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
2

凉爽的开学日

By xrspook @ 15:19:4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是一个开学日,可以说是天公作美,因为一早上起来非常凉爽。感觉就像是到了秋天。之所以这样,其实纯粹是因为受台风外围气流的影响,昨天下了好几场大雨。而接下来的几天,雨也会非常神经病。今天明明是广州九月的第二天,在我记忆之中,好像从来没有过如此凉爽的开学第1天。

我周一早上开始在科韵路等车的这段时间刚好都是暑假,所以今天我突然觉得虽然出门时间跟往常一样,但是路上多了好多人。平时公交车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现在某些车居然会变成了满座,而且人还塞到了车门口。这让我有点惊讶,但是却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车上塞的大都是学生,到了某个站,一台车下剩几乎没几个人。平时我坐的那辆304,大概2分钟就有一台车,但今天在过马路的时候我眼睁睁地看着一台路过,而接下来,我足足等了7分钟才等到了下一辆车。不只是304,其它车的间隔也貌似长了一些。从2分钟顶多4分钟的间隔变成了8分钟,这是我没料想到的。如果15分钟过后车还没来的话,大概我就要改变我的出行路线。过去接近一个月,304早上的车都在我可控的范围之内,今天突然出状况,大概是因为路上人多车多。我觉得他们总站的发车时间还是跟往常一样,但因为那辆车是从长隆开过来,番禺区的楼盘非常多,对生活在那里的他们来说,私家车是最主流的出行方式,车多了,自然公交车也得在路上塞一塞。路上出了搭公交车上学的中小学生,还有一些可能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在我今天上车的那个江海大道中车站,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几乎没有,从那个站下车的学生几乎也没有家长陪同的,但是如果我在卷烟一厂的公交站等车,一大早无论是公交站还是公交车上都会遇到陪孩子上学的家长,因为我等车的时候比较早(早上6点10分左右),通常我遇到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类的,如果要遇上爸爸妈妈估计得到早上7点左右。在江海大道中候车的大多是学生,但在卷烟一厂和我一样等130的大都是去天河写字楼做保洁工作的阿姨,因为我在江海大道中等304的站的车都不去珠江新城,而是走琶洲大桥到对岸去,所以遇到那些阿姨几率不大,但如果我在江海大道中另外一个公交站等车,那个站的公交车很多走的都是猎德大桥,也就是从我上车到下车最少一个站,最多几个站就到珠江新城,那些车早晚高峰都挤满人,即便是首班车也有可能需要后门挤上去然后再往前面传递羊城通到车头滴卡付费。那些公交车在走出珠江新城以后车上的乘客会剩下寥寥无几。

现在,琶洲对岸的科韵路以东的金融城正在快速崛起,不久的将来那里将是广州第二个珠江新城,所以可以预知,现在早晚高峰从珠江新城涌进涌出的人流将继续再生成一拨至新金融城的方向。或者从赤岗大塘方向出入金融城的人流没有现在的大,因为黄埔沿线理论上还有很多房价比较低的城中村可出租房屋,但15分钟即可到达的便利显然必须称得上相当方便,既然我能想到这般,为啥他们就不觉得这样很好呢。

日出日落间,城市人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9-09
1

只对你们好

By xrspook @ 22:30:12 归类于: 烂日记

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神奇的存在,因为我会主动跟一些小动物打招呼,但是却不会跟人这么做,无论那个人是什么年龄。对陌生人我不会随便打招呼,对一些很熟的人也不会,对一些我不喜欢的人我更加不会和他打招呼。通常遇到那种人我会直接当作我根本没看到,但是对小动物,基本上如果路过的时候我不是正在想其它事,我都会主动去看它们一眼,然后和它们打招呼。无论那是一只猫还是一只狗,又或者是鱼塘里的巴西龟。有时我甚至会跟关在笼子里的鸟打招呼。跟小动物打招呼,除了狗以外,其它动物通常不会给你反应。对池塘里的龟来说,它有可能马上躲起来,过一阵又浮上来。一开始躲起来是因为它们的应激性,又浮出来是它们已经习惯了被人类投喂。狗这种动物,无论你是真的是跟它们熟,还是你只是一个路人甲,你跟它们打招呼,它们通常都会有反应。它们知道你正在逗它,哪怕有些时候它们根本不想理你,但是细微的肢体语言会让你知道其实它们是听到的,比如动动耳朵,又或者是稍微动一下尾巴。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我熟悉的那些狗,对于那些我不认识的,而且还没有拴起来的狗,我不会这样挑逗它们。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傍晚,当时的摩拜单车推出的活动是先解锁一辆红包车,然后把那辆车停放在某些红包区域,接着你就能拿到那个数值的红包奖励了。当时我在单位附近好不容易才开到了一个红包车。红包区域是在漳澎村的某个地方。那个停车的位置从地图上看来很正常,但是实际上那大概是某个私人区域,所以我把车停在那里的时候,村里的狗吠个不停。我真心担心它们随便有一只从家里冲出来。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村里的狗是不会被拴住的,它们只是被关在家里。但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通道让它们爬出来呢?它们吠得好凶,所以当我得到红包以后,我赶紧走人,再也不敢在那个地方试什么大红包了。

通常来说,狗任何时候都会理你,即便是它们睡着的时候,也会爬起来给你反应,但猫不一样,哪怕它们根本没睡,它知道你在叫它,但它还是一脸冷漠。

今天我发现小区楼下某个只做外卖的小食店门口放了一个柜子。一只脸很大的猫蹲在那个柜子的最高一格里。那是一个专门为猫做游戏设计出来的柜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昨天下午我在家的窗户往下看,看到小区里玩耍的两个小孩在那个小吃店的那个位置不断张望。有些时候他们甚至拿着激光笔射那个位置。通常来说,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干,因为肯定会被里面的大人出来打死。现在回想起来,大概他们昨天正在逗那只猫。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用激光笔这么挑逗都很不好。鬼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激光笔,那种东西在香港乱了这么久以后,为什么他们的家长还让孩子玩那个东西。今天早上路过那家小食店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柜子里蹲了一只猫,蹲在那个柜子的最高一层。那一层漏了一个大猫头的洞,那只猫窝在柜子里,头正好落在那个大猫头的空洞中间。柜子的空洞很大,猫头也很大,猫头和空洞的比例完全是一致的,所以画风相当有趣。我站在那里花了好几分钟拍那只猫。那是个非常灵性的猫神,它简直像个专业模特,可以摆出各种你想要或者你想不到的动作。但其实它并没有做什么,但是猫头的角度,注视方向,以及表情的变化能搭配出无数组合。天知道如果那只猫一直放在那里,下个星期等我回来的时候,它还会不会这么合作?

为什么只有对待小动物的时候我才这么友善温柔呢?我也不知道。

2019-08
31

林立的小食店

By xrspook @ 16:11:29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不觉之间,我家的小区楼下居然开了一圈的小食店,每一家的面积都不大,最开始的时候,最有名的大概就只有小区门口的那一家肥佬拉肠,因为那一家位于小区的正门口旁边,所以通常快递叫你去拿东西就会说出那个地点。曾几何时,当京东和一号店的派送点还在聚德以及红星小学对面的时候,他们的快递员经常会把肥佬拉肠当作是他们的食堂。每天早上拉上一车货以后就会聚集在肥佬拉肠那里吃个早餐,顺便打个电话,把我们小区和对面小区的人叫下去把快递拿走。但现在这种事不再了,因为一号店已经被京东吃掉,那个派送点早已不复存在,而京东从前在聚德的派送点现在也已经变成了一家饮品店。有时我真搞不懂饮品店这种东西为什么开那么多还是依然有那么多人光顾。肥佬拉肠的生意减少除了因为少了这两个派送点以外,还有就是在我们对面的小区、肥佬拉肠对面又多开了几家跟肥佬拉肠类似的小食店。他们的店面要比肥佬拉肠大,卫生状况看上去也好一点,所以相对而言,肥佬拉肠貌似少了从前的火爆。即便现在的生意可能不如从前,但也远远未到冷落的程度,因为还是会有不少老客光顾。在附近创意园上班的人经常过来肥佬拉肠这里吃饭。虽然这家小吃店就在我家小区楼下,但除了从前会在他那里买拉肠当早餐以外,我们从来没有在那家店吃过饭。买拉肠这种事,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在他那里买过拉肠。就拉肠的价格而言,其实他不比华辉便宜多少,之所以不买,是因为我妈担心他们用的油和肉不太好。

回到一开始说我家小区楼下小食店林立的话题,除了肥佬拉肠以外,我家楼下还有一家王记酸菜鱼,同样已经做了很久了,其它小食店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这两家却依然屹立不倒。让我觉得惊讶的是,王记酸菜鱼那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店在口碑、大众上的评分居然还不错。肥佬拉肠从前我们也算是在那里消费过,但王记酸菜鱼我们从来没去过。后来小区外围多了一家兰州拉面。在那家兰州拉面之前,我家方圆200米范围内没有清真拉面馆,但那家店的生意好像很一般。现在我家楼下最火爆的店要算是觅姐可以喝的麻辣烫。我不知道到底它有多牛逼,大概那是一家网红店吧,从开张的时候起,每到饭点,门口等待的外卖骑手络绎不绝,门庭若市。除了外卖以外,饭点的时候也会有人在店里面吃东西。那家店的外卖很容易认,因为包装用的是薄荷绿色的环保袋。可能因为那家麻辣烫生意非常好好,所以几周之前,小区楼下肥佬拉肠的旁边又多了一家叫做小蛮椒的麻辣烫。这些店的营业面积都不大,顶多能摆10张桌子,所以我猜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卖。刚才说的那些店还算是在小区外圈,是临街的商铺。现在我们小区里面居然也有小吃店,但显然那一家完全做的是外卖生意,因为连堂食的空间都没有。

现在的小吃店的收入构成已经跟从前大不相同,以前堂食基本上是小吃店的全部收入来源。即便偶有外卖,那也是食客亲自到店打包拿走的,但现在外卖平台的出现,以及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已经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甚至可以这么说,一家小小的小食店,只要种草得当,外卖收入比堂食还要多。

我见证着这种变化,但至今我人是老一辈人的观念,宁愿选择堂食。

2019-08
28

这都神马潮流

By xrspook @ 9:31: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谈起今年中秋国庆的节日补助要在哪里发放。早上办公室的人来征询我们的意见,要用网上代金券的形式,还是以实体店提货券的形式。显然两个都不好,这两种选择都会让我们收到的那些钱实际上要比我们直接拿人民币少得多,因为这两种形式买到的东西都偏贵。相比而言,网上南粤分享会能买到的东西肯定会比麻涌实体店多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去实体店提货,其中一个的理由居然是现在基本上都网购,能去实体店选东西感觉新鲜。难道他们平时就不去市场或者超市之类的买东西吗?

另外一个同事抱怨南粤分享会上面买不到她要的奶粉,之前那个奶粉是有货的,然后一段时间变成了缺货,现在直接下架了。南粤分享会没有那个东西,实体店就就更加不会有。不买那个奶粉你可以换一个,如果婴幼儿奶粉没有,但成人奶粉肯定是有的。无论是在哪里发放这个员工补贴显然都不划算,现在只是看哪个会稍微好一点。就商品种类来说,网购显然多很多,而且那个网站上的东西全部都是包邮的,这对家在外地的员工就非常友好,他们可以直接把东西送货到家,而不需要买一大堆然后亲自拿回去。那个网站的货品很多都是京东配送的,非常有可能商品已经到家了,他自己还在路上。如果不是在这个网站上买京东的商品,还得纠结99块钱才包基础邮费这种事。有留意过京东的价格的人都会知道,京东价格变动非常大。一天之内几个价是经常有的事。我的同事说,京东上有她要的奶粉,但这个网站上却没有。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你可以在京东买,谁都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今天你发现京东有你想要的奶粉,但之后会告诉你缺货了。为什么要把全部眼光都放在一个京东上面呢?你还可以去天猫,可以去苏宁,可以去唯品会,你也可以去盒马。有些东西你真说不准为什么明明不缺货,但是京东上面的那个货源总是时有时无,要真正找划算的话,就必须货比三家,但显然我的那个同事不是一个愿意花时间货比三家上的人。

从婴儿奶粉说到了孩子的学费,我同事说,她儿子现在读的小学一年的学费要5万,小学读下来起码要30万。那个学校你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学费一级比一级贵。儿子现在放暑假,报了一个街舞的培训班,花了6000多块钱。她说她已经算不清在儿子上投了多少钱。上培训班或参加各种活动的费用暂不说,一个小学读下来得花30万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因为我非常肯定的跟她说,我这辈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用不到30万。普通的小学是义务教育,准确来说没有学费,一年下来的书本费也就几百块钱。大学有学费了,但是我那个专业一年下来5000多。当我跟她说,你儿子如果读个普通学校的话就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时候,她说如果读普通学校还得考虑什么课外托管之类的,我肯定地跟她说,我就从来没有参加过托管,也没有在上课之余参加过什么培训班。为什么你们就觉得你们的儿子非如此不可呢?他们一律会回答现在的人都这样,但我的感觉是,为什么别人这样,你就必须和他们一样?!

还没开始读小学的孩子上培训班就已经花了几万块钱。上小学的那些孩子6年下来教育上的花费几十万。如果有一天他们告诉我孩子要出国什么的,要花几百上千万的话,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打一份普通的工,有可能赚得了两个几百上千万吗?因为孩子不止一个,而是两个。

现在的人随大流到让我觉得心寒了。

2019-08
26

电视的好

By xrspook @ 11:06:02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觉得香港是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在我小的时候,那是一个繁荣高端的地方,是一个购物天堂。因为他们赚的钱比我们读,当然东西也比我们贵。曾经有段时间我们这边有钱也买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他们那边有钱就可以。当我还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晚上看香港台是我们的习惯。不看香港电视台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不正常的。可以这么说,我是看着香港电视台长大的,无论是他们的动画片还是他们的连续剧。跟广州本土的电视台比起来,他们的节目有趣很多,连广告都做得比我们好。

当台湾人跟我说,要把字幕转成繁体的,因为他们看不懂简体中文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屑。凭什么你们就看不懂简体,而我们看不懂繁体却从来不会提要求让他们转为简体呢?!如果我们看不懂繁体中文,我们会去学、去琢磨。我们的课本用的全部都是简体中文,平时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也一律是简体中文,但是香港电视台不会为了我们把他们的繁体变成简体,所以也就只能我们适应他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要不,我们得完全听懂了他们说什么,不需要看字幕。台湾人为什么觉得他们高人一等,他们看不懂的东西就得我们为他们转字体呢?!都是中文,其实没差多远,但是他们连绕个圈想一想都不愿意做。我很讨厌这个。多年以后,当中国真的雄起到了我们期待的那个样子,或许有一天就不是我们要学习外语了,而是外国人必须把中文当作是他们必须掌握的第一外语。

记忆之中,从前国内没有多少电视台会播纪录片。没有中国自产的纪录片,也不会翻译外国的那些,所以我们的科技节目真的很缺乏。但是香港的亚洲电视和无线电视的两个英文台却每天都会播一些翻译、甚至配音了的纪录片。至今我不知道到底他们创办英文台的初衷是什么,反正对我来说,那是些播英语动画片、电视剧、电影以及纪录片的频道。如果没有他们把我带入门,大概我现在不会那么迷纪录片。现在国内的电视台会有一些一整天都播纪录片,而且这种电视台还不止一个。不同的纪录片频道会播各种类型的片子,无论是科学的、人文的还是历史的。但显然,现在国内的纪录片频道还不能长期稳定地制作一些本土话题的纪录片。有些频道会自己做一些,而有一些则是完全靠引进翻译。可以这么说,现在我完全不看国内的电视剧,很偶然的情况下会看一下国产的电影,打开电视机通常我只会看三样东西:新闻、体育比赛又或者纪录片。我觉得自然科学的东西用纪录片的方式呈现是最有趣的,无论说的是科学原理本身还是某些大名鼎鼎科学家的故事。我们初中高中的物理学过以牛顿明明的多个定律,但对牛顿本人的认知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停留在被苹果砸到然后开窍的层面。不是所有人都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智商,但知道他们的故事以后有助于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知道牛人为什么牛,是怎么牛起来的会让我们做实事的时候更有章法,而不只是叫嚣什么精神层面的崇高追求。

电视可以害人,但电视也能育人。那些嚷嚷着孩子看书是好事,看电视是坏事的家长大概他们自己从未体会过电视的好。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