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
28

异类

By xrspook @ 10:30:12 归类于: 烂日记

半个小时以内我就可以从家里出发到达科韵路地铁站的A出口。这其中包括了从家里花10分钟步行到公交车站,15分钟的公交车,然后再走5分钟。理论上这是很远的一段路,但实际上这样的好事让人觉得非常匪夷所思。但这么快就到达这里,我会有另外一个烦恼,那就是我得再等起码大半个小时才会等到同事的车把我接走。理论上这很方便,但实际上我知道不能长期都蹭同事的这辆车。

还记得来这个单位应聘的时候他们介绍说单位成立步入正轨以后,每天都会有来往广州的交通车。一开始的时候周一上班和周五下班的确是有单位的交通车的,虽然那不是大巴,发车时间也有点飘忽不定。但起码能把我送到广州的某个地方。但后来中巴变成了面包车,面包车变成了破烂的商务车,最后啥都没有了。我已经不记得蹭同事的私家车上下班多少年了。这种事发生在越来越多人自己买车之后。现在回想起来也我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自己买车呢?当一个开始买以后就像骨牌效应,其他人也这么干了。习惯性需要这样坐车回广州的就只剩下我一个。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开始需要来往单位和广州的人,还包括一些从其他单位借调过来的员工。家在广州的人,他们都已经买了自己的车,而另外一些外省过来打工的,他们在麻涌买了房子、安了家,当然就不会像一开始那样,每到周末就闲得发慌到广州转悠。

如果每天我都需要来往广州和麻涌上下班,买车当然是必须的。但我只是周一回去,然后周五回来。情况就像中学生去寄宿学校上学一样。难道他们也要买车,然后自己开车去再开车回吗?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当然如果我只是一个中学生,只要我家里又不算太贫穷,大概父母会把我接送到学校。这是以现代人的目光去看的,而实际上对我来说。即便是在寄宿学校,来往家和学校之间肯定也只是我一个人去搭公交车,就像我现在做的一样。或许你会说如果有了我自己的车以后大概我就不只是周一和周五的一次来回,我可以天天回家了,但这有必要吗?显然就现在来说不需要这样,这样做纯粹是一个浪费钱的折腾。买车的钱是一个一次性的浪费,每天都把很多时间耗在路上,这是另外一个,完全没必要。刚来这个单位的时候,我没想过天天都回家,因为不是每天都会有交通车回去,但实际上我来这个单位面试的时候,我是想过我可以天天回家的。

现在我的生活像什么呢?这仿佛就是一个几乎不用测验考试,而且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份工资的大学生活。如果这只是工作前几年的写照,这很正常,但实际上我已经这样工作10年多了。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是因为我一直都没有结婚成家,而且暂时我的父母不需要我长期在身边照顾。就我的个人状态而言,我跟一个大学生没什么区别。平时的花销我甚至比大学生还要少。因为他们的同学就在身边,应酬多也难推掉,而单位同事的活动只要我不想参加,我就可以不去。而且因为工作的原因也不会有人每天都有那么多闲情去组织各种活动,他们大都已经成家了。

人人都不像我这样,但我觉得自己走的这条路没问题。

2019-04
27

日省

By xrspook @ 11:11:56 归类于: 烂日记

人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但我不知道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选择一个我可以专注进去并竭尽全力的东西。我努力地想了几十秒钟,结果发现可能那是以我开始上网、开始每天都写自己的blog为起点的。之前我都只是一直在做一些别人让我去做的事,但那件事是我自己想去做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我都得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如果那件事一开始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甚至对其他人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那么觉得这件事可以实施并很好的坚持下去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因为鬼知道那是不是天马行空的、瞎掰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呢。幸好一直以来我定的方向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只有少数事情是根本不会有结果、是浪费时间精力。

如何做出这种正确的决定呢?我觉得这需要经验的积累,但那又不完全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过程,因为不凭一些直觉的话,如果理性就能做到,大概那个东西对我来说就没什么开创性。对别人来说某一件事可能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但对我来说每一次新事物的接触都是一次未知的探索。有些东西你能预知到前路一定不好走,但即便这样我还是会愿意亲身去体验一下,哪怕那只是一次性的。更多时候我觉得一开始我决定做那件事是因为我觉得那可以做出一个结果,即便那个结果并不是我期待的那种。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近些年我决定要做的事基本上结果都能符合我的预期目标,有时甚至会超乎我的想象。之所以能这样,我觉得原因有好几方面,首先是因为在我决定要去做之前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虽然我并没有列举出具体哪些东西集合起来可以保证我成功,但显然我是有一定底气的。其次是因为在我做的过程中我的专注力更好了,而且我保持专注的持续时间也更长了。以前对我来说,如果某件事不是一次就能做成,或者一天之内就能完成我会觉得莫名压抑,心里会有个疙瘩放不下,但现在在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我可以安心地把工作持续推进下去。有可能是十几个小时,也有可能是持续几个月。从前对我来说一件事情要连续好几个月才完工,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实在不能保证自己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依然能保持热度,但事实告诉我,我不得不有这样的进化,因为有些事情的确很复杂,而有些时候我们每天或者每周能抽出来的时间的确不多。

有些东西我的确可以交给别人做,但很多时候我还是会主动选择自己去试一下。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我觉得这很好玩。虽然可能做出来的东西只是一个试验品,最终要被抛弃掉,但这些东西积累回来的各种思路却会在无意之中帮助我。在研究一件事上面,深度和广度都很重要,深度是必备的,广度是让你有更宽的视野,有些时候甚至会因此得到一些出奇制胜的法宝。运气到底是不是一些无意之中的必然积累呢?

在过去的15年里,我每天都有写blog,每天都会花起码30分钟去记录或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你也能做到这一点,我确信你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

2019-04
26

人各有志

By xrspook @ 12:53:1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完成了两件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编写出目标区域打印Excel VBA脚本以及完成《情侣风尘》录像带转制高清版的字幕轴调整),但为了搞定这两件事,我牺牲了自己晚上的运动时间以及睡觉时间。那两件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哪怕我不做其中一件,我就可以把运动时间和睡觉时间赢回来,但有些时候当你心血来潮。无论如何都挡不住那种征服未知的冲动。我就是那样的人,对于之前我没做过或者其他人也没做过的事,我会非常有兴趣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到这也正是我的特质所在,因为很多人遇到未知事物的时候是畏惧逃避的,我显然不是那种人。有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根本没遇到问题,只是在谈及一个他们不太熟悉的东西的时候,说着说着他们就会转移话题,然后开启重点错模式,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完全没有必要的吹水上面,而实际上应该做的事却没有办成。

近期我才明白到为什么在这个单位工作了这么多年,在储备科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在碌碌无为。那个时候我最讨厌开会,因为那些会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与我无关。即便我很有耐心去听别人讲故事,但他们居然会在一个科室全体会议上讨论一个螺丝钉的问题。他们的吹水根本停不下来,完全不觉得自己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我当时一直觉得他们重点错,但因为我就在他们其中,他们就是我的领导,我没办法申诉。当我脱离了那个环境以后,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时候,我越发觉得自己离开了那个地方以后自己的生命重新体现出了价值。

正是因为我遇到过这种事,于是我就很纳闷,为什么那些曾经是我的领导的人会成为领导?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提拔他们上去的领导到底看中了他们的什么?还是纯粹因为只是他们的工龄比我长,在某些提拔的时候,他们是唯一的人选,所以不得不那么干?大概这就是国企的腐朽之处。如果不是在国企,当你的能力证明出来有问题,那么你就不会再有升迁的机会,甚至会降职,最坏的结果当然是炒鱿鱼,但显然在国企这做不到。能力有问题的人没办法把他降级,能力出众的人在没有适合的位置和配额的时候,一直都无法在职位和工资里体现出他们的价值所在。我这个人通常对钱和对职位没什么很大的欲求,但是每当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些愤愤不平。但心里觉得不爽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也没打算过要去证明些什么,无论是证明我比他们强,还是他们比我弱很多。这些比较根本毫无意义,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仇恨他们上面不如把精力放在一些我极感兴趣的东西上面。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锻炼一个人,同理,当你在工作上找不到好的方式方法的时候或许你应该转移一下注意力。在其他东西上面埋头苦干一番,一段时间以后或许你会对如何改进工作有新思路。我不觉得那些一直都沉迷在实验室的科学家非常靠谱,因为或许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放松一下,转移一下注意力,他们的研究会更高效。

2019-04
14

如果从前不是那样

By xrspook @ 14:22:39 归类于: 烂日记

在看完了第一册《摩诃婆罗多》以后我明白到其实这部印度的长篇史诗之所以让人受益,并不是因为里面的设置有多么的精彩,又或者故事的描述有多么的厉害,而是因为里面所讲述的道理包含了很多哲学。几乎可以这么说,那是一本牛逼加强版的《苏菲的世界》。还记得高中学哲学的时候,老师跟我的同学无数次提起《苏菲的世界》,但实际上跟《摩诃婆罗多》比起来,那只是小巫见大巫,而更重要的是除了一些纯粹哲学的观点以外,《摩诃婆罗多》里面还包含着很多印度道德层面的东西。因为我看的是中文翻译版本,所以那些很羞涩难懂的东西已经通过了比较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文学里肯定也有很多这些有用的东西,但之所以这难以被消化很大程度是因为但我还是个学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人把原文搬出来让你去理解。但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清楚不明白,当然不理解,其实不同朝代的古文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虽然那些字你都认得,但拼起来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去体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古文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些比较缥缈的存在。我甚至觉得那比外语还要外语。大概如果有人把中国的古代重要文学以白话的方式演绎出来,那么孩子学习那些东西的时候估计会更有兴趣。现在的幼儿教育经常会融入国学那种东西,但我并不觉得那些穿着汉服摇头晃脑背着古诗词的小朋友真的全部都理解其中的含义。他们只是在音调节奏上模仿,到他们真的学会那个意思并实行拿来主义,那又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起码对我来说,能模仿背诵出那些发音,跟我去理解记忆并运用故事后面的意义完全是两回事。正是因为这样,如果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要我们以古文的方式叙述我们身边的一件事的时候,我会无从下手。据说现在的老师的确会布置这样一些作业。应试教育的我们现在看来,当年的我们真的错过了很多。

近期我用Word编辑了一页楷体的汉字,然后以浅灰色打印出来,接着拿钢笔在上面临摹。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学拼音和写汉字的时候用的是铅笔,那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做法。因为用铅笔写字的时候,你永远都不可能使出真正的力度。如果用的是活动铅笔,那完全是一使劲就会折断的节奏,即便你用的是最普通需要削的那种铅笔,你还是不能使劲。但写钢笔的时候不一样,你可以使劲,你可以通过笔画的停留时间来控制出墨量。写得快和慢,出来的效果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觉得写钢笔的感觉跟写铅笔和中性笔完全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很厉害的人,无论写什么笔都能写出那个味道,但起码对我来说这些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在一开始写字的时候我们必须用铅笔呢?难道就因为写错了可以重来吗?如果当时老师的作业变成用钢笔写,写错了就重新写,直到每次作业里同一个汉字连续写对多少个为结束。当年就因为我们的抄写作业用的是铅笔,但可能因为那个字写的不够好看,我们被家长要求把已经写好的作业一次又一次擦掉重来。这些重来可能最终改作业的时候老师不会察觉,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弯路。与其都要写很多很多遍,为什么要多一个擦掉的过程呢?直接再写就好。

我们都错过,但无论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步,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2019-03
30

态度与能力

By xrspook @ 9:51:25 归类于: 烂日记

光提出问题而不提供解决方案的人,我觉得是流氓。如果你只是个孩子,比如还读幼儿园或者小学,这种行为我们还可以理解原谅,但如果你已经是个初中以上的,甚至已经工作好几年甚至几十年还犯这种错误,那是不可接受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我觉得原因有好几个。首先是因为他们的责任心不强,他们就没想过要把问题解决掉,他们只是想着把东西推卸给别人,减轻自己的负担。懒惰是所有人的天性,但一开始就投降,让懒惰控制自己和与懒惰作对、把那种负面的东西控制在一定程度完全是两码事。第二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也想去把它解决掉,但是以他们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决定了他们没办法考虑得那么周全,所以他们没有解决方案。但其实解决方案并不一定很具体,哪怕你想到从哪些方向出发就已经能起到一定作用了。如果你甚至不去想,当然也就没有了然后。有时我会很纳闷那些光提出问题而不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到底是如何安稳地睡着觉,难道他们把东西都推卸给别人以后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上面我提到了造成只提出问题不提供解决方案的人的两种可能性,要把这个恶习改掉。我觉得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态度,一个是能力。态度方面如何改变这个我就真不知道了,因为那可能不是法律法规层面上的硬性要求,那是道德正法方面的自我提升。如果那是测验考试之类的,你不懂你就没打通过的话,大概他们不会那么容易犯这种错误,但问题是绝大多数时候,提出问题和给出解解决方案是主观选择,你甚至可以不提问题。生活之中绝大多数的人甚至不会去提出问题,因为他们就从未在某件事上用过心仔细琢磨过,尤其是那些一直干重复性工作,劳动密集型的人。你或许会说她们的工种决定了他们不需要在这个东西上面费神,但如果要更进一步考虑的话,他们也必须这么做才能跟上一层楼。作为上一层的管理者,这种能力就更加是必不可少。如果你当的是管理者,但是却一直抱着这种偷工减料的心态,我几乎可以断定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管理者。每当遇到这种人的时候,我就会感到非常郁闷,我会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当初我们把他选上去?!相比于精神层面的东西,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失貌似更容易补足一些。但问题是如果一个人被懒惰控制了,他还会去孜孜不倦地吸取各种知识吗?或许他已经默认觉得自己比谁都厉害,知道的简直是大海无量那么多。一辈子都保持自知自己无知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知识构成应该不止在一个层面上不断深入还包括在那个知识的广度上不断扩充。这对我来说天生不太难,因为我的兴趣爱好总是很跳跃性的,我总是对各种未知的东西感兴趣,但当然不是所有未知都会让我产生要去琢磨探索的心理,但只要那个东西我觉得有必要,我就会去主动掌握了解清楚,而不会选择找一个大神过来支撑完成本该是我的工作。别人不可能帮你一辈子,这就决定了自己一定要成为自己的英雄。

既然有些事情别人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生气,觉得他们这么做不好,我们自己就不应该去做那些事。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