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
11

今天是你的生日

By xrspook @ 19:06:2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是外婆的生忌,这是她的第一个生忌,还记得她的最后一个生日,那天她他躺在床上,几乎可以这么说,动惮不得。但是,家里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外婆还在生的时候,那里是我们所有人的家。现在每次我路过那个屋子,我都要看上一眼。那个屋子丢空已经大半年了,仍然没有动静,房管局把公租房收回去以后并没有找下家。大概因为申请这些公租房很麻烦,而且估计不会有人愿意住在老城区的这种已经有超过50年楼龄的老宅里。换作是我,如果我是低保,我符合要求,我宁愿窝在自己的狗窝也不搬到这些地方。之所以不想搬到这些地方,是因为以现在人的目光看待的话,那里的确不怎样。

外婆的屋里,放了几个观音、关公以及其他神佛之类的东西,虽然外婆完全不信那些,外公也不信,但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一个姑婆给的,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丢掉,据说那些东西是不能随意丢掉的,所以把屋子交给房管局的时候,我妈偷偷地把那些东西藏到了窗帘后面。从后窗那里张望屋子,仍然能够轻易地在窗帘后面看到那堆东西。关公和菩萨这两种东西在哪里都见得到,但另外一个我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神佛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从我很小开始,那个东西就已经在外婆家男装柜的玻璃板上。男装柜上的东西全部都会被外婆打扫得干干净净,当时人们很流行在柜子上面压一块玻璃,玻璃底下放照片。我很喜欢搬张凳子,趴在男装柜上看上面的照片。里面的人都很年轻,因为那是我妈妈那一辈年轻的时候,桌面上也有我妈一家5口的照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襁褓中的婴儿,又或者是小屁孩。每次我都搞不清他们到底是我的哪个表哥表姐。那尊东西我一直觉得是外婆家的标配,无论外婆住在前进路,还是住在南园新村,那个东西永远都会放在柜子上。虽然外婆最后那几年没有年轻时那么勤快了,所以那尊东西上面会有灰尘,但是,那仍然会放在那个地方。现在路过那个屋子的后窗,当我看到那尊东西的时候,我会莫名地无限感慨。这是我家的东西,为什么要被冷落在那个地方呢?!中国的陶瓷真的很神奇,过了几十年,貌似颜色仍然依旧。我不知道那尊东西到底是什么,印象之中我从来没有问过长辈们,那尊东西是何方神圣。估计即便我问他们,他们也回答不上。

从前那个家,现在就只是一个空着的房子。外婆还在的时候,逢年过节即便我们不在家里吃,也会集体出去吃一顿,但自从外婆去世,尤其是出殡以后,貌似我们一家人就算是彻底散了。我妈三姐妹明明是亲生的,在爸妈都去世以后,她们再也不把我们三个家庭,又或者说是四个家庭,因为表哥已经结婚生孩子,聚在一起。即便纯粹是吃一顿饭也好。外婆是在过年之前去世的,过年的时候没有聚,清明节肯定是有去拜祭的,但是之后有没有聚餐我已经彻底不记得了。接着是端午节,中秋节,国庆,啥都没有。估计这个冬至,又或者接下来的过年,我们会依然会保持沉默,各过各的。从前的家人,现在就像路人一样。而且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见上一面的那种。

我想念外婆了,我也想念那个家了。

2019-05
20

唯一

By xrspook @ 11:11:25 归类于: 烂日记

当人渐渐老去的时候,从前一切感觉正常的东西都会变得不对劲,而这种事情自己或许会感觉不到。但对别人来说这却是很不同寻常的。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会有点活在记忆里,因为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的长辈全部都在当打之年,精力充沛,家庭管理得井然有序。虽然那个时候会被学习考试之类的东西折磨,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家人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便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也过得很舒服。当你亲看着身边的人经历年老以及死亡以后,人生会变得非常不一样。年老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看着别人年老和看着自己的家人年老感觉是不一样的。年老和死亡这种事避无可避,在你没亲眼见过之前,你不会懂得害怕或者敬畏。当你真正尝试过以后,你才会更加懂得什么是珍惜。于是这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那里,有时我不得不活在记忆里。

很多东西人类都可以靠想象干出来,但即便你读过再多的书,看过再多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见过听过非常多类似的事情,但很多东西只有当你真正经历过以后,你才会突然间像开窍了一样,突然懂得。大概这就是经验的力量。这东西祈求不回来,也无法通过金钱或者权力进行交换。为什么有些演员能演出那个感觉?为什么他们能表达出那种感觉?那些演员通常都已经有一定岁数,而不是初出茅庐的小鲜肉。做一些自己一直在做的事相对容易,但要演出不同的风格,那可不是简单事。有些东西通过知识或者智商可以挽救,但有些东西、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显然从教科书上是学不回来的。这种事你不可能全部都经历过,所以很多时候有经验的演员其实非常擅长观察与学习。那种技能就像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融到血液里的一样。甚至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在调用那个能力,那只条件反射。有些人演100个角色能有100种味道,但有些人演100个角色全部都只是一个模式而已,于是你甚至怀疑那是不是各种续集。

我不是演员,我不需要演100个角色,我只需要演好我自己。当我还只是小孩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同样不知道到底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往后我渐渐明白到,自己这个角色并不需要刻意塑造或模仿些什么,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你内心是喜欢的,冥冥之中你就会向那个方向靠拢。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你不需要定义你自己,你说不准,别人也看不准,但这个准不准其实无所谓。定义这种东西我觉得必须得一段时间以后回头看才有意思,如果一开始就定死了,只是一直都跟着条框走,多没意思。喜欢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根本不需要理由,否则怎么解释那些一见钟情;但如果讨厌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有无数吐槽点。那是因为之所以讨厌肯定是那个人或者那件事的某些部分冒犯了你。如果人不能敞开心胸怀,总是以判断讨厌的标准去判断喜欢,那么人生本该有的很多意外惊喜就会被忽略浪费掉。

我不演100个角色,我甚至不演网络上和网络下两个形象,我只做一个xrspook,唯一的xrspook。

2018-10
27

创造惊喜

By xrspook @ 21:46:19 归类于: 烂日记

米叔在被采访的时候说,他跟他两个大孩子的关系与其说是父亲和孩子,不如说是朋友。一定程度上,我跟我妈也是这样。但什么是朋友,什么才是家长和孩子呢?有时我觉得是这样,但有时我又会觉得是不是只是我想太多了。到底家人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有什么区别?以前在做决定之前,我肯定会先问我妈,但现在我为自己的东西做决定的时候,我不会征求她的意见。甚至,在我帮她做某些决定的时候,我也不会先问她,因为她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不接受,所以我硬来就好。很多时候,我都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但有时在面对颜值和科技选择的时候,我会拿不定主意,所以我得问她本人,但即便这样,我也会觉得有风险,因为天知道她会不会因为价格的问题而直接提出不要了。从一块麦当劳的薯饼到一千多块钱的手机我都有可能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回来,放到她面前。我喜欢给她惊喜,但以我的水平以我的策略,我实在整不出什么非常宏大的计划,又或者并不是我整不出而是至今我都没有那个心思去整。对我来说,收到意料之外的东西已经很惊喜了。从前我一直都渴望可以有,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但实际上这极少发生,所以当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控制自己消费的时候,我愿意有预谋或者随机给别人惊喜。但对我来说惊喜这种东西就是各种买买买。我觉得,如果你直接给我钱,那不叫惊喜,那只是一堆纸而已,但是,如果你给我的是一些即便价格不高的东西,我也会很高兴。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不会表现出来。

有些时候,我会不遗余力地为别人创造惊喜,虽然那些东西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可以让我很高兴。竭尽全力把某件事做好的感觉很赞。

上两个星期,广州地铁和招商银行举办了一个广州地铁马拉松。这已经不是第一年了,但这是我第一年参赛,但实际上,我是技巧过关的,因为我并没有真正的走那些楼梯,我只是逛了几个地铁站,把每个地铁站可以打卡的出口全部走一遍。我是比赛开始的第二天中午完成他们要求的台阶数的。到昨天去揭开谜底的时候才发现我是那2500个可以拿到完赛奖牌的人里面最后的50个之一。所以,排名前500的人消息到底有多灵通,真的无法想象。参加这个活动,我没花一分钱,但是为了要把那个完赛奖牌拿回来,我花了一块钱。那一块钱是我骑摩拜从招商银行的琶洲支行骑行到中大北门。全程九公里多一点,耗时不到29分钟。我感觉自己已经骑得非常努力了,而且那台车也算很给力。那台车上的二维码被破坏了,车身的号码也被摘掉了,我是用蓝牙开锁搞定的,但显然这台已经被当做私车的摩拜挺不错。整个路程下来,我的平均时速达到了19公里多,其中包括一些通过路口以及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说广州塔旁的江边。平时阅江路没什么人,但今天是广交会二期的最后一天,所以满大街都是拉货的。他们有的在拉货,有的坐在路边休息,如果没有那一段,我飙得更快,最后平均时速达到19.5公里以上也有可能。在没有进行过动感单车的训练之前,我觉得用摩拜骑个18公里时速以上已经很困难了,但今天,我最快的路段时速超过了25公里,在没人的路段,我可以保持时速超过20公里。今天那只是一台非常普通的摩拜,如果那是最新款的,估计我的速度还能更高点。除了人的问题、车的问题以外,路况也是个问题。如果路上有很多熊孩子,再好的车再给力的人都白费。在城市骑行,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和别人的安全,骑行速度无论达到多少都是毫无意义的。也大概因为城市路况多变,所以共享单车的设计就不会让你有那么高的速度。今天那30分钟,我真的骑得很用力了,就心率而言,跟跑步没什么区别,就30分钟以内的消耗来说,比跑步还多。之前我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疯过,但显然,即便在广州没什么人车的路段也不适合高速骑行,始终会受有人太多、各种因素不确定的影响。

要逼出最好的自己。

2018-09
24

中秋味

By xrspook @ 22:01:17 归类于: 烂日记

中秋到底应该怎么过呢?至今我都不知道,因为在我家几乎没有一次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东西聊天看月光。首先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看月光环境,其次是到月光出来的时候,大概所有人都各回各家了。

今天下午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我们一家三口刚好在大雨之前回到家。大雨结束以后,坐在房间里看着电脑,我微微地闻到了烧纸的气味,估计已经有人在拜神了。到了晚上,那个味道越发浓烈,估计有小朋友在玩蜡烛玩灯笼了。蜡烛的味道和小孩的叫喊声一波接一波,有些时候,甚至盖过了电视机的声音。中秋节、过年等等那些节日就应该这样,但是对我来说,貌似这都只是美好的愿望,以前我曾经有过,但现在以及往后对我来说几乎不存在。

还记得小的时候,在外公的阁楼夹缝里有几个纸灯笼,我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放进去的,但是有一年,中秋节之前,我们把那拿了出来,然后一直盼望着中秋节的那天要点灯笼。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中秋节的那一天,把灯笼点着了以后我们才发现,手根本不可能抓在纸灯笼上面的铁丝那里,因为太烫了,应该找个棍子之类的挑着,但显然我们毫无准备。我实在不记得了那几个灯笼最终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了,但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有过一个金鱼电灯笼,但那个东西,存活的时间不久,很快就坏掉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东西都插在外公阁楼的一个洞里,至于往后为什么扔掉了,我没有一点印象。

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个电视广告是说中秋节的,当时每家每户要存很久的钱才能买到月饼。一个月饼切开,每人只有一块。广告里,弟弟把姐姐的那块月饼偷吃掉了。辛辛苦苦一整年,存了那么久的钱,才买到月饼,最终吃不上一口,的确让人很伤心。我小时候看那个广告的时候只是觉得大概应该月饼缺货才发生这种事,但后来,当我看过电影《岁月神偷》以后,我才明白到对穷人来说,月饼也是个奢侈品。不是因为市面上真的没有货,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

现在对我们来说,月饼只是一些我们真的不想再吃的东西。有好多年的中秋节,我一块月饼都没碰过。看到家里堆积如山的月饼,我就觉得头痛。端午节,我会吃粽子,甚至不是端午节的时候,我也喜欢吃粽子,但显然我对月饼没有这种爱。小时候,当家里的月饼不多,只有外婆家才有月饼而且还有双黄莲蓉月饼的时候,我总是抢着去吃蛋黄。以前是因为喜欢吃,所以抢着吃,但现在,一家三口的月饼蛋黄基本都是我包的,这是因为爸妈都觉得他们不适合吃那东西,所以我做了一个垃圾桶。

人月两团圆这种东西,到底应该怎么去实现呢?是某些特定的步骤?是某些特殊的食品?还是,那只是我幻想出来的美好愿景?

2018-02
14

还是个孩子

By xrspook @ 22:52:5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下午花了接近三个小时睡觉,今天晚上花了接近三个小时收拾衣柜,所有事情都不简单。所以理论上这篇blog,应该下午完成,实际上开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我该睡觉了。下午回家,换身衣服就开始睡觉,睡到晚上爸爸叫我起来吃饭。这种日子真好。一直以来都这样,但我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能过多久。肯定到了某个时候,情况就变成我下午回来换身衣服去睡觉,但到我醒来的时候天已黑,屋里静悄悄,肚子饿了,但是还得自己去做吃的,或者像现在年轻人流行的那样,叫个外卖。爸爸妈妈不可能陪我一辈子。到了某个时候,有可能我必须做饭给他们。再到某个时候,我连做饭给他们的机会都没有了。对其他跟我年龄相仿的人来说,他们不会想到这个,因为他们的爸妈估计比我的年轻十岁甚至以上。上班的最后一天,我拿着假单给领导签名的时候,他顺便问了一句,我的爸妈有没有60岁。我告诉他,我妈已经70我爸已经75了,他给我一个惊讶的表情。大概他的爸妈也不比我的大多少岁而已。为什么在工作的时候,我的思路会跟我的同龄人有所不同,这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我在考虑的是我们那些领导可能还没开始考虑的问题。我没有结婚生孩子,当然就没有如何维系家庭,以及把孩子拉扯大的烦恼。我的烦恼在于怎么才能更好地珍惜余下的时间,但我也知道,在这个珍惜之中,我也会慢慢老去。当他们真的离开我的时候,可能我已经人到中年,身边没有伴侣,也没有子女,孤身一人。有时他们想说服我找个伴,原因就是怕我那个时候一个人太可怜了。

孤独这种东西,从我们降生到世上就一直得面对。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独生子女而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但我们也可以选择和伙伴们在一起。但说到自在的话,还是一个人比较好。虽然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真的只是一个人,比如说一个人呆在家里的时候可能网上正在跟好几个人一起聊天。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当你交到了一些你只要找他们,他们总会在你帮助答应你的朋友。我很幸运,我真的交到这种朋友。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在网上交这种朋友并不难,但近几年我发现随着遇到的网友年龄越来越低,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越来越难了。曾经有段时间,网络就是我的绝大部分,但现在比例有所降低,甚至降低到不到50%。电脑上我有很多东西都没学会没掌握,生活中也一样。

昨天我学习了一些缝纫机的基础操作。原因是要把新买回来的三块布各缝一圈,以免散口。从我懂事以来,我就知道家里有缝纫机,但那从来都是妈妈的战场,但我也知道,其实爸爸也会。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主动教我,我也没有主动让他们教我。家里的大小事之中,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最神秘。因为小的时候,我从来都只有看,而没有动手的机会。昨天缝的那几道线,有些弯弯曲曲的,简直不堪入目,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些布有一点点弹性,如果我不在出布的方位轻轻拉扯,那么完了以后,还得把布全部捋直。如果有更多的试手机会,我一定会做得更好。家里的是老款的脚踏式缝纫机,所以一开始的那一下要用手带动,然后用脚顺着那个趋势继续。更多的练习以后,我肯定可以变得收放自如,但显然昨天的实操并不能让我真的新手毕业。没有人强迫我必须得学会这个,但我觉得我应该学会,因为这个很有用,而且很有趣。当爸妈都不在的时候,我不应该让缝纫机变成家里的摆设,或者搬家的时候直接当垃圾扔掉。那逢纫机记录着我童年满满的回忆,也算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吧。

明天就除夕了,时间过得飞快。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