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
5

仇恨神马

By xrspook @ 13:35:5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看了部叫做American History X的电影,说的是种族歧视的问题。电影的上映时间是1998年,故事说的估计是更早以前的故事。racism这种事实在太常见了,在哪个地方都一样,不过暂时这玩意还和我没什么交集,所以我还没感受过切肤之痛。ADR正是因为WWE里因种族歧视问题引起的矛盾而被解雇的。WWE虽然说是一个international的大公司,虽然他们一直说他们没有种族歧视,但这种事到底有没有大家心里很明白。从来没有一个黑人当过顶级冠军,黑人最高的头衔不过是二级冠军而已。混血人,比如说棕色、黄色或者混得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拉丁色的摔角手当过顶级冠军,但时间远远比不上白人。难道说白人就都最优秀?Really?Really?Really?在WWE打拼的人难道说白人就占了绝对多的数目而其他人只是凤毛麟角所以就比例而言比较难?Really?Really?Really?看过这部电影我有点明白他们那种“白人至上”。他们觉得其它颜色的人种是入侵者,是抢他们饭碗的,是社会的渣滓,他们觉得他们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果都被有色人种拿去享用了。正如那个西尼黑人老师所说,你有为更好的生活打拼过吗?如果你根本没有,只是把你过得不好,或者说过得没有你想象中好的原因推卸在别人身上这合理吗?!于是,这又回到了最原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通过踩低别人而提升自己!

当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不会感知到别人的努力。社会有很多不公,这些不公并不是因为人种肤色或国籍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人种,无论国籍,无论性别,无论穷富,好人与坏人的比例总会正态随机分布。总觉得自己最好觉得别人不好这就是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势。我们都想太多了,总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判别美与丑和好与坏,但这都是很多不同原因交织而成的,怎么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就能划清界线。

帮派结盟神马由来已久。大的来说有肤色种族之分,小的来说连不同居住区域不同城市不同语言人群之间也有。在我父母那一代人的心目中,不同地区的人在他们心目中就有一定的帮派界限,比如说他们会说“老兄”以及“潮汕帮”。他们觉得那些人总喜欢聚集在一起合理不合理地干某些事。有时我甚至会觉得父母那一代人在嫉妒某些帮派的团结。团结本来不是坏事,但团结用在某些过界了的“互相帮忙”上就让人觉得很恶心,各种靠关系就是这般来的。我的女儿安排在你的公司,你的儿子放在我的单位,这种事经常有。对我来说,有就有了,这一秒我知道了,下一秒我就忘记了,如果你在我面前再次提起我会记得我曾经得知有这么一件事,我不想对这个发表任何评论,因为这不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纠偏的。人类进化史近亲交配是要遭罪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从前我觉得一个单位里有很多自己同学校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挺好,但现在我觉得太多这样的聚集同样是近亲交配,没有好结果,于是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大学里几乎是不允许自己的大学留下太多毕业生当老师,而必须从外面的学校招老师回来。近亲繁殖好的东西当然会发扬,但不好短板的东西经过世代的累计将非常明显,从隐性逐渐变成显性有木有!当然,如果你是学校出类拔萃的人才,那是绝对不会轻易放你走的。

人生没有时间浪费在仇恨上!

归档:2015-02-19 你好,坏银

归档:2015-02-26 嘿嘿

归档:2015-03-05 看招

2015-03-05_stamp01

2015-03-05_stamp02

2015-03-05_stamp03

2015-03-05_stamp04

2015-03-05_stamp05

2015-03-05_stamp06

2015-03-05_stamp07

2015-03-05_stamp08

2015-03-05_stamp09

2015-03-05_stamp10

2015-03-05_stamp11

2015-03-05_stamp12

2015-03-05_stamp13

2015-03-05_stamp14

2015-03-05_stamp15

2015-01
26

怎么会这样

By xrspook @ 10:58:50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用小米平板+软键盘写blog,我用10.1寸的Acer上网半写blog,现在我反倒很少用台式机和标准键盘写blog了这是肿么回事?每个工作日我几乎都在用10.1寸写,周六用小米平板写,只有周日是在家里用台式机。单位的台式机我用来干嘛的呢?到那个烂鬼OA上按提交收文,到各个网站上浏览完成各种消费支付以及更新ADR刷屏围脖神马,简单来说,从前那个对我来说工作生活都在用的单位办公室台式机现在对我来说几乎就只剩下休闲功能。对其他人来说,他们办公室的电脑就几乎只是那个功能,因为我从前的工作太特殊太多数据所以才会出现一个混搭的局面。现在,我把10.1寸常驻检验室,我在检验室的时间比在办公室还要多,与其不得不看到这个那个进进出出,领导每次路过都要瞄你那么几眼,我不如去蹲点一个他们从来都不去的地方。检验室对我来说不是娱乐,所以除了写blog我不会在那里做任何刷屏或更新之类的东西。我觉得要给自己工作的地方留点严肃。在闲暇的时候我会在那里写blog也有可能刻橡皮章,或许也会用手机打开Kindle看看书,但不会听歌看视频什么的,除非他们让我加班我又非常的不爽。不觉得自己使用上网本输入的手法有什么长进,我还是会不时拇指不小心碰到触摸屏,于是输入光标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近期一直在故意训练自己的左手适应控制触摸屏,但进展缓慢。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估计得有超过100小时的熟悉估计就差不多了。

不知为何,敲键盘的时候我会比说话的时候冷静很多,敲键盘甚至会比我只是思考的时候还要冷静。或许对我来说,光是思考那叫做开机动车,说话那是骑单车,但敲键盘属于跑步。需要我太快作出反应我的矛盾细胞还没被调用起来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就会有不理性不经大脑式的情况出现。

有时我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想要成为运动员,即便他们不适合。有些人被选进去是被迫无奈的,有些人一开始是觉得好玩,但开始动真格的时候当运动员又怎么会好玩!小时候有很多梦想,想当这个想当那个,那纯粹是“我觉得”很好玩的状态,因为小屁孩根本就不会考虑到从事任何职业都将面临的艰辛。还记得某电视台去采访读某幼儿园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她梦想成为贪官,那么她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很多很多钱了。我操!扭曲的社会,变态的思想!成年人们何尝不这么想,只不过他们没有小女孩这般口没遮拦说出心声而已。不劳而获真的好吗?不劳而获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追求?到底媒体曝光那么多的贪官是好事还是坏事?到底媒体把如此多的制假售假公诸于众是不是会有一些人突然领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我也可以去干干?在封闭的年代,在所有坏事都遮遮掩掩的年代,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没有那许多的阴暗面,一切都单纯幼稚得可爱。当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我完全就不知道贪官是什么东西,只知道三好学生是光荣的,家长会很高兴。

我一直活在这个社会却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会变成这样。

2015-01
19

better & best

By xrspook @ 16:09:14 归类于: 烂日记

公平与正义,无论看上去多么的牛逼合理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个best的解决方案。于是,有时我会想,为什么世界上有最高级这种东西呢?其实用比较级来描述不是更好吗?我们可以用“这个人比当今世界上其他人都跑得快”取代“这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从感觉上貌似差不多,但其实不然,因为前面一句话写的是“其他人”,但其实更严谨描述的话不应该写“其他人”而应该再来一个限制性定语,我们不应该用最高级把我们所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都涵盖进去,但现在的人都很急于求成,总喜欢用亮瞎你狗眼的词句来吸引眼球,“最”字被泛滥使用了。吉尼斯纪录不就是一个“最”的集合么?能拥有“最”的头衔当然厉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最”总会被打破,可能是一分钟后,可能是一小时后,可能是一天后,也可能是一百年甚至几百年后。比最还“better”显然是牛逼中的战斗机。我觉得better代表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但best却有种无敌是最寂寞的节奏,但这样的心态不好,不是么?

best冥冥中让人觉得已经不可能再超越,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best很有局限性,只有限定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条款后best看上去才有点行得通。要做到better并不需要得样精通个个牛叉,发散思维让某一方面有突破比从前更好就是better了。在跑步的黑话里有“PB”这样的词,也就是personal best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如果你跑出一个比从前更快或更远的成绩的时候分析网站就会告诉你新的PB诞生了!但今天我创造了新的PB,那从前的PB又算什么呢?和今天的比起来从前的当然已经不是PB了,但对从前的自己来说,从前的PB已经很不可思议。跑步的个人里程碑总不可能有多个同一类型的PB吧!PB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每一个PB的诞生都值得让人内牛满面,但往后越来越牛逼的PB其实并不意味着从前相对来说弱弱鸡鸡的PB没有存在感不重要。从整个人生来看,只有一个PB,那个最好的成绩是也,无论那是在20岁,30岁还是40岁的时候整出来的。人不可能一直都打破自己的纪录。40岁过后难复当年勇是很正常的,几乎没有继续冲击PB的可能不代表就不应该一直朝着better的境界去迈进。better可以是每天都跑得很轻松愉快,better可以是正能量影响到了身边的人,better可以是条件反射地持续达到某个目标而不觉得逼迫痛苦,better可以是悟出了某些道理,甚至不一定是真理,歪理也未尝不可,反正是悟出些什么了。better需要一颗永不止步的心,better要求你必须时刻发散思维接受新事物并与时俱进。当然了,不一定每次改进都是成功的,即便成功的概率很高,只要不是100%,失败就总会发生、不可避免。best或许遥不可及,是better的希望让我们可以一直进步。

每次参加跑步比赛之前,我都会暗地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说在多少分钟内完成,平均配速得多少或者心率应该维持在什么范围内。哪怕那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甚至不计时的比赛。我从不把自己勒死,所以我会设定2条线,如果好的话我会达到我的一级目标,如果无语的话我至少得满足二级目标,但即便是一级目标也是留有余地的,把自己的best甚至比best还严格的数字设定为一级目标我那不是纯粹自己找笨?!如果能做到自己比一级目标还要better我觉得就足够了,那种感觉已经很好,虽然通常,那意味着我可能顺便PB了。

不要用best吓唬别人了,持续地做到better更有意义!

2014-11
25

写作

By xrspook @ 23:59:17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最喜欢写的是感受,我擅长写的是观察总结分析,我最弱爆的是天马行空乱吹一通。我并没有故意扬长避短神马,但原来这种配比在我还是个小学生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要写好感受需要一定的积累,没有经验没有对比感受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感受不出来。光是描述叙述只需到位就可以,因为目的是让别人有个轮廓知道在干嘛,但如果还有下一步总结分析,同样的需要经验积累。

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上作文课,老师给了个开头,点名让我们接下去,我是那个被点名起来然后完全不知所措脑子里一片空白的人。没有“编故事”的能耐这又怎么了?!结果那天,我起码站了15分钟才憋出了一些情节好让自己坐下。我至今无法理解那些为啥看着棵大榕树也能写出N多好词好句且什么写作手法都用上的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TA跟TA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怎么就可以吐槽出那么多?而那些比喻排比拟人等等之类的写作手法到底最终目的何在?让这棵大榕树更容易被你理解么?现在,如果要我去写的话我宁愿写一段我跟这棵大榕树的故事或者我在大榕树下看到过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不过呢,如果作文限定文体是写景的话,我这就完全跑偏了。高中以后,很多考试作文要求里都多了这么一句“不限文体”,从那时开始我就没有刻意分辨过自己到底在用什么模式去写作。已经彻底不记得小学语文老师是怎么教我们写作文的了。语文语文,认识汉字,懂得词语,语法不错,所有最终的目的都只是为了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里能说出写出正常靠谱甚至是非常漂亮的文章。但偏偏在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人生真正的文章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经过一定的积累每人都应该到达一个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或许对那些文科细胞超发达的人来说只需几年,普通人如果天天都写的话或许需要十几年,能力稍差的或许需要几十年,有些真的有障碍或许一辈子都达不到那个境界。

在四六级以后很多人的生活里几乎就没有了英语,同理,在高考结束后很多人几乎不再写作。荒废就是这么来的。在闭塞的从前每到要写年终总结那都是相当令人头大的时候,但现在,search、copy就解决了一切。为什么居然愿意用别人的东西去代表自己一年的奋斗呢!做这种事的人从来都不会觉得这种“被代表”很侮辱。每天都没有记录,几乎没经历过什么他们觉得是大事的事,只是上班了等下班,对他们来说把时间浪费在“写总结”上非常愚蠢且真的没啥可写。

估计没有一个被要求写作文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灵感喷涌,要写的东西如流水般滔滔不断,相反,应该所有人都有过“我实在想不出写点什么”的窘境。现在看来,写不出来不是因为你没东西可写,而是因为你一直没写所以该被捕捉的素材你都视而不见而已。如果现在我是老师,学生问我怎么才能轻松写、天天写,我知道那个感觉,但却不知道如何言传。因为这不是一个数学公式,背下来,套进去使用就好了,“写得出来”这种技能需要积累和养成习惯,养成习惯需要21天,如果你能连续1个月写日记的话,1个月后估计你就能不怎么费劲地继续写了。

为什么学生时写作被称呼为“写作文”呢?

2014-10
31

我的水壶为啥就不跳

By xrspook @ 11:28:03 归类于: 烂日记

一周下来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耗在我的“老本行”上。看电影神马、刷屏神马、做翻译神马、核时间轴神马…… 但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又不是真的100%能完全放开,毕竟在工作时间做那些事,还是得有点儿忌讳,但如果我真的没啥做,谁也不能说我些什么。老是坐在办公室,时间多了,但人反倒有点糊涂了。从快节奏重新转为拖拉慢节奏,理论上是更轻松,实际上其中的不习惯只有你自己知道。敲键盘是我的输出方式,但我时刻都得保持克制,尼玛的凶狠大声敲键盘是很烦人的,我讨厌别人那么干,我自己当然就不能那么干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敲键盘可以很文雅,但文雅不意味着就敲不快不利索,只是手指和键盘的接触和按压更轻跟贴合而已,不是非得很用力才能达到效果不是吗。如果你觉得敲键盘太大声是键盘本身的问题,但实际上如果足够克制,再“响亮”的键盘也能被调教回来。

昨天下午2点多被短信告知下午1530是单位内部的篮球比赛,因为昨天是“员工活动日”。篮球什么当然不轮到我去打,我也不会去看,因为我还有自己的事。昨天买的新跑步腰包到了,那个腰包的主要用途是解决跑步时的补水,最被看重的是那个45度角的水壶仓。不出我所料,买细腰版(据说最小只能支持68cm的腰围)果然还是太大,要锁紧的话已经超越了魔术贴的工作范围了。所以我就DIY了一番,把腰带过长的某些部分折叠缝起来。这个缝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经过了摸索,经过了几次缝制和拆除,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模式。被我缝起来的部分大概有2英寸,但实际缩短了4英寸,因为缝起来的部分直接就叠放在某处不使用了。我把最小才仅仅适应28英寸的腰带减掉约4英寸才最终折腾出适合我的长度,真心不容易。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这个腰包的设计者要把细腰版设置为适合28-33腰围,常规版适合31-37腰围呢?腰围比28小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女的,应该80%以上都会小于28吧?难道他们觉得那些女神通常不会跑步?或者说女神跑步不用自己带水?女神不会跑长距离?女神很有米不需要天朝货?不只是这一款跑步腰包,很多其它的腰包都不能照顾到26或以下腰围的用户。或许,他们真的认为那些人真的不会去跑步,或者说那些人最多只会跑个30分钟无需带水。需要跑步腰包,需要把自己跑死的是那些大腰围的肥胖者们。他们真的是那么想的吗?

很多人都说这款跑步腰包跑步时水瓶会晃甚至掉出来。经过我昨天8K的尝试,完全没有这回事!怎么会呢?500mL的乐扣运动水壶和腰包的水壶仓贴合得很好,跑步时没有明显察觉到水壶在晃动或者水在水壶里晃动(好吧,水我装满了,期间只喝过一次,即3小口,之所以装那么多水,纯粹为了试验)。他们为什么会有水壶会掉出来的囧事呢?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他们并没有把腰包扎紧在适当的位置,如果你经常穿低腰裤,把腰包捆在低腰裤裤头的位置就肯定晃了,因为正常人的腰是要比那个细的(有很大啤酒肚的请自行退散),所以腰包肯定会在你跑的时候向上跳,腰包里装着水壶,那个有重量,由于惯性,水壶当然会跳动甚至跳出来!正确的扎紧方法应该是把腰包扎在肚脐那个横截面或稍高一点的位置,对普通人来说,那个位置才是你腰部最小的地方(反正我是那样,有大肚腩的我也不知道你们该如何做了,你们自己摸索摸索吧,或者说,有大肚腩的,别试图长时间长距离,坚持每周4-5次每次30分钟让肚腩下去了再用这个吧,每次30分钟,不需要用这种为补水而设的腰包,跑前跑后喝就可以了),扎紧了(别太紧让自己呼吸不过来了,这可不是腰封,你要跑步和腹式呼吸的!),腰带哪都去不了,当然不会晃。二、扎紧位置错误很容易纠正,任何人都能做到,但跑姿有问题,老是蹦来蹦去,跑步时除了水平移动还会剧烈地垂直跳动的,即便绑对了位置或许还是容易让水壶在腰包的水壶仓里有跳动的可能。相比于第一条,这一条显然就比较难纠正了,减少垂直位移能减少消耗多余能量,也能让你的身体少承受冲击(蹦得越高落地时的重力加速度就越大)。佳明Forerunner 620 GPS心率表的功能介绍里说到,越是优秀的跑者步频越大,垂直弹跳范围越小,触地时间越短。最高级别优秀的垂直弹跳范围是<6.7cm,最低的差至非常差级别垂直弹跳范围是>11.8cm。我没有用过佳明620,但如果按照我一贯以来的呼吸跑步的话,当我在MAF180级别附近的时候,我的平均步频会在192左右(昨晚我用数5呼吸法,平均步频慢下来了,在185左右)。如果佳明列出的步频范围、垂直弹跳范围和触地时间范围是成对应关系的话,再怎么糟糕我的垂直弹跳范围也会在10cm以内。我的这种垂直弹跳高度尚且不足以让我明显感觉到水壶在腰包水壶仓里明显晃动,那些真的感受到水壶跳动,甚至水壶会跳出来的到底用的是多大的垂直弹跳高度去跑步啊啊啊(越野跑、爬楼梯、爬坡训练的除外)。要增加步频减小垂直弹跳高度除了多训练别无它法,分辨一个跑者是不是老手,不是单凭配速,而是要看这些可能你没注意到的细节。

人们一直在埋怨不好,是不是外物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就不思量一下到底是不是自己不对呢?就像我的某个姨妈,老是说广州电视台的某个节目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播,网上又找不到那个视频,所以她想重温某些部分就无法做到了。实际上,任何电视台在播的东西网络上都有,且更新得很快,因为我自己也曾经事后找过那个节目来看。她找不到只是因为她不会如何去找。每当我听到她埋怨这个的时候,我都会莫名地感到厌烦,“愚蠢的地球人”的念头会自己蹦出来。

人之所以强大并不是人一生出来就万事俱备牛哄哄,而是因为人具有比其它动物更强的适应和思考能力。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