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
25

我或许是其中一条风犬

By xrspook @ 17:11:56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年看了好几部电视剧,首先看的那一部是《隐秘的角落》。这部电视剧好看,我跟我妈貌似是花了一两天全部看完的。因为我看的时候已经出完,而我又是爱奇艺的VIP,所以可以一口气干掉。这部电视剧好看。这是探案情节类的,很多东西也都挺真实,但是到了一些紧张的情节,又会觉得他们怎么会这样。从成年人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真不应该做那种决定。

然后,好几个月后,我们又花了另外两个周末,我们看完了《最美的乡村》,但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看,我是半路才加进去看的。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是乡村振兴,还有驻村干部扶贫。

现在我正在看到的是《风犬少年的天空》。相比于前面两部电视剧,我是因为剧情想看,而我这一只部是因为我喜欢。故事从一般穷人家的孩子为切入点的。总的来说,我也算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吧,所以一开始就有点共鸣,即便我不是穷人家的孩子,我应该只算是小康之家的孩子,但我小时候,尤其是小学,初中的时候,遇到了好些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家穷,一定程度是因为父母读的书不多。而当时,我住在的那个片区绝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是工人。我是个晚婚晚育的孩子,所以,我父母读的书稍微多一点,他们的父母比我的年轻。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碰上文革。文革开始,他们开始读书,文革结束,他们高中也就上完了。这段时间里,读了书跟没读书没啥两样,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90年代国企改革,下岗大潮涌起的时候,很多人成为了炮灰。当时觉得可以在工厂里打一辈子的工,除了正在做的那些东西,其它几乎什么都不懂。如果他们想去拼一拼,早就已经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加入了做小本生意,自己当老板的大潮了。但就是因为当时知道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干劲和精力做那种事,他们选择了保守地留在工厂。后来的很多事,生活逼迫着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从未料想过的方式活着。毕竟还有一个家要养活,在那种情况下,同学的父母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关心他们的学习,同时,他们的父母的知识储备,也不足以辅导他们。如果跟现在的父母比起来,之所以孩子的起点差那么远,父母有非常大的关系。不是每个孩子都非常自觉,起码我就是非常不自觉的一份子。《风犬少年的天空》这部电视剧,一定程度让我看到了我某些同学的影子,另一方面,我似乎也在里面看到了自己。不是某个角色跟我相似,而是那些角色反映出来的很多事情,实际上在我,或者我身边的人身上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现在,我还没看到第10集。前面有两集实在让我感同身受,甚至不能自已地哭了出来。第1是是穷学生和富学生谈恋爱的故事。钱不是问题,这绝对是理想主义。任何东西放进了现实生活,全部都是矛盾。这不是谁对谁错,谁接受谁的问题,这是老天爷一开始就挖出某道几乎不可逾越的沟。另一个讲的是超高龄父母和孩子的故事。虽然我妈生下我的时候,还不算超高龄,但是,绝对已经算高龄了。相比之下,我跟故事里的那个孩子,我算幸运一点,但是,我们却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辈子,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是做好所有准备。当他们在离开了以后,孩子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年纪大了,还得把孩子拉扯大,这本来就很不容易。孩子大了,要做决定,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身边却已经没有了最可以倾心的佳人。那种痛,其他东西根本弥补不回来。前一天,可能仍然是老父母在照顾着你,下一天,轮到你不得不担起家庭的担子。晚婚晚育是谁的错呢?这些根本算不清。这是上一代人的时代烙印。没有灰姑娘突然遇到富有的白马王子,或者霸道总裁。生活就是这么残酷。极少电视剧,会把这些如此真实赤裸裸的东西,摆上台面。我不知道现在的00后、10后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但我觉得,80后和90后看过以后,不可能不飙泪。因为我们就是风犬里那些故事的主人公。

生活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2018-10
15

做人

By xrspook @ 11:03:3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看《嗝嗝老师》的时候再次有这样的感觉,只有穷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才最能体现团结。无论是日常生活、体育比赛,还是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他们都会互相帮助、在乎对方。学习成绩好的会关心差的能不能也合格。只有当你的同学跟你出身差不多,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当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家里都有钱,这种事情几乎不会发生。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已经穷到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团结,如果连那个也不复存在,他们实在太可怜了。起码团结是不用给钱的。越是有钱人,越是会对钱斤斤计较。当穷学生跟那些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穷学生会莫名地会感到自卑,然后是愤怒,凭什么自己天生就比人家少一截。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没想过要去介意这些,但问题是那些出身跟他们相差很远的人从一开始就瞧不起他们。正如电影里穷学生们抱怨的那样,那些有钱人有人帮他们擦屁股,但是他们要上个大号也得排50米的队。还记得北京有个中考学霸。他各科的成绩非常好。当别人问他的时候,他说,其实他是占了别人的便宜,因为有些成学生根本没有他那么多的资源。他有钱有资源也有时间,于是在成为学霸的路上,他要比某些人优越。看到学霸能有这种觉悟,我觉得这个社会还算有希望。

我最能感受穷人的团结是在我初中的时候,但那时我们的团结并不像电影那样是自发天生的,我们的团结是我们的老师用心调教出来的。通常,一个班里有学生犯错,那是他个人的事,应该惩罚他一个。按照从前的观念,你甚至可以使用各种暴力。但初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女生,她不高也不壮,她不可能靠暴力“镇压”住正在处在青春爆发期的男生,但她就是有那个气场能把最“坏”的学生镇住。我觉得这首先是因为她敢于去“镇”,她觉得非“镇”不可。那些比她高比她壮的老师都不曾做到过她所做的,因为他们默认这个“坏”学校的这帮“坏”无药可救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日子就好。到底是学生坏,还是老师坏,到底是谁败坏了学校的名声。就像《嗝嗝老师》的故事那样,我们的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任何一个!我们的班主任说只要班里一个人犯错,所有人都要留下受惩罚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真的觉得自己很无辜,但当她连珠炮发给我们讲了无数道理之后我们觉得是因为我们也像那些“坏”老师那样坐视不理,任由“坏”学生坏下去他才最终坏了规矩让大家都受罪。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让“坏”的苗头起来,我们都相安无事。我们视而不见,像个旁观者一般缩在一旁逃避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是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凝聚到了一起,她真的很厉害!而这种事,我以后都再也没有遇到过,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工作以后。光是管好自己不够,让身边的人也变好我们才会过得更好。不帮助别人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老是觉得没必要,老是神经地觉得不应该把自己的努力花费在别人身上。扎根在心底的自私是个魔鬼。

一个好老师教会你的不只是怎么拿高分,而是必须教会你如何做个好人。

2015-06
15

话痨开喷

By xrspook @ 13:30:08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个话痨,比如说今天早上坐同事的车回单位的时候我就在车上一直说一直说。先说我家新装的光纤宽带,然后说印度电影。我自己很兴奋,但我也知道在说话的时候我经常没什么思路,想到什么说什么。那种按部就班的逻辑性远远不如我敲键盘那么靠谱,无他,因为说话进度快,敲键盘再怎么快也有个限度。虽然我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还过得去,无论高级使用还是低级凑合都没问题,比我爸我妈好太多了,但有些时候我还是会出错,把一些发音读歪,我是知道的,但已经发声,没办法backspace重来,但其实也不用重来,因为别人懂我的意思,只是在那一刻,我自觉囧了一下而已。我不知道自己的话痨急性病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发作,发作的频率和强度和我受到震撼的程度一致,所以如果我一直只是在做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我不话痨,我是那种一声不吭跟木头没什么两样的人。这算是我的双重人格?对一些人来说,双重人格的特征可能有5:5,再怎么糟糕也可能有个4:6,但我呢?可能是2:8甚至1:9,话痨发作对我来说是件存在但比较稀罕的事。

如果你在一个周之内看了4部Aamir Khan的电影,其中3部还是反响很好的,你就会理解我为什么坐不住,为什么忍不住一直噼里啪啦地说。周一看《地球上的星星》,周三看《印度往事》,周日看《抗暴英雄》《未知死亡》。除了《抗暴英雄》,其余三部要不是拿了很多奖,要不票房非常好,再者就是在一部电影里主角的表现让观众大开眼界不得不折服。可能如果同样连看4发梁朝伟或者里奥纳多经典之作也会有这个效果,但我从前就零散地看过后两位的影视作品,我没有要连着看的冲动。AK之所以让我震撼首先是因为我的观看模式太暴力,尼玛的起码2个半小时的电影我一周之内刨了4部啊好吗!我闲的啊!在前一部的记忆还没完全消退之前继续叠加,没有消化没有酝酿,电影背景的时间跨度大、话题广,最重要的是我之前只看过他的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而已,我对这人可以说是几乎不了解。不知道他能干什么,不知道他的演技表现力到底有多强,不知道他的常规戏路是怎样的。什么都不知道再加上填鸭式的赶进度,最终导致我hold不住,得爆发,得话痨了!黄渤的电影是很好,但你可以一部接一部看下去吗?你不觉得看多了就会仿佛感知到某种惯性调调?但AK的电影,就我看过的这几部而言,除了演的一律是英雄正派以外,余下的都是独一无二。除了才华横溢,我实在没办法用什么词把完全没有关联的表演联系在一起。我还没看出他的惯性戏路。无知是最能让人享受快乐的。我觉得做什么事大概都有个节奏,跑步的节奏相当重要!所有球类运动都有节奏这个说法,一旦落入对手的节奏那就危险了啊亲。我就更加不用说体操跳水之类多么看重节奏。即便不说体育,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节奏,那怕只是在抄写生词或者在洗盘子。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看过的印度电影都挺合我口味,尤其是AK的现代片,我相当容易就能进入那个节奏,共鸣是自然而然的事。还记得看《三傻》的那个晚上,若不是真的很热,我坐着扇扇子都在微微流汗我真的会试图跟着他们的歌舞一起跳起来好吗!不知道为什么那玩意会有神一般的鼓动性和号召力。一直以来,在天朝的我们都被教育影视作品是用来欣赏的,你得乖乖地坐在那里,不能喧哗,在该鼓掌的时候才能鼓掌。不只是我们,那些古板的传统欧洲教养也都是这样的,甚至比我们还严格,但《三傻》仿佛施了魔力一样让你砸烂那个枷锁。

如果在5年前甚至10年前我就知道了AK这个印度大明星,从那时开始我就看他的戏或许感触反而没有现在深。因为数年后我的人生阅历又丰富了不少,我生成了更多的微细血管去感知和发泄。我也经历了某些对“迷”来说惨绝人寰的沉重打击,所以我相当明白要快乐就得懂得立个界限,不能无休止地贪婪扩张,知道得太多人就难以单纯地去乐了。有些东西,我很容易就可以去知道了解,那不过是敲几下键盘然后按几下鼠标的事而已。有些事,即便控制住不让自己不知道挺痛苦,但那痛苦只是暂时的,知道了以后的痛苦却是永远的。

我已经到了不应该再很傻很天真的年龄了,我很幸运生活已经有点让我领会到如何适度快乐。

2015-06
9

宿命的年龄差共鸣

By xrspook @ 13:02:20 归类于: 烂日记

个把月前,我根本不知道Aamir Khan是何方神圣。直到我在2015-04-30完整地看了我人生遇到的第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前也看过印度电影,不过并不完整,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儿童节前后翡翠台看过《小鞋子》),我被彻底地震惊了~ 在短短的1个多月里,我又再看了4部!要知道,宝莱坞的电影是出了名长的,最短的也有150分钟+,如果遇到4-5个小时的请别惊讶。快30岁了才领略到印度宝莱坞的厉害,我真心后知后觉,不过让我感到异常熟悉的是,好吧,我觉得叮的一声让我震惊的人总和我保持着好段年龄差距。《三傻》是2009年的电影,AK是1965年出生的双鱼座,尼玛的都44岁了喂!今年是2015,他老人家都50大关了喂!从我很小开始,我就默默觉得有那么个法则,通常我对别人的欣赏得和我有15岁+的年龄跨度。1968对我来说是一个挺神奇的数字,现在更加是晋升到1965了我那个去。在Nadal之前,我几乎从未对比我小的童鞋表示真心的赞叹。

好吧,我暴露出了我是大叔控,但那种控主要是心理而不是生理的,生理上而言,我是我自己的忠实粉丝。←_←自恋狂+大叔控!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总觉得大叔们,那些年龄上比我年长一大截的人的思想层次让我更觉得共鸣呢?这不是装逼。这可能跟我的家庭有关。我出生的时候妈妈已经37,爸爸已经42,我长在一个相当晚婚晚育的家庭,从来我接触的长辈都是比我年长40岁左右的,我向来都觉得比我长20岁左右的人思考模式和我相仿,其实我的思想算是young的了。从年龄上说,有20岁的差距当然不能说是同龄人,但其实算起来,他们的父母其实跟我的父母相差没几岁,我之所以觉得比我长20岁的观点我更容易接受估计是因为我们上一辈的人年龄经历相仿。我们生在我们各自的年代,但家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至今为止,我只看过Aamir Khan的2部电影,一部是《三傻》,另一部是我昨晚看的《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不同的故事,运用了不同的手法,但在两部电影里面AK就是王小波说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别搞错,我不是要把AK比作猪,完全没有贬低他的意思,我想说的只是他在两部电影里都是那种平常人但又超乎平凡的角色。《三傻》里他是个聪明绝顶的无名小卒,《星星》里他是个小时候患有读写障碍长大后不走寻常路并用其特殊方式帮助关爱小孩子的人。两部电影里他两个角色的那种自信、睿智都让人着迷。难道这就是印度片里的英雄主义?靠的不是用超能力抛头颅洒热血拯救世界,而是用平凡人平凡事科学合理的方式感化身边的人。这种人得称呼为“草根英雄”?在天朝影视作品里,逻辑、真实都是浮云,在医务剧里你都会觉得那玩意很假很假,就更加不用说抗日神剧的各种布景化妆能让你多么想吐了。从前,我觉得美剧里的逻辑性科学性很好,但看过印度电影以后我终于明白到为什么印度的医学和科学可以这般牛叉了!人家根本不用显摆,只是随意的轻描淡写就是逻辑和科学,因为那根本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需装逼。印度片我觉得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故事情节!可能很浅白,没什么峰回路转险象环生,但人家的主题从一开始就相当的明确且全片都从一而终地坚决执行,你不需要看完电影以后还努力思考我到底看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表达什么?而之所以主题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我看过的这几部片要表达的都不是什么A和B爱得死去活来(这种情节在偶像剧里TMD太泛滥了),而是确切地反映出一个社会/历史/人性问题。我看过电影《钢铁侠》三部曲,但现在让我回想起具体哪一部说的是大概什么故事我完全忆不起来。好莱坞的名气毋庸置疑是响当当的,但最最主流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我还想看更多AK的电影,我真心想知道这个演员的风格是不是经常如我看过的那两部电影那样。反正,他那两个让人觉得我们都应该平凡向善的角色实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明明在两部电影里他演的都应该是年龄大概20左右小毛头,但实际上他已经是40多岁的大叔了(你知道他的歌舞段的表现有多么优秀吗?!唱功和跳功让你完全feel不出他是大叔好吗!情况就像WWE的Bray Wyatt,没见过他摔角表演的绝对不会想象得出那个死胖子的柔韧性和敏捷度怎么可以那么好!)。我这个后知后觉的一个大叔演愣头青我居然没感觉出来,呵呵呵,我真是脸盲。肉体敌不过时间的摧残,但心态可以长青。从心理上说我已经是个奔四的老大妈,但在大街上却经常被认作是大学没毕业的小子。老天爷真会开玩笑。

我运气好,所以我看过的印度片我感觉都很有诚意和良心,反观天朝,可以拿得出手向外国人力推的片子在哪里?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