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
23

没有,真的没有

By xrspook @ 15:23:49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六的早上7点10分闹钟响后,理论上我只是醒过来,把蚂蚁森林的能量收一下,然后就可以继续睡,但实际上不知道为什么,我心血来潮就想着去看一下篮球,但是molten的篮球款式很多。我发现原来molten最便宜的篮球比我几年前在迪卡侬门店买的那个还要便宜。molten的篮球要怎么选呢?于是我又打开了B站的灰Sir的视频,当我把那个视频看了好几遍,也把下面的评论看了几遍以后,我知道他推荐的是什么,我也知道实际上我的情况如何了。但即便如此,但我打开molten天猫旗舰店的时候,我还是挺迷茫,因为上面推荐的那些款式在篮球分类界面居然只有低端的,高端的一律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但实际上天猫旗舰店是有高端款式的,但那只能通过主页进入。当然,如果我在旗舰店里直接搜索篮球,可能结果里面也会看到高端款式,但为什么在他们自己篮球分类里面却看不到呢?

不过话说回来,高端款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尤其是最高端的那个BG5000。那是一个真皮的篮球,那是FIFA认证用在奥运会上的篮球,但是那个球只适合在非常漂亮的室内场。手感非常好,但是肯定不耐磨。如果场地又或者篮筐有什么瑕疵之类球会很受伤。所以对我来说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那个球即便上千块,对我来说也无所谓,反正我不买。我不是个收藏篮球的,篮球也不应该用来收藏,所以这样的篮球跟我彻底没有关系,因为我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场地去伺候这位大爷。灰Sir最推荐的、也他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是BG4500,那个球可以用在室外场,但是他默认的场地依然是室内场,而如果要在室外场使用,他会给你推荐BG4000或者BG3800。BG4000跟BG3800的价格差不多,天猫旗舰店上价格是300块钱多一点。但问题是可以在室外场使用和完全在室外场非常粗糙的水泥地上使用彻底是两码事。对他来说是外场就意味着是那种塑胶的场地通常不是指水泥地,虽然那个篮筐没有室外室内场那么好,但也不至于非常糟糕,比如说很生锈有棱角之类的。室外场和室内场对他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室外场容易沾灰,而实际上对我来说,即便是室内场,灰也很大。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体育课或许我们有那么个15分钟去玩一下篮球,但那个时候我从来不觉得搞完那个以后我必须得去洗手,的确手是有点脏,但是那只是一点点灰而已。现在当我在单位的是室内里搞两下以后,我的手彻底是黑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场地本来就很脏,如果他们为了通风好的话,把门全部打开,外面的灰尘粮食杂志再飞进来,那绝对要比别人可以想象的室外场的灰还要多。什么球适合在室外场,不粘灰和耐磨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我来说,即便是室内场灰还是很大,虽然那是一个室内场,但实际上地面准确来说只是水泥地面涂了一些油漆、有了颜色。虽然那不是普通的油漆,是地坪漆,如果涂得厚、地坪漆质量好的话,是类似于室内停车场的效果,但显然我们涂的那些漆可能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我的实际情况是我的室内场的状态比别人的室外场还要糟糕。这种糟糕是有普遍性的!在单位,况且有一个这样的场地,我在家附近,我甚至很难找到一个靠谱的篮球场。

所以为什么篮球这项运动在中国发展不起来呢?我们有运动的场地吗?比如说我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的学校甚至于连一个篮球场都没有,小学的时候没有篮球场,因为那个场地正在进行基建。即便不基建的时候,你有想过沙地的篮球场是怎样的吗?我们的篮球架就是放在沙地的场上的,所以没人会理会那个很高的怪兽,大家只会把那当做是纯粹的足球场。初中的时候依然是基建。其实初一的时候我们有过篮球场,但是接下来让两年我们连一个篮球场都没有,上体育课也要被拉到附近工厂的足球场。高中的时候的确有篮球场了,我们200米的标准运动场中间就是4个篮球场。但问题是那个时候学校默认不允许学生私自带篮球回去,所以你能活动的时间大概只有体育课,但体育课是有安排的,你可能只有15分钟的时间,甚至10分钟。高中时候除了那是个塑胶的室外篮球场以外,我们也有室内木地板的篮球馆。山顶球场那里也有好几个水泥地的篮球场,虽然那里很快又因为基建而不复存在了。有篮球场,但是我们没有时间,没有器械,也没有专业的指导。篮球场就只是一块地而已。学校尚且如此,就更加不用说社区的什么地方会有一些付费或免费的靠谱的场地了。没有设施,就不可能具备群众基础。要玩乒乓球,一个随便什么类型的乒乓球桌就可以了,甚至两张很普通的桌子拼在一起就可以玩。羽毛球,更简单,完全不需要划线,找一个足够空旷的地方也就可以,甚至大家根本不不理睬那里到底有没有树,球会不会飞到树上,控制一下就好。但篮球这项运动。你总不可能一直都只是运球吧,毕竟,篮球的胜负最终靠的是进球,而且那是一个10个人的运动。即便三人篮球也得6个人。场地没有,人也没有,于是我们只能坐在电视机前激动地看NBA转播。

如果某一天,大街上游戏的孩子玩篮球就像玩羽毛球那样普遍的时候,中国篮球的健儿们才有可能在国际赛场上成为我们稳稳的骄傲。

2021-08
16

要拥抱不好的自己

By xrspook @ 11:20:38 归类于: 烂日记

《化身博士》的场景设置是伦敦。伦敦又被称为雾都,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所处的那个环境是不是就是伦敦工业革命时期,伦敦被称作雾都的时候,但是从建筑物的描述、环境的描写可能大概就是那个时期。上一篇blog说到这部小说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阴森恐怖。首先是因为描述的那些环境让人感觉很不舒适、很不堪。各种颜色弥漫的烟雾、伦敦街头给人的那种不堪的肮脏杂乱、灯光昏暗。所以一开始即便没有什么伤人案,什么命案,也已经给人一种不舒服、沉重的感觉。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完全用第三人称去写,从一个律师的角度贯穿整个故事,而律师完全只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实际上主角应该是博士和他的那个恶魔化身海德。最终我们知道博士和海德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在博士自尽以后。之前所有事情都只是律师一步一步探寻。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的朋友跟我说,其实那个海德也不是那么糟糕,因为他杀的人是那些不怎么好的人,但实际上当我看过这本书以后,觉得就人物构造而言,海德其实是没什么大脑的,他纯粹只是在作恶。比如说一开始因为不爽,因为撞上了,所以他就踩一个小女孩,接下来因为路上偶遇一个问路的人,他就直接把那个爵士给活生生打死。没有原因,纯粹是因为他不爽。一个恶到什么程度的人才会做这种事呢?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难道伤人杀人就会让他觉得高兴吗?我感觉不是,那只是他一种狂躁表现的释放。对一个正常人,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控制不住的狂躁不安。首先是因为我们不会无端端狂躁,其次是因为即便我们不爽,我们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去化解,比如有人会去大吃一顿,有人会去运动出一身汗,也有人会去唱K歌大吼大叫一番。但是海德,选择的是见人杀人见神杀神。

海德是博士的邪恶分身,博士之所以要创造海德,是因为他想把自己的善与恶彻底分离。在他光鲜的外表之下,他也是有不好的一面的,但一直以来他都只是选择埋在心里,隐藏起来不被别人看到,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海德的爆发。我们所有人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无论我们出生的时候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善恶挺很融洽的,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我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所以我不知道那些精神分裂者到底为什么会那么痛苦那么纠结。从前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双面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副模样,但是在互联网上,在网络上我又是另外一副模样。但这种问题我已经解决了好些年,现在无论在什么场合,我就是我。我的网友们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我身边的人也知道我在网上是怎样的状态。我不需在别人面前刻意去隐藏另外一个我。也正是有了这种坦荡,所以我觉得日子好过多了。我不需要白天一副模样,晚上另外一副模样,又或者是生活中一副模样,当我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状态。如果博士能悟到这一点,他大概就不需要努力研究什么神奇药水让自己的分身在某个时候转化出来作为他的一种发泄途径。好人为什么就不能做坏事呢?坏人为什么就没有善心呢?这挺矛盾的,但实际上这又一点都不矛盾,因为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其实博士完全可以偶尔使坏一下,虽然他一直以来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是个老好人的形象,什么高大威猛、英俊潇洒、外加有钱友善有能力,所有的这些描述都实在太完美了,也正是因为太完美了,所以让这个人显得很不真实。很不真实就导致了其实他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矮小暴力凶狠的海德。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我一直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是大家的榜样,但实际上我内心深处很想尝试一下当坏学生到底什么滋味。博士一把年纪了,估计依然没尝过,所以当他转化为海德之后一段时间里沉迷得不能自拔。

所以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人要快乐,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努力达到一种正向平和的状态。优点必须得有,但是自己的缺点也应该坦然接受,敢于拥抱那些不好的东西,让身边的人知道了解你的不足,而不只是崇拜羡慕你的好。

博士太累了,因为他总得藏着一个海德;海德也太累了,因为他除了暴力作恶以外什么都不懂。生活中最让人着迷、最让人感到幸福的真善美,他根本感知不到,海德是一个可怜的存在。

2021-07
30

忍耐

By xrspook @ 8:40:46 归类于: 烂日记

大概在15分钟之前,我又收到一条让我很想骂人的微信。但我觉得已经吐槽无力了,因为这种事一再的发生,会让你觉得再吐槽下去,那不过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而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从此刻开始直接改变话题比较好。

昨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会肚子痛,那种痛又好像不是吃错东西那种,因为光是痛又不太想上厕所。所以我也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掐指一算,理论上大姨妈应该没那么快来,因为我通常都是推后的人,而现在只是23天而已。正常来说起码还得等5天甚至10天,但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肚子痛呢?难道是因为我吃错了些什么吗?但实际上昨天我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没吃过。

不过说来也奇怪,当我躺在地上往天花板的扔篮球又或者跑10K的时候,我居然没有感觉到肚子痛,但是当我停下来不运动,稍微让人冷却下来以后,肚子痛又开始了,尤其是当我吹着风扇的时候那种感觉尤为强烈。所以这种肚子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也不知道造成的原因,这让人非常的困惑。其实肚子痛袭来的时候,我有怀疑过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去跑个10K,因为非常有可能跑着跑着,我又忍不住要上厕所了。结果大出我所料,跑的时候我完全感觉不到肚子痛,反倒是跑到后面的时候,我觉得右脚的跟腱又有点不适了。

星期二的晚上投了400个球以后,当天没什么感觉,但从星期三开始,我就感觉到双腿的跟腱都有点反应,这肯定是因为投罚球的某个阶段,左手成为了右手的阻力,于是我采取了双脚微微蹬地跳起的方式去投篮,想不到这种感觉上人畜无害的小跳居然会让我烦恼了两天。其实在那之前,我觉得右脚的跟腱炎已经算是急性期熬过去了,但是这么一折腾。我又仿佛回到了地狱。说起右脚的跟腱,周日的时候我打算去走两个小时的大街,但是刚出门没多久。我一心还非常兴奋的时候有个小台阶我跳下去了,结果右脚跟腱刹那之间痛感袭来,接下来那几十米,我觉得自己绝对是一瘸一拐的走的。那时我真的怀疑过自己能不能再走下去。我才刚出门不到20分钟马上就打道回府,好像一切都太可惜了。我没有理会那些一瘸一拐,继续走,然后走着走着没感觉了。当我觉得有感觉的时候,大概是脚趾之间起了水泡。又或者是出汗过后腋下发生了摩擦,但跟腱炎的感觉没了。所以这到底是真的没有了那个感觉,还是说那种感觉渐渐被我习惯,然后被其它感觉替代了呢?

为什么我会说习惯了那种感觉?因为在瑜伽里有这么一种境界,实际上瑜伽的动作不会让你觉得很舒服,甚至可以说一直都在跟疼痛做斗争,但是在不断的呼吸忍耐的过程中,你会慢慢适应。然后慢慢地你就会到达另外一种更高的境界,进行更深入的拉伸之类。所以有时我觉得瑜伽是不是一种和疼痛谈判的过程呢?那种疼痛其实一直都没有消失,但是你却适应了。这到底是心理的强大还是说大脑觉得即便抗议也没有用,不如释放一些什么东西暂时阻断那些不愉快的疼痛。知道了瑜伽那种非常作死的本质以后,你会对那个运动有新的理解。那个东西远远不像看上去的那么温柔舒服。当然,瑜伽这种东西是因人而异的,虽然标准状态有,但是尽自己所能就好。不能硬来的东西不应该强行到达某个所谓标准状态,这只能慢慢一步一步来,让大脑和身体去适应。所以那些瑜伽大师到达那种大师的境界的时候。他们的身心经历过多少挣扎呢?这简直是让人想想都觉得有点心寒。

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容易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天才无敌的人设,纯粹只是大家很傻很天真的痴心妄想。

2021-06
16

谓之神

By xrspook @ 8:33:10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在看某Power BI的教程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觉得这里说的是随机应变,但是随机应变这种东西真的不是凭直觉。实际上随机应变是把已经养成经验的东西变成条件反射。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当理论上没有一个直接解决方案的时候,脑子就会自动调用各种资源,然后得出一个方案。这种东西不是一本书就可以把你教会的,可能很多本书都依然没办法把你教会。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看这本书的时候能感知到那本书的某些东西,明明不一样的领域,却能得出相似的结果,又或者说在某个程度上,它们可以以某种关系连接在一起。我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说,其实这里说到的是发散思维,还记得中考的时候老是提发散思维这个词,但实际上那不过是某些奥林匹克的题目而已。这些年来,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挺喜欢crossover的人,在某个领域我不是顶尖的。首先是因为我知道得不多,其次是因为我的爱好太广泛。所以这就注定了我不可能在某个领域达到高精尖,但也正是因为我爱好广泛,所以我总能知道某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当我给出某个方案的时候,是因为我在其它地方得到了灵感。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个东西一直都是矛盾的,但是却一直都必须存在。

我觉得在变得更好的路上,没有一个终点。所以根本没有一个终极方案,强大的大脑里面有非常厉害的各种关联,无论遇到什么都能给出一个恰当的方案,这大概就是那句话最后到半句“谓之神”的意思。神不神这个东西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神是怎样的,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无论是中国的神还是外国的神,我感觉都是臆想,与其相信那些不如让自己更努力。有些人会奢望有牛逼的人,或者说某个超人出来拯救自己,而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我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在成为自己的英雄又或者说神之前,我要经历什么磨砺呢?不知道,谁也给不出这个答案,因为没有人最终真的成为了神,但是确实存在那么一些人,当你很困惑,当你请教他们的时候,哪怕他们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方案,但是他们却可以给你一个前进的方向、给你光明和希望。这种人相当厉害,在大学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的老师。我很尊敬他们,也很崇拜他们,所以我希望某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成为别人有问题问我的时候,我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但我也知道这实在太难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找的灯在哪里,我怎么能成为他们的灯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在大幅度地下降,经常会出现我正要去做某事,但是刹那之间我又忘记了,到底我要做什么了?这种状态下,如果还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去背书考试肯定不行,所以我怎么才能继续进步呢?我除了比小年轻们多活几年,多经历了些东西,多吃了些苦头以外,没啥了。但一定程度上,或许我可以让这些东西变得稍微有意义。

我已经不可能变回从前那个记忆力很好的少年了,但起码我还能继续成为从前那个精力充沛的少年。足量的运动可以实现我的这个目标。

2021-06
13

易哭的人

By xrspook @ 9:37:38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很男性的存在,除了我的性别不是男性以外,其它特征貌似没有一个会让人觉得我是个女的,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平时的行为。大概因为连我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女的,如果一开始我的性别就是男,很多事情估计也就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会变得理所当然。

为什么我会全程都像个男的,而不像个女的呢?这估计跟我一直以来的观察有关。好像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把我的注意力放在观察女性上面,我甚至对观察那些有点厌恶,但是我却很喜欢观察男性到底是怎么做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性的社会,无论是生活之中还是影视作品里主角永远都是男性,一定程度上,女性通常都只是个配菜。所以即便在我小的时候,我小小的脑袋直接把女性给忽略掉了。观察非常重要,我看上去像个男的,在我做某些决定的时候,我根本不懂得如何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给出一个方案。因为科学、技术、理论的领域不分男女,在做那些决定的时候,只靠知识、逻辑以及经验。

但是当我完全放松、清空大脑去感受某些事的时候,我俨然就是个女人。除非我故意冷漠起来,否则我根本没办法在某些事情上理性,我的感性会超过一切,比如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在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人。从前我没怎么发现自己这个比较神经的特点,但现在我觉得这种事情越发平常了。那种感情的释放是完全无法控制的,跟看恐怖片的时候那种害怕,看剧情片的时候认证思考完全不一样。到了某部影视作品的某个镜头或者某些场景,我的眼泪就涌出来了。又或者那只是角色的某些动作或者某些话。为什么这种事情以前不怎么发生,现在却越发强烈了?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历的东西多了,所以能引起我共鸣的东西同样也多了。共鸣这个玩意有时候还真的不需要自己亲身经历过。你只要你俯下身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痛,然后眼泪就自然而然出来了。拍哭戏对演员来说向来都不容易,要培养那种哭的氛围不是想有就能有。但我看片子的时候,哭是那么的自然。一部电影有好几个哭点,我哭了,这很正常。但当我把某一部电影一看再看,我依然会动容,这就很神奇了。如果某一天我真的要在那些场景里面运用我的理性去做一些技术上的活儿,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冷漠起来。我的眼泪怎么就这么的不值钱呢?为什么就像滔滔江水一样会延绵不绝呢?我试过在看某部电视剧的某个场景的时候,哭到根本控制不住,不得不暂停,哭了好些时候才终于稍微缓和一下,但那个时候我早已把眼睛给哭肿了。在我记忆之中,我被我妈打或者骂,最后导致我哭的场景反而极少,而且那些也哭得不凶。在痛的场合我会挣扎我会叫,但痛到哭,而且是哭到感动的那个程度,没有。所以我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我来说,心灵触动导致的眼泪远远要比疼痛汹涌。我试过在写某篇周记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哭了,一边哭一边写,我只能一手拿着一堆纸巾一边写一遍擦,尽量不让眼泪掉在本子上。那篇周记的写法有点粗糙,但是却非常感人,所以记忆之中那是我高一的时候,唯一一篇拿过A+的周记。我不是故意要煽情,那个时候我就想到那些,我只是把那些下来。

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一个和我一样这么容易就因为心灵触动而哭的人,我们得好好地交个朋友。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