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
17

认识大腿肌肉群

By xrspook @ 19:48:59 归类于: 烂日记

从不知道股四头肌是神马到知道了四头肌其实就是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主要肌肉群,腘绳肌是大腿后侧的主要肌肉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膜肌和半腱肌。为什么要知道得如此清楚?因为不清楚就没办法描述出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别人就很难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了。医生的诊断也是这么个过程。不过实际上呢,我还没到那个程度,反正坐着看GA的时候我也要按摩,顺便就让自己按得明明白白不是更好?到底我最痛的是哪里?到底在哪片区域?哪个点?虽然下楼梯的时候还是感觉痛了一大片,但按摩的手就那么一双,乱按乱推效率太低。而且,也只有知道具体是哪个部位最受死了我才会知道我哪里最弱,做哪些动作最让我遭罪。这些动作我就得循序渐进了。

事实证明,股四头肌除了我一直都摸不到具体在哪里的股中间肌以外,其余三个都在痛,严重程度分别是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在痛,大腿内侧的内收肌也是。这两个内侧的肌肉都只有在我下蹲腿分得很开的时候才会被强烈锻炼到,显然,周日的N+TC Tour Guangzhou我很多深蹲的动作用的都是相扑深蹲的模式,我就从来没一次性做过那么多那么大强度的相扑深蹲。我确信如果是标准深蹲做得比较多的话昨天和今天我痛的部位的严重程度就不是现在这个样了。

关于肌肉酸痛,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是乳酸堆积和肌肉微撕裂,但今天稍微搜索了一下说那是因为结缔组织紊乱?尤其是慢性酸痛。急性酸痛在运动结束后很短一段时间也就没了,但慢性酸痛会出现在运动24-48小时后。平时呢,我的慢性酸痛会发生在运动后的隔一天,但这次,急性酸痛和慢性酸痛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从那天我感觉到开始痛就没有明显地减轻过,真牛逼!我觉得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进行了剧烈的运动后N+TC Tour居然就没有安排足够时间足够强度的拉伸。股四头肌的拉伸很明显主要是靠单手抓单脚脚跟屈膝,平衡好的人单脚可以站稳,平衡不好的人,借别人一个肩膀也就够了,做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蹲类的动作却没有做彻底的股四头肌拉伸,他们是故意让我们作死的吗?

还记得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我的股内侧肌也弱弱地痛过一段时间,但那种痛跟现在这种没法比。那时我才知道了原来快走和跑步不一样,即便我只是从间歇快走跑步换为全程跑步,身体所要动用的肌肉还是有区别的。你有听说过走路会动用股内侧肌吗?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确信我的跑步方式得动用到股内侧肌。

昨天一整天我都在鬼叫鬼叫,当然绝大多数情况都没有哼出声,但看到我面部表情的估计都会觉得非常喜感。上个厕所要蹲下得靠勇气,下个楼梯台阶得靠深呼吸,下楼梯的时候我是恨不得可以抓住扶手把身体大部分体重都转到手上,但那样做太夸张了不是吗?自己感觉相当痛苦,别人却可能无法理解我的囧。

据说维生素C能减缓症状,今天开始我已经在嗑了,早中晚各2片。据说热敷也能解决问题,但我今天白天实在是没有时间做热敷,希望晚上能干那么一下下。

痛得要死,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还得那么坚持去跑步,但你知道吗?只是一开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酸痛,过一阵子就好了,大概是跑起来血液循环好了,内吗啡也来了。但出于心理安慰,我还是把昨天的9K减成了7K。

今晚,9K回归,我接招受死吧。

2014-01
18

为了能跑得更快更好

By xrspook @ 22:19:31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的Nike+路上我遇到了不少跑者,但骑车的少了。遇到了大概有4个男的1个女的,那个女的上周我遇到过一次,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差不多的地点。上周,我那段在走路她在跑步,这周,我俩都在跑步,相对而过。她穿得好专业,相比之下我真心太业余了,除了Mizuno的鞋子(还只是入门级的crusader 6呢!),我全身上下没有一件东西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专业跑路的。哪有穿着一件随便印花,还不是速干型的黑色TEE跑步的!哪有穿着厚厚卫生衣材质棉运动裤跑步的!就更加不用说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跑,我只是穿着短袖带着毛线手套快走的时候是多么不协调了。在路人的眼里,我是一个怪人,尼玛的大冷天穿个短袖还戴手套!在跑者的眼里,他们会觉得这个半吊子的太奇葩。

我的着装很业余,我的速度也很业余。今天我完全hold住了自己的跑步速度,所以我可以一直地跑,通常是因为到达了我自己给自己设定了的地标而停下而不是因为呼吸跟不上而必须换急行去调节。但我跑步的速度,估计一个一米七五以上的用快走那是绝对可以可以和我并肩前进。

我穿得很业余,我的速度也很业余,但其实我内在装备的不业余。我用11路车Nike+过的路程不能算非常业余了(加上今天的有494公里),试问一个纯粹闹着玩的怎么会累积出这种里程。其次,我的身体配备也不业余,该有的都已经有了,所以我或许还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蹭到某些皮肤,但起码我的核心肌肉群、我的大腿小腿、我的手臂肩膀和脖子全部都能轻松hold住10公里,如果是半马的距离,我需要用3个小时,我试过可以搞上接近4个小时,但那是急行。一开始的时候我的脚底总是会磨出水泡(当时是急行,不是跑步,而且很多时候我穿的是Nike AF-1[板鞋]和非毛巾底的袜子),但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基本不会发生。我不是竞技模式的,但显然,我的身体已经完全进入了减肥的跑步模式。

今天我希望能把这段连续搞了3周的线路搞进3小时以内,但还是差了3分钟,如果我在前两公里也跑跑,又或者我是跑着穿越珠江琶堤和花城广场的话,以我今天的速度前进,我就能搞进3小时了!又或许,我可以不增加跑步的距离,我可以提升跑步的速度。这应该可以的!我觉得我的心肺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这周我又比上一周增加了跑步的比例,但缩短的时间并不多,所以说,我应该是跑步速度压下去了。因为跑步距离增加,在超过16公里,恰好要跑步换急行上坡的时候我觉得大腿肌肉不够用,那时,我感到了弱弱的酸软,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我重心跑偏然后崴脚膝盖受力奇葩等现象那是要接踵而来的。幸好,今天那些恶果都没有发生,我只是感觉到了酸而已,而且在急行一百多米以内我就感觉不到了。在换急行之前,我大概连续跑了2公里。如果我要把跑步比例继续提升,我必须增强大腿的肌肉。更长时间的静蹲也好深蹲和剪蹲以及其它腿部力量动作锻炼也好。人家减肥是为了把维度减少,但在减肥的路上我却觉得不增加肌肉不能让我继续爽歪地继续挑战自我,够矛盾有木有。天天我都在处于饥饿状态,我拿什么去长肌肉?

今晚我吃得不少,但现在我是真心又饿了……

外加累了和困了,周公在召唤我!

2013-10
29

文字键人才是我

By xrspook @ 18:34:5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并没有像前几个月那样在写X观后感的时候做一大堆的gif,相反,我昨天一个都没有做。我甚至连PS都没怎么用,只是处理了一下图片的大小而已。于是,昨天的X观后感是长期以来最纯粹的。纯粹得只是文字,只是感想,只是分析,不打广告,不吸引眼球。其实,这才是xrspook。过去做那么多的gif我只是想用nonverbal的方式展示,但那很累,非常累。做的时候累,上传那些大块头gif更加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可以从一个PPV做二十几个gif到一个都不做。我不是在敷衍Alberto Del Rio,我也不是不做无可争议死忠了,只是我觉得,爱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我开始当ADR粉丝之前我就已经会做gif了,但从前我做的gif没有我当了摔迷以后做得多。有人喜欢用gif说明问题,在gif里插入文字或为gif写一句短小的话表达他们的观点,但我不是,我跟他们相反,我做gif是为了让别人在看我文字的同时能有更直观的理解而已。情况就像是漫画里图片与文字的关系以及小说里文字与插图的关系。我是一个“键人”,我的主攻项是文字,你有听说过一本小说没有插图却有人抱怨的么?插图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以后一切都好办了。

于是昨天下午下班前我就已经完成了X观后感,昨晚就只是需要搞定3小时的PPV而已。因此我可以照常的运动自由自在。PPV是很重要,但我已经扔下去3小时了!如果一定要每个PPV都扔下去7小时的话这太强奸了!!!

我计划已久,昨晚的plank我延长了自己的记录到达了2分半钟。30秒会让你有大不同的感受,当别人问我2分钟plank结束的时候我是觉得已经到达极限还是我只是到时间就起来,我的回答是:“到时间就起来。”我知道2分钟不是我的极限,因为到了2分钟,我还是可以很轻松,刷的一下弹起来,我知道我可以撑更久,于是,昨晚我就延长了30秒。你还是会不时偷看秒表,但一旦你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自己要挑战的不是两分钟而已的话,你的心态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每次plank我都会把略动感的音乐开得挺大声,为的就是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实际上,到达某种很痛苦的状态的时候,脑子里就只希望秒表上的数字走快一点而已。昨晚是我plank那么久以来的第一次,在2-2.5分钟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大腿也在抖。我知道肩膀抖是怎样的,我知道随着深呼吸前腰后背抖是怎样的,昨晚是第一次,我觉得大腿也居然加入了大喊“我也快到极限”的行列了。在那个时候,平时很搞死我的呼吸已经不再搞死我,搞死我的是全身肌肉一起抗议,哈哈哈,是否可以得出结论我的呼吸在2分钟开外的时候已经成功突破“极点”了呢?人人都说长跑的时候会有“极点”,但我这个很懒很懒的人从来都是没到“极点”就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极点到底是什么。但现在,貌似对我来说不过是短跑的plank随着时间的增长已经渐渐进入了长跑的节奏。我才不会告诉你,2.5分钟的plank以后我是趴在地上好几秒才踉跄爬起来。30秒很短,但却也可以让你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今晚,我要继续体验那种“极点”的颤抖。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