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
12

一样和不一样

By xrspook @ 20:03:5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上我花了大概40分钟的时间看了一个非常道采访阿米尔·汗的视频。那个视频的质量很高,因为问的问题都很有水平,所以有些问题米叔的确得花些时间去思考到底要怎么回答。不只是问题很好,做的字幕翻译也非常到位,我很久都没有见过这么过瘾的字幕了。那些字幕我没想过要去吐槽的,不过这其中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时候我没看中文字幕,而只是直接听米叔的英文回答,我完全能听得出来。米叔回答的东西里有一些我是知道的,因为在其他采访里面我已经听过那些答案。但有一些是我之前没见识过的,但是我的答案跟米叔亲自回答的完全一致。每当这个时候,莫名的认同感就会涌上我的心头。大概也正是因为我可以做到这个,所以从前当我翻译米叔的某些东西的时候,我才会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因为只有把我自己当作是当事人,我才能体会出那个感觉。几乎可以这么说,除了《印度往事》的那两个回答以外,其他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我也不明白,什么时候我会成为了他,也正是因为我知道会这样,所以当我以他的角度回答某些问题的时候,我用我的直觉就好,反正出来的效果都差不多。我不能误导别人,所以当我感受不出来的时候,我会直接跳过,而不会自己编一个故事出来。

《印度暴徒》的中国的票房基本可以说已经尘埃落定。显然,即便那个人是米叔,他的中国的粉丝比所有其他印度演员加起来的还要多,但是,如果只是走偶像路线,如果印度电影的排片时间和排片场次不够好,结果还是会很不如人意。我个人觉得《印度暴徒》这个片子真的没什么问题。虽然我比较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喜欢实际一点的东西,但是偶尔这么疯狂一下也未尝不可。菲兰吉这个角色对米叔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前,他没有演过,之后,他也不会再接到这样的角色。就这个角色本身来说,很爽,但是一部电影不可能就只靠一个角色。这是让我觉得非常矛盾的地方。这部电影我去电影院连续看了三天连续看了三遍,觉得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让我把这部电影以力荐的方式推荐给别人,我又觉得好像没到那个地步。以米叔在中国的粉丝数量计算,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去电影院消费三次,《印度暴徒》的票房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哪怕是每个人都只消费一次,但每次都带一个朋友去看,票房也应该再高一些,但现在之所以只有这样的票房,很大程度我觉得是因为其实米叔的粉丝自己也未必去了电影院观看。因为他的粉丝很多都是年轻的学生,他们在等待各个字幕组的作品发布,然后才下载看。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去看,你怎么可能相信他们会推荐别人去电影院?!有些粉丝嚷嚷如果拿不到免费的票,他就不去电影院看了。这个时候,我会冷笑问一句,这还算是粉丝吗?和这些人为伍,我觉得简直就是丢人。米叔是个对他的电影作品非常认真的人,如果你不能认真地对待他的电影作品,这些粉丝我觉得是不合格的。颜值这种东西你粉不了,思想境界的东西你根本不去粉。这些人,我真的很心累。

为《印度暴徒》作出的付出,我自问已经没有遗憾了。

2019-01
2

不着急了

By xrspook @ 19:03:2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我终于删掉了手机上的猫眼专业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也就只能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即便出门在外,也能刷到《印度暴徒》的票房信息。之所以删掉,是因为基本上往后不会有什么大数据期待了,尤其是《大黄蜂》上映了以后。《印度暴徒》这部电影若能拿到6000万人民币的票房,已经算是一个比较神奇的事。之所以相对来说会这么“惨淡”,我觉得除了电影自己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上映时机。不知道为什么非得挤在12月的这个时候,如果这部电影在11月上映,跟印度同期上映,不会有这个烦恼。一进入12月,整个中国票房都疯狂了,因为有一个《海王》还有一个《蜘蛛侠:平行世界》。这两部电影比我想象中坚挺非常多。和《印度暴徒》同期上映的还有几部国产片。通常来说,那些东西都可以不当作是一回事,尤其是国产的IP剧或者恐怖片。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原来《印度暴徒》最大的对手是跟他同一天上映的《来电狂响》。如果上映第一天都不能拿到15%以上的排片,上映之后的三天,基本上排片都会在10%以下。到大概第四第五天的时候,甚至掉到了5%以下。我真心不能再期待些什么了。因为非常有可能当《大黄蜂》上映以后,《印度暴徒》的排片会降到1%以下。没有15%以上的排片。所有期待都是扯淡。但是从上座率看来,的确这个电影就只配这么少的排片。因为排在他前头的电影上座率的确也配得上。如果不是在《印度暴徒》上映后一两天之内连续都有国产新片上映,虽然那些都是非常烂的片,估计《印度暴徒》的票房不会这么凄惨。因为起码在前五天之内,我觉得他的排片都能拿到10%以上。但这些东西都是后话了。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的确稍微去留意了一下过同期上映的电影。让我有点意外的是他们居然把这部印度电影的排片压得这么低。在电影上映之前,我觉得即便不能拿到什么高票房,但《印度暴徒》随便拿下一个亿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当电影上映以后,我觉得一个亿那简直就是奢望。如果这个片子能提前一个多月上映,拿一个亿没有问题。又或者如果把这部电影拿到明年3月或者5月上映,也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急于在这个时点上映,而这个时点上的东西太多,即便他们没什么竞争力。《印度暴徒》这个有点悲凉的遭遇告诉我们,即便相对于其他印度演员来说,米叔在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大,但实际上如果只是走他一个人的偶像路线,是不行的。印度电影要在中国成功,电影本身的质量首先得非常好,其次就是要选对上映时机。即便他们对自己的电影质量非常自信,但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选择稳妥的上映时间才是王道。

《印度暴徒》即便没有在电影院拿到他们想拿到的成绩,但是只要他们把电影放上我们的网络平台,他们还是可以拿到一大笔版权费的,虽然这跟他们的期待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显然起码这样可以让他们的电影不至于亏本。赚大钱是不可能的了,但起码不亏本可以让你还有下一次翻身的机会。

失败是个宝贵的经验,好好总结了,你会变得更强。

2018-12
4

神人

By xrspook @ 9:08:30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单位今年参加内部篮球比赛的时候,正好遇上亚运会,那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篮球比赛。中国队无论男队或者女队,我都有看。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他们谁是谁,但后来总算有一些印象。在中国男队里面,有一个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不是因为他长得特别帅,虽然在中国国家队里他的确颜值爆棚。他吸引我的是他神一般的跑位,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在非常恰当的时间在非常恰当的位置出现。好几场比赛,我几乎只盯着他一个人看,看他到底是怎么跑位的。篮球在他手上的时间非常短。他接球的那一刹那,要不他可以马上出手,要不可以把球马上分出去,闪电一般的速度。当他到达恰当位置的时候,他永远都做好接球的准备。我觉得这种人正是我们队非常需要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不只是我们队,整个国家队也非常需要这种神一般的存在。他不占球权,但是他的防守跟进攻都非常高效。因为他通常不持球,别人要防他的时候也是挺麻烦,因为正常人的思路都是奔着球去。人盯人的时候,当然会有些例外,但是即便是人盯人的时候,他还是会找到空间,去做他最擅长的事。

也不记得是亚运会的哪场比赛,第一节的时候他几乎没上,中国队是落后的,但是当第二节他上场以后,渐渐地,中国队把局面扭转了过来。这不仅是因为他高效冷酷的三分,恰到好处的底线切入上篮,最重要的是他把中国队的士气打了起来,只要大家有信心,所有人手感都变得火热,得分点到处都是。这种效果在亚运会的决赛对阵伊朗队的时候尤为明显,可以这么说,他一个人改变了整个中国队的气场。当然,那个时候中国队顶多只能算是半个中国队。因为打亚运会的只是中国红队。在中国蓝队里还有一些大卡级的人物。那个人之所以崛起,一定程度是因为红队里面没有老大哥级的人物在主导整场比赛的氛围,让大家落入大哥的套路里。打亚运会的那支中国红队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敢打敢拼有速度,但有些时候,他们需要有个人把他们的热血调动起来,那个人就是阿不都沙拉木。我也说不准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神奇,虽然他只是个新人,才23岁,但是他展示出来的核心效果完全不亚于当年的姚明。跟姚明比起来,他的身体条件差了一大截,但是他超高的球商和关键时刻超高的得分效率,让人叹为观止。或许你会说,之所以他能做到这样,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强者,但我觉得,当他遇到NBA的那些神的时候,他会有更神奇的进化。他不是小丁那种拿着球就往里面冲的人,小丁的打法非常容易受伤,而现在他也的确伤痕累累,像玻璃人似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周琦身上,虽然周琦通常不会个人突破,但问题是,相对于和他对位的中锋来说,他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弱了。有时我会觉得NBA挺没趣,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都太强,所以实际上队伍无需什么配合就可以结束进攻跟防守。只要队伍里有一个别人根本防不住的角色。阿不都沙拉木给我的感觉是,他是个天生打团队篮球的,让他一个人拿着球去得分有点难,但是他自己会在相当恰当的时候得分,同时,他也会给队友制造恰当的机会。很牛逼的神人每个队伍里顶多一个,但是阿布这样的角色,可以把整个队的整体的水平提升了一个境界,他就像是催化剂。

不知道这种神是如何生成的,但是,我们的中国篮球真的出现了这样一个宝贝。

2018-11
16

什么鬼评分

By xrspook @ 10:02:2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很庆幸自己开始当粉丝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有一些经验,也知道一些东西,所以不至于非常傻非常天真。我已经不记得一开始他我去评论别人东西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心态,但记忆之中,我通常都不会把负面的情绪表现出来。如果真的觉得很不爽,那就自己私底下埋怨一下,但不能写出来,更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提起。人应该有批判精神,但是那种批判我觉得不应该用在别人好不容易才弄出来的东西上面,前提是那还是义务行为。虽然实际上可能有些东西没什么用,但毕竟那也是别人一番心血才整理出来的,也许我们不屑于内容本身,但就他们那种肯干的精神,我们应该鼓励。现在,轮到我做发布者,有些人的评论真的让你很无语,为什么他们会说出那些不经大脑的话呢?他们只是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却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

我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今年印度的一部电影,叫做Fanney Khan。IMDb的评价有一千多个人,平均分是4.4。我不明白这部电影评分为什么会这么低,因为我一直都很期待。在看电影之前,我没有特意去了解剧情,因为那样就被剧透了。那部电影没有什么大明星,但是我知道那些演员都是靠谱的人。电影看下来,我挺喜欢。虽然算不上是力荐,但是推荐还是可以的。如果这部电影要在中国上映,我会去电影院支持,但为什么这部电影只有4.4分呢?实在让我搞不懂,到底评分的人有没有问过自己的良心。有时我不知道那些八九分的电影是怎么整出来的,同时我也不明白这些三四分的电影到底是怎么评出来的。难道别人觉得那好,我也这么评,于是大家都在跟着所谓的潮流在走吗?有些评分很高的电影,我没看懂,有些甚至是奥斯卡获奖的,但实际上看得我相当郁闷,根本没办法看下去。还有一些在上映的时候口碑不好,但是过了很多年以后,突然评分又上去了。那可能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好看,而是因为演电影的人后来成名了,受到了粉丝的追捧,然后分数就提上去了。几万十几万几百万甚至上亿人都看过的电影,而评分的只有1万人,这代表什么呢?这真的能代表什么吗?我就不信看过Fanney Khan的就只有一千多个人,评分的人数这么少,而评出来的分这么让人无语,这能代表些什么呢?!但往往正是因为有那个分数,决定了其它国家的业余字幕组做不做这个片子的翻译。这是一个好片子,应该翻译、应该最大程度传播,但问题是看到这个分数,谁能打得起兴趣去埋头苦干呢?万一真的是不堪入目的片子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的口碑能让电影的票房飞到天上去,但有些时候,一些糟糕的评价并不能代表片子真的非常不可看。就如小马过河,你问多少人也没用,只有你亲身试过了才知道。当别人的评价让我觉得相当烦恼的时候,我会选择直接忽略那些东西,纯粹让我的心去感受作品本身。

昨天看到那么一条消息,说TOH即将在中国上映,可能是下个月。这部片子在印度上映的时长有2小时44分钟,但中国的版本会缩短30到40分钟。在这样的前提下,米叔的戏份会加长。谁也不愿意看删减版的电影,但是只有中国的版本才有加长版的米叔,这显然是中国人的福利!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印度人无法拥抱这部电影的原因是里面用的高科技印度人还不能接受,里面用的某些风格,他们觉得有违他们的传统。他们可以接受各种稀奇怪诞的开挂和神神鬼鬼,但却不能接受普通人的某些夸张。我觉得中国人跟他们不一样,我们的接受能力要比他们强很多,毕竟,无厘头的或者烧脑的神经病我们都见识过了,高端的特效和五毛钱的敷衍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我不知道其它中国人能不能撇开别国口碑差的影响,而直接用我们自己的心去感受这部电影。希望我们的人不靠看分做决定。

希望能早点看到这部电影。

2018-10
28

进食方式

By xrspook @ 17:49:05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谈论到了用餐习惯的问题。我爸默认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那些用手抓东西吃的行为判定为很低端。显然我很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印度人的主食通常是各种各样的饼。他们也会吃饭,但是相对于吃饼来说,比例不高。吃饼的时候,难道你用刀叉或者用筷子吗?相对而言,绝对是用手最便捷。就像我们的北方人,吃包子吃馒头,小个的或许你还能用个筷子夹起来,但是遇到大个的,还是用手直接抓着方便。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吃各种馕或者手抓饼的时候。即便是吃披萨,最原始的吃法他们也是推荐用手直接拿起,而不是用刀叉。

我觉得,把食物从盘子里传送到口里这个操作,每个文化每个国家都有其特点,无所谓高端或者低端。最适合进食某种食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妈接着说,从前她看印度电视剧的时候,里面的那些有钱人逐渐不用手了,而是用刀叉进食。我跟他说,那非常有可能是因为你根本没看到他们吃饼的镜头。无论贫贱,要吃饼要蘸酱的时候,没有印度人会用餐具帮忙。之所以他们吃饭的时候要拿一个很大的盘子,之所以要用手去吃,是因为他们可以把饭摊开,让酱汁和饭摊凉了。因为手有感觉,所以可以防止吃下去的时候东西太烫。显然他们吃饭的那种习惯,跟我们看到某些疯子或乞丐不用餐具,往口里乱抓食物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某些人,他们把东西抓进嘴里毫无章法,但显然,这么多年来,印度人用手抓饭,有他们的规矩,有他们的技巧,也是他们的传统习惯。接着,我妈说起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那也有不少华裔,但是逐渐地,他们都不再用筷子,而是用刀叉和勺子吃饭。我跟她说,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用的通常不是碗,而是盘子。把盘子端起来,然后用筷子把饭粒扫进嘴里,显然这样的做法非常碍眼,所以如果要把盘子里面的东西送到嘴里,一粒不剩,当然最佳的方式是拿个勺子和叉子,把饭粒拨到勺子里面,然后往嘴里送。中国人吃饭用饭碗,而且习惯把那个东西端起来,所以搭配筷子没有任何回违和感,而且对我们来说,吃饭的时候不端起饭碗是不礼貌的行为。日本人吃面的时候,最后的步骤要把碗里的汤举起来喝完,表示对厨师的尊敬。但是在西方,他们喝汤通常都用勺子,即便是到了最后,或许他们也只是改变一下盘子的角度,用勺子把剩下的那些舀起来,而不会直接把盘子端起来,然后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对他们来说,要一饮而尽的,就只有酒了。用我们的习惯、用我们的礼仪去评判别国的文化别国的人是不合理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什么他们就是没有做到开放包容呢?知道别人跟我们不一样,之后不是去评判谁优谁劣,而是要去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掌握了别人的特点以后,在往后做某些判断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那么彷徨了。其实这不过是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歧视而已。

相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来说,我觉得饮食是我最容易适应调整的。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