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
7

进化出来的认真

By xrspook @ 9:12:27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妈妈总会担心我的学习不够认真,比如说叫我去复习功课,我15分钟就告诉她我搞完了。那15分钟如果是复习语文,我的确把那篇课文看完了一遍,也把之前之后的那篇课文也看完了一遍,仅此而已。数学是几乎不用复习的,除了要迎接奥数的考试。因为奥数平时听课的时候虽然也有听,但肯定不是百分百专注,那也比学校的复杂,所以在考试之前,奥数的资料需要重新琢磨一番。起码要搞清楚每个技巧的思路是怎么样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备战奥数的考试有点像备战大学的考试。我也试过不复习就参加奥数考试,结果非常惨烈。最后那一次,我复习好了去考试,结果成绩惊人,居然排名全班前五。那次以后,我总算有点知道,当我认真起来的时候,的确挺可怕。但问题是就学生生涯来说,我知道得太迟了,因为那时我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离小学毕业的考试不远了,我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在其它科目上这么干。

小学就发现了这个,但在我初中高中或大学的时候,我也没有把认真贯彻到平时的学习中,因为跟小学类似,到期末考试之前才发现得认真,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时间了。高中的时候真的没有时间,但是大学的时候,人人都临急抱佛脚。如果平时大家就用考试之前的那种认真去对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大学生,个个都是精英级的科学家。初中的某段时间,我的确认真过。因为莫名其妙就试过一次全级第一,至于全班第一这种事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为了捍卫这个头衔,我就必须得努力。光是搞定老师教的远远不够,所以我会额外加码。那种事在我小学的时候没干过,在我高中的时候没有时间干。高中的时候我没时间看,但我的同学却有很多时间干,于是他们比我厉害,那实在太正常了。高中的时候,某些同学的天赋确实很高,一些复杂的逻辑题目,他们看一眼就有答案,普通人可能看上几小时都未必整得出来。当时我有这么个疑问,难道教授的孩子跟普通工人的孩子就相差那么远吗?后来,我慢慢觉得,这大概是因为教授的孩子从小接触的东西跟工人的孩子不太一样吧。在某些领域,的确教授的孩子会有一些很神奇的能力,但在另外场合,可能工人的孩子会靠谱些。

我觉得,认真这种事是在我工作以后、发展兴趣一定时间以后才慢慢成为我特性之一的。小时候我妈总是担心我不够认真,现在她是担心我做什么都过于认真了。比如说运动的时候过于拼命,于是就会造成各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伤病。她担心我篮球练习的时候太拼,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而那些伤害会陪伴我一辈子,影响我的生活质量。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拼是一种寻求刺激,如果不竭尽全力,过后我会很后悔。至于过度的认真造成的伤害,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相比于那些兴奋感,我宁愿伤害也一起过来,毕竟伤害这种事虽然不怎么好,但总会有解决办法。不断地遇到,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解决问题,人才会成长。循规蹈矩、四平八稳的过一生,我觉得挺没意思。

趁着我还年轻,让我去疯吧。

2018-05
30

学外语

By xrspook @ 9:02:37 归类于: 烂日记

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米叔从演经验的消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消息总是一天有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比如说昨天说的是他记台词很慢,所以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他要用3到4个月的时间跟导演对台词。而那些有天赋的演员,他们可能看一眼台词就记住了,即便是要学习一种方言,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他要用四个月。我觉得用三四个月对台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电影里用的是其它语言,或者是印地语的方言,或者根本就是另一种语言。虽然那些不完全是非常正统的方言,因为过于正统,可能说印地语的人会听不懂。但学习一种方言基本等于是要学习一种外语。学习一门外语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很正常,那些用一个星期就掌握的是神人。对演员来说,尤其是对米叔那种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演员来说,他不仅仅要学会一种方言的发音使用,他还要把感情融入到那种语言里,所以他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也就很正常了。通常来说,演员不会故意为难自己去学方言。对那些方言就是母语的人来说,其他人说出来的语言总会觉得怪怪的,即便那些人已经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不错了。还记得在电影《失孤》里面,刘德华饰演的是一个农民。他的演技的确已经很不错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一开口就严重暴露了。他的普通话里面有强烈的香港味道,完全感觉不出那是一个农民的口音。如果这样,角色就算失败了。米叔的很多电影里他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考验,比如说Lagaan,PK以及Dangal。他为什么要这般折磨自己呢?他完全可以让导演编剧把那些台词都改为印地语,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是米叔。因为他会为每个角色改变,而不是让所有角色都打上米叔的特色烙印。学习外语的那几个月,他失败过多少次?真的,只有跟他一起的人才会知道。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他说什么语言对我们来说都是鸟语,反正都是听不懂的,最多只能大概觉得那些跟其他人其它电影里说的印地语有一点点区别。

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了各种需要学习外语呢?其实除了他,我也是一个。粤语是我的母语,普通话是我的国家官方语言,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逼迫着得学英语,因为那是考试科目之一。能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我迷上了西班牙语,因为我需要的很多都是西班牙语表达的。直白地说是因为我要看的肥皂剧是西班牙语的。我关心的那个演员或那个摔角手的消息很多都是西班牙语的。西班牙语转英语,再用中文去理解,这不是不行,但如果能直接理解那个意思,何必靠那么多中转呢?再到后来,我迷上了印度电影,但一定程度上,我暂时还不能接某些区域的电影,比如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的又或者孟加拉语,所以我基本上选来看的电影都是印地语的。印地语相比于西班牙语来说,要学会实在太难了,西班牙语怎么说都是联合国通用的几大语言之一。印地语比起来真心是个非常小的小语种。虽然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是各个地方还是继续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感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虽然我也有方言,但起码我们的文字是一样的,只是发音不同,意思上都是相通的。我也很感谢汉语拼音的存在,让中国的文盲大幅度地降低。虽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之中很多方言被逐渐吞噬失,这的确让人觉得很惋惜,但是有统一的语言,真的让我们很方便。一定程度上我也是个为了各种需要不遗余力学外语的人,而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显然我学的没有米叔那么多、那么系统,因为一路以来我都是自学,而他每一次肯定都有语言老师专业指点,所以他学习那门语言过后,他可以用那个跟别人交流,可以在电影里很流畅的表达出来,而我仍然是继续在半蒙半猜之中过日子。如果他算一百分的话,大概我也有40分吧。跟他比起来,我貌似总是一个半桶水的人。但这也真的不能完全怪我,我也希望把这桶水打满,但是兴趣太多每个都满分,几乎不可能。

趁着还年轻,主动多接受些挑战是好事。

2018-05
27

孜孜不倦学习心

By xrspook @ 11:58:51 归类于: 烂日记

单位篮球比赛需要四男一女,所以我被逼上梁山了。口上我是很拒绝的,但实际上我的心不太拒绝,因为如果要认真干的话,我乐意去学习一门新技术。让我觉得很不爽的只是如果他们都不努力,而只是我一个人,我会很憋闷。我不会因为他们的那种态度,而自己也变成那样,而只会觉得很愤怒。如果把这种事当作是一个任务去应付,会过得很痛苦,但如果把这当作是掌握一门新本领,感觉还不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掌握一本新本领会让我觉得很兴奋。学生的时候,我们是被迫去学习的,但长大了,有了经济基础,也有了时间以后,世界那么大,要学什么完全由我们自己控制。这个时候,是要得过且过还是全力以赴,全凭你自己,没有老师没有家长逼迫着你,纯粹靠自己的自觉和毅力,你能走多远呢?我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有这么一个心态,就是have fun。只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再辛苦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毕竟那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即便遇到什么伤痛,对我来说也没多大阻碍,毕竟我总会让自己跨过那个坎,坎总是可以跨过的,就看你用什么方式。凡是遇到这些事的时候,我反而会更认真地去对待,会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再往后就是以后我要怎么改进,才能避免自己少犯甚至不犯那样的错误。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如果什么都一路顺风,那就真的是一点都不好玩了,但实际上,一路顺风是不存在的,如果过于顺畅纯粹是因为你自己目标定得不恰当,或者有其它特殊的因素存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几乎不会有那种为什么当初我要选择走这么一条路,我这么干真的很愚蠢的想法。虽然开干的时候我可能根本没有料想过结果会那样。弯路,你不走过又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当然,如果人的经验到达了一定程度,的确可以少走一些,但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不走弯路,那么我走弯路的经验起码能让其他人知道这个坑的存在,他们在走的时候就不必再掉坑了。显然我走的路很多时候都不是我第一个走的,前人已经走过很多,所以当我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大都能找到解决方案。这在从前是无法想象的,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这些都变得相当简单。

到底人生要折腾到什么程度我才觉得满意呢?到底我最后会在多少岁的时候学会最后一项技能呢?我实在说不清,因为要学的太多了,我感兴趣的太多了。即便现在我不感兴趣,也说不准到什么时候我又很有冲动去学一学。学习各种东西,就像是原始积累,到达一定程度以后,他们仿佛都可以提升到一个哲学的层次。虽然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但某些深层次的都大同小异。于是,当你认真地学多了,再学其它东西的时候你会更快上手,并不是因为你曾经接触过,而是因为其它东西的学习思路可以用在新学习的那些东西上面,可以灵活变通运用。我觉得大师都是那种到了最后他并不觉得自己厉害,但随手都可以轻描淡写地解决一些对普通人来说不一般的东西。

要做到那种无招胜有招,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人行,必有我师。

2018-05
9

enjoy yourself

By xrspook @ 9:24:2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跟前晚的感觉完全不同,前晚没到十点我就想睡觉了,昨晚和平时一样,过了十点我还是没有睡意,不过觉得有点口渴,但我也知道那么晚还喝太多牛奶半夜估计要上厕所。今天跟昨天到底有什么不同?我实在说不出。还记得前天晚上睡到床上我才记得空调的总闸没关,因为空调面板指示灯,即便是关掉了,那个电源的灯还在亮,我不得不又爬起来把空调的总闸关掉,当然这其实是可以设置的,比如说可以我设置空调不亮灯。但是如果不亮灯,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空调,还是养成关空调的时候关电闸吧。

理论上我应该前天晚上去跑步的,但却跑不成,因为大雨滂沱,下得非常大,而且下了很久。所以即便前天我已经做好了跑步的所有准备,我还是没去,取而代之的是做了30分钟的自编workout。其实那个东西全长并不是30分钟,我编那个东西的时长是1个小时的。但现在我已经默认把那套动作分开两半来做了。我个人觉得前半部分会难一点。我想成为有理性大脑和野蛮身体的人。既然一天到晚我都已经只能坐在电脑旁,所以我必须得每天抽出些时间来打造野蛮的身体。虽然这些并不能完全抵消一天坐着不动,但总比一天真的完全不动好一点点。到现在为止,我都并不抗拒做运动,只是一开始不做了,然后懒惰就会起来,于是就有了过各种没有时间的借口,最后就直接荒废掉。过去我到底是怎么挤出那么多时间去做运动的呢?其实那时我的脑子里也不只是运动,还有很多其它。

现在对我来说,除了运动、工作以外,还有尤克里里。我并不急于搞出些什么成就,对我来说,上手一个乐器就是为了当我想弹奏模仿某段音乐的时候,我能做到,而是先不是因为我对那首歌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又或者我找了相关的视频或者乐谱,而是我随性就可以折腾出来,虽然不那么完美。以前玩电子琴的时候,我一直都这样。只要是我听过的,我会唱的歌我都能弹出来,问题只是我只能弹主音,伴奏部分是一片空白。现在我觉得,我是时候学会听伴奏了。相比于电子琴或钢琴,尤克里里的伴奏可能要比直接弹琴弹伴奏靠谱。为什么从前我就没想过只用左手弹伴奏,然后自己唱歌呢?其实这完全说得过去的。从前我一直默认左手就是用来弹伴奏的,右手是用来弹主音的,当时我是一个没办法同时控制住左右手的人。我的精力全部都在右手的时候,我的左手没办法在恰当的时候弹恰当的音。所以我觉得可以在琴上双手飞舞的人都很神奇。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从前我没有练过。尤克里里我一上手就是用来弹和弦的,我就没想过要用来玩弹指,虽然我觉得弹唱和弹指二者都不能荒废,但我更侧重于弹唱。毕竟弹唱讲的是一种气氛,弹指是一种表演,弹错一个音非常明显,但是弹唱即便伴奏错了,也没啥所谓了。弹指也好,弹唱也好,到达一定程度,其实都是双手各指在琴上飞舞。我知道自己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不会试图同时为难左手和右手。要完成弹唱,左手的和弦必须在恰当的时候按准,右手拨弦一定得条件反射扫出我需要的节奏。至于弹指嘛,如果我能把和弦恰当按好,就能保证我按弦的力度和时间都准确,往后只是按一个音。会变得顺理成章。至于现在的右手,弹指的时候,我只是用拇指,如果我多加两个手指,食指和中指都用上,估计我可以来得更快。

大树不是一天养成的,我也没想过可以几天就种出一棵树。毕竟归根到底,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如果只是不断地投入,但又看不到成果,多让人沮丧。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那样,是不是我们的学习方法或者我们定的目标并不适合呢。

每天都有所得,让人觉得很幸福。

2018-04
29

终生学习

By xrspook @ 22:17:27 归类于: 烂日记

不是人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我这里说的年轻是几岁十几岁的时候,有些人甚至二十多岁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对我来说,真的有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我已经是30打上了。这个年龄让我明白到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的弱点是什么,但如果你让我具体定一个目标方向,我没办法说出来,因为很多东西我都很想知道,我都很想学习,我都很想更进一步。无论是小孩时的玩具,还是熟练各种乐器,或者其它技术类的东西,所有之前我还不曾掌握的我都想知道。所以如果你问我到底我想具体做一件什么大事,我说不出来。但现在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如果你把身边你想做的琐碎的事都做好了,最后那个大事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虽然可能你从来没有料想过,那可能是什么,那就像是一次最后的通关。

我觉得对打游戏的人来说,最后过关的那一下,当然很高兴,但实际上,让他们痴迷的,估计是整个打怪兽的过程。几乎可以这么说,在20岁末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都想知道,学习的欲望不是一般的强烈,那是在我学生时代从来没有过的。想去学习,用尽一切办法去学。在填鸭式的教育之下,几乎不可能发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很喜欢某项乐器,他的父母会愿意不用他上学吗?不用他上学,他真的能在这个乐器上有所进展吗,或者说能进展到让他弥补不学习其他东西的缺陷吗?如果他还去学校,但是心不在焉。对学习其它知识来说,又或者对学习某项乐器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觉得自己接近30岁的时候才有这个念头,还不错,因为这个年龄不再受学校的困扰,工作已经进展到了一定程度。正常来说,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其次,因为工作了已经好长时间,所以我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有些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我都能买下来,也可以去报读某些课程。在完全没有收入、全靠父母资金支持的学生年代,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父母或许可以支持你一个或者某几个兴趣,但是要全面开花,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之所以可以有现在的这种状况,我也要感谢中国神一般的网络,尤其是那些网购,以及各种各样的资料和视频。以前很多东西你必须去书店,或者必须报某些学习班,但现在,绝大多数的东西你都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时间由你控制,程度由你说了算,没有考试,毕竟兴趣这种东西,不能说要用考试去衡量。如果你能过自己那一关,什么程度又有什么所谓。

我不知道学习的癖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只要你真的全心曾经用过一件事上,你就会信心大增,你会觉得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用那个学习套路去攻克。当你到了一个学无止境的程度,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有些人只要赚钱就很开心,但对我来说,赚到的钱如果能支持我的兴趣,让我有自信,让我有满足感,那么,也就足够了。钱不在多,而在于能不能换取你的幸福感。对我来说,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我学到了更多。

大概习大大提倡的就是这种终生学习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