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工业情结
二十年前我开始住在海珠区的工业大道附近,爸妈都是工人,十年的生活让我结下了海珠工业情节。在我小孩子的脑袋瓜里,我生活的社会大概就只分为工人、农民以及个体户,同学们的父母也不过是这3种人中的一种。大概是我的视野太狭窄,但小眼睛所见之处的确就只是如此。十年前的广州,服务业远没有如今发达。说起我们小孩子的梦想,大概很少人会把做OL当作目标之一,我曾经想过要做警察、工程师、医生什么的,但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事一整天都坐在电脑旁的第三产业工作。
长在工业大道的孩子,不少梦想是当个像父母那样厉害的技术工人。
如果说西关洋溢的是街坊的邻里情,那么海珠区工业大道沿线流露的则是工友情。住在一个宿舍大楼里的都是同一工厂的人,做的工作不同,但大家却有种莫名的默契。也不知道是父母联系了子女,还是子女加强了父母的联系。孩子们都在工厂的附属幼儿园学习,于是工人的孩子们互相熟悉了,一个工厂里互不相关的工人们也熟悉起来了,也不知道是我们小孩因为他们大人的熟悉而熟悉还是因为我们小孩是同学所以家长也成了朋友。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现象我怎么也想不太明白。工人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一起,家长们每到家长会也会像聚会般高兴。
活在工厂社区的人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情谊。是工厂建立了互不相关的工人的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使得工厂社区更富有人情味呢?
每天上下班时期,叔叔阿姨们穿着整齐的工作服或骑自行车或走路向各自的工厂或家涌去。单车的铃声,人与人之间的快乐招呼声,热闹非凡。从前家里的窗口可以看到南边路,南边路只有2车道宽,暑假的时候每到上班时候必被下面的“汹涌声”吵醒不可。叔叔阿姨们不必担心早餐午餐晚餐或者上深夜班时的加餐吃什么,因为工厂都有饭堂,饭堂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而工厂的饭堂也解决了我们家庭的早餐问题,工厂饭堂多做一点卖给非本厂的人,那里的确有个人开的小食店,但相比解决大部分工人吃饭问题的工厂而言,那只是小CASE。不住在离工厂很进的人很难理解工厂饭堂的好处。那里的东西便宜、好吃、安全!很怀恋当年橡胶厂1元一条的红豆雪条,有半根都是红豆,口水流啊!
外人看工厂区大概就只能想像到那里尘土飞扬、高高的烟囱造成的严重污染环境,但我却十分留恋工厂饭堂的可口饭菜、雪条和月饼。
小时候经常去妈的工厂,门卫和工友们都会因为妈带了我个小不点很是乐。而我则每每会被那里的巨大机器而景物所震撼。妈在省石油公司属下的一个工程公司当车工,要到妈的车间就要经过2个硕大的油桶,那可是有很先进的防火设备监控的,高点处还有武警战士的把守,因为那儿地方准确来说是个油库!工厂的路上不时会放着些大钢板,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大概是用来做油罐车的油罐吧,的确,路边也不时放着焊好的、涂好沥青的或者上好油的油罐。妈工作的车间有股我很习惯且很喜欢的机油味,工人们一个人就能控制好大的一个车床,制造出目标产品。还有什么铣床、刨床、砂轮什么的,反正都是些制造巨大噪音,切割金属的机械。小小的我曾经真的打算继承妈的一套手艺,继续和那些机械大块头打交道。车工的工作毋庸置疑是很辛苦,但人的一辈子就是用来受苦的嘛。
在孩子的眼中,工厂的一切都是神奇的、先进的,于是我们的梦想就从这里开始。
大学同学中几乎没有人愿意进工厂,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工厂就是落后、辛苦的代表,而且重点是收入不高!我很是心痛,但却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虽然自己觉得未必如此,但他们所认为的也有一定道理。大概这是因为他们所见的工人做的都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很低的加工工作吧,但还有很多工人具有的经验和技术比你的科研成果还牛。有一点我是肯定的,工人也很快乐,工人很光荣。昨晚的“新闻日日睇”陈SIR用下面4个成语描述工人“大公无私、严明纪律、淳朴智慧、刻苦耐劳”。这一点明,我终于明白了我总是觉得工人给我亲切感原因,他们的确有很多优良品质。
向所有工人朋友们致敬!你们是伟大的!!!
附去年拍的3照片:
进妈工厂的路依然郁郁葱葱
尽头就是老妈从前的工厂,是油库所以只能远远拍照
十一橡胶厂门口偷拍,怕被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