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
12

不得不见

By xrspook @ 9:46:36 归类于: 烂日记

过年可以不相见,但是好像清明节这种东西你不得不去见。小时候我觉得过年是个很好玩的事情,家族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笑风生,聚会很好玩,因为我是个独生女,平时就只有我一个,但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的小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很多人玩、也可以玩很多东西,通常别人都不会来我家,到了别人的家,那就像是各未知的无限可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就不意味着去别人家跟那些我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小孩子玩,过年就只是跟着父母去别人家拜年,装作很斯文坐在那里。短的话可能是一个多小时,长的话可能是一整天坐在那里,我都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我为什么要坐在那里呢?他们谈的那些东西,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屋子里正在播的那个电视节目我不喜欢看。大概那种反感源自于我叛逆期的时候,当叛逆期结束以后,当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我就再也不去干这种事,再也不跟着爸妈去别人家拜年。第一年的时候他们很生气,但是之后他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女儿还是女儿,但不可能一直都跟着他们去拜年。

从前我觉得同龄的孩子聚在一起有很多东西可以玩,但现在聚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被迫听他们瞎扯,有很多东西我不同意,但是又不得不听,你甚至不能反驳他们,你只能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某一次。即便你不主动攻击他们也过来给你挑起事端。有些问题可能他们只是觉得普通平常,但实际上他们应该那样问吗?又或者他们就没想过那会导致什么结果?晚辈跟长辈年龄的差异注定代沟永远存在。我不应该教训他们,但很多东西他们就是错的,我能怎么办呢?

外婆去世的那一次,当我在家里处理东西的时候,我就发现长辈们的思路好神奇。他们最经典的错误就是干着这事,突然间被另外一件事打断后就直接带歪了,然后一直歪下去,所以之前的事无论如何完成不了。我不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会不会这样,还是说完全是因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所以才这样。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好像没有系统地跟我讲过做事要有什么思路。他们通常会把一些很具体的事情告诉你要怎么做,给你示范应该怎么做,但是就好像没有从一个总体布局上给你讲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学校好像也没有在这方面给过专业的指导,直到知道有思维导图这种东西以后,我才渐渐有了这样的思维。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语文笔记老师总是喜欢用大括号,然后再分里面一点一点,但是那跟万用的框架还是有点差别,因为实际上思维方式做什么事大概都一个样,但某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不同的文章会不同。大概小的时候我关注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文章的总体结构吧。除了语文以外,其它学科好像不用大括号解决问题。不过我觉得处理事情的方式更像是编程里面用的流程图。编程思维非常重要,这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显然。我的那些长辈从前都没接触过编程。

当我老了,当我到他们那个年纪的时候,当我遇到类似外婆去世那些事要处理相关东西的时候,也会像他们那样吗?

2021-04
11

重游沙园市场

By xrspook @ 21:38:13 归类于: 烂日记

从前,在我心目之中,市场就只有万松园跟沙园,其它的也是市场,但是远远没有这两个市场给我那么深的影响。沙园市场从前在我家附近,但实际上我的家人不经常去那里买菜,但是我知道那个市场很大。至于东西跟其它地方比起来是不是很便宜我不知道。知道万松园市场,是因为外婆家就在附近,她每天都要去买菜。为什么会每天都要去买菜,不是一次性就买很多,不用天天去呢?首先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即便后来有了冰箱,那个冰箱也不大,不可能存很多天的东西。那个冰箱是一个小冰箱,是单门的,可想而知那有多小。冰箱很小,所以不可能像现在的人那样存很多菜。市场就在家对面,为什么不天天去买菜呢?大概当时的人觉得,当天买回来当天做的东西才新鲜。鱼我们不会自己宰,但鸡鸭这东西,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定不是从外面直接买宰好的回来,而是在某个地方养着好几只,大概到年三十那天宰一部分,然后留下一些年初二再宰。万松园市场还在,但是现在的这个万松园市场已经跟从前有很大区别了。沙园市场还在,昨天我跟我妈去了沙园市场,我感觉跟从前比起来,那里的时间好像流得慢一些。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其实相对于万松园市场来说,我不太熟悉沙园市场,其次是因为我真的很久都没去沙园市场了。

在其他人的眼中,沙园市场简直就是个圣地般的存在,因为跟广州的很多市场比起来,那里的东西非常便宜。之所以很便宜,是因为那里的档口非常多。在我记忆之中,从前沙园市场的规模没现在这么大,昨天我见到的沙园市场有一大个区域主要是卖三鸟的,一大个区域主要是卖海鲜的,一大块区域主要是买猪肉的,一大块区域主要是买蔬菜的。其它市场的占地面积就只有其中一块区域那么大,可想而知,沙园市场聚集了多少当铺,也正是因为聚集的数量足够多。摊位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价格自然也就下去了。在我记忆之中,沙园市场从前除了一些固定的档口以外还有一些流动摊贩,而且流动摊贩的数量还很多,昨天去的时候我觉得流动摊贩少了很多,固定的档口数量惊人。

昨天我跟我妈说要去沙园市场的时候,她还埋怨我到那个地方还真不知道如何买齐她想要的东西。她不过是想买一束去拜山的鲜花而已。最终我们用同样的价格,买到了漂亮很多的花。进入沙园市场之前,她吃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臭草绿豆沙。她吃的是绿豆沙,我吃的是红豆沙,红豆沙真的很沙,而且里面有强烈的陈皮味,价格只需4块钱,在广州其它地方不可能吃到。因为量很大,味道很正,那家店很小,络绎不绝进去的都是附近的街坊,尤其是老人家。当我妈知道那里有臭草绿豆沙,而且吃到浓浓的臭草的味道的时候,她太开心得像个孩子。星期五那天我妈买了一块猪肉煲汤,那块肉要30块钱一斤,但昨天在沙园市场,同样的猪肉只需要23块钱一斤,于是她赶紧又买了一块。全广州的人都知道,沙园市场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妈不可能不知道,因为她从前偶尔也会去那里买菜,但因为太久没去,她大概已经忘记了那里的神奇。

小时候我很讨厌去市场,因为地上总是湿漉漉的,我很喜欢去逛百货商店,因为那里有空调,而且商品琳琅满目,后来我非常喜欢去逛超市。但现在超市也好,购物广场也好,见多了,好像无论在哪里也都那几个店,也都卖那些东西,厌倦了。经典传统的那些市场反而给我新鲜感。

2021-04
6

晓港公园

By xrspook @ 14:28:48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妈那么讨厌晓港公园,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个公园印象挺好的,不过在我生命里的好一段时间,我在那里都没有了记忆。去得最多是我读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当时每到周末我就嚷嚷着要家长带我去公园,实际上去公园也就只是去儿童乐园而已,儿童乐园的印象,我至今还有,但是具体是怎么走过去的我已经没有多大记忆了,我总感觉晓港公园现在的儿童乐园跟从前的位置不一样。从前的儿童乐园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一个水磨石的滑梯。一个秋千以及一个飞椅。那个地方永是阳光明媚的。现在的儿童乐园学绝大多数游乐设施都是在大树底下。在我从前的印象之中,晓港公园里有水,但是我却不记得有人在那里划艇,但是昨天路过的时候却发现虽然晓港公园的湖不大,但是里面的艇却不少。有需要人力的挺也有电动的挺,而且收费跟其他那些大公园没有区别。六年级的时候我去过晓港公园烧烤,那是班主任带领我们去那里玩的。小学的另外一次是学校组织旅游我们直接从小学步行到晓港公园,然后我再步行回去,对小学生来说这段距离挺长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居然可以做到,而且在我记忆之中也没感觉特别累。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好玩就行,没有累不累这个说法。当时的人也真敢做,把学生拉这么长的距离,虽然那个时候我们肯定已经不是低年级,但他们就不怕只有少数几个老师会出什么意外吗?不过话说回来,小学时每次看电影都是拉去江南大戏院,在我心目中那就是一个看电影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们最大的影厅能坐多少人,能不能把一个小学的人都坐进去,现在回想起来估计不可以,大概只能一两个年级一起看。我记得某年夏天学校发电影票。播的都是那些抗战爱国电影。我们排队入场,快到我们的时候就跟我们说满员了,于是我们被拉到了一个比较小的影厅,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江南大戏院不止有一个大影厅。从南边路小学到江南大戏院以及晓港公园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刚好前者大概是后者的一半。走去江南大戏院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再走远一点到晓港公园也没什么大不了,顶多走一个小时。

外婆家离晓港公园很近,大概步行只需要15分钟,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想过要从外婆家走路回我家,每次我们都是搭公交车,但实际上每次搭公交车也就几个站,而且要等很久。搭完公交车还要走上一段那段距离,刚好就是江南大戏院到我们学校的距离,因为公交车的总站就在江南大戏院的旁边,而我家就在小学的对面。

成年工作以后,当我跑步以后,我跟我妈试过,从现在的家里走到外婆家又或者从外婆家走路回家,但是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却从没试过和我的家长一起从外婆前进路的那个家走回我们南边路的那个家。就两条路线的距离来说,我小时候家与家之间的那个更短,但是无论是家长自己还是家长带着我。都从没做过这种尝试。

小孩的心里就只有公园,但是从前的广州,从前的海珠区,除了晓港公园我真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公园?或许还得数一个海幢公园,那就是现在的海幢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海幢公园就彻底没了,彻底把那块地还给海幢寺。我不知道多年以后晓港公园还会不会在那里,非常有可能当我老的时候,当我跟我的后人讲起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记忆中的那些地标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就像外公去世前几年嘴里一直唠叨着的那条2311货船,那条他在上面工作生活了一辈子。也养活了两家人的那条船。我从未见过那条船,也没见过类似的货船,但那就是外公的全部。那是从前他工作生活的地方,他的青春、他的苦与乐都在那里,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家人的记忆,无论是他的兄弟姐妹还是他的孩子们。

想努力回想起某些东西,却好像很难再拾起,挺不好受的。

2021-03
30

没有,就是没有

By xrspook @ 8:34:49 归类于: 烂日记

终于语记从春节的红色色又回到了经典的蓝配色。我一直都不喜欢红黑色,因为我用的是暗黑模式,红黑出来的效果有点恐怖,而且他们做的暗黑模式好奇怪,鲸鱼商城你所有东西都会很暗很暗,效果就像直接在上面加了一块灰色的滤镜。他们要不要这么懒惰呢?那块滤镜做得过于明显,于是你连商品本身都看不清了。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做测试的人根本没想过用户会在暗黑模式之下访问那个商城,因为如果他们哪怕测试过的话,就会觉得他们现在做的效果实在完全不可以接受,又或者是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用的是苹果测试,于是他们不知道安卓上的效果很糟糕。不知道为什么,暗黑模式之下,我还是比较喜欢语记的蓝黑配色,大概因为蓝色才是海洋的感觉,才是鲸鱼的感觉,红色的鲸鱼那是因为已经熟了吗?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偏见,我总觉得语记的红黑配色让我想起了某些恐怖的东西。理论上红黑也能做出喜庆的效果,但实际上,他们给我的不是那种感觉。他们什么都没改,只是改了个配色而已,我觉得挺难接受。所以是不是以后能有这么个选项,即便有春节的红黑皮肤,也可以让用户选择要不要更换。毕竟支付宝就是蓝色的,微信就是绿色的,无论过什么节,给钱的时候,他们依然是他们自己的颜色,不会把什么红色搞在上面,尤其是微信的logo,支付宝的logo或许还会为各种节日加上一点标语,但是微信一直都那样。在我心目中,语记就是鲸鱼,鲸鱼就是蓝色的,为什么他们要把鲸鱼变成红色的呢?红色底中的鲸鱼就像是在火山的熔岩里游泳,显然那是不合理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一个app的logo以及配色,我也可以吐槽这么久。

昨天同事告诉我今年单位又搞篮球比赛了,对上一次篮球比赛是2018年,为什么我会居然记得这个年份呢?因为那一年在路上我一直都在搞TOH,去的路上再搞,到达梅州在搞,回来的路上也在搞,但显然今年我不会搞了,因为科技上网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我已经没有出去瞎逛,然后把资源带回来的那种热心劲了,而且米叔今年的那部印度版《阿甘正传》也说不准能不能上映。那一年的夏天我一直忙于做各种预告片翻译,也记得那一年的圣诞,那部电影在印度上映,第二年的年初在中国上映。我把那个电影刷了三遍以后就没怎么留意了,也是在同一年,也就是2019年初,外婆去世。外婆在我把电影刷了三遍以后才去世,也正是因为她的离开,让我在刷三遍之后就再也没有对这部电影有太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排片很少,因为那个时段竞争很激烈,而且离过年没几天了。春节档的电影一上映,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这么说,很快就消失了,没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什么印象就离我们而去。因为我记得外婆走的那年是2019年,所以反推一年上的篮球比赛是2018年。

2018年我们的三期已经开始,那一年我们把篮球场拆了,开始在原来篮球场的地方建一栋接待楼。三年过去,现在楼建好了,但是我们的篮球场还只是在我们的梦里。如果项目推进得快,估计明年篮球场能回来,但显然总公司的篮球比赛今年6月就要来,也就是无论是三年前还是三年之后总公司的篮球比赛,我们单位里居然连一个篮球场都没有。这在其他直属库和直属单位是不存在的羁绊,哪怕工地再多。一个篮球场才占多少地方而已,有些工地里面甚至板房之中也会有个篮球场,但是我们400多亩地,有作业区有办公区也有很多工地以及很多空地,但是我们却没有留下一个篮球场给自己。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这挺可笑的。领导很喜欢篮球,领导很重视篮球,但为什么年轻人招了一大批,却完全不为他们的激情留个释放的地方呢?我们没钱吗?我们没地方吗?我们没有很喜欢打球的员工吗?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一个篮球场呢?正经事很重要,这谁都知道,但让来年轻人保持活力保持兴趣也很重要。中国要发展,但前提是中国人必须健康,要健康就必须得运动!

没有篮球场这种事在我的这一生中,这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比如说初中的时候为了建那栋教学楼,但旁边的那块平房的征用又迟迟没有进展。我读的那个初中也是一个职中,一共6个年级,有1000多人,连一个篮球场都没有,体育课得拉到附近工厂的煤渣操场。现在我们单位才百来号人,没有篮球场是很正常的事。

我是篮球场的克星吗?

2021-03
24

手表往事

By xrspook @ 9:43:38 归类于: 烂日记

坐在宿舍的书桌前,准备开始语记。看着桌前的电子温湿度计,那里顺便有个电子时钟,虽然我知道上面的时间意味着是什么,但是突然之间,我居然有点怀念从前各家各户家里都有点大挂钟。那时我觉得每个人家里都会有一个同款的挂钟,因为我家里有一个,外婆家里也有一个,至于其他亲戚我倒没留意过他们家里的挂钟是怎样的,反正我去得最多的两个地方都是那个款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才知道了原来挂钟有很多不同的款式。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挂钟这个经典的东西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现在要看时间的话,我看得最多的是手机。还没有新冠的时候,任何时候我都会带着手表,所以看时间的首选肯定是手表,手表跟手机比起来,手表看时间更方便,但实际上一开始我之所以手戴手表,纯粹是因为那很酷。

我大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戴手表,那是只塑料表带的手表,表面里有个snoopy。跟现在的手表腕带比起来,那个手表腕带很硬,我已经不记得是一开始就很硬,还是被我带久了才那么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表面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齿轮。那个东西在我的同学里面非常少有。所以我经常转那个东西,我的同学也经常过来转我的那个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东西就掉了。我已经不记得那个手表防不防水了,当时我的英语能力还不足以让我搞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如果是现在,随便搜索一下,查一下字典肯定会知道,但是手表的防水规格很多,比如生活防水,防溅水,短时浸泡,又或者可以游泳甚至潜水之类,这些都不一样。那只是一个亲戚送我的手表。我不知道那得多少钱,反正几乎每次下雨被淋到以后,里面都会起水蒸气,不过幸好每次水蒸气都会渐渐散去。最后那个手表是什么寿终正寝的呢?好像是因为表带断了。后来我还记得我妈曾经在天河城给我买过手表,为什么会在那种地方买手表呢?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天河城刚开业不久。买手表的那天我们还在负1层的吉之岛买了一盒阿波罗的雪糕,阿波罗的家庭装雪糕自带泡沫外壳。

在我大学毕业之前,我带过很多手表。有些是因为表带断了,有些是因为表面的玻璃被我搞碎了,有些是因为电池很不靠谱。其中有一个是最离谱的,那也是一个亲戚送我的手表,表面里有个hello kitty,但是某次体育课猛烈撞击之后,那个东西居然掉出来了,于是里面的指针也都全部掉出来了。这是典型的好看不好用,不太适合我这种粗人。

说来也神奇,工作之后我只买过一块普通手表,但是那个手表居然还存活至今,而且我带着那个手表游过泳,也去过桑拿,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一个卡西欧10年电力的手表,据说可以100米防水,也就是说可以带着去游泳,但是潜水不行。从我买这个手表到现在为止,感觉已经接近10年了,那个东西除了一年会差几十秒以外,感觉还行,虽然表面已经挺花了,但是起码功能还一点问题都没有。表带是最脆弱的,我换过几次。小学三年级大概是95年,我大学毕业是08年,在这短短13年里面我带过可能接近10个手表,但是再往后的十年,我居然一个手表就可以了。当然,除了戴普通手表以外,我也买过两块专业的运动手表。那两台手表跟其它手表比起来简直是价值不菲,是之前我买的那些普通手表的10倍以上价格,因为他们都内置锂电,有GPS功能,也有专业的运动记录功能。

这个新冠疫情让我几乎丢掉了戴手表的习惯,因为戴着手表洗手很不方便。20多年的习惯,说没就没。曾经,我对手表挺着迷,但现在已经没啥感觉了,因为好看的我觉得功能一般,功能丰富的我正在用的那些都挺好。

在我生活的那个年代,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身边带手表的同学很少。为什么我会有戴手表的那个习惯呢?大概是因为我妈我外公和我外婆出门的时候都有那个习惯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