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
1

主动和被迫

By xrspook @ 8:29:07 归类于: 烂日记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现在相对于从前来说,我主动分享某些东西的概率会低了很多。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分享,可能是各种见闻,也可能是各种技巧。这种分享我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帮到别人,那更重要的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挽救自己。某个教程做出来,与其说可能会被某些陌生人看到,并让他们觉得有用,还不如说是多年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自己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因为之前已经有了一套解决方案,所以我不需要慌彷徨。现在我越发觉得,这种积累非常有必要。这种积累不限于一个范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这种积累。有些时候你会觉得,一些人简直就是个万能型的存在,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在背后做了多少积累的工作。表面上他很风光的,但背地里,谁也不知道他经历过怎么样的坎坷。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把这些自己的艰辛分享出来。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不仅仅是结果,那个过程其实也是很有趣的,而这种有趣,可能只是对自己而言。

有些时候,别人会强迫我进行分享,但我很抗拒那种东西。美其名曰是约稿,但是我打心里抗拒。就像从前,我非常抗拒任务分配下来的征文比赛交作业。主动参加的征文比赛,在我印象之中,只有一次。是华农的某个征文比赛,但是我交上去的是一篇英文,结果邮件居然回复下来说,如果你是个中国人,你就交中文的过来。凭什么中国人就不能交一篇英文参加你们的征文比赛呢?既然文体不限的话,为什么要限制语言?他们可以无视我这种稿件,但是被这般回复让我觉得非常愤怒。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不是你们参赛范围你们可以直接忽略,为什么还得这样?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会交一篇英文上去,是因为那段时间我所有blog都是用英文写的。我强迫自己那么干,那段时间我的脑子只有英文回路,不知道该怎么用中文直接表达。四六级英语考试里面,我的作文却从来不是老师的菜,每次成绩出来作文都是悲催。为什么高中的时候作文不会有这种待遇,但是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时候,却被判成那样呢,我搞不懂。我也从来没有主动搞懂过,因为我不喜欢用他们的那些套路,当然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套路是什么。高中老师没教我那些套路,大学英语的老师也没教给我那些套路。那些套路是辅助机构默认的潜规则,可能那些潜规则也是四六级英语考试老师判卷的潜规则。我从来没上过那种班,但是要我阅读英文的各种材料,从来都不成问题,除非你给我读专四专八的东西。既然生活上的英文没问题,专业期刊的英文没有问题,看电视、看电影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就非得用你们八股的那种方式写那些所谓好文呢?!

我自己可以写很多,但当你要求我写的时候,我却不愿意。

2022-09
14

有天才的怪

By xrspook @ 8:53:52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自己是那种正在看什么,不自觉之间就会模仿什么的人,比如说近期我脑子里只有麦家的小说,所以当我写自己的blog的时候,也不自觉的会用上那种风格,我也说不准那是不是麦家的风格,反正就是某种思维模式或者表达方式,不自觉之中就会用上了那种套路。所以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当我读的书比较多的时候,无论是写东西还是说话,感觉都会有底气一点,当我长时间不进行阅读,无论是写还是说我都会觉得有难度。这种难度还不仅仅是内容匮乏,还包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用什么方式反映出来,虽然说这个东西理论上在非正式场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条件反射,只是个人风格的表现,但实际上有时候你越不写越不说,你就越不会写和说。估计我爸就是那么一种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不说话,所以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那种感觉怪怪的。我一定程度上也有这种毛病,所以有人会觉得我开口就会把他们得罪了。但是有种情况例外,当我完全专注在某个问题上,而那又是一个专业的问题,在那种场合我是不会犯错的,别人也不会觉得我故意刁难他们。越是普通无所谓的场合对我来说越容易出毛病。

连续看麦家的小说,天才是无论如何跑不掉的主题。《解密》、《暗算》和《风声》里都有个天才。或者那些神乎其神的人,必须只能是天才。我比较奇葩,我先看的是《风声》,然后才到《解密》和《暗算》。《解密》的天才,那实在太厉害了。现在《暗算》我只看到瞎子阿炳的故事,阿炳的天才跟《解密》的天才个人感觉差别不是太明显,但是李玲玉的天才跟这两个的天才却有明显的区别。显然女天才更全面,虽然拿天才部分直接相比较,她比不上金珍或者阿炳。因为一直在说天才的故事,一直都在说匪夷所思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之中,你就会拿自己跟他们比。显然我毫无天才的能力,跟天才完全沾不上边。但是天才的怪异性格,我感觉自己倒是有一些。我完全明白,作者一次又一次说,天才是在某一方面钻得很深很细,把自己拉得很长,硬度很大,但问题是几乎没有柔韧性,所以一碰就会碎。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是那种死钻的人,但是钻的程度跟天才不是一个等级的。天才遇到一个问题会非常着迷。然后用一些普通人根本想不到的方式克服困难,对普通人来说就只是在用套路。我是那种既要学习套路,但是又会遵循自己感觉的人,所以可能有时直接套用某些方式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但是我却要自己琢磨一番。在高手面前,在套路大师面前,我这叫做多余,但是我觉得在那些东西上面纠结,一定程度上是我的快乐源泉。我跟天才唯一类似的就是我的EQ,貌似也有点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就只想自己解决,而不是找别人去帮我做这件事,因为我知道别人也做不了,所以只能我自己来。对天才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我这个普通人来说,这种做法有点执拗。如果我身边都是高手,显然我不需要这般,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身边都没有高手,所以我只能成为自己的高手。

至今我依旧觉得,自己应该是躲在实验室里死钻的科学家。

2021-12
25

高速推进

By xrspook @ 11:43:0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简直不知道这一周到底是如何做的。做了图标,也整除了最终7000多字,接近8000字的分析。那的确还需要仔细微调,但是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也就那样,我用了三天多的时间。我运气很好,这三天多里我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做完平时那些日常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了。然后我又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把自己的年终总结也写了出来,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但是每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总不得不欲言又止,因为篇幅有限,的确我把那东西粘过去的时候,可以把字体搞小一点,但是这又何苦呢,始终要读出来。东西写得越多读得越痛苦,而且不知道是谁做的先例,从去年开始,在开始批判大会之前就要把年终总结先交上去。平时还可以把那很长的文字跳着来读,但交上去以后所有问题都被暴露出来了。最终结论就是要读多少就写多少,不想读的部分就不要写,啰嗦的东西也要删掉,所以我觉得年终总结这个东西是我写得最卡顿的文章,经常是写了一大段话以后觉得还是不要说的好,又或者是写了前半句觉得表述有问题,于是重来。其它时候从来不会发生这种事,无论是在写日常日志的时候还是写专业的文章的时候。因为我的思路不会被打断,我不需要思考别人会怎么看待这个东西。写我自己日志的时候,我就是主角,我想怎样写就怎么写,流水账也好,中心思想散漫也好,那都是我个人的喜好。至于专业的东西,在写之前就已经理好所有的思路。框架定下来了,逻辑定下来了,然后就是在恰当的地方填东西,看到什么就填什么,填到某个位置觉得需要继续扩展就赶紧收集资料。正常情况下,收集资料应该在动笔之前就已经完成,但是也不排除到了某个部分才发现需要用其它资料继续扩充。

但总算2021年的年终总结我写完了,也不管那到底好不好,反正年终奖多少又或者说他们要不要奖励你跟年终总结写得怎样没有半毛钱关系。年终总结写的再好,别人的却不理会那个东西,所有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我一年所做的事又怎么只是年终总结上所写的那么一丁点呢。我还做了很多,做了很多对我自己或者对我身边的人很有用的东西,但是却不适合在单位的工作的年终总结上表达出来,但那些东西恰恰是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我价值的部分。当个人的兴趣而工作能融为一体,当然很好,但现在我觉得不融为一体也没什么所谓,只要你还能做到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对得起你拿到手的工资就已经足够了。因为我发现原来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容易对某些东西失去兴趣,万一失去兴趣的是工作的话。后果非常不堪设想。不过话说回来。其实真没多少人会为工作那么拼命,所以这个单位能招到我这种死心塌地的人,他们真的很幸运。别人的变心是正常现象,我的死心塌地非常不正常吗?对与错我觉得不重要,我根本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那只会让我觉得不爽。

既然认真做事可以让我感到快乐的话,当我不爽的时候,我专心致志做某事也就得了。

2019-05
22

反复阅读

By xrspook @ 9:52:48 归类于: 烂日记

语记用多了,我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如何敲键盘。短小的东西还没什么问题,但遇到一些长篇大论,我彻底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了,所以句子经常是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然后无限循环。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那些东西逼迫着我必须上班时间敲键盘,写的是与工作相关的文章,绝大多数时候这都是统计分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要虐自己,其实我不需要那么尽心尽力的去做那种事,即便我偷懒也没有人会有意见。

相比于对着图表写文章,我更喜欢只是做图表,但显然我又是那种很懒的人。有些人很喜欢做高端的图表,那些看上去非常炫酷的类型。看过那些教程以后,你就会明白做那些图表除了看上去好看以外,其实你不得不做一些跟常规比起来没必要的操作,比如说做很多个辅助列,也比如把一些常规的表格参数变来变去。对别人来说美观就是全世界,但是对我来说,即便把图做得再美观,还是要写一大篇东西辅助它。对我的领导来说,文字才是重点,图表只是用来辅助的。那些热衷于做高端图表的人,他们的图表就代表了一切,文字只是辅助一下的短小说明而已,但即便我呕心沥血地做完图表,我还是得继续纠结的、绞尽脑汁写文字。

虽然码字的时候痛苦,但其实写完以后我还是对自己挺满意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无论是写工作的文章还是翻译电影或者幕后制作花絮,虽然做的时候我总感觉不太妥当,感觉有些不合适,但做完以后,尤其是当我反复阅读以后,反倒觉得那其实还挺不错。我也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只是我自己习惯了自己写作的思维。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其实我的感觉不太明显。看别人的作品有些时候也一样,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感觉,多看几遍以后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但是如果别人的东西看第一遍的时候你就不喜欢,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就不会再强迫自己多看几遍了。而对我自己的东西,我往往是重新阅读的时候才会有体会。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想不出该有什么小标题,但是多看几遍以后,那些思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或许这就是一直以来通过各种语文考试测验希望我们掌握到的技能。无论是对自己的东西,还是对别人的东西,对我来说,只看一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事的。当年的语文测验考试,我不可能把那篇文章看上几遍再去回答问题,而且在那种场合,我也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去感受文章。所以,当年被迫完成的那些题目是不是纯粹只是凭借我的直觉去回答呢?如果时间能长一点,或许我写出来的答案跟当年交上去的那些又会不一样。我对自己写的东西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尚且没办法脱口而出,更何况是看别人的东西呢。有些人喜欢先写提纲再写文章,我喜欢反过来,因为我觉得那样会束缚了我的思路。我是那种写着写着就跑题,天马行空的人。

还是一样的文字,对我来说多次阅读后感觉就是不一样。

2017-12
20

敲键盘,我的菜

By xrspook @ 9:55:47 归类于: 烂日记

无论如何我都没有想到居然有那么一天我会把10.1寸的上网本带回宿舍,然后敲起貌似我已经很久都没有抒发过心情的键盘。因为有了科大讯飞的语记我已经很久都没有敲过键盘。一周七天我几乎全部都是用那个搞定,那的确让我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因为我可以在一些我不摸电脑的时候也解决每天的blog了。但这样做真的让我退化了,我觉得这种退化是致命的,因为当我用双手敲键盘想写些什么东西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思路该如何开展。所以当我在今年较早时候写某篇要交上去的文章的时候我非常折腾,耗费了不少时间。目标是有的,方向也是有的,但就是无论如何很难成文。经常会发生写了一段,但马上又觉得那不好,或者刚敲出来的部分其实上面已经说过了,是累赘,于是写了一大段,长按推格后又全部删除。那只是个先兆,当我需要真的写长篇的时候,问题更明显,比如说当我要写今年的统计分析的时候。我能做出图表,说明我是有想法的,但当我需要用文字在图表间说明的时候我哑火了。憋半天写不出来,写出来以后觉得那不妥当又推格删掉一大部分……写blog这种事我坚持了13个年有多,之前我从来就不觉得写任何东西对我来说有困难,问题只是那些东西能不能以我最舒服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当我遇到自己心仪的话题的时候我可以滔滔不绝洋洋洒洒随便数千甚至上万字,但现在我突然觉得自己不会写了!!!这很严重!!!语音转文字的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悄悄取代了我边敲键盘边思考。我想再次带回这个,但显然每天都必须为这个留出时间。我的一天就缺那么45分钟吗?显然不是!拖延症这种东西如果你不狠心去克服,就像毒品一样那就会侵蚀毁灭你。

于是昨晚,在接近晚上11点的时候我独自在宿舍的书桌上开始敲键盘。夜静悄悄的,而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昨天中下午2点多开始单位就没水了,到晚上8点多我去厕所碰运气的时候还没有。到晚上9点多,当我把2个多小时的电影都看完以后,我发现水终于来了!!!于是我赶紧把白天的茶杯洗了,顺带接了4L水回宿舍,天知道明天早上刷牙的时候会不会又突然神经病!如果白天上班时间没水,还可以找办公室的人弄些怡宝来解决问题,但宿舍没水神仙也救不了。正要离开的时候我突然记起要回办公室把上网本带上,接着我就比较狼狈地抱着上网本和提着一桶水回宿舍,回到宿舍开门了我才记起自己忘记拿电吹风了…… 于是我只好边写边等头发干。晚上8点多还没来水的时候我真的有点绝望了,难道真的要让我成为跨岁的“咸鱼”么???但总算最后我不用做咸鱼,只是有点丢三落四犯错误而已。

在32岁的前一天突然意识到继续保持敲键盘的重要性我不知道是不是命中注定。为什么我就不能用口述的方式思考并记录呢?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作家必须用笔和纸写作而不能通过打字机或者电脑吧。如果你让某些敲键盘写东西的小年轻改用笔和纸估计他们300字都写不出来。

我觉得敲键盘这种方式最适合我。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