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
8

看不惯

By xrspook @ 13:05:34 归类于: 烂日记

养成习惯的过程是痛苦且快乐的。你必然得付出一些代价,你必定会走一些弯路,这就是成长不可避免的过程。我知道必然会遇到那些,所以我不会试图躲避,我会做好心理准备迎上去。谁不曾犯错!我觉得只有真的痛过了才会领会到某种真谛,一切都顺风顺水不现实。可能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才让我在各个领域上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为怕摔跤就不前进对我来说根本没门。如果连栽跟斗和死都不怕,没什么可以阻挡我的不是吗?除非某件事从一开始就是有违真理的,是错误的。

第一次让我知道别人有畏难心态的是在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给了我一句“如果失败怎么办?”你丫的还没做就找后路!就凭那么一句话,我的导师立马决定不接收这个学生。我和我的导师都感到很反感,因为前提是什么都还没开始,只是在规划阶段,将要遇到什么具体问题还属于未知,那人居然已经在退缩了。我不能评价我的那个同学不好,但显然,他不适合做一些创新性、前瞻性、实验性的事,我是不是应该说他缺少某种对未知的渴望和蠢蠢欲动想探索求知的激情呢?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到原来我觉得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对未知的兴奋不是人人都有,或者说不是人人都像我这般反映强烈、欲罢不能。

对我来说,开口让别人帮忙是最困难的事。我宁愿自己埋头苦干花费很多时间去琢磨参透,真的无计可施了才去找人。这种性格不是主流,起码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这样。他们获取的方法就是“求助”,一开始就那样。我崇尚的是机械斗智斗勇关键词去搜索,他们崇尚的是希望有人帮忙,利用人肉搜索!他们理所当然地觉得肯定有人会帮忙。我心肠太好,通常如果被点名,我会出手相救,但我蔑视这种不劳而获。他们做这种事的时候怎么就心安理得呢?别人凭什么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是不是家长在成长过程中过于呵护造成的呢?我跟现在的年轻人有代沟啊~ 虽然,从年龄上算,我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年轻人。我也有点看不惯现在年轻的家长,自己都还是个大孩子,各种不成熟,这样怎么可能带出靠谱的下一代?!他们不觉得他们有问题,但我这个外人却总觉得他们不是合格的父母。当爸妈不是那样的,责任啊、义务啊、时间啊、耐心啊…… 钱不能解决问题,把孩子塞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也不能解决问题,毕竟归根到底,那是你的孩子,你不能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专业人士”。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所带有的风格应该是家庭氛围给予的,而不是什么班教会的不是么?孩子不应该是流水生产线上千篇一律的程序产物!!!好吧,我承认我激动了。你完全可以嘲笑我这个不当妈的没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但我不当不代表我就不懂得怎么才算一个好妈妈。

世界太大,东西太多,需要愤慨的事情无数。

2015-09
7

回到过去

By xrspook @ 13:02:29 归类于: 烂日记

当人强迫症到一定程度我都不知道那个到底是什么怪物了。

昨晚一边看1973年的印度电影(无字幕)一边增加《爱在旅途》hon3y 480p版本里没有的一些字幕。一边精校时间轴一边增加,进度非常的慢!感觉这不靠谱啊!AE适合用来精校,波形图是见神杀神的类型,但可能是我个人能力不够强,所以我觉得用AE做粗时间轴非常不顺手。打开字幕,载入视频需要很长时间,再载入音频需要更加长的时间。理论上利用左右键就能帧播放,但我无论如何控制不了,这是为什么???昨天我首先做的是把用Notepad++对照小白版本和hon3y的内容,确定少的是哪些东西,在翻译里用“@@”标识出来。之前我就应该这么干了,人肉怎么能堪比计算机!接下来的就是用AE打开字幕,把srt里的歌曲部分全部删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那些东西始终是要删的。《爱在旅途》我已经做了精确的歌舞,在我把非歌舞部分都搞定以后把srt格式转为ass,直接把已经设置好格式的ass贴进去就可以。srt有行数标识,ass没有,所以要删除srt的字幕得在字幕软件,但增加ass的字幕用记事本也就可以了。我没必要把已经做好的ass又转回srt,然后拼到一个大字幕里再转回ass,那是非常愚蠢的!今天我打算做的是用SE把需要增加的字幕和时间轴粗略做好。并不需要非常精准,大概差不多也就可以了,我需要的是字幕和时间轴落在某个音频波形附近,只要大概卡对了,我后续的AE就好办。

上周六晨跑完18K、洗过澡、吃过早餐,我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我走回了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从出生到初中毕业的记忆。那是条非常长的路线,我走了大概2个小时。有些地方要等红灯,我并不是用快走的速度,但那肯定有8K以上的距离。从万国广场的家乐福出发,沿着江南大道向南,右转转入昌岗路,昌岗路几乎尽头后左转进入南边路,南边路后我又进了南石西再出来,出来后继续南边路,纸厂路,回到工业大道,向西燕子岗,再回到江南大道地铁江南西站。如果我不想走了,我可以坐车,沿途都有公交车,但我执意要用双脚去丈量世界。是因为我长大了?为什么我觉得从前要走很久的路现在这么快就完了?尤其当我从昌岗西走了一小段南边村里的小路从南边路穿出的时候,感觉那几分钟就完了。我搬走接近20年了,也快近10年没有再走过那段路。小巷的感觉还是那样,仿佛时间停滞了一般。孩时我坐着妈妈的单车穿梭在那些路无数次,那时我还10岁不到,妈妈还没退休还在上班,现在,一切都变了。我的小伙伴们在哪里?!那些一到放学就嘻哈打闹的场景不再。昌岗西路、南边路从前是一路的餐饮小店,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路的汽修小店。纸厂已经搬走,从前某条小涌上漂浮了很多他们的原木,我很认真地看了半天,一根也找不到了。南石路快到南石西村有一个小岗,那里从前布满了墓碑和坟头,是每次经过都一身冷汗的感觉,但现在,小岗还在,坟头都被迁走了。工业大道之所以被称作工业大道是因为一条路上布满工厂。现在呢?工厂倒闭的倒闭,搬走的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楼盘。有些工厂人去楼空,光从外观就能看出那种唏嘘,比如说丝绸印染厂,那些建筑完全是空的,墙全部被拆了,只剩下建筑的水泥钢筋框架,那片场地正在招租。从前的冷冻机厂现在易主成中车的了。南边路还是那么窄窄的双向两车道,但那种感觉物是人非,而且,物也不再是从前的物了。真想看看南边路小学上学/放学的时候是什么光景,我会稍微找到点感觉吗?从前我家客厅的窗户能看到小学的门口,我妈经常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就在窗边看着我放学回来。她说我过那车水马龙的小马路的时候很淡定,如果有车就拿瓶水出来喝两口,觉得安全了,再淡定地横过。因为就住在小学对面,所以家长接送我放学那事只发生在我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儿时以后又发生了很多,但让我最深刻的系列回忆还是那些天真烂漫的屁孩时光。

“想回到过去 试着让故事继续”……

2015-08
28

工作服碎碎念

By xrspook @ 13:33:36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不买运动裤的时候我买的都是男装休闲裤,但实际上当工作服(非正装)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又会有各种抗拒心理。我们其实都忘记了,其实牛仔裤最初就是工作服来的,但后来不知为何就演化出越来越多的流行布料和材质,最终让人们觉得那是潮流产物而不是工作需要。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用牛仔布料做的工作服了,但实际上我个人来说挺喜欢。

前几天新发了新的工作服,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太小了(太短),我的第一感觉也是那样。那是一套夏装的工作服,下摆用的是橡皮筋收缩扎口模式(类似于冬装的夹克)。这种模式对我来说简直大忌,无论长还是短我穿上去都会囧,因为我PP大,无论如何都逃避不了那个问题。按照量身尺寸标配下来我的衣服是S。把扎口折上去后果是举手的时候会露出肚脐,但如果不折上去,扎口刚好捆在我臀围最大的地方,这简直就是个杯具!因为这是男装的工作服,完全不考虑女性身材,水桶型的直线设计,当躯干合适时PP肯定有难度,非常有难度!对我来说,如果码数变成XS,估计长度就对了,不捆PP了,但无论是肩膀还是胸部都会太窄。试过穿M的,太长,实在太长,长到几乎把PP完全遮住,不穿内内别人都看不出来。衣服是这样,裤子呢?这是我减肥后量身做的第一套工作服,我感觉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平时穿的是我减肥前量身做的工裤,相对而言现在的会修身点。长度和大腿都没有很大的问题,坐下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紧,但这很正常,唯独只有PP的位置即便站着的时候也能弱弱地看出有点绷。出乎意料地,腰围是完全合适的,终于!终于在我减肥完毕一年多以后穿工裤我不需要再上皮带了。我自己买的裤子效果也不过如此。可能因为我已经习惯穿超紧绷的类型,所以没到达那个程度的我都可以接受。实际上呢,照镜子看上去我的裤子根本就是合适的类型,衣服也属于那种除非改变版式否则不可能有更恰当的类型。

有人喜欢更长更宽的衣服和裤子。我是这么觉得的,小的时候,尤其是读小学的时候,一年级的时候买校服我那代的人总是把衣服买得很大,因为6年时间肯定是要变化很多的。在我那个年代,冬装的裤子太长得缝起来一段那是经常有的事。但现在的校服不这样了,几乎可以说什么时候想买就可以买,比如说我高中的时候每个周四就有个卖校服的时段,只要你想买新的,只要你有钱,随时都可以。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人早已长定型,身高不可能再有明显的变化,至于体重,唯有胖了跟没那么胖两种状态。工作服这种东西大概两三年就换一回。我根本不需要考虑要预留点什么,最适合当下就好了。如果穿上去有点挤,我可以通过些许的改造自身去让工作服更合身,我不会给自己预留宽松一点的后路。衣柜里的一大堆工作服对我来说都很宽松,我知道很宽松是个什么概念,我没必要那么做了。我需要做的是约束自己而不是放纵自己回到那个我觉得不怎么健康的状态(就体检指标来说,其实没差多少,任何时候我的尿酸都高,但有些指标,我比从前的正常更进一步了)。没人能一辈子疼你爱护你,唯有自己要经常鞭策锤炼自己。

我要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

2015-08
24

密谋扩容硬盘

By xrspook @ 13:32:30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家里我的电脑是2012年组装的机子,印象太深刻,因为去拿机子那一天正好是我职称英语的考试日,我是考完试后在地铁上跟老板说我有什么要求的。i3的CPU、4G的内存、1TB的硬盘、华硕的主板、金河田的机箱,用的是Win7系统,一直都很好,一直都没有毛病。但近期,我感觉电脑明显变慢了,这种现象在我开始用100M宽带后越来越明显,当下载速度飙到8MB/s以上的时候会有顿卡的感觉。我2010年开始入坑WWE,在入手这台电脑之前,从前80GB的小脑袋经常得通过刻盘挪出空间,但现在完全没这个必要了,我甚至把从前刻盘了的WWE东西都放回到电脑里。从一开始收的随便什么版本到最后我非720p或最高配的不收,我好不容易才塞满了200多GB的一个分区。塞满那个分区的时候我并不觉得电脑慢,感觉就是没什么感觉。但是呢,入坑AK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WWE的东西即便是最牛叉的4小时WrestleMania也不过是4GB左右的样子,但AK的电影我要是沉迷1080i的,一部电影就有15-20GB(印度电影播放时长超过3小时太正常了~),更加不用说如果我发神经要收蓝光原盘的话那得起码预留每个电影50GB以上的空间!100GB的ADR资源(每个show并不是全收,而是剪切出ADR的部分,多的时候每个720p版本的show会有700MB左右,如果少的话只有100多),100GB这个坎在没有大量收藏720p之前我用了起码2-3年才终于做到。但AK的电影呢?我用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已经收下了超过170GB!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从前放AK电影的那个盘我只是放很零碎的东西,频繁的下载也都是在那个分区。AK的突然发难让那个300多GB的分区现在剩余空间只剩下90GB不到。根据我的经验,Win7系统在分区剩余空间不足10%的时候就会给分区的容量条亮红灯。放AK电影的是一个300多K的空间,也就是说我最多再塞50GB左右的东西进去就不能再放了。AK的电影,我还没看的只有十余部,以每部1.5GB估算我还是有余地的,但要知道,我一集《真相访谈》都还没下呢!!!高清版本的真相访谈一集就有接近1GB,三季加起来有起码20集。把电脑放满是可以塞下的,但塞满就没有回旋余地了,我不喜欢这种模式!我还要拷贝我还要制作字幕我还要压盘,只有能跑得轻快的电脑才能满足我的使用需求,显然这种塞满模式会大大地限制我的作为。

于是,昨天晚上我开始考虑增加硬盘了。想都没想过要用固态硬盘,用机械的就好。机械的东西其实你放进去了以后不怎么动没那么容易坏的,除非的RP特不好。要买新硬盘,1T还是2T呢?一开始我只考虑买放在电脑里固定式的硬盘,增加固定式硬盘我要考虑的因素有到底现在主机的电源能不能撑起呢?还有多余的电源插口供电吗?如果没有,我就只能把光驱拔掉了有木有!买固定式硬盘的同时我还得买串口数据线,但最让我纠结的还是供电问题,供电不足会导致整台机器不稳定容易坏。至于怎么安装,那不就是打开机箱,把硬盘装上,上好螺丝,把电源插口插上,连接好与主机的数据线,因为新买的硬盘是从盘,所以跳线什么不用管,把跳线的方框取出就是从盘模式。如果主盘从盘错了,要不交换2个的数据线,要不在BIOS那里设置倒过来。硬件部分如果能确保电源方面没问题,一切都很简单,没什么难度。我是昨晚10点多快11点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当时我懒筋发作,所以只是在浏览网页看价格而没有拆开机箱研究一下我的电源还有没有多余插口让我有扩容的空间。最坏的打算是电源已经没有多余插口(理论上应该还有吧,因为我现在就只是在用一个硬盘和一个光驱),我要完美升级除了要买硬盘以外还要买功率更大更稳定的电源。在看硬盘的时候,搜索出来的结果当然也包括了移动硬盘。移动硬盘和固定式硬盘1TB的价差大概是100RMB,最省事的方式是买移动硬盘,虽然我没想过要拿着那个东西到处去。现在的移动硬盘都是通用USB 3.0同时向下兼容USB 2.0的。我电脑的外接USB口是3.0的吗???移动硬盘买回来,我不打算到处移动,其用途跟固定式的没区别。如果是放在机箱里供电会比外置稳定,传输质量也更有保证。就功能而言,我其实要的就是固定式硬盘。纠结,纠结,纠结~~~ 在没打开机箱看清里面的构造之前我不能拍板那玩意到底支不支持我直接再加一个硬盘进去。以后的事还有操心该买1TB还是2TB,是买这个牌子还是那个牌子……

这个9月的零花钱我打算都花在扩容硬盘这个点上了。

2015-08
23

爱国首先爱己

By xrspook @ 17:04:47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血液不沸腾, 血管里流的就是水
青春美好有何用, 如果不奉献给祖国

2015-08-23_RDB

这是《芭萨提的颜色/青春无敌》(Rang De Basanti)出版商片头后的第一个镜头。从一开始就非常沉重、相当的沉重,重到简直可以称呼为“不能承受”。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爱国教育,从我们只是个屁孩,有一点没一点知道国家是什么玩意开始我们就被教导必须爱国。到底爱国是什么呢?与恶势力作斗争?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恶势力吗?像小兵张嘎那样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我们貌似没那个环境和机会吧。像邓世昌、董存瑞和刘胡兰那样为国牺牲?现在提倡的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跟坏人斗智斗勇,生命是宝贵的,不是因为自私,难道把自己的生命献上了换别人的命,甚至别人的命也救不了这值得吗?从划算的角度是这般,从关心家人朋友的角度更应该这般,我们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非亲非故!潇洒死一回绝对没有光是说说那么简单。

《芭萨提的颜色》如果只是给我说英国殖民地时期的老旧故事,我一定会看得非常哈欠,他们也明白会那样,情况就像小学的时候学校几乎每年都组织我们去看电影,革命老片轮着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心中已经自然形成抗拒感。这个电影是新时代的产物,之所以被叫做《青春无敌》,是因为他们的目标群体就是广大年轻人,他们抗拒了,他们觉得没趣,他们没有得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个电影就算失败。于是,《芭萨提的颜色》用了新老结合的方式,在说现代的故事,同时也带出古老的往事,二者完美融合。最终我的感受是,爱国并非一定得惊天动地,必须呼天抢地弄得死去活来,或者一定得“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不是那样的,没必要把应该做且必须做的事无端端拔高N个档次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让人觉得那是教条空话。

爱国是必须做的事,但做什么事才算是爱国?爱你自己,爱你珍惜的人,无论别人做不做或怎么做,都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在实际行动中维护真理。做好你自己,如果能顺便引导别人走正路那当然好,但如果不行,你也不能沉沦于“大家都是这么做”。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如果人人都往好处想,人人都能不偏不倚把力量用在正确的点子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更替,社会会变得好起来。不畏惧改变,要勇于做第一个。

红灯绿灯的时候该怎么过马路,问三岁小孩TA都懂,但行人真的遵守了吗?每辆汽车都有额定限重,但载货的遵守了吗?(货车超重50%很正常,超过100%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本来那些车刹车、车况就不会非常好,更加不用说在严重超重情况下有刹车等于没刹车)不遵守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当你要求其按规定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会感到羞愧反而会一脸不高兴甚至想跟你吵架甚至干架。这些是规则哦,不是道德哦,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可以不理会的哦,但尽管如此,无奈还是在持续发生。别说伟大的舍身取义,光是这些“小事”足以让我们无地自容。我们从各个小处毁掉自己!

今早我做馒头的时候我妈跟我说为什么要那么费劲擀面呢,随便卷成一团切了不就行了,反正那玩意蒸熟了就是嚼烂吞到肚子里最后变成屎拉出来的。如果在做馒头这个问题上我也从来不认真,我会在什么问题上投精力下去呢?我会有那个决心和勇气吗?认真我觉得是一种习惯,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特殊开挂模式。

时刻做好自己。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