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
28

扇形滤纸是个坑

By xrspook @ 9:54:42 归类于: 烂日记

周六收到了扇形的咖啡滤杯和咖啡滤纸,在收到货之前我觉得扇形的东西就那个样子。因为除了扇形的滤杯,通常我们见得最多的是V60滤杯,V60意味着那个锥形的角度是60度,配套V60的滤纸角度是90度,所有滤纸都是这么个角度。有些人说他的滤杯跟他的滤纸不太配套,要折叠一下,我觉得那可能是那个滤杯不是一个正圆形,因为一些手工制作的原因,导致了一些角度的差异,但相对来说也不会过于明显,虽然有点凑合,但还是能用。卖滤纸的地方,除了锥形滤纸就是扇形滤纸,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卖10个、40个、100个还是200个,只是购买数量的差异。我已经买过几回锥形滤纸了,一直没有碰到幺蛾子,所以我觉得,既然这次我买了扇形的滤杯,那么我买扇形的滤纸就可以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买的是1~2人份的扇形滤杯,所以我要买1~2人份的扇形滤纸。

当我把滤纸和滤杯都带回家,拆开滤纸,尝试一下让滤纸贴合滤杯的时候,我简直傻眼了。滤纸和滤杯根本没办法贴合,而且那个不能贴合还是差异非常大的。扇形的滤杯,你可以把它把它看成是一共有4个平面。那个扇形的滤纸,我只能贴合其中的三个,最后那个平面那个绿纸完全和它彻底分离,为什么居然会有这么恶劣的事情呢?我妈觉得是我的滤纸买错了,但扇形滤纸就那么个模样的,而且卖滤纸的地方,还说他们是黄金角度60度。为什么是60度呢?之前我没有研究过。然后我就拿出之前90度的锥形滤纸,结果居然和扇形滤杯完全贴合,唯一需要做的步骤就是把锥形滤纸最下面的那个角折起来。这些扇形滤纸我还一次性买了100个,想想都觉得很疯狂,就滤纸的质量来说,我感觉比我之前买的那个锥形滤纸韧性要好,也厚一点点,但关键和我的滤杯不配套。

我找出家里不知道尘封了多少年的量角器,量了那个扇形滤纸的角度。扇形滤纸的底边和斜边的角度是55度。用180度减去两个55度,也就是扇形滤纸的角度是70度,正是因为少20度,让我的扇形滤杯和滤纸不配套。

扇形滤杯实际上用的应该是锥形的滤纸吗?那么那些扇形的滤纸又到底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呢?

后来当我再去研究扇形滤纸的时候。发现一个M开头的品牌,它的扇形滤杯应该和它的扇形滤纸配套,但即便是配套的东西,在展示的视频里还是会有一点点不贴合。另外一个K品牌的咖啡用品,直接就看到用户在评论这里说他买同一个型号的滤杯和滤纸,无法贴合。扇形的滤纸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呢?搜索发现,原来某些卖滤纸的地方说他们的扇形滤纸用在某些美式咖啡机或者聪明杯里。美式咖啡机是一个扇形的漏斗,我还有印象。但具体那个漏斗的开口横截面到底是扁椭圆还是接近正圆,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我的那个美式咖啡机是2008年通过某次blog活动赢回来的奖品,时间太久远了,而且早就扔掉。现在我到手的这个扇形滤杯开口是椭圆的,但是那个形状非常接近于正圆。我没有研究过聪明杯,但我一直以为那个东西是用锥形滤纸的。

在淘宝上搜索扇形滤杯或滤纸,的确评论里面的某些人他们的滤纸跟滤杯完全贴合,但是相对于锥形滤杯来说,图片的数量不多。我买了一次失败的滤纸,但谁又能想到买锥形滤纸怎么买都不会错,但是买扇形滤纸,第一次就中招了,中招了之后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中招?

那100张扇形绿纸怎么办呢?其实也不是不行,只要把两个斜边折成接近90度,就可以在扇形滤杯又或者是锥形的滤杯里继续使用。不过跟原配相比,有点奇怪而已。

2024-10
27

咖啡滤杯滤纸

By xrspook @ 8:59:29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周末去了咖啡集市,看到了很多款式的手冲滤杯。有些是百褶裙的,那种形状的滤杯叫做蛋糕滤杯。有一些滤杯的颜色非常漂亮,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滤杯。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咖啡的滤杯,也就只是起到了一个漏斗的作用。我知道用滤纸是最省事的,但是用滤纸好像不环保,所以一开始,当我要喝咖啡粉的时候,我买的是不锈钢滤杯,不锈钢滤杯里面有一层目数很高的尼龙滤网。这样的话咖啡粉就可以直接倒在滤网上。只要滤网的目数够,那么那些粉就不会到达滤液。那个结构的不锈钢滤杯起到了漏斗以及滤纸的作用。单位我买了一个,家里我也买了一个。虽然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单位买的那个也就只是个漏斗。家里的那个下面还有个架子,那个那个架子可以架在杯口上。单位的那个我用得很少,因为后期我就变成了直接使用挂耳滤袋。家里的那个我妈一直在使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即便从感觉上,咖啡粉已经尽量洗干净,但不可避免的是还会有一些非常细的咖啡粉堵塞了滤网的小孔。这就导致了即便用同样粒度的咖啡粉,越往后过滤的速度就越慢,所以有一次我妈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把不锈钢漏斗里面的那个尼龙滤网撕掉,虽然不锈钢的漏斗上还是有小孔,但是相对于尼龙滤网来说,过滤速度会倍增,但是不锈钢滤网的孔相对于咖啡粉来说尤其是那些控制不住的极细咖啡粉来说又太大,所以撕掉尼龙滤网以后,我妈就开始在不锈钢滤杯里面加普通滤纸。这样过滤的速度很快,清理也很简单,直接把滤纸拿掉就行了,滤液里面不会有渣。我在我妈开始实施这种操作之前,我就把那个已经撕掉了尼龙滤网的滤杯在用清洗茶渍的活氧颗粒泡洗了一遍,虽然在那之前我妈已经用牙刷以她觉得尽可能干净的方式清洗过,但是相比于我直接用开水以及活氧颗粒浸泡,效果的差异程度是非常大的。活氧处理之后整个漏斗闪闪发光,跟新的没区别,但是在我妈用牙刷处理之后,我用活氧处理之前,我能明显的看到咖啡的痕迹。那些小孔用普通的牙刷,哪怕你再努力,还是非常难清理到位。

在我妈发明用这种方法之前,她就发现用锥形的V6时滤纸刚好能和滤杯完美的贴合。如果这个漏斗是不漏风的。滤液只能从底部漏出,这种完美的贴合会导致整个过滤的速度非常缓慢。但因为我妈的这个不锈钢漏斗实际上漏斗壁上都是微孔,所以滤液通过滤纸以后马上就可以在透过不锈钢的滤壁过滤出来。我没有研究过这样过滤速度到底有多快?因为单位的漏斗我没有这边处理过。我也没有喝过我妈手冲出来的那个咖啡液,因为我喝到的都是我妈已经给我加入牛奶的拿铁。我买的通常是中度或者深度烘培的豆子,以我妈的这种过滤方式,会不会导致萃取没有完全到位呢?

我买的那些咖啡粉或者豆子,从性状来说,用扇形的滤杯过滤据说是比较稳妥、比较不容易翻车。所以我就入手了扇形的滤杯和滤纸。

但谁知道,这是另外一个坑的开始。

2024-10
24

一个化学实验

By xrspook @ 8:57:10 归类于: 烂日记

咖啡这种东西,搞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注意事项。在我看来,那就是一个严谨的实验过程。最终那个结果到底是成功不成功,不同人对同样的东西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大家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是咖啡豆,咖啡豆的出生有些时候已经决定了它品质的好坏,比如产地。外国非常在乎某东西的产地,比如同一个品种的葡萄在这里跟在那里种出来酿成葡萄酒,这个地方的就可以称之为某个品牌而另外一个就什么都不是,哪怕可能葡萄的质量是一样的。咖啡豆也一样,咖啡豆的产地让某些咖啡豆子自带光环。产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接下来是烘培。好的豆子被搞砸了肯定会让人觉得非常惋惜。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说。烘培以及之前的那些步骤都不可控,大概普通人不会在家里自己烘培咖啡豆吧。所以对一般消费者来说,拿到烘焙好的咖啡豆才算是这个实验的开始。

拿到了豆子,要怎么储存?储存的容器是有讲究的,因为哪怕是烘培过的豆子也会有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那个容器,据说那个好的咖啡豆容器是有单向排气阀的,可以让里面的二氧化碳排出去,不让外面的气体进入到里面去。

很多地方现磨咖啡都是很强调现磨这两个字,这就意味着现磨和现成的咖啡粉带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据说咖啡豆被磨成咖啡粉以后,风味物质很快就会丧失,所以得强调现磨。这里就带出了第2个参数,用什么东西把咖啡豆磨成咖啡粉?在这里就要进一步考虑这个咖啡粉之后是通过什么方式萃取出咖啡液的,不同的萃取方法意味着不同的咖啡粉颗粒度。咖啡店最经典的是意式浓缩咖啡的机器。现在的中国人在家里,我感觉上玩得比较多的是手冲,因为相对于其它来说,不需要太多的高端设备,但又能做出很多不同的效果。除了这两款以外,还有摩卡壶、法式压滤壶、冰滴、冷萃什么的。从化学的角度考虑,如果把手冲看作是普通的过滤,为什么就没有人用抽滤的方式得到咖啡液呢?在我的记忆之中,大学课程里面的过滤,一个是普通的过滤,是在常压状态下进行的,第二个就是抽滤。相对于普通常压过滤来说,抽滤速度很快,而且某些东西如果你不用抽滤的方法,而使用常规的过滤,非常有可能你根本过滤不出来,因为那个东西直接就在滤纸上结晶了。话说回来。当年的抽滤主要是为了得到抽滤液中的固体。相比于一般的过滤,抽滤的速度更快,所以如果咖啡进行这种操作,估计意味着咖啡要先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抽。这种浸泡式跟法压壶的操作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差异大概就是抽滤出来的液体应该都很清澈,但是法压壶会有很多漏网之鱼。

萃取咖啡有很多方式,这些方式里面又自带了很多影响因素,比如温度、时间,还有某些让人觉得需要控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好的液体流动。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所以虽然物质基础是相同的,但不同操作者得出的结果估计没有哪个是一样的。

对一般人来说,咖啡可能只是个提神的饮料,但是对痴迷者来说,这个东西的耐玩程度实在高。

2024-10
22

咖啡参数

By xrspook @ 8:24:55 归类于: 烂日记

作为一个检验员,我对实验参数的这种控制都特别敏感。周六在自己上手用那个意思咖啡机做拿铁之前,我已经把那个步骤看了起码三遍,但是当我自己操作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要得到最后靠谱的压力12帕,我感觉实际上是由前面三个参数联合控制出来的。首先第1个是磨粉的粗细度,第2个是加粉量,第3个是压粉的密实程度。虽然已经看了三遍,但实际上小哥在磨粉粗细度的问题上还是做了一点点的调整。一开始的时候我感觉他的粉的粗细度大概是10,后来到了12。我个人觉得这个粉的粗细调整还不算非常大。但是到底要接多少粉呢?要接多少粉这个得用人去控制,机器不会自动停下来。小哥没有告诉我,原来那个接粉的地方有一个自动称量,这是我后来看出来的。那后来小哥说是因为那个称量也不太准,所以实际上他习惯了人肉看,要看那个粉堆积起来的体积。第1次当我觉得差不多的时候拿出来打压粉,稍微按了一下就发现不对,因为那个东西我还没使劲。压粉的那个东西背面已经低于接粉的容器。我又加了一点粉,但是加第1次粉之后好像还是不太够,当我加第2次的时候,小哥自己上了。他默默觉得这样分段加粉会使后面的操作可能无法进行,果然,萃取压力直接飙到几乎最大值18帕,水根本出不来。又或者说实际上能出来,但只是一点点。小哥果断终止了程序,把粉全部倒掉,然后重新加粉,这一次我没有参与。但即便这样,这一次小哥压出来的粉上机器以后压力依然超过了12,在接近15的位置。接近15,水也能出来,但相比于12来说出得很慢。我们外人会觉得这样的话可能出来的那个咖啡会偏浓会偏苦。但实际上我喝的时候完全没有那个感觉,大概因为我是习惯了黑咖啡的人,所以加了奶的咖啡我根本不会觉得苦。咖啡好不容易才终于萃取完。

接下来就是打奶和拉花。打奶是由小哥完成的,拉花那个过程,实际上我也已经看了两次,但是当我自己动手的时候,还是笨手笨脚。首先你要让那个打发过的奶慢慢转圈倒进去,我感觉这个操作不容易,如果那纯粹是奶,纯粹是液体,慢慢倒进去,我觉得还是可以控制,但关键是那个东西已经不完全是液体了。让你倒一些泡泡进另外一个容器,又怎么可能控制成慢慢的呢。首先要把那个奶液倒进去一点点,然后摇匀。如果我是右手拿杯子,左手倒奶,摇匀这个操作没有任何难度,但关键是我是反过来的。反过来就意味着左手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摇。摇匀了以后继续要把杯子倾斜,奶倒在一个地方,在倒到差不多的时候杯子回正,再往一个地方拉。再往同一个地方不断倒的时候,我还是那个问题,倒得太快了。我拉了那一下又太慢了。所以我拉出来的那个花就跟我一样,是个钝钝的心。拉花拉得怎么样我倒无所谓,最后喝上口的感觉才最重要。真的很好喝,虽然那个花不漂亮,但这一点都不影响那是一杯非常好的拿铁。可能小哥在牛奶打发的过程之中也加入了些技巧,所以他能把那可能萃取过度的咖啡液挽救回来。

如果要我去咖啡店当一个学徒,我真不知道自己得重复练习多少回才能把握住这些技巧,能比较正常地做出一杯靠谱的咖啡。

2024-10
16

挂耳咖啡

By xrspook @ 11:16:13 归类于: 烂日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11,我反倒不知道该买些什么,需要买的东西肯定是有的,比如咖啡豆或者咖啡粉。这里说的咖啡粉不是速溶的那种,而是用咖啡豆磨了以后的那个粉,需要进行手冲或者其它方式煮/泡咖啡。外国的咖啡豆价格飞涨,理论上我喝的是云南的豆子,价格应该稳定才对,但实际上相比于前段时间,云南的咖啡豆也涨价了,尤其是我喝的那个牌子,我喝的那个牌子便宜的时候,价格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有些还不到一半,因为有些盲盒类的产品,现在几乎都已经回到了原价。

这里我说的平时喝的咖啡是辛鹿。辛鹿这个牌子是我的一个同事介绍的,因为她开始喝,所以我也开始喝,之所以她开始喝,是因为她男朋友开始喝,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这么说,喝了几年的辛鹿,一直以来品质都挺稳定的。有一次我买了辛鹿一个不是最便宜的咖啡豆,但我却一直没有喝,放在那里,倒不是因为不记得了,而是因为之前囤下来的那些粉还没喝完,所以当我开始磨那个咖啡豆,开始喝的时候,已经几乎过去了一年。理论上最精华的部分都已经消耗殆尽,但实际上那个咖啡都喝起来还很正常。最后那次我买的不是官方旗舰店的东西,而是一个其它什么店的盲盒。相对于辛鹿旗舰店的出品,那个盲盒的粉喝起来有点不一样,可能跟新鲜程度有关。第1次入手辛鹿咖啡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的惊讶,因为那个挂耳咖啡是从云南用顺丰寄过来的,从发货到我收货就几天时间,发货时间就是那个打码的生产日期。为什么以前的辛鹿通常都能保持非常好的质量,就这个原因。后来,基本上我都是在京东上买,那样的话日期就不那么新鲜了,买回来了以后,可能我先囤着,过了几个月再喝,所以感觉会有点不一样,但是从京东自营旗舰店和天猫辛鹿旗舰店入手,价格是有差距的,我是个抠门的人,用的是哪里便宜哪里买的策略。

喝过辛鹿咖啡以后,我也有尝试过其它挂耳咖啡,感觉还是有点不如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南粤分享汇上买了一个叫GEO的挂耳咖啡,那好像是中粮的一个品牌,用的也是云南豆子,我感觉那个挂咖啡也可以。我这种低端的用户,分不出它跟辛鹿的区别,但是另外一些随手买试一下的那些牌子,喝起来就真的有区别。中粮也有自己牌子的挂耳咖啡,那些咖啡喝起来很糟糕,不仅仅是喝起来很糟糕,那个独立包装的挂耳袋子也很糟糕,因为那个挂耳无纺袋经常被压到了外面那个袋子的热封条上。虽然可能只是压了一点点,但是你拆袋不小心就会悲剧。有一次我试过直接拆烂了,所以也就只能拿出自己之前存下来的那些空挂咖啡袋,然后把咖啡粉转移过去。

以前喝咖啡,小的时候喝咖啡,想到的就是雀巢,除了雀巢我数不出第2个咖啡的品牌。说起雀巢的咖啡,我们脑子里想出来的通常只是它的3合1,到底黑咖啡是什么味道?后来当我认识了1号店,我又认识了很多牌子的黑咖啡。现在当我迷恋上了挂耳以后,我又觉得任何牌子的黑咖啡感觉都怪怪的,除了G7。

我是一个咖啡续命的人?我一天也就摄入一杯而已。我也说不准,这是情怀多一点,还是喜欢多一点。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