一样。核心思想变了,表达方式也变了。这种做法在学生年代根本没办法实现,因为语文考试就那么长时间,原稿纸就那么两张,你必须在上面写完你所有的东西。必须是一气呵成的,不能改得乱七八糟。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确写出了东西,但是那应该不是最优的版本。追求卓越这种东西就必然会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但考试就只有一次机会,时间非常有限,你没办法在上面体现卓越。如果一道数学题你可以用五种方法答出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大概你只会用一种你最有把握最简便的方法。但实际上如果要体现你的水平,你应该把五种方法都写在上面。但这种神一般的全部写上只有在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才会这么干。还记得高中的时候老师一节课只解答了一道题。而那道题他用了N种方法解答出来,我们全场都O了。但实际上这才是数学的乐趣所在,不在乎最终那个结果怎么样,而在乎你用了多少个思维去到达那个结果。甚至那个结果你根本不用思考,比如你偷偷翻看了答案或者直接抄了你旁边那位。但是光有结果你什么长进都没有,即便通过了测验考试,那又怎么样呢?

端午假期已经结束,明天开始工作日又来了。下一个法定工作日要等到中秋国庆,想想都觉得很痛苦。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