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
26

干架吧

By xrspook @ 10:49:4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早上起来,发现单位的网速就非常慢,基本上是完全跑不起来的节奏。登录QQ没问题,但连坚果云同步这种事也会出现毛病。所以我真没有奢望过,今天可以轻松地用语记完成blog。肯定会出现,一卡一卡的现象,说了半天,文字都还没被整出来。这样的情况会耗费我非常多的额外时间。如果单位的网络不好,会顺带着手机的4G信号也不好。但实际上,单位的网络走的是电信,而我的手机走的是移动。理论上,这二者没有什么冲突。但为什么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今天本来我想谈一下跑步的问题。但几乎每个早上起来打开格瓦拉都会提示我有消息。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回复了一条《摔跤吧!爸爸》某位网友的评论。后续的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只是一对一,现在的情况变成了三个网友对我一个。对他们来说,我是大反派。我并不在乎跟多少人吵架或者打架。如果真的是打架,可能我赢不了。但那不过是网上斗嘴而已,所以只要我一直耗下去,他们也赢不了。

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某位网友把《摔跤吧!爸爸》里面的父亲说得跟恶魔一样。从某个角度上说,大家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因为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当时的父亲就是个恶魔。但问题是这个恶魔是想让你好,还是纯粹想整死你。这是两个彻底不一样的概念。有人总觉得,父亲逼迫着女儿们去练摔跤,是出于父亲的自私,因为他自己没有实现愿望,所以就把那个强加在女儿们的身上。但是如果不是父亲偶然发现女儿们的天赋,他会这么干吗?而且,他跟母亲的约定是一年,如果一年之内他不能把女儿培养成才,他就放弃。实际上他做到了,如果他做不到,女儿真的没有成功,那肯定也不会出现《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小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逼迫过我去做些什么。但有些事情,是我自己逼迫自己去做的。而这种逼迫,非常有必要,但是对一个只有几岁或者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不懂得对自己逼迫。那些小小年纪就懂得对自己逼迫的,大概都成了学霸。比如小学的时候我妈叫我去复习,我十五分钟后就告诉她,我已经搞定了。她说还没好,我还得去,然后再过十五分钟我又说我搞定了。我已经不记得,我的搞定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那时在我的心里就只想看电视或者玩什么其它的。复习这种东西只是一个过场,我把书本上的每一个字都过了一遍就算已经好了。所以我从来都没有花时间去纠结过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更加不会发散到除了书本上的东西,我还想知道相关的其它。正是因为这样,我没有成为学霸。而我妈对我的逼迫也仅限于可能两三次十五分钟。后来长大了,某次我觉得必须得去减肥的时候,我所做的才真的是逼迫。逼迫自己,不吃那么多,要喝很多水,做很多平时不做的运动。别人看来这相当残忍,但正是因为这是我的选择,所以再怎么糟糕我也得挺下去,而且如果当你看到了成果,你会觉得有希望。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懂得逼迫。我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懂得怎么对自己狠,试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有那种觉悟吗?所以,施加压力当逼迫的那个人如果不是父母,还能是谁?慈母多败儿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的。而那些觉得我们不应该逼迫孩子任由其自然选择的人,显然,没当过父母,也没从他们的角度考虑过。如果他们正在当父母,我非常担心他们的孩子会突然间某天犯了什么严重错误。因为孩子不知道约束的概念,如果父母不加以调教,那么孩子以后的路将很难走。

至于《摔跤吧!爸爸》里面为什么父亲一定要逼迫女儿去摔跤而不干其它的,这是网友们攻击我的重点。他们觉得为什么就不能让女儿们去好好读书,然后让女儿们去选择属于她们自己的路。但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条老摔跤手爸爸把女儿培养成为冠军摔跤手的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所有身边的人都阻止他们干这种事。如果让女儿自由选择,她们绝对想不到人生还能这样。不走寻常路,让女儿明白到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要实现这么高远的目标,黎明前的黑暗即便时间更长也是值得的。在印度那个特殊国情之下,如果只是任由女儿们学习成绩优秀,毕业以后在小农村里或许根本就找不到一份让她们体面的工作,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得早早嫁人。所以我并不觉得好好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起码在那个环境之下,我觉得那条所谓读书的出路更加渺茫。反观中国,现在的人好好学习了出路就一定光明了吗?所以越穷的地方那些人就越要去读到研究生博士之类的吗?但读完研究生和博士之后呢!原来继续没有职业上的成功,而是找了个人嫁了完事。之所以要到研究生博士之类是因为之前都一直在找更好的,所以读书只是个拖延计。人生很短暂,这是他们的选择,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如果我是老摔跤手的女儿,一开始的时候我肯定会恨死他,甚至做各种小动作整死他。但一段时间之后,当我尝到甜头以后,当我看到希望以后,我会理解我的老父亲。如果女儿们自己尚且觉得没问题,为什么旁人还在那里风言风语。

没有一条成功的路是轻松的!!!

2017-03
6

古板脑子

By xrspook @ 10:11:37 归类于: 烂日记

这几天我的脑子里就只有理财理财理财。以至于昨晚我看电影和看书的时候都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但实际上当时我脑子里已经没有理财的东西了,但就是觉得所有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幸好睡觉的时候那种亢奋的状态已经过去,以至于我开着灯一两分钟发呆,差点就睡着了忘记关灯。我觉得做任何事都有个度,过了以后就会走火入魔。就理财这个东西而言,目的自然是把已有的东西通过某些方式最大化地提升价值,而这个提升的方法跟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关。对我来说我从未想过靠着手头上的钱去生钱,并把那当作是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我的低风险承受能力测算要靠手头上的钱生钱糊口这实在太难了,除非原始资金有超过500W。对一个普通路人甲来说,这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现在这个时代要完成500W的原始积累,尽其一生,如果只是诚恳地务实工作,不做任何冒险性的投资之类,也没有横财运,估计能做到的人不会超过30%。现在,500W还算是个数,但再过50年,那肯定变成了只是个小意思,情况就像10年前和现在相比房价飙升了10倍有余。正因为这样,我之前才从未把心思放在理财方面。但实际上即便能保证数额不减少,在逆水行舟的情况下价值还是会倒退。中国每年有6%的经济增长,但存在银行的活期利息只有0.3%,想想都觉得这日子没办法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不是永久的。除非你能保证每年你的收入都增长6%以上,或者你用尽一切方法让你已有的资产每年也以6%以上的速度增值,否则……情况就像每年你的资产都被打折。

近来我在慢慢地学习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必须得这样,除了这样还能怎样,二者或多者之间如何选最优等等。上周六在银行做理财产品视频录像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趸交这个词,与其对应的是期交。这两个词是保险的专业术语,意思是一次交完和分期交,二者各有优势。至今我仍不觉得我有分期付款的必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分期付款,只要消费的数额大于某个值商家或银行就会提醒你可以使用分期付款。买个车肯定有分期付款,买个手机也有,就算是买个电饭煲可能也可以,更不用说大于多少钱的信用卡还款了。明明我有足够多的钱一次支付,却要分开多次完成,而且因为这样还非常有可能会被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我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我在想为什么要这么干,但别人想的是为什么不这么干,因为没有一次付清余下来的钱往后的日子里能钱生钱。那个靠余钱生出来的钱真的能包得住手续费吗?现在我还暂时无法接受我花50块钱因为做了分期,所以还款结束的时候我等于要交100块钱这种事。但谁知道往后我会不会改变主意呢。我的思想还太传统,觉得如果我不够钱我就不会去买东西,买东西的时候因为不够钱而被迫赊账会让我耿耿于怀。

我把理财当作是一种防守,但有些人会把理财当作是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懂,但我还是倾向于把我主要的精力放在我喜欢的地方猛烈开炮。

2017-02
1

跑修

By xrspook @ 17:40:16 归类于: 烂日记

前两天,我的某个亲戚兴奋地问我,跑二十公里每公里要跑多少分钟?我轻描淡写地回答他:六分钟。实际上我可以跑得更快,但我没有作更多的解释,因为情况大概就这样。如果你现在让我当兔子,大概我能跑出这个配速,前提是我感觉良好,没有特别的不适。他问我的时候没用专业术语配速所以我也没没有很仔细的回答他是600。通常这样问我的人都想用他们的速度跟我比,从而得知他们比我优秀还是我比他们好。但这有意义吗?通常我不怎么喜欢回答这个问题。跑步这种事,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简单是因为那不过就是一条腿落在另一条腿前面,然后如此循环。但如果复杂,也可以弄得非常复杂,比如说,配速是多少?距离是多少?用时是多少?爬坡的时候是多少?步距是多少?间歇跑是多少?节奏跑是多少?冲刺能力是多少?最大摄氧量是多少?等等等等。以上说的这一堆,其实最终应该回到了最原始的跑量是多少?每周练习跑步的次数是多少?但这些都比不上最经典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跑?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不会有人要把自己跑残作为目的。但多人随性而跑,高兴的时候就跑多点,而且那个多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这跟自残没什么区别。没有人一开始就什么都懂,但是如果只顾自己嗨,而不去学习,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问我问题的人是我舅舅,刚完全退休没多久。因为退休了,所以他终于有时间做点自己的事,而不需要一整天都只为养家糊口而忙。从他问问题的语气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新手中的新手,因为老行家绝对不会说出那种话。他说,如果要跑五公里,那轻而易举,他单脚跳都能完成。但是要跑二十公里,对他来说还非常有难度,他只完成过两次,可以肯定,两次足以让他觉得那个距离很遥远很痛苦。因为,不用多说,我已经能猜出那些二十公里是他某一次兴奋而那么干的。因为天气好,所以想多跑跑,然后盲目制定了二十公里的任务。他问我,跑二十公里每公里的速度是多少的时候,他并没有先报出自己的成绩如何,最后也没有直接告诉我。他问我那是不是匀速跑的,我告诉他,那是一个平均速度,如果我是在状态正常的时候跑,我的后半程一定会比前半程快。总体而言,全程都处在一个相当匀速的状态。不用多说,他的肯定是前面跑得很快,有段时间撞墙了,所以到后半程,可能是跑跑走走。后来我无意中听到他跟某些人聊天的时候说起他跑二十公里每公里的时间需要七分多钟。

我没有把二十公里当作一个里程碑,但对我来说,二十公里那不过是计划的一部分而已。我还没开始全程跑步之前,我周末的快走路程就超过了二十公里。但全程跑步以后,我发现二十公里以上的距离,有点太过了,尤其是每一周要进行一次这样长距离的拉练我的身体无办法支撑。所以后来我那条二十公里以上的线路,改成了现在的常规十八公里。我最长的跑步距离是24公里,全程都是跑没有停下来。虽然,我能连续跑二十公里,但是我却没有把三十公里四十公里甚至百公里当做我新的里程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看重的是积累,当你已经接近跑过七千公里以后,你所看到的世界将非常不一样。因为你会明白到,你的目标不是某一次突破了某个极限距离,而是希望能一直健康地跑下去。每一次都能感受其中的快乐,而不是每一次都硬逼着自己下地狱。

我不喜欢在亲戚面前当老师。以我现在所知道的东西,我的确可能可以教会他们一些东西,但我不想那么干。正如之前我单位的某个同事问我为什么不开个跑群,号召大家一起跑。如果你想跑,有没有跑群,你都会开始。我不想做那个领导者。或许到了某个时候,我会改变主意,但是现在我还不想那么干。

跑步对我来说是一种科学的修炼过程,其中的很多东西我还没能征服,所以那很神圣。

2017-01
18

无知即无敌

By xrspook @ 9:11:20 归类于: 烂日记

无知不可怕,但无知仍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无知是理所当然的,那就非常可怕。虽然我知道这句话是悖论,因为无知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无畏,因为不知道很多他应该知道的,当然也就不知道怕是什么。从前学哲学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存在即被感知”,反过来就是,不被感知到就当它根本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从整体来说,这是谬论。那些无知即强大的人,就是奉行了那句,因为我感知不到,所以那不存在。

不知道不要紧,但如果觉得自己根本没有知道的必要,这就非常可怕。那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情况有多么的严重。

过去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有一个纠结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为什么要考高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一直都很渣?还记从前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问老师,我去买菜,知道加减乘除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学高等数学、要学函数积分!的确,如果你只是去市场买菜,知道那些也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是在网上购物,而且商品琳琅满目,网店让你看得目不暇接,要比出最优惠的价格,高等数学能帮助你很多。要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优惠,你就要得比别人有更先进的计算系统。有些人买股票纯粹是凭感觉,或者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但有些人玩股票,真的是在分析那些曲线和那些业绩。所以有些人炒股,靠的纯粹是运气,某一天,连内裤都输掉,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人玩股票一直都赚钱,买的都是涨停板,钱源源不断地涌进他的口袋,这也非常正常。学校的那些时间是为了让你习惯学习,掌握技能。并不是说分数越高能力就一定越强,但起码你得学会技能是怎么学回来的。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学习任何一项技能,让自己过得快乐、过得舒适。

英语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技能,那是生存的需要,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是沟通的手段。没有了英语,就像要上网,却没有网络一样。不是人人都必须得这样,但因为我想知道的东西中文所得到的信息不能满足我,而且我很怀疑那些信息是不是正确的。比如说现在满大街的人都可能知道《摔跤吧,爸爸》是什么鬼?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所以这些非正统信息来源的名字我很久以后才得知,但看到那个名字以后,我马上醒觉了。昨天有人告诉我不知道Dangal是什么鬼?他只知道《摔跤吧,爸爸》是什么鬼。这让我觉得非常悲哀。看看中国的电影引进方都干了些什么好事?!乱七八糟的片名都已经扎根于吃瓜群众心目中,但他们的官方中文片名居然还没出来。我们经常吐槽为什么印度电影来到中国片名全部都会变成渣。一开始,我也觉得那是引进方的错,他们怎么就为了吸引眼球给印度电影起那些稀奇古怪的低能名字呢!但经过《摔跤吧,爸爸》以后,我明白了,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是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把印度电影认认真真对待。这个山寨出来的Dangal片名显然和电影不搭调,中心完全跑偏了!真不知道写出这个的人是谁,大概他写出这个的时候,没有想到后来影响居然这么巨大。我猜那个人可能是米叔的粉丝,因为只有那样,他才会非常主观地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说爸爸,里面应该有很多他可以用来舔屏的东西。但显然,根本就不是那样。取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所以即便我觉得某个名字非常适合这部电影,我仍不敢随便乱说,因为一旦传开,假的事情就可能变成真的了,就像,现在到处乱飞的谣言一样。有人觉得他知道《摔跤吧,爸爸》是什么,不知道Dangal是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英语非常不好,但这是理由吗!Dangal跟本就不是英语啊亲!更进一步,他不知道Dangal是什么不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而是他觉得他没必要知道。这就相当恐怖了。国内的人说的每一句话他认为是正确的的,但真正的事实就在那里,他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不需要知道Dangal是什么语言,你也不需要知道那怎么读或者什么意思,但如果你是米粉,至少你能认得出这连起来的六个字母代表的是什么电影。其实我真没必要跟这些人较劲,但是我内心深处就是有一团火。现在人们的无知即无敌的做法让我非常生气。

随他吧,别人怎么活,是别人的事。我也一起视而不见就好了。

2017-01
13

恢复平静

By xrspook @ 9:04:40 归类于: 烂日记

到现在为止,我终于觉得Dangal有点尘埃落定。那是从2016年10月20号放出第一个预告片开始的。先是预告片,然后是各种幕后视频,还有很多歌曲。想想都觉得很疯狂,因为我做过中文翻译的宣传片就有八个,还有一个没有官方英文字幕,我没办法做。至于歌曲类的,除了第一首Haanikaarak Bapu外,其它歌曲,我都打过时间轴。可以这么说,Dangal从大力宣传开始,我全程参与了,以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路人甲的身份,所以我甚至在我做的翻译视频里没有加自己的戳(一开始是因为觉得一般般也就别丢脸了,后来成了习惯,因为是谁翻译的不重要,反正不会给我发工资)。之前我从未做过这种事,完全没有经验,但经过开头的几次后,我有点上手了,不过可惜的是到后来,他们出牌开始不按章法,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样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一个翻译非常厉害的人。正是因为他非常厉害,所以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我真是相当的弱爆。看懂那个意思却没办法像别人那样表达出来。翻译歌曲的时候,我才明白到当年我的语文学得有多么的糟糕,还有就是因为我的阅读量太少,尤其是我不喜欢读诗词和散文,所以出来的东西有多么的呵呵。所以即便参与其中,我选择的是不翻译歌曲,而只翻译对白。但即便如此,即便每个单词你都会但加起来就是有些不对头。这让我意识到远远不是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出来那么简单,有些你不明白的地方,你还得考虑各种因素。说那句话的背景是什么呢?是不是之前有什么铺垫?又或者暗示了什么。翻译对白尚且非常考验逻辑,更不用说翻译歌曲。别说翻译歌曲,其实那位大神翻译出来的中文歌词我也不能完全很好地想象出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记得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布置过我们写诗,但那只是闹着玩的,一两首也就够了。但翻译歌曲的歌词如果要要达到一定水平,那一整首都是诗。用词需要上档次,一头一尾还得押韵什么的,当然不能少了呼应。对我这个词汇量严重缺乏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一开始之所以说我觉得Dangal尘埃落定是因为我觉得现在所有东西基本已经恢复到刚刚开始宣传之前的节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了。印度的上映第三周结束。所有的一切已经进入了尾声,可以预见票房上已经没有什么像一开始那么惊天动地、天天破纪录的奇迹。在Dangal上映之前我真的很担心那会像某个网站所说300cr都到不,但是当Dangal一路走红,破记录就像随手拿来一样,我觉得是400cr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到第三周开始,尤其是第三周的工作日开始,当Dangal破掉了PK票房纪录后,我有强弩之末的感觉了。实在不能强求的太多。印度的本土票房超过400cr我觉得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全球的票房如果中国营销得好的话,我觉得单一个国家创造150cr以上是有可能的.如果中国能达到那个数字,世界总票房达到1000cr也就不是痴人说梦。但是我明白,什么票房纪录都不是米叔最想要的,他最想要的是观众们喜欢这部电影。显然,从这部电影的口碑看来,他已经赢得了他想要的最高奖项,不需要理睬Dangal往后在国内或国际的颁奖典礼上取得什么成绩。毕竟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他们就没想过靠它来拿奖。如果这部电影真的拿到了什么奖,我也不会觉得很惊讶,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喜欢的东西怎么会不拿奖?!而且那个人人喜欢还不只是在印度国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中国什么时候才上演Dangal是个未知之数。现在我什么也做不了,除了耐心地等待。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