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人体
今天早上打水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大姨妈不来,我每个月会增重两公斤。从基础体温看来,其实这完全说得过去,对我来说,没有大姨妈就意味着体温不会进入高温期。也就是说体温不会比平时的时候增加0.5℃。虽然对我来说那个数字可能没有0.5,大概只有0.3。如果一天24小时都有这个0.3的差距,而且是半个月都这个状况,相对而言的增重也就很正常了。基础体温一定程度说明的是基础消耗,如果那个东西会比有大姨妈的时候少了一截,那么一个月下来少消耗两公斤也就很正常了。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要有大姨妈,首先确保必须进入高温期,但是如何让自己进入高温期,我还没有把握。医生也没有确切的把握。当然黄体酮是最野蛮的办法,但是那个方式据说会对人有伤害。中医博大精深,他们的确是有些办法可以让人进入高温期,而且效果还很明显,但是一旦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的低温状态要用吃中药的方法进入高温期就会非常困难。
缺少运动基础消耗下降,这个我可以理解,但为什么熬夜也会引发这种事呢。如果其他东西都和平时一样,只是晚睡一点,尚且会降低基础体温。如果熬夜的时候还乱增加其它摄入,那情况岂不是更糟糕。
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但现在我觉得这个科目应该和人体工程学一起,甚至和中医一起。所以其实这个听上去肯定是工科的科目应该跟医学院联合。因为食品最终服务的是人,如果要研究人,我们不可能脱离最基本的那些东西。食品科学与工程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那不过是研究一个加些什么添加剂上让食品更好看,更好吃,又或者要怎么设计那个产品的包装,让人更有购买欲。这些都只是花哨的东西,那为什么就没有人研究食品与人的关系呢?显然如果要研究人,这个科目放在一个非医学院就显然有点远了。我对医学院的学科设置不清楚,大概他们也有营养科,但是估计他们营养科学习的深度不如一般工科里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从前这样的学科设置是完全没有问题,但现在人所探求、希望知道的越来越多,所以学科交叉互融是必然的趋势。比如说到那个时候,我们大概就会知道为什么中药搭配起来会有这个效果。是不是非得用中药,其它食物搭配到底能不能做出那个效果?要解答这个问题,肯定不能只从食物的构成上面去推论,而应该研究人吸收食物的这个过程。对西方学者来说,任何食物最终都会看作以那几个营养成分的模式被人体吸收,但同样的营养成分,在不同食物里会不会吸收的时候又不一样呢?那可不只是快慢的问题。如果熬夜会使我们的基础体温下降,我们可不可以有其它辅助方法降低这个影响呢?又或者可以换个说法,如果人制造出来是必须早睡早起的,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骗过这个生物钟呢?
我很庆幸我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大姨妈不正常的女人,所以我会有以上的感悟。也正是因为有了上面的感悟,才让我有了去寻找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这样的冲动。这个冲动大概就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