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片和它们的主题曲
还记得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说过,学习的奥秘就是把很厚的书读薄,然后再把很薄的书演化出其它东西。以前,我觉得做视频翻译的时候最困难是把长句缩短。要表达那个意思,怎么才能把字数控制好让观众看得不那么着急呢?现在我觉得自己可以比较轻松地做到这一点,有时甚至觉得是不是太短。第一次有这感觉的时候是前两天我开始翻译电影歌舞。明明那个意思不短,但是我却直接老领会出很短几个词。还记得那天我满脑子都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那些武侠电视剧的主题曲。因为近几个星期我在家里都在听郑少秋的歌。我觉得,也只有那些用词和那些调调才跟我现在正在翻译的电影匹配。我现在翻译的电影是1992年的,回想那个时候我才读小学一年级而已,什么都不知道!直到小学二年级,家里才有了有线电视,然后我才开始看香港电视,我还记得那时正在播的是台湾版的《倚天屠龙记》,下一年是张智霖版的《射雕英雄传》,接着是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然后是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接下来的《天龙八部》,可能我得说是陈浩民版的,因为如果说是黄日华版大概会被理解错误,最后就是陈小春版的《鹿鼎记》。这几部武侠片基本贯穿了我整个小学生涯,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时那么喜欢看古装片,现在我早已没有那个兴趣爱好了,我妈尤其讨厌看现在的古装电视剧。我也不喜欢看,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国内电视剧,那都让我觉得很假。小学的时候之所以那么喜欢,大概是因为那东西给了我美好的梦想,而之所以会让那么多人着迷,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金庸的这几部小说剧情真的很好。现在再把那些片子拿出来看,你会觉得各种假。当时的特效跟现在没法比,而且那只是一个电视剧,而不是电影大片。即便是那样,我们也看得很着迷。甚至可以说,那几部片子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的一生。对之前或之后的人来说,大概感觉不会那么强烈。
就电视剧来说,我觉得九十年代的还不错,但是就武侠片的主题曲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八十年代的。现在听起来也觉得那些曲子真的很有气场。大概是因为他们用词比较有文化,就像诗句一样,但是又不是那种文绉绉让你看不懂的类型。我真的很佩服黄霑。顾嘉辉加黄霑简直就是黄金组合,直到现在为止,我还真说不出在华语界有哪个作曲家和作词家能那么的厉害。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搞出那么多经典是因为他们真的很棒还是因为当时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不多。他们的作品真的可以说是风靡大江南北,现在,当我要做印度电影,尤其是九十年代的歌舞翻译的时候,我觉得我要听听他们的歌去找些灵感。灵感这种东西倒不是要把他们的句子用上,而是要感受一下应该怎么去表达。词语这种东西是靠积累回来的,不可能临急抱佛脚,我的词库就只有那么一点,我无论如何都挖不出更多的东西,但是如果以他们的作品为指引,我还能脑补出一些东西。我觉得我翻译的歌词主要都是喊口号。某些句子大概我会考虑联系上下文来个对句甚至押韵什么的,但是极少发生。
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历练,我才会真的成长。不断地碰壁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