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
11

解放了

By xrspook @ 11:21:53 归类于: 烂日记

复工的第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终于不用一天都待在家里,除了坐在电脑前刷一下微博上面的消息,就是看一下微信,留意一下单位有没有什么新指示,在家办公的不好之处,我觉得其中一点是随时都得提心吊胆。如果在单位上班,找不到我的时候,可以给我打电话,打办公室或者手机。如果还是找不到,可以死皮赖脸地在我办公室等待,当然前提是我没有外出。等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网上办公就不一样,如果在网络上我找别人,我当然希望别人能很快回复我,但如果真的不回复,怎么催都没反应,你也一点办法都没有。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反应,但你也不确定会不会马上就来,于是你不得不一直在那里等,像神经病一样,过一段时间看一下手机。如果那是坐在电脑前,别人有反应的话,软件会闪动,会发出声响。你只需瞄一眼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在家里,我又设置了微信如果电脑有反应,手机仍然静默时,那么如果我不在电脑前,我觉得自己就像个神经病。一直以来,所有app我都是不允许出现手机提示,但这个春节假期,我不得不把设置调整回来。我必须接受微信的提示。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不会错过单位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出来的各种通知。如果是在单位上班,发通知肯定有一个时限,那意味通常在上班时间。下班的时候你找不到我,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在家里上班,在线上上班,根本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你或许一整天都很闲,但是某个平时来说是非上班的时候,你却不得不忙起来。如果只是窝在家里还好一点,如果不是窝在家里,而是在外面,别人又要找你拿数据,那真的是生不如死。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与其这么累人,还不如不休息。

复工的第一天让我觉得最满意的是终于不用吃我爸做的那些饭菜了。我觉得无论饭堂做什么东西,对我来说都是美食。或许我已经患上了清蒸瘦肉恐惧症。同样是猪,外婆不会像我爸做的那么单调。有可能是卤五花肉,有可能是咸蛋蒸肉饼。有可能是番茄炒肉片,也有可能是节瓜肉丝汤。当然,外婆还有很多拿手的老火汤。通常来说,我妈只会拿猪心来煲汤,但外婆喜欢把猪心切片,蒸着吃。做同样的东西,不论是我爸,还是我妈,都做不出外婆的那个味道。普通的食材,外婆可以变换花色,就像食堂一样,经常给我惊喜。当然了,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外婆年纪大了,不再掌厨,而是由她两个女儿负责煮饭的以后,菜色变得非常单调。因为她的两个女儿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太愿意在煮饭这个问题上花心思。所以她们做出来的东西我只能说能吃,但是却不是好吃。她们更多是从营养的角度去考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外婆会有那么多拿手绝活,到底是谁教她的。小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家里都有个像外婆这样的人,但后来,人见多了以后,我才领会到原来外婆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外婆还在,如果她不得不经历这个没人来拜年的春节,她会非常失落。

2020-01
28

又见面了,老马

By xrspook @ 17:32:03 归类于: 烂日记

这个春节假期我已经连续好多天都待在家里,重新看完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番石榴飘香》,然后莫名地让我再次觉得,我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有一些相似点,又或者其实这些不能算是相似点,而是我能明白的某些东西,那是我在其他作家那里无法得到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某些情况下,我会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很难看下去。越是欧美那边越是有名的,我越会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我内心深处一直在抗拒他们吧。于是,我有时会想,翻译的那个到底是如何完成他们的工作的呢?如果遇到某个翻译的人根本不喜欢的作品,他要如何才能开展工作呢?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没有兴趣我就不会主动接受那个任务,但是对那些专业的人来说,那是他们的工作。进行不带情绪的翻译有可能吗?起码对我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哪怕我翻译的是一本科技书籍。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跟过一个教微生物学的老师做实验。他曾经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章英文原版的微生物学,让我们翻译。现在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他要这样,是考验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是考验我们的英语水平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仅把正文翻译了,而且也把里面的图片都全部截图下来,然后把里面的单词PS成中文。很多科技类的书籍会把正文翻译成中文,但图片仍然是原文的。我这种连图片也PS掉,也要翻译为中文的,属于神操作。当时我没想过不这么做,因为我觉得一套东西全部翻译才叫做完了,只有把图片都翻译了,读者才不会在看图片和看正文的时候一脸懵逼。翻译那本专业书籍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点喜欢上的。翻译得好不好是我能力的问题,但我这种的做法让微生物老师大吃一惊,因为这样的态度显然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认真。

在看完马尔克斯的《番石榴飘香》以后,我开始看另外一本我还没拆掉塑封的,名叫《蓝狗的眼睛》。看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我只是看着一堆还没被拆封的书,随便挑了一本,挑了一本不算厚的,而且从书名也看不出到底是什么的,同时,我也没有看封面的那些介绍。看了两个短篇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本书可能说的都是一些比较神奇的东西。科学一点,那里形容的是人的一些感觉,有可能是实体的,也有可能纯粹是幻想。那里讲的是与死亡相关的故事。说得玄乎一点,这本书整本都在说鬼怪。当我看完第一个故事以后,我就觉得这本书有点像《变形记》。前几个故事都是马尔克斯在四十年代的作品。据说他老人家开始写小说也是因为看到了《变形记》后灵感爆发。之所以喜欢马尔克斯,可能是因为他能把人的那种感觉写的特别真实。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内心活动,有些作家很喜欢把非常大的篇幅用在描写景物上,但是那些完全是描写死物自己。马尔克斯的各种描写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人物。我觉得马尔克斯作品的镜头感非常强,看他的书的时候,我眼前根本就是一幕幕的电影画面,大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欲罢不能,但是,也会有例外,比如《族长的秋天》就看得我很憋闷。那是一本一整本书只有一个句号的作品。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是因为里面很多俚语之类的东西我没读懂,翻译的人也未必都搞清楚了。

我喜欢跟物打交道,但我喜欢知道人的故事。

2020-01
24

被搅局的新年

By xrspook @ 20:27:35 归类于: 烂日记

新冠状病毒的传播正在随着春运的大流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国家的各种防务行动也在刹那间启动。对我来说就是睡醒一觉,就有新事情发生,而且虽然我身在广州,不在武汉,但是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让我感受到了初中时,班主任给我们说的句话。班里面有一个同学不好了,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其他人不能袖手旁观,因为那是我们之中的一份子,我们全部人都有责任,让他不误入歧途做错事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一觉醒来,武汉封城了,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全部一律停牌,正当我们给武汉打气加油的时候,国家启动了一级响应,所以仅仅过了不到半天时间,春节档的所有电影一律撤档,之所以这样,最大的原因是电影院是一个人流密集的封闭场所,一旦发生感染,那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只是电影,其它大型群众聚集演出也都一律取消。广州花市刚开的那天,我们一家人去逛了海珠和越秀两个花市。本打算昨天把天河花市也逛了,但是昨天我发了一天的烧,感觉不好。今天我的烧应该退掉了,但是我们一家人还是没有出去。又仅仅过了大概半天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广州花市全部提前在除夕傍晚18点全部结束。还记得去逛海珠花市的时候,我听到广播说这个花市要持续到大年初一凌晨2点才结束。所以虽然发病最严重的地方是湖北省武汉市,但实际上我的家广州也因此受到了波及影响。今天白天我还看到长隆景区的广告,邀请所有人春节的时候去长隆玩,但傍晚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了长隆景区发出了全额退票的消息。不只是人流密集的娱乐演艺场所,连广州的各大寺庙也一律登出了大年三十开始就要闭门的通知。所以说,如果半天之后又出了一条所有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市场一律关门闭市,我不会感到惊讶。17年前非典的时候,广州是重灾区。别人听说广州这个名字都会感到害怕,但我这个生活在广州的人感觉没什么区别,最大的问题是学校每天都要我们喝凉茶,每天都会在教室里煮白醋,而当时刚好我又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所以天天都被呛得不行。

这个中国人的农历新年,我们的各大餐饮场所还会红火起来吗?还是如我之前所预料的,可能半天之后,他们会贴出公告说之前的所有预定要全部全额退款?如果疫情能进一步不受控制,我觉得这种事绝对有可能发生,毕竟各大餐饮场所也是人流非常密集的地区,而且更要命的是,在吃饭的时候,你不可能戴口罩。

17年前的非典很牛逼,但实际上我末并没有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今年的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我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深深的记住,因为这个东西让我们的新年变成了每个人都只能守在电视机前。我们有多少年没试过只能宅在家里,只能一家人看电视?

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不想怨谁。国家的各项措施肯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我很庆幸自己能活在这个国家,是这个国家的公民。

2020-01
22

吃腻了

By xrspook @ 19:16:37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外面吃饭,看到琳琅满目的菜单,我根本不知道想吃些什么、该吃些什么。其实上面什么都有了,猪牛羊鱼虾鸡一应俱全。基本上,普通的能数出来的动物都有,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貌似我什么都不怎么想吃。这个春节准确来说,还没开始,我们一家三口暂时只在外面吃过两顿,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词穷了。懒惰的方法是在外面吃,但实际上在外面我什么都不想吃。这是一个挺悲惨的状态,因为不在外面吃,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之所以这样,大概我这个人从来就没有把关注放在吃这个问题上,我宁愿把时间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但是,即便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别处,但吃饭这个程序还是不能避免。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现在我已经不知道了。有些时候我不想吃,是因为看到那个价格我觉得不合适,但更多时候,是我看到那个东西根本没有任何食欲。之所以这样,大概因为让我选择去吃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我还没有饿。

从前我爸能吃很多,吃不完的东西丢给他就可以了,但显然,这几年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再也不能吃过去那么多了,所以当我饱的时候,可能他也已经差不多,所以点菜的时候该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痛的问题。我尿酸高,我爸直接是痛风。我完全不忌口,但我爸却忌口得要死,出去吃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海鲜及菌类不能吃,剩下能吃的还有多少呢?如果再加一条辣的不能吃,火锅没兴趣,西餐没意思,我们还能吃些什么?还有一点让人头痛的是,临近春节或者春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关门休假,虽然新闻上说广州还有很多餐饮企业春节不打烊,但实际上那些不打烊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即便大家已经把价格提上去了,但可选择的菜式却少了很多。对我这种本来就选择困难的人来说更加麻烦。不想在外面吃,也不想在家里吃,但是又不能什么都不吃,实在让人感觉非常苦恼。

还记得小时候我很期待过年,因为有很多好吃的,只要回外婆家,什么有好吃的都有,无论是糖果还是别人送过来的各种拜年礼品,又或者是外婆做的一满桌的菜。如果天气比较热,外婆会做很多个菜;如果天气比较冷,我们会打边炉,虽然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样,但是那却有家的味道。外面的东西不可复制那个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我这么回味,大概是因为本来外婆就是一个很会做菜的人,她这辈子,几乎可以这么说,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做吃的上面。虽然她不在外面开小店,但是她可以让家人们全部都吃得回味无穷。外婆的菜色每年也就那几个,但是光那几个菜足够让人日思夜想。现在到底我在想念她的人,还是在想念她的出品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主动的当她的继承人吗?

2020-01
19

肉肉肉

By xrspook @ 23:59:23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好多年以前,春节前我在当时南村的广百,也就是从前的南丰商场的一楼买了好多的肉脯。那貌似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想买肉脯已经很久了,因为是过年,所以终于有借口可以买一些。当时好像是买多少送多少。结果买了好多回家,一大袋,怎么吃都好像吃不完的节奏。虽然已经挑了很多口味,但是吃多了还是会觉得吃腻了,不想吃。接下来的好多年,我都再没吃过肉脯。那一次吃肉脯的经历堪称是经典,也只有一次性吃下去把人吃腻了,才可以让我彻底打消那个念头。在那一次之前,我印象之中我再没花过钱买过肉脯。还记得小时候的士多店,尤其是学校附近的那些,总有猪肉干之类的东西,很便宜。透明袋装着,上面的封条是用订书机的,纸皮是红蓝色的。也不知道那些到底是不是肉,反正是很薄很薄一片。那种东西我吃得不多。首先因为我没有零花钱买,其次是因为我根本没想过要吃那种东西。士多店里的那种肉脯是我小时候对肉脯的唯一记忆。多年之后,肉脯这种东西变成小块的独立包装,进入各种零食商店。和我小时候吃的肉脯很不一样,现在的肉脯有很多口味,而且还可以分各种肉类,见得最多的是猪肉和牛肉。专门卖肉脯的店,他们的肉脯是一大块的,要多少片就给你多少片,如果太大了还可以剪开给你,但是那种通常只有老铺才会有。还记得我妈从新加坡旅游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了好几包肉脯。自从那一次吃肉脯把我吃腻了以后,路过那些零食店时,我对那些东西再也没有兴趣了。

某一年的生日,同学送给我的那个大礼包里包含了两根妈妈的牛肉的肉干。那个东西不是肉脯,是肉粒,感觉靠谱,因为肉脯是碎肉压成的,只能是真正的规整的肉才能裁成一块一块。去年夏天,我认识了风干牛肉这种东西,先买的是风干牛肉,后来又买了超干牛肉,对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超干牛肉这种东西,好几年前我妈在博览会就买过回来,当时买的是散装。超干牛肉就像柴一样,直接放在口里咬,几乎咬不动,于是你只能把纤维慢慢地撕扯下来。那种东西越嚼越有劲。跟从前的肉不一样,现在的风干牛肉,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全部都只会选原味,所以除了牛肉本身的味道以及盐的味道以外,很少吃到其他香料,虽然成分表里面还会有很多其他东西。从前的肉脯是我的零食,只要一开始我就完全停不下来,一块接一块,直到把我腻得不想再吃。现在的风干牛肉,几乎是等于我的一个代餐,当我在单位晚上只吃麦片的时候,我就会补一块风干牛肉。第一次吃那个东西的时候,我的确有点停不下来,但时间长了以后,虽然每天只是一根,但也已经没有了冲动。有些时候吃那个东西只是在完成任务。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我吃的那些科尔沁的风干牛肉跟当年那个零食牌子的肉脯好多了。绝大部分人都嚼得动肉脯,但风干牛肉这种东西,尤其是超干牛肉这种东西,牙齿不好的人根本搞不定。

我不怎么喜欢嚼甘蔗,但小的时候我嚼了很多口香糖。如果是蔗渣骨或者是软骨头的话,通常我都会咬碎并吞下,所以暂时我还hold得住风干牛肉和超干牛肉。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