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
15

如果我妈走了

By xrspook @ 8:59:15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我妈的关系不像母女,而像姐妹了。37岁的年龄差,貌似根本没有那么悬殊。我跟我妈的状态,就像是我们各自都比实际年龄小了10年。我知道这种美好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有一天,我妈离开了,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简直不敢去想,因为我实在不想一个人对着我爸。就来对我来说,我爸就像一个陌生人。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我完全不了解他从前的故事。跟我相处的这30多年,他没有什么存在感,就像透明人一样。所以,当我妈不在,我要独自面对我爸的时候,估计我会直接把她送去老人院。不知道他是否愿意,但我觉得,他应该愿意,因为在那个地方,他再也不用自己做饭。也不用自己洗衣服,一天到晚他都可以投入到他想做的事情里。跟其他人比起来,他绝对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典范。电视里里说国家勋章或者国家荣誉获得者的故事的时候,总有这么一句话“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爸就是那样的人,他一辈子就只是研究他的文字。我从来没有了解关心过他这么纠结有什么用。我妈更是任何时候都会不留情面地骂他只认识那几个字一点用都没有。当我爸也走了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把他的手稿拿去烧了,让他的东西继续跟着他,还是把他的手稿拿去给某些文字协会之类。反正我是看不懂,也用不着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爸太孤独了,几乎没有人过来找他。一年到头,他主动去找别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他的哥哥姐姐们拜年。

所以我觉得当我妈走了以后,家这种东西算是已经没了。家这种东西,只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从前我爸不给我讲他的故事,以后同样不会。我对我爸的了解,甚至不如我粉的某个明星。他的人生挺失败,我默许这种情况存在,不努力去改变,我也很失败。所以有时,我真的想不明白女强人到底应该搭配一个怎样的丈夫。如果我爸不是这样,或许我妈就会跟那个人不仅仅是吵架,更有可能打架。我爸不烟不酒也不聚会,一年到头不花几个钱,每个月都规矩地把所有收入全部上缴。地球上估计不会有多少个男人会这么干。我妈不喜欢我爸是显而易见的,我也不喜欢我爸,但是在外人眼里,我爸其实不算糟糕。这大概是因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人不是365天面对面过日子,所以感受不到那种痛苦。当我们吐槽我爸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考虑其他男人可能会糟糕到什么程度。试想如果我爸是抽烟的,我妈又长期慢性支气管炎,那会是一个多壮烈的场景。如果我爸是那种很活跃经常到处去玩的人,大概那些我需要背书的晚上,我就找不到家长帮忙了。

我不知道其他小孩有没有过这样的念想,总是觉得自己的亲生爸爸另有其人。

2020-09
12

收起骄傲吧,少年

By xrspook @ 21:23:16 归类于: 烂日记

高分低能这种东西,并不是某些个例,甚至我觉得,这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分数到底能代表些什么东西呢?还在学校的时候,或许这个东西真的能让你不断地爬上去,尤其是在纯粹的理论学习领域。但实际上,我觉得某些东西是没法用分数去衡量的,而有些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也不应该由别人制定的规则去衡量。打破常规,创造出某种东西,那个东西的价值,不在评分体系里,超过了那些制定框架人的想象。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别人能给你打多少分?在那种情况下,分数毫无意义。如果某些人一直只停留在拿高分这种癖好上面,我猜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那种打破常规,给别人创造惊喜的快感。但我又不能很铁定地说,高分就一定低能,有些人很高能也能拿很高的分,那是神一样的存在。但貌似。在我过去30多年的人生经历里,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必须得接受这一点。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完美。变得更完美,相比于追求纯粹的高分,我觉得那时更应该作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

在追求更完美的路上,首先,我们得承认自己的不足。我们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别人就是不满意我们?他们都不满意,他们的唠叨到底我能不能改,应该接受还是漠视那些东西?或许在别人首次说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无视,但是,当那种事情一再发生,显然,那就不是别人偏见的问题了。为什么这种问题会出现在我的身上,而不出现在别人的身上呢?或许我们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已经非常厉害了,已经厉害到可以傲视群雄,打败其他人了。但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种绝对优势的沾沾自喜上。我们或许知道自己很厉害,别人也或许知道我们很厉害,但是评判一个人,不仅仅是在某个点上。在别人的眼中,或许他们更愿意把关注点停留在某些我们做得不够好,有些我们甚至做得比他们还差的点上,而那通常会变成他们对我们的总体印象。正如我们总是把他们不如我的某些地方,作为他们的特点一样。

在研究的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全身心专注在某个点上,但是,当我们到达一个平台,当我们要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从某些完全不相干的地方获取灵感。

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或者说其实那不算跨学科,但问题是,微生物的老师没往那里想,工程的老师想到那个点,但是,他对微生物不算非常了解。正是因为乘着这个跨学科的东风,在那个领域,我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探索。如果有微生物老师的进一步指导,我肯定可以更进一步,但也正是因为有工程老师的支持,我开才可以在那个课题上迈出第一步。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原来交叉的世界那么伟大。今天晚上的新闻里,说到华南理工的开学典礼,华工的领导说要培养跨学科的人才。那一刻,我再次明白到,自己当年是多么的幸运,遇到了这么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导师。这是一个值得我感恩一辈子的经历。

承认自己的不足,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2020-09
11

不是当老师的料

By xrspook @ 9:52:18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我总跟某些人有严重的代沟,之所以这样,大概很早以前已经铸成了。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跟比我小的人玩,哪怕那人很想跟我玩,貌似也很懂事的样子。我不知道为什么瞧不起他们,但我就是不喜欢比我小的。比我小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跟我同年的,和我是同学的,我不会有那个感觉,但到底小多少才算是小呢?这个我也说不准,可能是几岁。对一个还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几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为什么我会不喜欢跟比我小的玩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比我大的孩子也不怎么愿意跟我玩,但碍于大人的命令,不得不那样,所以我小时候的那种做法大概是一种报复。小时候我觉得自己分得清谁比我小,谁比我大,甚至小多少我也能估得出来,但后来,长大了,就变成了《木兰辞》里的那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时性别尚且难分辨,更何况是年龄。

长大到一定程度,人的经验、技术和能力就再也不跟年龄挂钩,年轻可以是个精,年长可能什么都不懂。我依然不喜欢跟某些人相处,但分界线再也不是那人是否比我小,而是我们能否顺利地交流。能否顺利地交流,语言貌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实际上不然,语言不过是个工具而已,最核心的东西是内在的那些东西。

在一个问题上,有人问我该怎么办,一开始我会愿意回答,但如果我发现你根本无法理解我到底在说什么,究其原因是你根本没有任何能理解我所说的东西的基础的时候,我就会不屑解答下去,因为那是个无底洞。那些人通常在提那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类型的结果。这样的提问是完全没有结果的,情况就像跟普通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讲大学的微积分一样。这个懂不懂?分解下去,下一个懂不懂?可能再分好几十层依然没有结果,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解释好吗,直接放弃下一个算了。我们不会无端端地让小学生去理解高等数学,但现在的某些成年人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这般无聊。我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没有耐心的人。如果我心情好,我会尽我所能把问题以最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但如果别人还是不懂的话,通常我会立马直接不管了,不懂就拉倒。所以呢,老师这项工作不适合我,我也从来没有过要当老师的志向。我想当医生、科学家、警察,但老师,千万别。小时候玩过家家,我永远做学生,我表姐永远做老师。

还记得我某个当小学数学老师的姨妈说过,学生的领悟能力真的可以相差很远。悟性高的,一说就懂,不用说第二遍,悟性低的,怎么说都不懂,说几遍还是记不住,所以如果教的学生里有那种悟性低的,真的是吐血都搞不定。悟性这种东西我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或许那些悟性低的不是真的一定就是智力有问题,而只是因为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那里面。还记得某次我姨妈给我表姐讲上下车的数学问题,说白了就是上车多少人,下车多少人,车里还剩多少人的东西,但我表姐就是不懂,好几遍了,还是不懂。我比表姐小2年,但我听一遍就懂了,表姐她妈不着急,我在旁边我都急了。当你懂的时候你真的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就是不懂。至今,我仍然会为这个着急,但或许再过些年,我就会看开了,但也许我一辈子都看不开。

大概我天生就不是当老师的料。

2020-09
10

求知

By xrspook @ 9:42:18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在使用Excel的时候遇到问题,通常我都会去搜索,搜索出来的东西通常来说论坛和知乎的结果会比较靠谱。当然了,不是搜索所有东西都是这两种途径获取的信息最信得过。如果是搜索影视相关的东西,尤其是资源类的东西,那就必须靠感觉和经验。搜索编程类的问题,个人博客通常能帮大忙,尤其是那些已经有好段历史的博客。基础信息的搜索通常可以找教程,通常最基本的东西,官方都是有教程的,但要做到更进一步,尤其是有些特别的私人定制需求,那就必须拜访民间的知名教程。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书本是我们不求人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那个时候,要不翻自己手头上的书,要不去图书馆翻书,没有别的选择,但书之所以成为书,肯定是因为已经有比较有把握的积淀,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件不怎么好的事,因为这就意味着书里说的东西可能已经过时了,有时甚至已经很过时了。从前,要上手一个新软件,手边没有教程类的书还真不行,过去我们都是按照书本上的步骤一点点模仿的,但书上的版本和我们实操的版本往往又有区别,所以时间还得耗费在找到底在哪里上面,运气不好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因为可能某些功能已经被删除了。后来,教程类的东西我感觉自己越看越少了,接触的东西多了,摸索软件我靠的是经验直觉。倒不是因为软件运行的机理我明白了,而是我对软件的功能分布有点心里有数,即便完全没见过,我也可以根据我过往的经验去猜测我想要的东西在哪里,所以找按钮从按图索骥变成我感觉它就在那里,如果不在那里我觉得它应该在哪里。完全清楚某个软件的按钮分布其实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理解做软件的人大概会把功能如何划分。纯粹靠熟练去摸索软件的操作,一个大更新以后绝对傻眼。比如Office从2003转为2007,界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搞不懂其中的分类逻辑,哪怕你对2003再熟练,但操作2007的时候依然会让人觉得你是个Office白痴。

一直以来,我都对论坛这种东西有好感,几乎可以这么说,我的互联网生涯总是在不同时期侧重地在不同的论坛里流连。要不不干,要不干好。在完全不同的领域,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可以做到从路人甲变成管理员,为什么论坛的管理者就觉得我就应该是他们的一份子的呢?他们是如何看上我的呢?我不知道,我也从来没有问过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正这种事屡屡发生了。我不知道这种事在我现实工作中什么时候会发生,又或者说到底会不会发生,反正我是不会强求的,正如我从来没强求过自己要当论坛管理员一样。至今我仍然觉得自己适合当高级技术员而不是高级管理员。我喜欢独自解决我自己的问题,同时,我也挺喜欢帮别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多管闲事这种嗜好会让我在无意之中得到提升。在线性的工作中我们不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正是因为我们八卦要帮别人的忙,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在乱七八糟的其它领域大开我们的脑洞。提前打开脑洞这种事说不准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到那个时候,别人会惊讶你为什么居然会知道,但我就是知道怎么破,这很平常好吗。

在专注解题的路上,不知不觉中我就储备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了。

2020-09
6

从检验员到车工

By xrspook @ 16:35:16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妈昨天突然跟我讲起,从前她最讨厌当工人,所以她初中毕业报的第一志愿是师范,但不知道为什么师范没有录取她,反而被石油中专录取了。到了石油中专,她被分配到石油检验,总算是不需要当工人。中专毕业以后,她被分配到龙川县。那里的石油厂只有几个烂罐子,而更重要的是那家厂没有女工,接着我妈就被分配到当地最大的国营器械厂。然后,她就成为了一个一线的工人,工种是车工。一直以来,我都知道我妈是个车工,但是她为什么会成为车工,她从来没有跟我说过。直到昨天,不知道为什么她全盘托出来了。

从石油检验到生产零件,完全是两件不一样的事。这其中的完美转变,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有身边的人的教导;其次,也有她自己的努力。虽然在那个机械厂有师傅带着她,但实际上教会她更多的是身边来自于轻工学校的学生,而让她真正能上手这份工作的是她的自学。她说那时的中专、大学出来的学生,就能独当一面。中专生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培训就能把工作做好,而大学生到了他们那里,可以把新的理念和技术带入到工厂,改变那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我妈说,当她从那个机械厂回到广州的石油修配厂之后,她才意识到,这边的修配厂比那边低端很多。工人的技术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边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过吸收附近的农民,靠着传帮带,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但师傅实际上也没有经过规范的教育。我妈说,在她的那个年代,中专生已经很了不起,领导知道单位来了个中专生会非常的高兴,当时的中专生和大学生的确配得起这样的期待。当时有名的中转比师范和高中难考很多!家境不好的聪明人都去那里了,能不好吗!

反观现在的大学生到了一个企业以后,能干些什么呢?即便专业对口,但是到工作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很多的未知,而这种未知往往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去解答疑惑的。在陈腐的晋升制度里,晋升跟成绩没有必然的关系,反而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所谓荣誉会让你升得更快。没有上升的空间,只有一并重复前人做的事,渐渐地,那些人就没有了自主思考,又或者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自主思考,工作就只是在混日子而已。

我妈说,当时她工作了一个星期后,觉得自己虽然读了12年的书,但好像都不知道。所以那个周末她去了附近的新华书店,把相关的书籍都买回来,然后,上班的时候就自己看书学习。看到不懂的时候,就去现场看一下师傅们是怎么做的。如果现在的年轻人能像我妈当年那样,现在的很多企业就不会是如今的模样。

冥冥之中我觉得,我的人生路就像是我妈的一个复刻版。在学生的年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医生,或者科学家研究员。但实际上,我到了一个企业当检验员,然后又因为机缘巧合的关系,工作偏向于统计方面,最后被调到了财务科。相比之下,我的跨专业没有我妈那么遥远。如果我妈当年被调回来的时候,要她再次去做石油检验,估计她仍然可以胜任,但之所以她生命中没有发生这种事,大概又是某个选项出了状况。

我跟我妈的特点是做每一件事都要把它做好,从来不会因为被分配到一个不是我们心仪工种的时候就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要做得更好,不是因为别人有要求,而纯粹是因为我们内心想做到,而且我们知道自己一定能做到。

昨天之前,我妈从来没有跟我提起过她有过这样的人生,这估计叫做命中注定的传承。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