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
17

遇到很多很多学生

By xrspook @ 9:47:58 归类于: 烂日记

不喜欢参加旅游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知道团餐肯定很一般,尤其是在景区里面的团餐。在长鹿休博园的大巴上,导游说我们中午要在一个叫做军营餐厅里面吃团餐。那个军营餐厅的位置挺麻烦。最主要的原因是导游把我们带进景区的时候,并没有把相关的地图宣传册给我们人手一份。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是导游,他经常去那个地方,他当然不需要地图,但是对我们这些完全不知情的人来说,没有地图完全靠瞎蒙,也就没办法做规划,没办法规划就得在里面耗很长时间。

到达军营餐厅需要过一条桥,然后上个2楼再下去,过一条桥是必须的,因为那里就有个水道,非过不可,那个先上2楼再下来的操作是因为实际上那要跨过了一条马路。为了不影响车辆的进出,所以非得让我们上2楼再下来。过桥的时候还是有军营餐厅的标志的,但是要左拐要上楼的时候,你却只看到冰雪世界的标志。上了2楼以后你会发现冰雪世界在左边,军营餐厅在右边,两边都是下楼。在过桥的时候你能看到军营餐厅的标志,但是要上楼跨过马路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也就只有团餐的标志。

当我们到达那个叫做军营餐厅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很多中学生在那里。在我们到等待人齐的时候,有更多的中学生到达那里。大家都是吃团餐,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吃的是盒饭,我们吃的是围餐。最后当我们路过他们的时候,我们觉得还不如给我们一个盒饭。他们盒饭里面有一个鸡腿,几个鱼丸,一点大白菜,好像还有一个鸡蛋。在我印象之中,初中时候去旅游,好像就从来没有发过午餐,午餐都是靠自行解决的。小学时候的旅游,尤其是去旅游景区的旅游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有一次去一个军事基地旅游。那一回中午吃的是盒饭。那个时候的我们对盒饭没有什么挑剔,又或者说我对那个完全没有挑剔,因为平时吃得很少,所以感觉新鲜。

这一次我们去长鹿,入门的时候已经遇到了很多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班牌都能看到,所以我们有种直接晕过去的感觉,到达了里面以后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校服,看到了不一样的班牌,结果发现还有中学生去那里旅游,但至于有多少不知道。从那些举着班牌的人的背心看来,那个中学可能是中山的。为什么中山的中学生要参加一个旅游团到顺德旅游呢?

小学生都没有在团餐厅餐厅里面出现,小学生都是自带吃的,他们一路都在吃,看表演的时候在吃,走路的时候在吃,玩游戏的时候也在吃,反正就是好像无论如何都吃不饱总有无数的东西可以在他们的口里面咀嚼。在我的记忆之中,我小学的时候,外出旅游,同学们的包里也都是零食,但我们不会一路都在吃,玩的时候就玩,老师说解散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包里面拿出自己带的报纸铺在地上,然后开始分享自己的零食。那个时候我的包里基本没有零食,通常都是一个主食加一个水果。同学们带得最多的是各种膨化食品,我的包里通常不会有。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会带很多条绿箭口香糖。是条,不是一片,然后把一条一条绿箭分给小伙伴。我妈很不理解我的这个做法,但是除了可以分绿箭以外,我根本没有零食可以跟他们一起分享,我也没有那个脸面告诉爸妈其他人去旅游都是带膨化零食的,我也要。

看到如潮水一般汹涌澎湃的学生们,我们这帮38的老大妈全部的感觉十分头痛。

2024-02
6

由讲古说起

By xrspook @ 8:03:21 归类于: 烂日记

终于放下了工作,又或者说只是离开了单位,回家了,开始我的春节假期。

出发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我直接不敢期待回到家得多少点,但实际上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无论是哪一趟车,上面相比于平时周五人都很少。疯狂的时候,618在新沙工业区会上来很多很多人,本地人也有,但本地人通常都是中老年的,更多的是在大步村租房子住的外地人,说着一口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方言,声音很大。开车的那个司机肯定是东莞本地人,因为有时他会播放着不知道是电台还是他下载回来的讲古。讲古佬的那个声音很熟悉,但我听不出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之所以我觉得那可能是下载回来,理论上电台的讲古节目只会持续半个小时,准点的时候肯定会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在车上听到那句话。

小时候每到吃饭的时候,尤其是午饭的时候。我跟表哥就会抢,表哥抢的是开录音收录机听讲古,我抢到是打开电视,看不到什么节目。我去关他的收录机,他去关我的电视,搞得不可开交。外公最后会谁也不帮,电视机和收录机全部都不让开,大家认认真真吃午饭。

工作以后,有段时间要去西华路某个点进行统计的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在那个地方,一开始考从业资格证的培训也在那个地方。吃午饭的时候要去外面找一个店吃,走在西华路上。你总能听到讲古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个电台,从这里走到那里,这一家和那一家播放的是同一个电台的同一个讲古节目。那种感觉,让人觉得仿佛时光倒流。让我再次有种类似感觉的,是我住院等待手术的时候,可能从这个病房走到下一个病房,如果电视机是开着的,可能都在播放的《狂飙》。之所以能认出那是《狂飙》,通常不是因为正在播放片头曲或者片尾曲,而是因为里些的背景音乐又或者人物对话我觉得很熟悉,瞄上一眼看到电视机的屏幕下方有《狂飙》两个字。不仅仅是我觉得怎么又是《狂飙》,某个护士过来要检查某样东西的时候,顺便也会瞄一眼电视,她就会说怎么又是《狂飙》?在西华路,全民一起听讲古;去年的春节前后,全国都在看《狂飙》.

我上初中的时候《还珠格格》火得不行,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但是我非常不喜欢,看一个镜头就觉得烦,但是现实就是无论我去到哪里都会看到《还珠格格》,都会看到小燕子,都会看到紫薇。后来好不容易过了很多年,这个算是淡忘了,但是某人又变成了表情包,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

每一代人每一个时代都有他们狂热的东西,但我觉得粤语讲古这个东西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有味道的,所以有段时间我甚至有考虑过要不要下载回来,放在手机上慢慢听,但是我却一直没有实施。从前,虽然别人听讲古的时候,我也会认认真的听、也喜欢听,但是你让我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开电台做这种事情。我会觉得难以坚持,因为还听不够,意犹未尽的时候就结束了。

2023-12
19

学生时代的冬天

By xrspook @ 8:37:30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已经不记得到底是穿什么衣服抵御寒冷的。说来也奇怪,小学那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外套,也很少人会在校服外面再套一件衣服,但实际上因为没有夹棉外套的校服,所以当天气很冷的时候,学生在外面再套一件衣服老师也不会阻止,而且这个也是阻止不了的。在我记忆之中,我没干过这种事。小学的时候我也不习惯把长袖校服的外套拉到最高。虽然校服的领子实际上是可以拉到顶竖起来的,但实际上我不干这种事情,初中的时候偶尔会这么干。小学的时候到底我是穿的什么东西让我觉得不那么冷的呢?还有就是那件从一年级穿到六年级的长袖校服到底是怎么包得住那么多衣服的呢?一套衣服穿6年,想想都觉得这很神奇,虽然实际上某个时间之前并不是天天都要求穿校服。我最反感穿的只是礼仪服。我觉得小学的那套礼仪服不好看,我也不喜欢穿,因为下面是一条裙子,冬天的话还要还得穿袜裤,还得穿很厚的袜裤,还有就是我不喜欢穿对应的皮鞋。皮鞋会掉颜色,浅色的袜裤脚的部位会被染黑。小学的那套校服现在到底在哪里呢?在我记忆之中我好像没有丢掉过。

我觉得最好看的礼仪服是我初中的那一套。无论是裙子衬衫还是那个小马甲,但实际上初中在我印象之中,从未要求过我们穿礼仪服。我好像从来没穿过初中的那条裙子和那件小马甲,但是我却曾经把那整套衣服借给同学。初中那套礼仪服的那件长袖衬衫偶尔我们会拿来穿,在那种有点凉又不算很冷的时候穿。

高中的礼仪服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时候都得穿,但是每一次我们都是准备下去的时候才把裙子套上,然后把运动裤的裤腿拉起来。回到教室以后,就赶紧把裤腿重新拉下来,然后在课室里一大帮女生就在那里脱裙子。起码在我读过的那些班里面,基本上不会有女生穿礼仪服的裙子,但是却有一些女生喜欢穿礼服的衬衫。我是那种无论裙子还是衬衫都完全只为升旗仪式准备而已,所以裙子和衬衫都是临时套上去,然后赶紧脱下来。

大学的时候没有礼仪服,只有一套运动服,但实际上运动会的时候也不要求你穿,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套运动服就是一套睡衣,我就是这么干的。工作了以后,那套运动服的裤子继续是我的睡裤。

以前没有冲锋衣,没有羽绒服,甚至连棉服都没有。只有毛衣,可能有一些有羊毛成分的毛衣。保暖内衣是不存在的,通常冬天穿那些内衣都是反复的穿穿很多年,可能衣服上有很多洞洞,也可能已经被洗得很薄,就像蚊帐那样。所以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从前的我不觉得有多冷,扛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呢?学校是一定不会有暖气的,宿舍也一定不会有。别说抓绒的衣服,哪怕一件毛线圈的卫衣在我记忆之中,也就只有一件别人送我的旧衣服。以前我穿的那些毛衣现在在哪里呢?我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穿它们的呢?

我妈总说她不喜欢冬天,但我觉得就温度和湿度而言,现在的冬天好像比从前友善那么一点。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天气预报的数字让我们有太多心理压力呢?毕竟从前要接收天气信息,只能靠每天傍晚的新闻,在只要我们想看,随时都能查询得到。

是真的冷,还是我们觉得冷所以冷?

2023-05
30

关于医生的纪录片

By xrspook @ 8:29:05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星期有一条某个14岁的女孩因为减肥,得了神经性厌食症。身高1米65的她把自己体重不足50斤。最终多器官衰竭,脑干损伤,昏迷20多天以后,父母终于做了撤掉续命机器,让她离开的决定。从一个医院的ICU转到另外一个医院的ICU,在最高级的儿科医院的ICU躺了接近30天,父母才在医生多次劝导之下选择了放手。如果没有医院的营养支持以及各种机器的外部作用,这个女孩早就离开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原来这个故事是一部医学纪录片的节选。我只知道那是发生在深圳的故事。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几乎可以这么说,大多主流媒体都报道过这个事件,这个事件也上过热搜。最终我是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上看到了一个执行导演的评论截图,从那些字体和头衔的样式,我猜测那是B站的评论。最后我发现原来这段片子出自B站独播的纪录片,名字叫《闪闪的儿科医生》。各大公众号上,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片段只是这个纪录片关于这个故事的部分剪辑。这个纪录片一共有10集,现在还在更新中,目前只更新到第5集。这个女孩的故事分别在两集里,分别是第3和第4集的末尾。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看纪录片,一开始让我记录片上瘾的是香港明珠台。那是无线电视的一个英语频道,她的姐妹频道大家耳熟能详——翡翠台。当年我们家里装了有线电视后,每天都几乎只看香港台。翡翠台和本港台是直接竞争对手,而明珠台和国际台这两个对应的英语频道也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绝大多数时候,我只看明珠台。通常情况下晚上8:30-9:30那档节目播的是纪录片,各种类型的纪录片都有,但也不排除有些时候会播系列剧。比如有段时间《X档案》就是在那个时间段播出的。我看得最多的是周五晚上这一档的纪录片,我最喜欢看的是关于人体的、动物的、自然的、科技的、历史的,我最不感兴趣关于宇宙的。在这些纪录片里面,医学纪录片是我非常喜欢看的类型。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初中的时候明珠台播过一部叫《人体漫游》的纪录片。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东西都是朦胧不清楚的,某些知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敢直挺挺地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也就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吸收那些我们觉得很新奇有趣的知识。纪录片显然不是明珠台自己做的,是买回来的,有可能是BBC,也有可能是Discovery,相对而言,国际台买国家地理杂志的纪录片会多一点。

以前的明珠台。10:30-11:30会播出《仁心仁术》,也就是ER,那是我这辈子接触的第一部医务剧。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其实我也不知道那在说什么,但是我也不觉得烦。后来我才知道明珠台这边播的是《仁心仁术》,国际台那边播的是《医人当自强》。ER经成为了历史,而GA现在还在播,而且还续了第20季,虽然最开始那5小强已经全部离开。GA我大概是从第3到第4季开始追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15年了。

以前看纪录片基本上都是通过明珠台,而现在看纪录片,我通常都是看CCTV-9或者10,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看上海纪实频道,有段时间很喜欢看全纪实频道。我还记得我在上海纪实频道看过一个叫做《医道》的纪录片,有没有看全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挺好看的。但相对于现在正在热播、更新的《闪闪的儿科医生》,我觉得后者更过瘾。为什么会过瘾?大概是因为我感觉导演和编辑大概是个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又或者比我更年轻,所以他们的表达、他们的动画特效我都很能接受。风格很轻松很搞笑,但是这其中的很多让人无语的东西的确很值得我们这些成年人,尤其是即将当父母以及正在当少年儿童父母的人好好思考。

有人喜欢看综艺,但我只喜欢看纪录片。

2023-02
4

记住你

By xrspook @ 7:26:07 归类于: 烂日记

春节假期之前,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狂飙》和《三体》几乎是同期上映的,但是《狂飙》却以几乎碾压的方式击败了《三体》。我甚至不知道《三体》的主角到底有谁?但是《狂飙》一出来,光看阵容有张译、张颂文、吴刚以及其他一些认得出来叫不出名字的演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视剧肯定牛逼。这大概是对演员的信任吧。

第一次认识张译是在电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张译当时的角色是一个研究核爆的科学家,他从头到脚几乎都是包得严严实实的,但是光是从那双眼睛你就能感受到全部。接下来又看了好多张译的电影,几乎可以这么说,有张译当主演的电影,肯定不会糟糕。我喜欢他的《金刚川》、喜欢他的《悬崖之上》、更喜欢他的《万里归途》。

张译是正派的主角,《狂飙》的反派主角是张颂文。这个人在看《隐秘的角落》的时候我就已经见过。当时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但是相对来说那部电视剧里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小演员荣梓杉以及秦昊,但是我还是记住了张颂文这个名字,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也看过了他的电影,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那个电影说的是冼村的故事,也看过《扫黑·决战》。我感觉看《扫黑·决战》的时候我是知道张颂文的,但实际上看完了以后我却好像彻底忘记了。但是当提起的时候又有那么一点点的印象。无论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还是《扫黑·决战》,张颂文的角色都是那些糟糕贪腐的领导,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那样的人。为什么我会对这个演员没有印象,是因为我只对那个角色有感觉,这大概就是演员的最高境界,你没有记住演员的名字,但是你记住了角色。在《扫黑·决战》里,让我有印象的演员只有姜武。

在《狂飙》里,我感觉绝对的主角是高启强。相对于其他角色来说,这个角色真的设定非常丰满,于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一天热搜的标题大概是“要查一下张颂文,他好像不是演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他就是高启强,隐姓埋名转了个行,当上了演员。从卖鱼的变成只手遮天独霸一方的黑社会老大。这种遭遇无论在任何场合你都会觉得很夸张,没有任何信服力,但是当你看过张颂文的表演以后,起码对我来说,我甚至有点同情这样一个人。他的确是做了错误的决定,走上了歪路,但是这也是这个社会逼迫的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导致的。我这种同情心不是现在突然才有,当我还是个初中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有这种感觉。当时班里有些坏学生,他们表现出来他们很坏,但实际上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坏呢?绝大多数是因为生活在支离破碎的家庭。父母离异,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钱该怎么找。他们不知道好是什么,他们也没办法在那个时候凭借自己的力量追求他们所认为的好。是什么给予他们继续活着的力量?他们以什么为榜样呢?当时他们最喜欢的是香港流行的《古惑仔》、《风云》以及《中华英雄》系列。他们只能通过耍坏来刷存在感,让他们稍微在糟糕的现状中喘一口气。

我肯定没见过黑社会老大,但是高启强这个角色他的很多个阶段我仿佛都能从过去我这30多年的人生之中找到类似的人。在一部故事结果听起来很扯的电视剧里,你觉得里面的大佬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十年磨一剑已经很了不起,张颂文花的是20年磨出这把宝剑,几乎可以这么说,他是一剧封神的,于是我的脑子里也没办法控制住不继续搜索他的资料。结果发现很久很久以前,南方卫视的《乘龙怪婿》里就有他,而且我还对他演的那个角色有一点印象,虽然我几乎没看过那个古装剧。

执着的追求与坚守,张颂文花了20年就修成了正果,真心恭喜他。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