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
3

分隔两地

By xrspook @ 8:20:45 归类于: 烂日记

2022年的时间简直不知道是怎么过的。如果不是看了几本书,如果不是迷上了野小兽,我感觉这一年我真回忆不出些什么。今年比过去两年隔离的时间多,做核酸的次数也更频繁。以至于一天到晚你不得不徘徊于各个官方的公众号,看疫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自己要接受什么样的管控。可以肯定的是,跨地市出行这种事情两边都很痛恨。除非我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否则的话,结果就是腹背受敌。我明白他们的难处,但是我的日子也过得很无奈。如果新冠疫情这个东西一直都这样的话,大湾区怎么起飞?再牛逼的地铁,再牛逼的轻轨,再牛逼的高铁,再牛逼的高速公路都顶不过跨地级市的疫情防控政策。外地来的人全部都是敌人,最好全部都集中隔离,关上7天甚至14天再放出来。其间要不停地做核酸,最好不用咽拭子,直接用鼻拭子,把他们捅死。我运气好,到现在为止还没做过鼻拭子。甚至连抗原测试自己捅自己这种事情都没做过。我躲避的地方就只有东莞,只有在我工作的地方,于是家变得异常遥远。每天能接近那里唯一的方式就是来个微信语音。直到昨天,我才知道原来微信语音的时候是完全可以关闭手机屏幕的,这样的话手机的耗电就会大大下降,也不发热了。语音聊天依然开着屏幕,也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屏幕在亮就会耗电。我不习惯打语音的时候把那当做是电话放在耳边,习惯直接用扬声器外放,这样的话,我两只手就能空闲出来,一边听我妈在唠叨生活,一边做我自己的事。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我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其实也不需要知道她在说什么,她只是需要找个人说话而已。所以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我没想过要有什么话题。只要说起来,只要有时间,她总能说个不停。我感觉这就是不见面的威力,见面的时候反而没什么好说。如果周末回家在家里。我妈会一直在那里看电视,一直用爱奇艺看电视。有时我也会跟她一起看,但没什么话说。如果不是在家里的话,估计会去某些地方走一走,但只是走。我妈对我话最多的时候是我刚回去的那个晚上,在吃饭的时候她会说个不停,但那个晚上过后她基本上就没什么话了。现在我们分隔两地,她倒居然可以做到天天都很多话。

分隔两地,我觉得最大的烦恼在于有很多东西需要手机解决,可能是微信的,也可能是其它APP的。我妈没办法表达清楚她所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尤其是急的时候她总会用各种代词指代那个问题,而不是把她遇到的东西清楚地描述出来,所以我这边有无数个问号。当我终于搞清楚她遇到的是什么问题,而且也有很明确解决方案的时候,有时她就像自己掉进了坑里,无论如何都爬不出来,其实她离那个解决方案就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她却落在了自己设定的圈套里,不停的在那里执迷不悟。这种时候我是最生气也最无可奈何。如果手机就在身边,两下操作不到5秒问题就解决了,但现在说也说不清,录个视频也看不明白,直接语音视频过来,我又看不清她的手机,真的很麻烦。

远程协助老人手机这个功能,在老龄化的中国,在智能手机普及得这么严重的现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边的年轻人们那边的老人都在那里干着急,一点办法没有。

2022-10
29

医保个账碎碎念

By xrspook @ 12:11:09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回说到我已经完成了东莞这边的异地就医备案,备案地是广州,也就是说理论上我在粤医保或者粤省事的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里面搜索到某个医院,如果里面写的是已经开通了门诊和住院的话,我就可以在那里直接刷东莞的医保报销。好像一直以来我都没有问这么个问题,就是医保报销之后余下的那个部分可以直接刷我医保个人账号上的钱吗?还是说我要用其它支付方式?理论上这是可以直接刷我医保账号上的钱的,但是好像没有任何一个文件支撑这种说法。很久以前我就觉得医保账号上的钱既然已经划到我账号上了,而且是我个人账号上的钱,并不是我交的钱里面的统筹部分,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拿着那些钱去看病去买药呢?毕竟那些钱也是人民币,如果你不收我的钱,感觉就像到某个地方吃饭,只允许扫码支付,只能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不收人民币现金一样。我的钱到了我的医保个人账号你,我只能在我的参保地使用,不能在其他用人民币的地方、在我需要医疗服务的时候使用,这不是很扯淡吗?以前或许这还说得过去,因为以前的网络没有这么发达,信息没有这么的通畅,但现在既然什么都可以联网,为什么这个就不行呢?医保不备案,你不能在异地享受医疗保险报销这回事,这可以理解,因为医疗报销除了个人已经缴纳的保险费用以外财政也要付出不少,但医保个账上的钱那完全是个人缴纳的,感觉就像是我往自己的存钱罐里面丢进去了一些,但这样的钱都不能做到异地支付的话,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多年以前我就已经在期盼什么时候广州省内的医疗机构都可以通用,我不求到了其它地方依然可以医保报销,但起码到了其它地方,我可以用医保个账上的钱支付。现在这个东西好像终于实现了,比如说就住院来说,即便不做异地就医备案,在联网的定点医院,东莞的医保依然可以报销,不过报销的比例没那么高。按照东莞医保现在的政策,如果不进行异地报备,门诊依旧无法报销,但估计即便无法报销,大概还是能从我医保个账里面的钱扣除吧。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原来医保报销是有封顶的。直到这几天我不断不得不看了很多官方和非官方的信息。虽然看了很多,但现在我依然不知道到底东莞门诊的医保报销有没有封顶线。基本医疗每年的限额是有封顶线的,根据不同人医保缴费的年限会有不同的限额。同时如果符合某些慢性病特定门诊的话也会有不同的封顶标准,但是我却一直没看到东莞普通门诊有没有封顶。如果普通门诊没有年限额,为什么会有一个特定门诊特定限额这个门槛呢?在广东省内,东莞已经算是个不小的城市了,如果就人口来说,仅次于广州和深圳,但就医保政策解释的清晰度以及各种渠道所能获取到的官方信息而言,我感觉东莞医保政策的受关注度而言没有广州和深圳那么好。

喜欢什么地方不喜欢什么地方,这根本不由得我说了算。我也想自己的医保在广州,但除非我在广州找了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有人会因为喜欢某个地方的医保政策而想尽方法留在那个地方工作吗?在东莞打过工的人,尤其是最普通的那些打工人,一定非常深恶痛绝东莞的社区首诊制度。自从东莞推行社区首诊制度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在他们的医保上消耗一分钱,即便我是拿着医保卡去东莞的医院,但实际上也完全只是在消费我个人账号上的钱。

我没办法改变这个城市的制度,所以如果我真的不喜欢,只能选择我主动离开这个城市。

2022-10
28

完成异地就医备案

By xrspook @ 8:51:09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回说到我很彷徨,有一堆的问号,有非常多事情需要解决,但好像没有一个能确定下来。好几个月以前,我已经看到医保凭证上面有个叫做异地就医的东西,上面有很多定点医院,你能看到某些已经开通了住院和门诊,有些还有剩余门诊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说,开通了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都可以直接报销了吗?之前我有这个疑问,但好像一直我都没看到相关的支撑材料。异地就医这个东西好像在粤省事上面就可以申请备案。之前我也去了解过,但好像上面那些我都不太适合,所以也就没管了。这一次因为转诊这个事情真的会很麻烦,而且有可能我会不通过,所以我觉得自己应该往异地就医备案这个上面靠。我已经想好了,如果要靠上去的话,我最适合的方式是选择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我的参保地是东莞,但我家在广州,我的户籍所在地也依然是广州。东莞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住所,我只住在单位的宿舍。不能说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准确来说,我依然觉得广州才是我生活的地方。东莞就像是某个大学,就像是我只是在那里不得不度过不少时间的地方。显然因为我的户口就在广州我就住在我妈的房子里,那是我们的自有房产,准确来说是我妈的自有房产,因为那个证上就只有她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当年不把我跟我爸的名字都写上去呢?这已经无从考究了。所以要证明我长期在广州居住,显然我是没有居住证,因为我是不需要居住证。

周日的晚上,异地就医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突破口,因为我的某个同事前段时间刚刚申请了这个异地就医,然后在广州的医院做了一个息肉的切除手术。星期一早上我赶紧去问他,他是以什么理由申请这个异地就医,果然如我所料,就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那个东西可以在粤医保或者粤省事上备案,但是最好也直接往麻涌医保局那边打个电话。打电话过去,我跟医保局说,我要去广州做个手术,想申请异地就医,我是东莞和广州的通勤人员。虽然我已经说了通勤人员,但是当她听到我是因为要手术要到广州手术才申请,她就说这样是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就开始一再跟她强调,我只是在东莞工作,但是我家在广州。她问我那我是不是每天都回去,我跟她说我是一周回去多次,接着她就说,那就符合要求。在我打通那个电话之前,我已经提交过申请,但打通电话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上传的资料除了个人承诺书以外,还得包括身份证复印件,于是我就把东西给撤回来,重新上传。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她又打电话给我说个人承诺书上面的通讯地址写的是东莞,这样不符合要求,所以她把我的备案打回来,我得重新修改那个承诺书,把那个通讯地址改为广州。接下来麻涌医保就没有再给我打电话,又过了一些时间,当我再去查询的时候发现备案已经通过。以个人承诺书为支撑材料的备案,有效期是一年。异地就医备案以后,依照东莞的医保报销政策,在广州开通了直报的定点医院,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报销比例都完全等同于在东莞的同级医院。唯一区别是门诊的报销有限额,每年700块钱封顶。当然,如果还有一些慢性病,估计还会加一些。广州的社区医院基本都没有开通异地就医,在经过转诊的前提下,东莞二级医院的门诊报销比例是50%,三级医院是35%,如果以这个比例计算。在广州的三甲医院看门诊,如果费用超过2000元,余下的那些东莞医保就不会再报销。如果只是一般的,门诊通常是不会超过2000元,经常生病的除外,但如果是那种人,是不是之前就要提前买一些门诊的保险呢?所以说如果要做什么检查,而且费用很高,按照现在东莞的异地就医政策,显然住院再去做比较靠谱。当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那么轻易会把你收进去住院,慢慢地做检查,因为通常来说,三甲医院的床位都很紧张,除非是在那些新开的院区。

就这样,从东莞到广州转诊的问题就解决了。异地就医不仅仅解决了我的住院问题,还减轻了我门诊的负担。搞定了这个以后,我算是长舒了一口气,起码总算办妥了一些东西,后面的事情继续下回分解。

2022-10
27

一堆问号

By xrspook @ 8:27:04 归类于: 烂日记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这句话除了小时候在粤语的讲古也就是中午或者傍晚的粤语电台说书节目里听说过以外,我从来没有在其它场合里遇到过。但是这句话大概是因为小时候一直都在接触,我觉得无比亲切,或许某个时候我会主动去找从前那些曾经听过的粤语讲古音频收藏起来。虽然现在回看90年代翡翠台播的那些金庸武侠小说电视剧背景比较假,化妆也有点水,但是他们的演员真的很够意思,他们的编剧也很到位,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的我会那么的着迷。我着迷于电视剧,表哥着迷于电台讲古,但其实如果没有电视的话,我也挺喜欢听讲古,问题就只是每天就只有半小时,总会感觉意犹未尽。当我要表达上一次没说完,这一次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毫不犹豫就会冒出这句话。

上回说到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个病到底什么程度我不好说,无论是医生还是我自己都觉得这理论上应该是个良性的玩意,但就因为体积太大,如果不切掉的话有风险。显然我是不会在麻涌切的,我也不会去东莞的医院,我肯定会回广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东莞就只有我一个,回广州我还有家人可以陪同,虽然疫情期间医院让不让留陪人都是个问题。

要去广州切,那必然是选一家三甲医院,选哪一家呢?选了一家三甲医院以后,还得选医生,选哪个医生呢?在这之前我的医保参保地是东莞,我怎么才可以转到广州做手术,同时也能拿到最高的报销比例呢?在想报销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东西到底要花费多少钱。我的钱没用来买车又没有用来买房,但是很多都被固定在长期理财又或者基金里面了。所以实际上现在我马上可以用来周转的也就只有十几万而已。如果这就只是一个住院一周的手术,而且没有后遗症,我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这是一个什么恶性的东西,我还得考虑我该如何申请重疾险之类的,在申请那个之前我还不知道这个东西在不在我的重疾险的保险范围之内。直到自己终于要住院,我才想到为什么自己不买一些住院或者门诊类的医疗保险。在想这一大堆东西之前,我想的是如何转诊,到底麻涌的医院会不会卡我这种转诊?如果卡住了,我可以怎么办呢?如果转诊是需要一级一级转的话。社区医院不卡我,麻涌医院会不会卡呢?如果要上到三甲才能转到广州,麻涌医院顶多也只是个二家,在医保凭证的系统上查询,甚至说麻冲医院只是个一甲。所以要转到广州,难道我还得在东莞找个三甲的医院给我开转诊吗?三甲医院觉得切卵巢囊肿这个东西完全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为什么他们要开这个转诊?如果真的再要这种层层转,就实在太折腾了。还有就是转诊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要说服一开始的社区医院,我起码要拿到我目标的那个广州三甲医院的诊断书,说明我有必要在他们那个医院住院治疗。但问题是新冠疫情期间,东莞回广州很难,一个外地的要在广州看病也很难。虽然有诊断报告,但问题是估计等床位又要好长一段时间。所以这个转诊证明是要开在入院之前吗?所有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因为我甚至要在哪个医院看病我都不知道。这也正是我觉得非常彷徨的地方。

但是所有事情都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2022-10
25

赤岗中奖了

By xrspook @ 8:48:19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周末我没有回家,首先是因为花都区和白云区的变化实在让人忐忑不安,我总感觉如果我回家了,不知道什么时候问题就会落在我头上。我有这种预感,但为什么会这么觉得,我也说不准,结果还真发生了这种事。周一的下午接近5点的时候,东莞疾控就发布了新的管控政策。海珠区有了跟花都区一样的待遇。当然并不是整个海珠区都这样的,只有赤岗街、凤阳街以及江海街。我家就在赤岗街,肯定不能避免,而我家和凤阳街以及江海街相邻,走着走着可能是江海街或凤阳街了。东莞的政策是自10月21日以来。对海珠区来自这三条街道的人都要实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虽然还没到居家隔离或者集中隔离的地步,那显然所以已经很不方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周一的下午海珠发布公布在发热门诊的病人里发现了一名新冠阳性。这是一例主动就诊的病人,所以不知道已经传染了多久,海珠区连续多天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酸筛查,结果发现了5个混样异常。一个大规模样本通常里面有20人,5个异常,也就是100人默认要拉走了。那100人接触了到底多少人?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所以也难怪东莞对广州的政策,虽然白云区已经有了中高风险地区,但是依然没有被纳入重点关照,但海珠区的那三个街道才仅仅被告知两三天有状况,东莞就赶紧把那纳入重点关照人群。

我是10月16日下午回到东莞的,那是星期天,直到10月23日我的行程卡上都有广州,但是从10月24日开始已经没有了广州。所以即便我户籍所在地以及我广州的常住地址的确已经被纳入了重点关照区域,但实际上我没有去过那个地方,而且自从抵莞以后天天都做核酸,所以除了一开始我收到了i莞家的短信以外,往后我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东莞或海珠区发给我的防疫短信。

不是人人都会有这种觉悟,所以到时候了,要回家的人还是会回家,但回来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慌、对东莞的政策有这样那样的吐槽。对东莞政策的吐槽,已经不是一天半天的事,这两年里我不知道吐槽了东莞或者广州的防疫多少回。之所以会吐槽,归根到底就是觉得他们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把东莞的东城南城等等都分开算的话,东莞一共有30多个镇区。广州就只有11个区而已,所以广州一个区的面积非常大。东莞虽然镇区数量多,但实际上有些镇面积很小。在对待问东莞问题的时候,广州不管哪个镇有问题,他们会让你整个东莞地级市来的人都执行严格政策。东莞通常会因为广州某个区有问题,所以对那一整个区的人也执行严格政策。今年早些时候是对整个区都严格管控,大概国庆之后开始对广州的严格管控从一整个区变成某个区里的某个街道。这种细分管理当然没什么问题,对有户籍地是广州的人来说,大概会知道自己是什么街道,但对一些暂住人员来说,可能他们并不清楚,他们能说清自己住在什么区什么街,或者什么建筑物里,但是却很难说得清到底是什么街道的什么社区。直到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我只知道自己是赤岗街道的,不知道自己是石榴岗社区的,虽然这些信息很久以前就已经在我的户口本上写得一清二楚。新冠疫情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过我们那个社区的居委会,自从那个社区居委会从我的小区搬走以后。

新冠疫情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知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