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囊如果不是异位症导致的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妇科的常见病。研究发现约50%的不孕都跟这个东西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又跟痛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不长在子宫里面,长到了子宫外面就叫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长在卵巢就变成了卵巢子宫内膜异囊肿,如果长在子宫的肌肉里就成了子宫腺肌病。如果游离出来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其它地方,比如肠道泌尿系统又或者是腹腔胸腔等就会有更加离奇的表现,有些异位症扎根在肺部,那个患者就会出现月经的时候咳血,但月经过了又没了。这个表现非常吓人,但是又跟肺部的病变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咳出来的实际上是姨妈,很诡异,估计会头痛死呼吸科的医生。
当我第一次在我的B超报告上看到巧克力囊肿这种的时候,我马上去搜索,立马知道这个东西是会复发的,但直到我做完手术,那些可能是最辛苦的日子过去以后,我慢慢研究发现这个东西不仅仅会复发,而且无论你积极对待还是消极对待,复发几率都不低。37岁的时候我做了第一次腹腔镜的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在做这个的同时,我也进行了盆腔粘连松解术。如果复发了,我可以怎么办?有些人会继续做第二次手术,但研究表明第二次手术的难度比第一次还大,因为盆腔的粘连会更严重,而且即便做了第二次手术,依然会复发。所以现在的医生大多会建议一生只做一次这样的手术,这个手术指的是腹腔镜或者开腹,往后的日子用其它方式维持。如果囊肿很大的话就采用超声介入穿刺,如果不是很大就用药物控制。但也不排除的确会有第二次手术,比如绝经以后囊肿又重新出现,而且达到手术指证,那个时候就会进行全子宫及双附件的彻底切除,这个称之为根治。相比之下,之前的那个剔除术叫保守治疗。
为什么有些人会复发,有些人又不会。当然这个不会我倒真说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不会,还是只是观察的5年之内没有复发。对癌症病人来说,5年之内如果没有复发就称之为痊愈,但是这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没有人做过5-10年甚至终身的跟踪随访呢?所以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在做过一次手术之后终生都没有复发的呢?各种文献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那样的复发数据,有可能是几个月的,有可能是一年为观察期,如果能达到三年至五年已经很牛逼,但是通常三年之内复发的累计概率就已经达到了接近50%,所以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个复发的正态分布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这么一个可能性,扛过了多少年以后,这个人就不再复发了,又或者其实根本不需要研究终生,因为绝经之后,当雌性激素降低到一定水平,那些曾经无比活跃的子宫内膜细胞就会早早打卡退休变成我们肚子里的一坨沉睡的肉肉。反过来,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么一个数据,有多少人是在绝经之前都没有复发过的呢?
昨天之前我一直默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就是俗称的巧克力囊肿必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因为那个名字都是这么写的。后来我发现他们并不是这样的关系。如果手术切除出来的那个东西是一块膜里面包着一些陈旧性出血,有血块或者液体,然后病理培养没有发现癌细胞,病例报告会判定那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但这些巧克力到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导致的还是其它原因,比如黄体囊肿又或者是卵巢囊肿出血导致的,病理报告没有给出我一个很确切的答复。黄体囊肿或者卵巢囊肿出血导致的囊肿不会被身体吸收吗?因为理论上黄体囊肿和卵巢囊肿里面的那些是液体是清亮透明的,属于生理性囊肿,但如果那些液体不单纯是透明的液体,囊肿期出血了但囊肿没有破裂,这些血没有流到盆腔,也没有进入到子宫经阴道排出,而只是存在于那个囊膜里,日积月累后还能分得清生理性囊肿出血导致还是病理性异位症导致的巧克力吗?
进而我提出这么一个猜想,如果那个巧囊是生理性囊肿出血后导致的,即便术后不用药,估计那个人复发几率也不高,但如果那个囊肿是异位症导致的,那个人即便用药复发的几率也很高,甚至即便第一次手术剔除了肉眼可见的囊肿,但手术过程囊肿破裂曾经外溢,即便经过多次冲洗,但很多恶魔的种子依然被释放,躲藏在盆腔里等待某个机会生根发芽。当然,这只是我天马行空的想象。
如果能精确的判别出巧囊到底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囊肿,估计部分人术后再也不需要担惊受怕,再也不需要为了担心复发绞尽脑汁。要解决这个历史悠久,非常普遍的问题远远不只是妇科医生的事,影像学、病理学协同作战也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