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
17

痛并快乐着

By xrspook @ 22:42:35 归类于: 烂日记

自从买了尤克里里,每个周末我都会把她从单位带回家里,然后工作日的时候再把尤克里里从家里带回单位。显然这样做很折腾,不过这保证了无论我在哪里,每天都有尤克里里在手边,可以练习。也几乎可以这么说,琴买回来以后每一天我都有碰过她,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一开始的时候,连续5分钟10分钟15分钟,我就会开始觉得手指有点受不了。一开始觉得受不了的是右手的拇指,但是在出了个水泡、破掉,长了块茧,然后又反复掉了以后,现在右手拇指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大概右手再次出现不适会出现在我不再只是用拇指向下扫弦,而是需要用食指上下扫弦的时候。那时我又会进入一个糟糕的痛苦过程。右手的痛苦几天之内就没感觉了,但左手的痛苦一直都在持续着。即便现在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已经长出了茧,但是那不过是保证了我可以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感觉不太明显,时间长了还是会痛,你还是不得不停下来。如果长时间只按那么一两个和弦不变换,手指的疼痛感会更明显。

记得小时候学电子琴和竖笛的时候,从来不觉得痛。大概是因为那些都不是弦乐。也非常有可能因为当时我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没有学到一定的境界。鼠标拿多了会得筋键发炎,乐器拿多了也会那样。从前学吉他的时候我没有继续下去,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找到一个非常适合的教程可以让我坚持。当时我还没有养成跑步的习惯。坚持那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还没被很好地发掘出来。现在我为什么可以继续尤克里里下去呢?教程很重要,但是要通过教程里面的课程考核,你需要大量的练习。我也不知道某些和弦我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就掌握的。有一些一开始就很好把握,但有一些是在不断地重复之中条件反射掌握的技巧。我记得教程里面说过,G曲和弦对新手来说很难。的确,我在那个和弦上耗了很多时间。之前甚至要把那个和弦准确按响一次也不容易,但现在几乎可以这么说,我可以轻松地在F和弦或者C和弦自然地和G和弦转换。轻松不意味着我一定就不会按出闷音,但起码我按准的几率要比我按歪的几率地低。正是因为我进行过G和弦的四分音符练习,所以往后那些一两个节拍才换和弦乐曲G和弦转换对我来说是很轻松的事。现在我掌握的和弦有六个。能盲按的有4个,余下的2个我按准的几率大概有50%。有些时候,我的指法没到位。有些时候,我没反应过来。但是如果叫我单独按准那两个和弦,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单独按准和弦用处不大。因为歌曲要求你得在短时间内快速转换和弦。

过去30多年里,我觉得学习尤克里里算是一个最痛但必须坚持的事。那些能轻松地把这乐器玩得很溜的人都不简单。

2017-06
17

认真的心

By xrspook @ 20:44:14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运动员的生涯非常痛苦。不知道之前要付出多少才能最终换得站在领奖台上那几分钟。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为了那一刻而去努力的话非常有可能你还没站上去,已经崩溃掉放弃了。必须有一个比获得冠军或者名次对你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才会让你一直坚持下去。但很多时候,小朋友还没成为高手之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被家长或教练逼着练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得那么深远。即便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有时候你也会有想偷懒的念头。这种事即便在顶尖运动员身上也会发生,不过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用自律去抵消。普通人遇到这种事的概率就更大了。进一步考虑,这种事发生在运动锻炼上,也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选择逃避还是选择迎难而上?现在无论做什么事,要不我选择不去做,否则的话,我就会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但是有些事即便你不想做,人家也会强迫你去做,而那些事如果用理性去判断的话,根本就没有做的价值。在那个时候我会选择尽量不去做,但是如果真的要做的时候,或许我又会想出一些让我可以认真做下去的理由。

昨晚过了12点才睡觉,所以虽然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借口是下雨,实际上是我觉得没休息好,没办法睡五六个小时然后就去跑18K。所以今天早上即便我仍然是五点起来吃早餐,但是到该去跑步的时间我没去跑。天气预报说明天是阴天,有大到暴雨。但是我还是把这个任务留到明天。近期我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我的体重在缓慢下降,但是大腿的维度却在悄悄上升。唯一的解释就是我的脂肪含量增加了。不知道对上半身来说是不是这样,就下半身而言肯定是这样。究其原因,一定程度是因为近段时间我的运动量减少了。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不在我跑步或者做其它运动的时候。这种事情是我觉得最无奈的,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即便我吃得更少,我的水分和脂肪总喜欢堆积在下半身。

明天的跑步会有一个让人期待的地方,因为今天我终于把百锐腾的心率带跟佳明FR235的手表配对上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FR235的光电心率近期三次跑步过程中数据都是不靠谱的。冬天心率怎么样倒无所谓,但夏天心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我来说那将直接指导我该怎么跑。硬撑下去完成任务,还是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我不是对自己的经验不自信。但对一个体重渐渐增加的人来说,已经很难分辨得出那是因为心理上的不愿意还是真正肉体上的有难度。虽然百锐腾的心率带一到夏天也会神经病,我对那种神经病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百锐腾的心率带无法跟家明的手表匹配,我就要买一个佳明的心率带。这又得花掉接近300块钱。如果花钱能换来稳定,我愿意,但谁知道软式心率带是不是每家都一样都存在那种问题呢。因为佳明心率带的使用说明上也写道,化纤的衣服跟心率带摩擦会产生静电,会导致数据有问题。跑步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穿全棉呢?!如果不穿化纤,唯有的选择就是直接不要用衣物盖着心率带,也就是说不穿衣服。佳明的心率带跟百瑞腾的不同之处在于佳明的心率带一共有四个接触点,而百锐腾的只有两个。不知道更多的接触点是不是意味着抗干扰能力更强。另外一个就是百锐腾心率带的那个触片和心率数据的发射器连接的部分很脆弱,我的第一条心率带就是因为那个原因坏掉。据说佳明的心率带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谁知道之所以没有发生这个状况,是因为使用他们心率带的人没有用坏掉,已经又买下一代新的了,就像使用苹果手机的人,不是因为手机坏了而换下一代苹果。

有期待还是好的。

2017-06
5

只是在坚持

By xrspook @ 10:52:39 归类于: 烂日记

去电影院把一部电影十刷,那是什么一个感觉。那个感觉就像是长跑,跑到了15K以上,余下还有3K不到,脑子里已经一片空白,只是任务摆在那里,你得继续跑下去。当你的跑量累积到5000K以上,你会感觉什么事貌似都已经经历过,再也没有一开始的那种兴奋,也没想着要继续探索些什么,你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自己既定的计划而已。唯一让你觉得兴奋的可能是穿上了新买的跑鞋或者其他装备,又或者是选择了一条往常没试过的路线,再或者是必须在限定的时间以内完成任务。跑步本身变得已经平淡无奇,是其它额外的因素让你觉得还有些奔头。把同一个电影去电影院刷十次的感觉有点类似。电影本身我已经几乎可以把某些台词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唯一让我觉得还很兴奋的就只是那个电影院我之前没去过。在买票之前我甚至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我应该用什么交通工具前往,需要预计多长时间。还有就是那个电影院的环境怎么样,会不会有《摔跤吧!爸爸》相关的各种宣传介质。几乎可以这么说,所有的这些兴奋点当我步入放映厅开始看电影之前已经全部揭晓了。除非那个电影院太特别,比如说音效非常不好,或者屏幕上有些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再或者是座位梯度不够可能前面的人会对你造成遮挡,最后的不确定因素是和你一起观影的那些人的素质如何。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我看多了还是我身边的人的素质真的一次不如一次。因为随着上映时间延长,我身边的观影小伙伴也从青年人逐渐转变为全家人,现在甚至变成了家长带着可能幼儿园都没上的小孩去看。电影本身不会让我觉得烦,但是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被身边的小孩骚扰的话,自然而然会产生厌恶心理。电影一开播,小孩就已经在那里哭闹。看到某些没有对白的长镜头,有些小孩就举起了手里的各种玩意,或者是扇子或者是气球。有时候我会想之所以遇到这种人是不是因为我买的电影票一次比一次便宜呢?如果我买的是40块钱以上甚至80块钱以上的电影票,会不会就不会有这种遭遇?毕竟真的让我烦的那一次电影票的价格才13块钱。

《摔跤吧!爸爸》是5月5号正式上映的,我在6月3号完成了第十刷。也就是在一个月之内,我看了十次。平均起来3天多一点我就去看了一次。想想都觉得这很疯狂。但这只是我去电影院看的次数,如果包括之前做各种歌舞和短篇的时间轴、翻译,还有后续的各种对白整理,这部片子加起来估计我已经看了15次以上。于是现在你再让我看,感觉已经跟一开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因为我的注意力会放在一些莫名其妙的细节上面。对普通人来说,那非常微不足道。但大方向我很早以前就已经把握到了,只有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小地方才会让我有更多的动力继续看下去。我不知道制作人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看太多了,实在再也看不下去了。昨天晚上我换了个口味看了一部2017年的新印度电影。但是我同样觉得有点儿看不下去了,尤其是一到歌舞的时候,我就自然地开启开小差模式。因为那些歌就纯粹是歌舞而已,剪掉也无关紧要。而更重要的是那些歌曲一点都不亮眼,没有引起我的共鸣。而至于跳舞的部分,我也没感觉到跟其他有什么很大的差距。一部看过15次以上的电影,我尚且没有这个感觉,但这一部我一次都没有看过的,居然会这样。大概这就是差距。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的原因,反正我整个人都感觉懒洋洋,什么都不想干。

2016-09
27

爱吃苦

By xrspook @ 7:39:20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早上在围脖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跑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吃苦和坚持中,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的力量推动着你往前走。对我来说,跑步也好,刻橡皮章也好,都是这样。唯一的不同是,一个是人在户外,不断移动,GPS能记录下来,但另外一个,只是手指在方寸的橡皮上移动,对外人来说,你只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这一静一动的两个在外行人看来根本毫无关系。就像跑步跟作家一样,如果不是有个村上春树,大概人们都不会觉得原来那是那么的搭。

任何事都不容易,刻橡皮章,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会舒服一点,你感觉不到疲劳,但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小时,N小时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长时间都保持同一个动作且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于是酸痛就自然袭来了。痛了累了就叫停吗?我的目标是把这个章子刻好,我不能停下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那些艺术大师,要刻一个作品,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年,其间当然要停下来。但我只不过是刻一个几个平方厘米的小小橡皮章,我应该一性完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怎么说服自己,继续干下去?这种能力无论是在刻橡皮章还是跑步的时候都很必须,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个,是因为我有目标,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明白要到达个水平。刻橡皮章这种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越来越疲惫,虽然成绩也慢慢地显露出来,对我来说大概是因为,看到刻出来的很多碎片以及橡皮章上的图案,让我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至于跑步,一开始的时候,你需要从普通状态转为跑步有氧状态挣扎一番。那可能持续一两分钟,也可能得持续十几分钟,但总会过去。虽然感到不是很舒服,但是要忍下来,还不算太难。跑步是一个全方位虐的过程,你可以以你最大的心率往前冲个几百米。对我来说,百米开外那就已经是在考验意志了。你可以长时间让自己慢慢地跑下去,慢慢地体会流汗脱水甚至饥饿虚脱的来袭。你也可以把速度飙到最高,享受那种几乎喘不过气的无氧状态。橡皮章的疲劳是随着时间推移积累而成的,但跑步的疲劳,你可以在一开始的几分钟就把自己拉爆。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跑步你一直处在一个,运动的状态,除了每次跑步记录下来的数据以及用电子设备记录下来的轨迹,经过数理分析以后得出你到底在进步还是退步,进步了多少。跑步的成败,别人比较难从跑步的过程中去衡量,这和橡皮章,慢慢会出成果有明显的区别。跑步的时候在别人的眼中你只是不断地向前,让左脚踏在右脚的前面,然后再用右脚踏在左脚前面,不断地重复。但橡皮章,越是接近尾声,别人就越容易看出你的成果。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一个多小时甚至几个小时都在跑步或者刻橡皮章,结束的那一刻,反而你会觉得,有点空虚。但其实那是我一直想做到的,不是吗?长时间的爱恨纠缠、身心折磨,与最后的大功告成相比,前者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一直以来,我们追求的都是结果,但实际上,最吸引我的,是那个煎熬的过程,是那个过程让我成长,而不是那个结果让我真的得到了些什么。如果人人都能明白这个,崇尚这个,大概现在就没有那么多人会故意走捷径,用钱去买通一切,大开绿色通道。

有时我会觉得自己是个神经病,怎么会把吃苦当做非常有趣的游戏。

2016-07
20

最后一次免费瑜伽课

By xrspook @ 7:56:3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是单位给钱对于这个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免费瑜伽课。从六月开始算,每个月一次,所以2016年下来是七次。之前单位的打算是。一个月两次瑜伽,一次是请老师过来教,另外一次是我们自己练。但后来发现,对初学者来说根本做不到,所以我们就把2016年的7次瑜伽课机会全部用在一开始,做到每周一次。虽然只是每周一次,但7次瑜伽课全部都有参与的人其实不多,我是其中一个,我们就只有3个人做到了。占参加瑜伽课的人的1/3。免费的课,会发生这种事,如果是付费的课,大家还会这般缺席吗?当然,大家不是故意要缺席,但因为某些事,总是不得已。无论上什么课,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靠谱的方式,如果你无法做到坚持,哪怕只是坚持7次,很难保证你真的会有什么所成。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打算是星期一游泳,星期二跟星期四跑步,星期三做其它的workout。因为瑜伽课是在星期二晚上,所以我将会非常艰辛,先跑完10K,然后再去上瑜伽课。中间的吃饭时间非常的紧迫,要不我就得在跑步和瑜伽之间把东西吃完,要不我就等下课8点半甚至9点以后才开始吃。

免费的瑜伽课已经上完了,如果要我付费参与的话,我还给这个钱吗?老师现在每次给我们上课,费用是350元。如果是不需要开发票,估计可以谈到300块钱一次。如果每人每月交100元的话,9个人下来,基本上可以做到每个月上3到4次瑜伽课。但真的有必要这么干吗?有时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是不满意这个老师还是不满意瑜伽的这种练习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老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套路,纯粹随心所欲,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让我摸不着边,没办法建立持久的兴趣。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这个动作的目标是什么,这个动作有哪一些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要求,这个动作在做的时候会容易出现些什么问题,或者如果你感受到哪里不对劲了,就不要再勉强。这些问题显然老师都没有在课上完完全全地回答上。甚至有时我在怀疑他是不是故意不说这些。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如果她不告诉你这个动作的目标是要拉升或者放松某处肌肉的话,你怎么可能完全凭借自己个人的感觉感受出来呢!因为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所以你的动作变形了,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你自己却茫然不知。这简直在开国际玩笑啊!幸好这个老师教的是瑜伽,一些很慢很慢的动作,一些你不到位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的动作。如果她教的是器械健身的话,那么估计问题就会相当严重。之前我觉得有老师教瑜伽,就会有人给你指点不正确的地方,练习起来会更规范,更安全,但这个老师给我的感觉怪怪的。是不是所有瑜伽老师都这样?还是说纯粹只是这个是这般呢?上面我发问的问题我们的瑜伽老师都没有回答,但那在瑜伽书本教材和瑜伽教学视频里都有很详细的讲解。到底怎样学习效果才会更好,我还没办法回答,因为我还没试过长期用其它方式练习瑜伽。要养成一个习惯,通常需要21天,现在我只上了七周的瑜伽课,练习频率是每周一回60分钟。如果,我要更上一层楼,我必须得付出更多。

在瑜伽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更愿意走我自己选择的路,而不是依靠我们的瑜伽老师。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