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
14

爱尔兰“小吃”

By xrspook @ 20:53:4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看完了凯特·汤普森[爱尔兰]的《寻找时间的人》(The New Policeman)感觉还行,节奏轻快,但显然,不是那种振动心灵的大作,而更像一部通话,那些欧美形式的经典童话,实实在在的fairy tale。

如果说日本童话围绕的是神鬼的话,尤其是那种自身的心魔,比如动画电影《幽灵公主》中,猪神就是被自身邪恶的一面吞噬掉,成为魔神;那么欧美童话则更偏向于把正与邪推向有精灵存在的魔幻世界。自我感觉精灵没有鬼那么恐怖,但不得不承认鬼和精灵就是故世界毫无疑问的固定主角。

在没看过故事之前,看到The New Policeman被翻译为“寻找时间的人”似乎难以接受,但当你享受完这个故事以后你就会觉得其实名字起得挺不错,既透露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又包含了原题的意味。结合故事内容这个“new policeman”是出现在人类世界的新警察拉里,是特纳奥格的小提琴手艾格阿斯,也是吉吉失踪了的外祖父(前三者是同一个年轻男性,或者说一个精灵),当然啦,把吉吉列入这个行列也不为过。

你会不知觉地着迷倒在这个爱尔兰音乐故事中。

如果有时间,也花点时间享受一下这个味道还不错的小吃吧。

2009-03
9

杀人香水

By xrspook @ 19:50:17 归类于: 烂日记

花了3天是的时间(但实际上一天看书的时间不过2小时左右而已啦)看完了帕·聚斯金德[德]的《香水》,可以说这是一部很诡异的科幻作品。如果是你是个非喜剧收场不可的专一读者,这本书肯定不能满足你。

全书里叙述到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不怀好意,即便不能说他们很坏,但也不能数出他们做了什么好事。这书编织出的世界简直跟地狱没什么区别。本书围绕着主人公非一般的嗅觉和因此辨认的气味展开。不得不赞一下作者,他所描述的气味实在太实在了,感觉就好像我也能通过文字描述感觉到一样,很好很强大!在译者的前言里说到作者早年的时候曾靠写电影分镜头剧本维持生活,这也难怪书中详细描述的地方给你的感觉就好像戏剧镜头一般清晰真实。于是,在看书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了个很天真的念头——影视发展从只有画面到现在的声音画面皆十分真实,以后会不会连气味都一同加入到里面呢?如果真的能做到那样,作品就真的立体了。和传统名家的,他不会用堆砌的辞藻来描述一个场景,能恰如其分地用最少的篇幅来说明问题已经很足够了,能做到这样必须得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做铺垫,单纯的输入输出创造不了那个境界的作品,这也是我很欣赏他的一个方面。

小说的名字叫“香水”,除了有很多香精的名字以外也详细介绍了一些提炼香精的方法,叹为观止!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做到的,不知道那些香水行家会怎么评价这个作品呢?

主人公为了制造那个可以迷倒众生,最重要是满足自己的极品香水残忍地杀死了25个美少女,这是让人心寒的,可以说主人公的这个行为很自私,但众生嗅到那个极品香水的反应更是惨不忍睹,完全迷失自我,就好像一个个被香味控制的傀儡,把所谓的道德、法律等等一切人为创造和执行的规则全部抛诸脑后,这才是最让人心痛的地方。难道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只是那么脆弱?!

有人为造香水了杀人,并靠那香水成功自杀。你能成为幸存者么?

2009-03
6

暂无法跨越的鸿沟

By xrspook @ 19:13:24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花了多少个月,终于看完了埃米利·罗萨莱斯(Emili Rosales)[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城市》(La ciutat invisible)。

书很薄,只有261页,但我花了很多力气都无法连续地读下去,这是很少见的,但也不意味着没发生过,比如说奈保尔的《抵达之谜》我读了几页就放弃了,因为我无法融入那个风格,让我窒息。《看不见的城市》给我的第一感觉很不错,但随着时空的不断穿梭,我晕过去了,不是因为因为情节太沉闷或诡异,而是因为里面穿插了太多我毫不知情的历史,作为一个外国读者,我经常摸不着头脑,分不清到底哪些是历史哪些是故事。或者你会说其实不用分清嘛,有些东西不是你想不管就可以丢弃一边的,因为那些模糊历史里隐含了很多潜信息。对不熟悉圣经典故,不了解文艺复兴,对西方建筑知之甚少,对欧洲政治没有半点兴趣的我来说,阅读的仿佛是一本天书。我唯一可做的就是挑选其中不含历史因素的情节品味,从而激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我承认,虽然把书看完了,但与其说“看”,不如说“翻”,很多很多字在我眼前流过去了,脑子里没有吸取到任何信息。

现在,我还没达到完全读懂这本书的境界,这样傻傻地浪费掉第一次接触的机会真的很可惜。几年前买了《博尔赫斯谈艺录》,但一直没看,或者说一直不敢看,没资格看,如果在我没有读过其中谈的作品之前就看评论文章将是对谈艺录的极大浪费。没有自己的见解就去盲目听取接受各方评价不是我的作风。“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宁愿不曾看也不要做那个看热闹的人。

对不起,《看不见的城市》。

2008-08
26

魔幻1984

By xrspook @ 20:01:08 归类于: 烂日记
WAR IS PEACE. 战争即和平。
FREEDOM IS SLAVERY. 自由即奴役。
IGNORANCE IS STRENGTH. 无知即强大。

这几句是我刚从George Orwell《1984》里学回来的,不是一般的经典!!!

已经看过George Orwell的《动物农庄》,他老人家写的东西总是让我觉得挺压抑。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风格和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完全不一样。George的东西让你觉的社会黑暗得不行了,暗无天日。读者有这本感受,作者在写书的时候一定也不好受。也许我们的确发现了生活的不公,我们没有办法依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挽救,但如果因此而愤世,一个人老憋着也不是个好办法。

喜欢大团圆结局的朋友,《1984》的结局肯定不能满足你了。

2008-06
11

偶遇Living to Tell the Tale

By xrspook @ 23:48:4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又去了购书中心,主要目的是为了买昨天看中了却没动手的礼物。结果很不自觉地来到了购书中心4楼的进口书籍专区。破财的开始啊~~~~

首先,在门口看书的排行榜,天啊!TOP4和TOP9都是GABRIEL GARCÍA MARQUEZ的作品,第4位的是我一直很流口水的Living to Tell the Tale,第9位是近来很HOT、被改编为电影的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简直在折磨我,简直想掏空我的钱包。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想把所有相关的东西都买回家。

接着,走进NEW PAGE(那个外进口书的区域的名字就是这样),在LITERATURE那里找啊找,我相信我一定会找到GABRIEL GARCÍA MARQUEZ。果然!有1层半的书架都在卖他的书,全部英文读本[xrspook:虽然我知道在这里不可能找得到西文读本的],品种最多的要数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好像有3、4个版本,但出版社都是penguin,接着是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和一本我之前没见识过,也没不懂那单词是什么意思的,有2、3个版本,余下的就是一些Collected Story和一些比较小型的短篇小说。最痛心的是除了1、2本价格是2位数外其余都是100多。我现在的确有能力把它们都带走,但对于一个还没工作、还没有收入的人来说这样太奢侈了!于是,在片刻的惊喜之后我忍痛离开了那个地方。

转战到BIOGRAPHY,不费什么事就找到了Living to Tell the Tale,自从我知道GABRIEL GARCÍA MARQUEZ写了他的自传Vivir para contarla以后我就一直十分关注,但GABRIEL GARCÍA MARQUEZ说过他是不会把版权卖给中国的,于是,我从没希望过能看到中文版本,这次偶遇英文版本算是十分好运。琢磨了好长时间,终于决定把它买下,虽然知道148元人民币是偏贵,如果再等那么几年应该网上就有买,但人就是这样,面对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根本无法抵抗。买这本书算是对我之前买的所有翻版书的一次赎罪吧,因为自己所看过的所有中文版本GARCÍA的作品都是翻版。

在看那堆心爱的书的时候突然有了个十分奇怪的念头——以后工作了,每个月都要划100元出来买书,直至把它们都带走为止。其实,书海畅游之中,每个月100又算什么。从前也有过很怪的念头——以后如果有小孩,要每个月给他/她买一本书,直到他/她成年(18岁),那么到18岁生日那天他/她就会有216本书了。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你必须有恒心、毅力。

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走,书要一本本看。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