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
10

心率神马

By xrspook @ 7:37:47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早上醒来倒没什么感觉,但走动后就觉得自己饿到想吐。那种胃里空荡荡的感觉我太熟悉了,那种滋味在我减肥初期经常遇到。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这种感觉,体重也可以下降,为什么非得要这种方法呢!人如果感到饿到想吐,实际上是一个应急反应,身体在响警报了。昨天下午在做完一系列热身出汗后坐下来,无聊测了一下心率,居然只有52,于是今天早上醒来以后,什么都没干,我又测了一下心率,静息心率只有50。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即便不是我最低的静息心率,也非常接近了。出现最低静息心率得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我的心脏本来就够强大,所以心跳慢,其次,我的基础体温应该处在低温期,甚至极低温期,我的新陈代谢会降到最慢当然心跳也会变慢。今天早上我的基础体温只有36.1℃,算是一个非常低的程度了,所以,心率低也是正常的。从开始减肥算起,我用了大概一年不到的时间,把静息心率从六十以上降到五十多,但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我还是没把一般的静息心率继续降到五十以下。翻看我的静息心率记录,曾经试过有的低于50,但那只是49而已,不能代表什么,而且只有那么的一回。如果要让我的静息心率降到五十以下,我还应该做些什么呢?但换句话说,为什么我非得要让自己的静息心率低于五十?

从前的人几乎没测过心率。据说外婆年轻的时候心率很低,所以她现在才能这么长寿。到底低到一个什么程度呢?没办法想象。但也有一个可能,外婆的心率低是因为她的心脏本来就存在缺陷。所以,接近二十年前,才会有心率严重过缓,甚至担心心跳会停止。我跟外婆的状况可能有点类似。还记得外婆第一次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时候,本来很快的手术却折腾了很久,是因为东西安进去,导线都接好以后发现不起作用。原来那条通道外婆是堵塞的,信号没办法传过去,所以又得折腾一番,换个位置。在我的体检报告里,心电图结论都会说我其中一侧传导性阻碍。也就是说,如果我也安装心脏起搏器,也像普通人那样,就非常有可能碰到外婆曾经遇到过的问题。这种天生的毛病没有什么大不了,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当然如果我想在体育方面(尤其是依赖心肺的)有所长,这估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缺陷。曾经看到一段话说因为跑步而心脏猝死的,35岁以下大都是因为天生的生理缺陷,35岁以上通常是因为各种心血管疾病。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只有在去拼命之前先到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清楚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是什么。回想当初,如果给外婆安装起搏器的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有认真看过外婆的心电图,他不可能发现不了外婆有传导性阻碍。还记得那次手术出来以后,外婆觉得自己实在太遭罪了,对那个手术有非常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她说,如果第一个起搏器电用完了,就不装第二个了,死了算了。但到换起搏器的时候却非常简单,因为所有线路都已经布置好且信号良好,只需把核心部件放进去而已。

对我来说,运动什么不是为了更长寿,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不遭太多的罪。如果要遭罪的话,我宁愿主动去选择时间地点和方式,而不是被迫接受。

2016-10
8

我不是摩罗叉

By xrspook @ 13:15:02 归类于: 烂日记

外婆经常会说,为什么我会晒成一个摩罗叉那样?然后我妈就会解释说,因为她经常去跑步,经常去晒太阳,所以很黑,什么是摩罗叉呢?我妈老是觉得我不明白,但实际上,我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知道,是因为亲眼见过,还是因为其它原因呢?因为我妈觉得我不知道,所以每次她都要跟我解释说,那是因为以前沙面是英法租界,所以那里有很多为英国人法国人看门的人,那些人通常都是印度人,所以很黑,他们大多有大胡子且戴着大帽子。大概在外婆心目中,也不管那些是不是印度人,反正,她就把那些很黑的人叫做摩罗叉。中国人不黑,日本人也不黑,非洲人当时很少见,外婆年轻的时候,见得最多的,大概就只有沙面那些保安摩罗叉。所以当我很黑的时候,她自然就会把我跟那些人做对比。也不知道那些是不是都是印度人,反正,在印度,也不是全部人种都很黑。尤其是那些高种姓的人,通常都不太黑。如果遇到穆斯林或者锡克教之类的,他们甚至比中国人还要白。因为穆斯林的血统大多是阿拉伯国家,什么阿富汗之类的,所以,如果追溯他们的祖宗,有可能他们还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呢!我觉得,外婆所称的摩罗叉一部分可能是印度人,也有可能是巴基斯坦人。因为在印度,很黑很黑很黑的低种姓人,连做英国雇佣兵的资格都没有。当然,这只是我瞎掰的,具体情况如何,我完全不了解,也没有考究过。

我外婆很白,年轻的时候黑一点,因为太阳晒得比较多,而且一直住在船上,水映上来,人特别容易黑。据说,外婆的一些兄弟,比她还要白,而且有些头发还不是黑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外婆的乡下是广州土华,但他们的家族到底来自于哪里,就没办法考究了。我觉得外婆的眼睛很神奇,因为她不是像普通人是棕黑色的,她的眼睛有点泛蓝泛绿的感觉。这两年我印度电影看多了,发现他们比较白的人里面眼睛也像外婆从前那样蓝蓝绿绿的。但那种感觉不像欧美人那种。印度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他们的眼睛却不是棕黑色,外婆也是这样,到底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到底属于哪里的人种?外婆有三个女儿,但没有一个继承了她的特点。外婆的女儿又各生了三个孙子女,但孙子孙女也都没有她的特点。在基因的重组过程中,外婆的那种很白以及眼睛不是棕黑色的基因已经被筛选掉了。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我的同学里,都没有像外婆那样的。有些同学的确很白,因为,他们是北方人,接近朝鲜那边。虽然肤色很白,但他们的眼睛,不是外婆的那个感觉。我那些很白的同学,除了肤色白以外,高大也是另外一个特征,但显然外婆不高大。要揭开这个谜底,估计只有去做基因测序,然后做各种比对才能得出了。但即便得出了又有什么用呢!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可以晒得很黑,但是永远都到达不了非洲人那种境界,我也可以白得很快,但跟欧洲人的那种白没法比。我就是我,一个黄皮肤的普通中国人。或许我体内,还有一些不寻常的没有表现出来的隐性基因,但起码,从外表看来,我就只是很普通的黄种人而已。

2016-10
5

网购&麦德龙

By xrspook @ 21:38:24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全面接管家里买东西的责任。在网购流行之前什么东西都不是我买的,但当我第一次在1号店买了很多牛奶以后,家里买牛奶的事就变成是我的了。但很长一段时间仅限于牛奶,到后来,连面粉也上网买了。近期更加是进化到无论吃的还是不能吃的,我妈都会想到要我上网买。于是这就变成了从前去超市或市场买东西,现在我都把目光转移到1号店那里。为什么是1号店呢?因为在我家这边,只有一号店跟我买网会把东西噔噔噔地送上六楼到我家门口。京东是不送上楼的,天猫估计也是。面粉,牛奶,洗衣液,现在甚至连一大条的卷纸也是上网买的。如果不是爸爸嫌米太贵,连米也是上网买的。那么我们也就不用烦恼该怎么把一大包的米扛上6楼。油我们吃得不多,所以一年就那么几回,但米不行。什么洗衣液啊洗洁精啊沐浴露啊洗发水啊,这些从前都是我们逛超市的乐趣所在,但现在,很多都已经转变为看准机会到网店那里秒杀。货比三家是必须的,但更重要是把计算器拿在手边,因为很多时候都会有买多少减多少,什么第二件半价,买二送一,买多少块钱的东西可以免多少公斤的运费等等。这些都是数学题啊!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很喜欢出那种给你多个方案,要你通过计算证明选出哪个方案最好。我最不擅长就是做那种题目,每次我都会觉得很彷徨,虽然如果总结出其中经验的话,都是一路货色。现在的网购,要折扣就得眼明手快心水清。如果当年我擅长做那种数学题的话,估计现在也就不用这么费心了。

今天下午我跟我妈去了科韵路地铁站旁边的麦德龙。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就去过一回,但却被挡在了门外,因为当时必须有会员卡才能进入,且不能进行个人申请,只能以单位的名义申请。近十几二十年来,广州的大型超市越开越多。还记得一开始的时候三元里的万客隆入场也是要会员卡的。当时,进入个万客隆,还要把会员卡借来借去。但后来,很多超市开始不需要会员卡进入,甚至取消了会员卡制度,最明显的当数好又多,也就是现在的沃尔玛。麦德龙是一直以来坚持会员卡制度的超市之一。但现在,他们已经有个人申请会员卡这一条,而且还可以在微信上直接申请电子版。无论申请还是使用都方便了非常多。今天进入麦德龙的时候,门是打开的,理论上需要刷会员卡才能进入,但实际上那根本就是随便进的节奏。几年前,我就去过东莞道窖的麦德龙,觉得那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尤其是他们用大叉车整理货架。所以他们货架之间的通道非常宽,货架也非常高。那种感觉跟逛家乐福好又多之类完全不同。在我心目中,这种大气牛逼的才算是真正的超市。大概今天我们选择了一个吃饭时间去逛,所以店里的人很少。跟其它超市最大的区别在于麦德龙卖的东西,分量都非常大,都是公斤级的,而且是五公斤十公斤或以上的那种。各种商品都非常的齐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卖生鲜食品的地方。那个得穿棉袄进去,里面的温度只有0到5℃的卖肉地方从来都是我冒险的好去处。显然我不是进去买东西的,我只是进去体验生活。一大块几公斤的牛肉猪肉羊肉,一大包五公斤或以上的意大利面,冰柜里一大袋的披萨饼底,850克一袋的吐司。这些巨型怪物在广州其它超市你不会见得到。能找到便宜货当然好,但对我来说这本来就很好玩。从我家到那里只需坐两块钱几个站的公交车。那条线路虽然发车间隔比较长,但车上的人向来都非常少。估计麦德龙往后会变成我们的一个新购物点。

逛逛逛,买买买,吃吃吃。

2016-09
26

莫名其妙的不和

By xrspook @ 13:12:27 归类于: 烂日记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跟女的聊天通常会有可能聊着聊着就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继续下去了,尤其跟女网友聊天,聊着聊着会进入一个死胡同,两个人都开始钻牛角尖,情况就像我们两个开始对骂。这种情况很早很早以前我已经体会过,那时候,我还没上小学,在读幼儿园,暑假的时候我跟我表姐都会去外婆家。因为当时不流行培训班或托管班之类,所以暑假的时候父母通常会把我们扔给外婆帮忙照顾。一开始那几天我两个关系好得不行,老是粘在一起,有各种游戏等着我们去玩。但只要时间一长,超过一两个星期。我们的状况就会开始变坏。会出现各种不和,会吵架,甚至会打架。那个时候,通常被打的是我,因为我表姐是那种在大人看不到的时候才偷偷袭击的人。大人看到的只是我又无缘无故哭起来,在那里闹、在那里发脾气。我跟我表姐的状况准确来说那不叫打架,应该叫我被虐、被欺负。为什么我不直接欺负回去呢?我选择的是跟大人告状,但实际上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表姐还是会一再偷袭。正如我的同事所说,他小的时候在学校有个同学老是欺负他,但他妈教育他不能跟别人打架,所以他就向老师举报,但无论举报多少次,老师惩罚那个同学多少回,他还是照样被欺负,于是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还手了。结果呢,居然好了,那个同学从此怕她了,再也不敢欺负他了。当时如果要是我有这种觉悟,大概就不会形成那种一开始表姐是我的闺蜜,到后来她就变成女魔头的状态。

直接接触的人相处久了,会出现各种矛盾,然后吵架打架。但即便只是在网上交流,当意见不合的时候,各种神经病的状态也会出现。跟有些人聊天的时候我觉得,即便我们意见是一样的,表达出来方式有区别,我们聊着聊着也会产生火药味,像是在吵架。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我跟同性聊天的时候。如果网友是男的,很少会发生这种事,当然也曾经发生过。但如果对方是男的,我觉得到某个程度我们会自动承认错误,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但跟女的聊天绝大多数时候大家都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少了承认错误,也少了对别人挂在嘴边的赞美。虽然讨论的是很实在的事情,但是到最后却会有不愉快的结果。所以有时我是挺害怕跟女网友聊天的。男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想什么时候结束就什么时候结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后果,或者怕别人说我神经病怎么说着说着就不见人。但跟女网友聊天的时候,我甚至有时会神经紧张到字斟句酌。因为一旦有什么差池,或许那又会演变成一场骂战。吵架到底有什么不好呢?我也说不出来,但是如果可以避免,我不想跟别人吵架。而且还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完全不是原则性的东西,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不如把那些都省下来,嘻嘻啊哈哈一下或者专注在某些工作上。

昨天看到了一句话,内容大概是:业余工作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这么些年来,我的确是这么觉得的,我在工作以外的收获比我在工作那七八个小时里多得多。而且,那是我付出了非常多的主观能动性去精心培养的,不像平时工作那样只是在完成任务,只是在耗时间。工作和兴趣,有些人是合一的,但我觉得还是分离开来比较好。起码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你还可以继续麻木、条件反射地工作,糊口过日子。把所有都投入到一个地方,成功当然好,但失败的时候真可能就会因此而崩溃,寻死也变得很正常。

髋部的隐隐作痛有所好转。昨晚明明已经吃过晚饭,但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觉得饿得不行。这又是什么新状况呢?

2016-09
24

有!网!了!

By xrspook @ 20:07:30 归类于: 烂日记

终于可以在外婆的家里使用流量,这简直神了!这是老城区的老房子。这些房子是60年代用预构建建的,墙不能拆卸,因为那会影响整栋楼房的支撑结构。一直以来,在外婆家里是打不通手机的,所有电话都只会显示仅限紧急呼叫。所以当人在家里,电话也在家里,基本上电话是打不通的,好不容易电话被拨打并响了,你就必须以最快速度,跑到屋子外面去接。手机这种事,大概在我高中的时候被普遍使用,到大学的时候更加是标配人手一部,工作以后,智能机更是满大街。但这些年来,外婆家里的手机信号一直都非常糟糕。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边吃年饭边抢红包,但如果在这房子里,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首先是因为这个屋子里没有手机信号,其次是因为,我们不会在一个只有老人独自居住的家里开通网络服务。所以吃饭变成了个非常纯粹的事。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或聊天,不会有其它任何干扰。发现外婆家里有手机信号是件很偶然的事,我只是想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电量,却无意中发现信号居然满格了,平时这里的信号,要不就直接是一个叉,要不就只有一两格一点点。在那种情况之下,你根本不可能开流量上网,因为即便是走到屋外,流量也是2G,偶尔有不稳定的4G的信号。但今天,不只是电信信号满格了,而且打开流量,居然是4G,所以可以非常通畅地用语记写blog,不会因为信号的问题卡在那里,说了一大段话都毫无反应。信号好,当然也意味着流量用得快。平时外婆家里没信号,我也就只能搬张凳子坐在大街上用语记说。但即便街在上4G信号也不好,自然就会变成2G信号,所以,还是会有,丢掉一大段话的风险。语记需要的流量不多,但要顺畅运行,需要20KB/s的网速。这对打开图片播放视频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这片老城区里的老房子群之所以迟迟网络都这么差,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觉得老人家不会用这些东西。不用就当然不会去投诉他们。这片老房子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以及中低收入人士,这些人,基本上都习惯逆来顺受,不会去特意投诉什么。老人家不用网络,但是孩子跟孙子甚至更低了一辈没有网络就活不下去。来看望老人就意味着断网的话试问他们怎么还会常来?手机信号这种事,连边远的山村都覆盖到了,在广州的中心城区的某片角落却没有,这根本就说不过去。但我相信这种事在广州很多老居民区非常普遍。并不是因为这些居民区的建筑实在太奇葩,信号被削弱消减了很多。再大的困难总会有解决的方法,为什么从前这个屋子里没有信号?现在的信号却可以这么好呢!以前父母给我解释说是因为这些房子的构造比较特别。在我搬到现在那个家的时候,我家的信号也不好,每次打电话,都要把手机伸到窗外面,才能仅仅打通。但后来,基站多了,现在我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顺畅通话。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一个过程,东西的完善也需要一些时间。我并不是要吐槽为什么这些年来,某些人都不在这个问题上不作为,因为这其中肯定有各种原因,起码现在,我们这里终于有信号了,终于可以顺畅地用起手机网络了。当无线网络真的能做到全覆盖的时候,大概家里的固定电话也就可以取消了,因为没必要拉一条线那么麻烦。

幸福在不知不觉中飘过来的感觉真好。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