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
12

笔笔笔

By xrspook @ 8:41:44 归类于: 烂日记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没什么具体的事情做,因为其他人的工作还没开展,所以我也没有。于是我一整个下午都耗在了淘宝上。中午吃过饭,散步完以后回到办公室,我就开始研究钢笔。钢笔这种事昨天我已经研究了大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昨天中午我终于找到了高中时我用来默写语文诗词和写英语作文的那支钢笔的型号。其实前天我也找过,但找不出来,昨天总算被我找到了,那是英雄的841。那支钢笔非常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一支1998年出厂上市的,产量非常大,价格亲民,所以受众也多,我是其中一个。淘宝那个卖家写,这支笔是1998年5月上市的。记忆之中这支笔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至于是送还是奖,已经不记得了。过了好久,我都没有使用。

好像小学的时候我们要写钢笔字帖,但是到初中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要求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偶尔会用中性笔,但用得不多,因为中性笔相比于当时很流行的圆珠笔来说,价格昂贵,而且非常容易坏。当时最流行的中性笔是三菱的0.38,那种笔线条非常细、不漏墨,非常流畅,但问题是一摔就坏。圆珠笔也会摔坏,但显然没有三菱那种笔那么娇贵,如果三菱的0.38直接笔头落地,必死无疑。如果带着笔盖平行落地,可能还能挺一下。当时也有0.5的中性笔,但相比于三菱的便宜很多,但跟圆珠笔比起来也很贵。当时是有中性笔的,但我们舍不得用中性笔。初中的时候中性笔越来越流行,圆珠笔用得越来越少。我大概一半用圆珠笔,一半用中性笔。圆珠笔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写着写着就会漏墨,然后搞得满手都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用力有问题,因为我的同学跟我用同一个型号的笔,他们貌似不会遇到我这么麻烦的问题。相比于圆珠笔,中性笔漏墨的情况显然几率会低很多,尤其是如果用质量好的中性笔。

小学的毕业考试我已经不记得自己用的是什么名了。中学的升学考试我记得自己用的是黑色圆珠笔,而且那种圆珠笔的颜色还不是很深,有点像HB铅笔的颜色,而且我用那种笔还不容易像其他圆珠笔那样漏墨,所以我非常喜欢,而且还不贵,好像一支还不到一块钱,因为笔尖细,所以很耐用。革新路当年整条街都是卖文具的,但也只有一家店卖我心爱的那种圆珠笔。到了高中,我基本不用圆珠笔了,几乎全部用中性笔,因为中性笔的价格终于下去了,超市里卖的大概是一块钱一支。替换芯稍微便宜一点,但相比于圆珠笔,中性笔的寿命非常短,大概只有圆珠笔的1/3到1/2,所以正是因为这样,每当我要大量写字的时候我就会用钢笔,但那个我不会在测验或者考试时使用。因为高中考试用的卷子通常都是白报纸印刷的,那种纸会化开,而且当时我用的那种墨水颜色比较浅。可能连HB铅笔的颜色都不到,但是那根钢笔配的那些墨水在广大附中的答题纸上却非常流畅不会化开。正因为这样,小学的钢笔终于派上了用场。大学的时候,钢笔又被我放一边了,几乎任何时候,我用的都是中性笔。大学测验考试用的卷子都是高级铜版纸打印的,质量非常好,估计钢笔不会化开。但显然到那个时候,钢笔对我来说就只是个情怀了。因为大学里除了考试之前和考试的时候,平时做的笔记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那时中性笔的价格比高中时低,为什么我还得那么麻烦用钢笔呢。

昨天中午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从前那支笔的型号,于是我在微信找我妈,我妈迅雷不及掩耳地就在我爸那堆钢笔里帮我找到我的那支英雄841。前天我就觉得,那里的其中一支笔很像我的笔,但我不敢确定,昨天回到单位,把所有笔都翻一遍,确定没以后。我更加怀疑前天看到那支笔就是我的。我妈立马验证了我的想法。我爸是那种偷偷摸摸翻我和我妈抽屉的人,他寻宝一样找他要的东西,但当我们问他有没有拿过的时候,他永远都是回答没有。是他真的不记得,还是他故意说没有,这已经无法考究。但是那种偷偷摸摸的行为,一直以来我和我妈很不喜欢。我的笔被我爸拿走以后,不知道他有没有用过,他之所以又把那堆笔放一边,是因为他觉得那些笔写出来的字都太粗了。鬼知道被他折磨过的笔还能不能写出来,所以昨晚跑完步回到办公室以后,我又纠结了一番,买下了淘宝店那支老版的英雄841。

对我来说,英雄841是个情怀,至于新买的那支旧货有没有我旧的那根那么好写,显然那个我无法控制,因为每一支钢笔都是独一无二的。

2019-01
26

翻箱倒柜清垃圾

By xrspook @ 23:52:39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收拾家里的东西。这间屋子我们是1999年春节搬进来住的,到今年为止已经20年。在这20年里,记忆之中我们并没有像今年这样彻底翻箱倒柜清理过。平时过年之前也会搞卫生,但不会把每一个柜子每一个抽屉里的东西都翻出来辨认一次,不需要就丢掉。今天我们真的丢掉了非常多东西。之前,我的所有抽屉基本都是满的。抽屉以外也都堆放满了东西。但今天,在丢掉了很多东西之后,我的抽屉终于腾出了空间,可以放下一些非常有必要的东西,比如说我腾出了一个抽屉放相册。相册暂时还没塞满,因为还有很多没有放在里面,至于那到底有多少就不知道了。整理我自己的照片已经很费时间,还有我妈的我爸的。我自己的照片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的,更何况是他们的。有些相册一直都只是塞在抽屉里,眨眼就过了很多年。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大相册,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让爸妈拿出来给我翻看一下。有时边看他们会边给我讲故事。但后来,住进这个屋子以后,那本相册就彻底在我们视线里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时候,从前那个记忆之中很高大上的相册现在已经有点烂烂的了,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那种烂不是因为被虫蛀了或者被塞烂了,而是被翻烂了。我小的时候把相册翻烂了吗?我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

一整个下午,我只清理了自己房间里的五个抽屉。我把里面的东西全部都翻出来。翻到只剩下一个空的抽屉,然后用吸尘器把抽屉底吸一遍。家里用的是带Dyson的无绳吸尘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东西的电量会那么让人着急。因为我没吸两下就没电了。手持式的吸尘器是好,而且Dyson的防尘也做得非常优秀,但问题是充电时间太长了,充完电以后可以使用的时间又太短。所以我觉得如果那个东西可以插电操作,那该多好。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的所有学生手册我都保存完好。同样完好的还有九年义务教育里每一年的三好学生证书。前几天,我还在纠结,到底自己大四那一年有没有拿到学校的优秀学生二等奖。今天翻抽屉的时候,我的确翻到了四本华南农业大学的证书。所以虽然大四那一年传说中的二等奖学金没有到手,但实际上那个头衔是有的。在学生时代,我不能算是一个学霸,但显然我不是一个学渣。回想当年拿到那些头衔的时候,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事,我没有为了那些东西非常努力做过些什么。我最大的两个头衔是广州市的三好学生以及广州市的优秀学生干部。那些都是在初中时获得的。那些头衔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如果初中的时候我就读的是一个重点学校,这些东西根本不可能落到我头上,但当这些东西真的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又觉得其实我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当时我的老师觉得我配得上而已。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是个很幸运的人,虽然当时我完全没感受出来。

运气得靠实力支撑。

2018-10
21

印度韦小宝

By xrspook @ 18:32:2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大概是米叔在中国的最后一天。上周的后半段他短暂来到了中国,因为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某个会议,但实际上那个会议的参加人员除了他和唐季礼导演以外,基本上那些都是各国领导人以及各种官员。米叔作为一个文化界的代表,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其它国家派出的是政府的官员,而印度却是一个演员呢?显然米叔不是一个政客,但是在中国,貌似我们的领导人非常看重这么一个人。我觉得最搞笑的是在某个大合影里面,他和唐导演都坐在第一排,两人都是排第三,一个是左数,一个是右数。最让人觉得欢喜的是坐第一排的人只有米叔一个翘着二郎腿。照相的所有人都穿着正式的西装,打着领带,米叔虽然那套衣服也是正式的,但显然不是其他人的风格。虽然那张照片根本看不清脸,但是你一眼就能把他认出来。对其他人来说,大概没有认清谁是谁,但对米粉来说,那是一眼自然而然就发现到的事情。因为要发现这么一个奇葩实在太简单了。

昨天下午,在他离开北京之前,又在新浪的一直播上面做了一个直播,时长是30分钟。除了那个翻译偶尔会有一些花痴的表现以外,其它内容都还好。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米叔学习中文,那些人教他的其中一句是“我很帅”。我觉得,“我很帅”这三个字是他模仿得最像的。相对于粤语来说,普通话的模仿会简单一点,因为粤语的发音比普通话更复杂。有些东西基本上米叔每次直播都会做,比如说唱Aati Kya Khandala,对没看过的人来说,那是很新鲜的事,但是对我这种每次都看到的人,一到那个情节我就开始在挑他哪里走音了。显然他是个唱歌非常容易走音的人,唱Aati Kya Khandala他必定会走音,就只是看到底会在哪里出错。对我来说,印度歌曲经常用半音,会让我很烦恼。因为那个东西虽然我们的歌里也会用,但用得很少,远没有他们频繁。米叔的走音可能是全音自动降调为半音。有可能是他条件反射,觉得唱不上去,然后就改调了。我觉得昨天的采访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提到了《鹿鼎记》。鲁豫今年5月去印度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看《鹿鼎记》。他觉得今年排灯节他即将上映的新电影TOH他在里面的角色跟《鹿鼎记》的韦小宝很像。如果大家喜欢《鹿鼎记》,喜欢韦小宝,估计也会喜欢他那个角色。我觉得,如果在他开始拍TOH之前就已经看过《鹿鼎记》,可能他对角色的揣摩以及表达方式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尝试,那个角色或许会变得更可爱,虽然现在的效果已经很可爱了。《鹿鼎记》是我最爱的武侠小说,没有之一。《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几乎可以说,是我的封看之作,因为看过《鹿鼎记》以后,再看金庸前期的作品,真的几乎打不起兴趣。米叔之所以说他的角色和韦小宝相似,是因为那两个人都是两面三刀的人。当主持人问他那个新角色算不算是个英雄的时候,他说那个角色是个非主流英雄,或者说你不能称他为英雄。那是一个很自私自利的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他自己,但如果那个角色和韦小宝类似,在处理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以大局为重。绝大多数时候,他都会觉得自己的命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某些时候,他愿意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难为自己。韦小宝最终抱得美人归,而且还是七个,一家人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不过我觉得,米叔这个角色如果要激起印度人的强烈爱国精神,可能他得死掉。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鹿鼎记》的观后感,然后拿去《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板块投稿了。结果是没有结果。那篇东西是我手写的,所以投稿以后我自己没有留底,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惜。如果当时就有电脑,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丢失了自己从前的某些看法,很惋惜。不过自从我开始写blog以后,这种惋惜已经降低到了最低。

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米叔好像特别偏爱中国观众。因为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演员对待粉丝居然是这样的。当他做直播采访的时候,他给出的那种反应很真诚,他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他很想知道很多东西。那个表情不是装出来的,他的那些反应,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他的那个角色Rancho。50多岁的人居然还这样真,非常难得,因为即便是十几二十岁的人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又或者在平时生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那种探索求真的好奇心。“因为我们想知道,所以我们才走得更远”,这是北京探索频道广告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我觉得用在我身上很合适,用在米叔身上也很合适。任何领域、任何时候都会冒出一种我很想知道、我想去学习的欲望。

风风火火过后,一切又恢复平静。只要平时预留了有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蓄力,才能在必要时候射出那关键的一箭。

2018-10
15

做人

By xrspook @ 11:03:3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看《嗝嗝老师》的时候再次有这样的感觉,只有穷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才最能体现团结。无论是日常生活、体育比赛,还是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他们都会互相帮助、在乎对方。学习成绩好的会关心差的能不能也合格。只有当你的同学跟你出身差不多,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当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家里都有钱,这种事情几乎不会发生。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已经穷到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团结,如果连那个也不复存在,他们实在太可怜了。起码团结是不用给钱的。越是有钱人,越是会对钱斤斤计较。当穷学生跟那些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穷学生会莫名地会感到自卑,然后是愤怒,凭什么自己天生就比人家少一截。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没想过要去介意这些,但问题是那些出身跟他们相差很远的人从一开始就瞧不起他们。正如电影里穷学生们抱怨的那样,那些有钱人有人帮他们擦屁股,但是他们要上个大号也得排50米的队。还记得北京有个中考学霸。他各科的成绩非常好。当别人问他的时候,他说,其实他是占了别人的便宜,因为有些成学生根本没有他那么多的资源。他有钱有资源也有时间,于是在成为学霸的路上,他要比某些人优越。看到学霸能有这种觉悟,我觉得这个社会还算有希望。

我最能感受穷人的团结是在我初中的时候,但那时我们的团结并不像电影那样是自发天生的,我们的团结是我们的老师用心调教出来的。通常,一个班里有学生犯错,那是他个人的事,应该惩罚他一个。按照从前的观念,你甚至可以使用各种暴力。但初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女生,她不高也不壮,她不可能靠暴力“镇压”住正在处在青春爆发期的男生,但她就是有那个气场能把最“坏”的学生镇住。我觉得这首先是因为她敢于去“镇”,她觉得非“镇”不可。那些比她高比她壮的老师都不曾做到过她所做的,因为他们默认这个“坏”学校的这帮“坏”无药可救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日子就好。到底是学生坏,还是老师坏,到底是谁败坏了学校的名声。就像《嗝嗝老师》的故事那样,我们的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任何一个!我们的班主任说只要班里一个人犯错,所有人都要留下受惩罚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真的觉得自己很无辜,但当她连珠炮发给我们讲了无数道理之后我们觉得是因为我们也像那些“坏”老师那样坐视不理,任由“坏”学生坏下去他才最终坏了规矩让大家都受罪。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让“坏”的苗头起来,我们都相安无事。我们视而不见,像个旁观者一般缩在一旁逃避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是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凝聚到了一起,她真的很厉害!而这种事,我以后都再也没有遇到过,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工作以后。光是管好自己不够,让身边的人也变好我们才会过得更好。不帮助别人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老是觉得没必要,老是神经地觉得不应该把自己的努力花费在别人身上。扎根在心底的自私是个魔鬼。

一个好老师教会你的不只是怎么拿高分,而是必须教会你如何做个好人。

2018-09
26

又一部教育题材的印度片

By xrspook @ 9:09:39 归类于: 烂日记

非官方的东西我不会当搬运工的,所以如果只是国内外某些外泄资料,我会当做没看到。即便有些时候,从直觉推断,那些应该是真的,但我觉得只要官方不发布,我就不应该落井下石。虽然我不知道那些消息灵通的人到底是如何获得信息的。那些偷发海报,偷发预告片的人,和在电影上映之后没几天就在大肆宣传盗版片的差不多。一定程度上,我自己也在看非正常途径获取的片子。因为外国的电影靠国内电影院引进真的一年下来看不到几部,而且即便在中国的电影院播了,播的那些也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在没得选择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但当电影院真的在播的时候,我们又会跳出来的觉得那个翻译不够好,没有我之前看过的那么好,又或者虽然之前我没看过,但我总觉得翻译怪怪的。

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之所以能打进中国,要不是因为那部电影在印度的票房实在太好了,是现象级的,但不一定就很精彩,因为印度是个偶像崇拜的国度,所以只要电影主角是某些人,他们的票房通常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这种事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他们在中国跟路人甲没什么区别。即便是成龙大哥,到了印度,只要他的片子不好看,票房和口碑都会糟糕透顶。如果印度的电影,不是因为里面有大牌明星,那就必须是因为他们有不一般的口碑,才会让他们最终登陆中国市场,但是这种口碑,又不一定是任何题材都行得通的。

昨晚突然收到个消息,说《嗝嗝老师》即将在10月中旬上映。算上《起跑线》,这已经是今年在中国上映的第二部有关教育题材的印度电影。两部电影我都觉得很赞,相比之下,我喜欢《起跑线》多一点,但是,《嗝嗝老师》的剧情更容易挑动人心。《起跑线》的故事让你觉得很打脸,你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是你看完电影以后可能还是那么做,因为别人都那么做,你觉得你没得选择。但《嗝嗝老师》不一样,就像《神秘巨星》一样,就像《摔跤吧!爸爸》一样,《嗝嗝老师》给了你突破常规的勇气。

在我的生命中,我也遇到过类似《嗝嗝老师》的老师,虽然我的老师没有那种天生的生理缺陷,但是她所做的事,跟《嗝嗝老师》一样伟大。她让一个参差不齐,可以说是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学生,认真接受教育,而不是只是在捣乱。在我们班里,老师也的确发现了一个神算子,他的计算速度非常快,而且精准度很高。在别人眼中,他就只是个普通人,但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金子,为了让那个金子能更好地发光,她用尽一切办法。教导主任都没去干的事她去了。她去电脑室把正在打游戏的他们一个个抓回来,而且不是一两次。学校的教学大纲没有要求她那么做,学校发的那份工资也没有要求她必须履行这个职责。她完全是出于她想那个学生走正路,读好书,不要年纪轻轻就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游戏上。至今我仍觉得,好的老师通常都会和学生发生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因为我自己有过这种类似的经历,所以看《嗝嗝老师》的某些时候我的眼泪根本完全控制不住。

用最好的资源培养最好的苗子,这当然非常好,但那些不起眼、甚至有缺陷的苗子,我们也不应该放弃。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