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
24

穷人的历史

By xrspook @ 19:35:4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和妈妈去了下九路。她说估计上一次我们去那个地方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自从我再也不去那里的班尼路买衣服以后,估计就再也没去过那个地方。工作之后,我一个人去过下九路,但只是去那里的麦当劳吃了一个午餐。还记得那天我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地点在龙津路。

下九路满载了我很多童年回忆,现在再去感觉跟以前真的大不一样。以前总觉得上下九很长,走完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我觉得怎么这么快就没了。那些熟悉的店铺有些已经不见了,比如说趣香以及第十甫商店。有些还在,比如说皇上皇以及莲香楼。今天的皇上皇特价散装腊肠19元一斤,所以排了很长的队伍。买腊肠的人都是直接拿出一张一百块。所以抱走的那袋腊肠就像一捆柴一样。估计腊肠是限量的,比如每人最多只能一百,所以他们抱走的分量也都差不多。我妈问过我要不要吃,如果要的话就去排队,我对那个东西没有兴趣,吃腊肠大概就只有外婆,而我妈说外婆的腊肠已经足够多了。

在下九路的还有以前经常去的新华书店,但实际上新华书店没有消失,只是挪了个地方,从一个人流很旺的铺面挪到了一个比较冷清的地方。说来也怪,上下九从西向东走,右侧店铺我感觉总要比左侧的旺场。小时候我觉得下九路很高大上,因为可以看到很多在我生活的那片工业区里看不到的东西,但现在再去看的时候觉得那里有龙混杂、乱七八糟。我小的时候,逛上下九的大都是本地人,叫卖声全部都是粤语的,但现在你几乎听不到一句粤语叫卖声。卖家说的是普通话,逛街的人着各种语言,唯独几乎没有粤语。那个地方还能给我留下什么感觉呢?我真说不出来。那些店铺开在广州或者开在其它地方都一样,如果只是从店铺名字看,你根本分不清自己在哪里。就像现在如果去大型的购物广场,如果从里面营业的店铺来看,你根本说不清自己身在何方,唯有那个购物广场的独特环境设计才让你感知得到原来你在那个地方。无论是鱼龙混杂的小店,还是高大上的名牌,都会出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那里有大大小小的商业区让他们聚集。

走出下九路,进入多宝路。然后是华贵路,接着是龙津路,才让人终于有点找回当年记忆的感觉,但是只有半条路你会有感觉,因为一半是旧的老社区,一半是新建的高大电梯房。于是你不禁要问,如果是看着马路的那一边,我到底身在何方?从小开始我就一直很想走进那些老房子,竹筒屋也好,西关大屋也好,普通的骑楼也好,到底那些水泥的、砖木结构的,甚至全部木楼梯的上面住的人家是怎样的呢?但貌似,我却没有一个亲戚住在那些房子里,所以我没有机会上去一看究竟。住在那些地方的,会是什么人呢?先不说那些只是临时租住进去住的外地人,从前住在那里的广州人,他们估计身份不低,才能住在那些地方。因为真正的穷人没有房子。

从前有很多穷人以船为家,一直就漂泊在珠江,所以广州在我妈妈还读小学的那个年代有很多沿河岸建立的小学。因为有很多适龄的孩子是船上人家的,说不定某一天他们的船停在哪里,所以孩子上学也只能走水路。回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如何谈得上认真学习?能完成好作业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那些小学已经全部消失,因为很久以前广州就已经没有了那些水上人家。从前靠着各家各户的小船运货业务,现在已经被大船和陆运取代。那是广州一个很特殊的历史印记,随着我妈妈那一辈人的老去,估计也只能成为尘封的历史。因为他们从前都不是有权有势的人,所以他们记忆自然不会被载入史册。有说西关小姐的,有说东山少爷的,但从来就没有人说过珠江上那些以船为家的人家。把这些记忆重新积攒起来估计很有趣,但谁去做呢?

富人的历史会被打上文物的标签,穷人的历史就像梦一样被时间吞噬。

2017-12
3

大大的幸福感

By xrspook @ 21:11:47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晚上我睡了十个小时,昨天晚上我睡了十个小时有多,两次都是睡到自然醒。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困,但情况就这样。睡醒以后如果我下午还是要睡,依然可以睡着,但是昨天下午我没有睡,今天也没有。

今天中午,我和我妈去了宜家家私吃我那块宜家送的生日蛋糕,上一次我妈去吃的时候是抹茶花卷,这次又换回了经典的蓝莓芝士。显然我和我妈都比较喜欢蓝莓芝士,但是生日蛋糕的种类是什么不由得我们决定。记得有一年生日蛋糕是提拉米苏。但那么多种蛋糕里面,我们还是最喜欢蓝莓芝士。感觉我们已经很久都没有吃过芝士蛋糕,今天我们要了一个云耳鸡肉饭两杯热饮以及一块生日蛋糕。这样已经足够,不觉得渴,因为我跟我妈都各自喝了四杯东西。我喝了两杯咖啡一杯奶茶一杯开水,我妈喝了两杯奶茶两杯咖啡。总咖啡因含量我妈比我多,因为她喝的两杯都是浓咖啡,我喝的一杯是美式咖啡一杯浓溶咖啡,但即便这样,我还是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咖啡因的作用。显然我对咖啡因这东西非常敏感。刚刚喝完第二杯咖啡,我就已经感觉到咖啡因的效果。我觉得那对我来说就像是有点喝多了,大概血液沸腾就是这个感觉。在盛夏的时候跑完步,有点脱水或者中暑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你说我心跳加速吗?又不完全是那样,因为从心率数据看来,其实没高多少,但是就是有那种大脑充血的兴奋感。还记得从前,我最喜欢周六晨跑以后去麦当劳吃它们六块钱的早餐,然后喝下三杯现煮咖啡,然后再打包一杯回家。现在想想都觉得这么干很疯狂,因为麦当劳的咖啡真的非常浓。麦当劳和宜家的咖啡因含量不相上下。现在即便再去麦当劳,我也只会自己喝一杯然后打包一杯回家,不过这种操作已经很久都没干了,因为每个周末我都会拖延症,很晚才开跑,所以没办法在早上10点半之前,完成跑步,并到达万国广场的麦当劳。

11月是我妈身份证上的生日,12月是我的。所以这两个月份我们都会去宜家家私吃我们的生日蛋糕。每一次我们都一起去。这种事情已经持续了两年或者以上。还记得很久以前,我就曾经听说宜家有为每个会员发放生日蛋糕券,但是我妈拿到券却比我早,虽然我的会员会龄要比她长。

今天的宜家家私人不是很多。我们也没什么要买,所以只是进去吃,然后空手出来。临走之前,我们在小卖部习惯地吃了两个一块钱的冰淇淋。这个十年不变的价格真的让人很感动。大概所有宜家家私的老会员都会更喜欢它一块钱的冰淇淋而不喜欢它两块钱的双色冰淇淋。宜家家私二楼小餐厅的食品价格在不断地提高,一楼小卖部的其它食品价格也一样,唯独那个一块钱的冰淇淋还在继续它的传奇。曾经一块钱的冰淇淋消失过,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重新在工作日出现,现在更加是恢复到了工作日和节假日都有。那些五块钱就能吃热狗和无限畅饮汽水的日子不再了,但起码现在我们还能吃到一块钱的软冰淇淋。

小小的福利也能让人产生大大的幸福感。

2017-08
2

适应生活

By xrspook @ 16:00:27 归类于: 烂日记

生活在继续。只有我不断地去适应,生活不会为我让路。我需要面对的不只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有前人留下的一大摊麻烦事。如果只是我自己的问题,所有都由我一个人承担就好,毕竟是自己从前做得不对,才会导致后来很麻烦,但是如果是别人的事,自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怨气,为什么他们居然可以这样。自然而然粗口就会脱口而出。但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他们之前就已经做得很好,我也没必要去接手他们。,接手不接手这种事,有些是因为前人做得不好,所以要去收拾烂摊子。但是也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前人不干这一行了,或者退休了或者去世了,你得继续把这个传承下去。前一条是我真正面对的,后一条是我看电视里的纪录片学回来的。我多么希望后一条发生在我身上,但到此为止,如果说后一条真的发生过,那个人只能是我妈。有些事她不干了,我就补上。比如说,从前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由她购置回来,但现在那个人换成是我了,尤其是那些很重的主食。从前买牛奶是我妈的事,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把那个责任交给了一号店,但现在一号店由京东配送了,一号店的快递哥直接扛着牛奶就冲上我家没有电梯的六楼,但京东的却不这么干。在一号店买牛奶估计也快两年了,现在有这么一个变故,实在令我很彷徨,难道往后我如果要在一号店买牛奶,需要选择自提吗?买洗衣液,买牛奶,买洗洁精等等,这些都是我的事。买这些东西,不只是把它买回来给钱那么简单,因为是一个女人,所以会纠结在这一家买还是那一家买,哪里的折扣更大,还有就是哪个品牌的型号会更好用。这些操心事从前都是我妈烦的,现在轮到我了。我不知道她以前有没有烦过价格或优惠这种事,毕竟在我很小的时候,买这些东西就只有一个途径,没有那么多的比较,现在网店一大堆,超市也一大堆,不同时候折扣不一样,所以要考虑的东西很多。现在只是主食和一些生活用品,到往后可能连买菜添置家具,甚至家里的装修都会落在我头上。毕竟这一切都是独立不可缺少的。你可以买一个智能设备帮你做很多事,比如说扫地,比如说煮饭,但是,一些事情要做到极致往往那些编程机器做不到。比如做一顿好吃的,就必须有一个厨师,他必须得倾注他的心血,而不是把所有食材都放到一个机器里,自动出来一个令你很满意让别人觉得很有诚意的食物。

生活中的所有要做到极致,你都必须投入精力投入时间,但人生的长度限定了。你只能取舍在哪个地方倾注多一点,也正是因为这样,你必须得放弃生活中一些你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就像一个桌面,就只有那么大,你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堆在上面,这样的话你就没有足够的空间调动完成你的工作。电脑的内存也一个道理,闲置的东西你就得把它清理掉,内存空间才会足够大,让你正在做的事能够顺畅地运行。生活有非常多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归根到底,核心的东西都一样。我很喜欢折腾电脑,同事问我为什么当年我不报计算机。实际上当年高考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如果分数足够高,我会去广外读物流。但我的分不够,于是就去了华农读食品。食品也好物流也好,如果做到一定程度,肯定离不开计算机,而且不只是只懂皮毛,而是得深入。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怎么入门不重要,你把一门学科发挥到极致,那才是真的牛叉,反正到极致的时候,所有路都又回到一个点上。

完美是重点。

2017-07
17

剁手礼物

By xrspook @ 8:21:05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一大早,我在京东的Mizuno旗舰店为我妈买了一双跑鞋。其实618的时候就想买,但后来才发现所有低价的款式一律都没有38码。我个人觉得38和38.5区别不大,但我妈一直认为差了5mm,差了很远。618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尺码,少数有38码的价格高一点,但却不好看。难道跑步的人里面就有那么多38码的脚吗?还是说,这些对Mizuno来说算是低端入门的跑鞋大家都不是买来跑步的,而是拿来通勤的。一直以来,我买的通常都是Mizuno的次顶级的跑鞋,通常都不会遇到没有我需要的那个尺码。即便是到了最后断码的时候,可能还有我的尺码。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穿的235是比较正路的一个码数,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可能我这个尺码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偏小一点的,而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现在的人长得越来越高吧.

跑步这些年得出的经验告诉我,Mizuno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品牌。我穿过李宁的,Nike的,New Balance的,但最后还是觉得Mizuno的最符合我的习惯。Mizuno跑鞋非常耐磨,而且非常耐穿。以我现在的跑步习惯,一双跑鞋可以跑个800K以上。即便跑了800K,你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把大底暴露出来,你不会觉得这双鞋已经穿了那么久。大概是因为现在跑步基本上我都不用脚跟落地。也正是因为这样,整双鞋子受力反而主要落在前脚掌。于是现在的鞋子,比我一开始跑步时穿的那些更耐穿了。鞋子跑过了800K,但是样子看上去还很崭新,也没有出现开胶之类的现象。可想而知,如果鞋子只是用来通勤,应该穿个五年没有问题。美津浓是日本的品牌,大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跑鞋的设计更符合东方人的脚型。

迪卡侬的鞋子是很便宜,但其舒适性和透气性方面跟Mizuno的简直无法比,更加不要说,穿了一段时间以后,鞋子的回弹性相差多远。尤其是你把迪卡侬的鞋子和Mizuno的鞋子都拿去洗、晾干,就能看出两双鞋的区别。Mizuno的很快就干了,如果你拿个风扇对着它,三个小时之内,鞋子就可以从全湿干到90%以上。相比之下,迪卡侬的鞋子做不到。干的时候,迪卡侬的鞋子和Mizuno的鞋子重量差不多,但全湿了以后,二者的重量就相差很大。一方面这说明了二者所用的材质非常不一样,第二也说明了为什么两双鞋子的透气性会相差那么远。近四年来我只买过一双Mizuno的入门跑鞋,那也是我的第一双跑鞋,我跑了500K以上就把它给我妈了,因为不知道为什么,那双鞋子偏长,所以我能穿,我妈居然也能穿得下。我妈说虽然这双鞋子已经穿了接近四年,跑了很多路,也走了很多路,但其回弹性和透气性还是完胜迪卡侬穿了半年不到的鞋子,不只是迪卡侬的,李宁的也不如它,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李宁的鞋子,我从来都没有穿习惯过,总觉得尺码偏小,但即便我买大一码,还是觉得不符合我的脚型。不知道李宁是根据什么来设计他们的跑鞋的,反正那个脚型就是跟我不太一致。相比之下,我对Nike的适应程度更高,但问题是他们的跑鞋大多卖的是颜值,而且价格很贵。从鞋子的设计你就能看出,那不是一双可以让你磨上500K的跑鞋。所以综上所述,Mizuno是最实在的,适合我这种穷人。

而之所以要为我妈买鞋,是因为两百多块钱的那个价格,估计她自己是不会买。以一双跑鞋能穿五年计算,我实在不敢算自己还能为我妈买多少双鞋。在我还有机会的时候,我当然就要抓紧。

一个30岁的人就在想死亡,貌似很不恰当,但实际上,父母的身体健康一直让我觉得,可能他们不能陪我太长时间了,大概那个数不会超过二十年。

2017-05
1

带上爸妈看电影

By xrspook @ 17:22:3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带着爸妈去广州花城汇UA看了广州FIRST DAY FIRST SHOW的《摔跤吧!爸爸》。这是我这辈子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一家三口去看电影。我妈说从前我爸是个电影的狂热粉丝。每次有新片上映,他都会去看,而且通常一部电影他还不止看一遍。对上一次我爸是什么时候看电影已经很难再记起来。但显然,对我爸和我妈来说,他们对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印度电影就是《流浪者》。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些年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非常少,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少。我妈甚至不只记得她对上一次看的是《流浪者》,她甚至可以把流浪者的歌哼唱出来。可以说明,当年的流浪者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绝对是顶级的。如果你是三十几岁的人,你还能记起你几岁时候看过的某个电视剧或动画片的主题曲吗?

三十年前的,电影院跟现在的电影院有了非常巨大的区别。荧幕大小有区别,音响效果有区别,但最大的区别可能是电影院的大小。昨天我们去的UA 2号厅,有112个座位。我爸说以前的电影院,分前中后三块,光是前的一块,就要比这样一个厅都大。现在其实也有那些大厅。广州有能容纳四百多人的大厅。如果那出现在一些新的电影院,电影院一定是横向长方形的。比如说天河城的,正佳广场的,或者万胜围的,但如果那是一个比较老的电影院,那样的大厅就是竖向长方形的,比如说是二宫。

要带他们去看《摔跤吧!爸爸》,我之前几乎没说过什么。看完以后我也没有问什么。也不能说我没有问,我问过,但他们没有给我什么答复。于是我就干脆不问了。电影好不好,观众心里知道。如果某天他把这部电影作为和别人交流时的谈资。这部电影就算是体现了它的价值。

我以为我看这部电影会哭,甚至哭得很厉害,但实际上我只有两个场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因为我心肠太硬吗?可能不是。又没有死人分手那种场景,为什么要哭呢!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激烈的摔跤场面。激烈和哭没什么必然关系啊!因为这部电影相当写实,几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所以那些温情的场景让我觉得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我感觉到很窝心,但是不会哭。这部电影的笑点主要落在轻松调侃的对话上面,而搞笑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女儿们的表哥。几乎每到那个人说话,全场就知道,有笑点了!但其实,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真实的,而不像其它印度电影一样,某个小角色专门为搞笑而设,那样的角色通常都是某个仆人。

140分钟的电影,听上去好像很长。但实际上看的时候,我却觉得前面的故事好像还没说完就已经过掉了。因为我总觉得印度电影的铺垫应该不止这样。这到底是因为我看印度电影已经熟悉到一个程度,还是因为我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砍掉了21分钟,所以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会不知觉的去找那21分钟到底在哪里。

《摔跤吧!爸爸》我肯定还要去二刷。不只要刷,可能要三刷四刷,甚至上映多少个周末,我就去刷多少遍。去电影院花钱看印度电影这种事一年之内不会有多少回。如果那部电影是米叔的,频率将更低。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关心的重点会变成什么呢?但其实到现在为止,除了我参与做字幕或时间轴的米叔的电影,我完整看过第二遍的也就只有PK。第一次在电脑上看,用十几个GB的高清完整原声版本。第二次在电视上看,那是CCAV-6播的普通话阉割版。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