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
5

关于吃的家庭记忆

By xrspook @ 13:14:14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总觉得家这个词总意味着很多人、东西很少,因为人很多所以经常不够分,无论是饼干、糖果还是餐桌上面的菜。虽然当时我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大人都会让着我,我想吃什么大都能吃到。还记得从前有个广告,我忘记是哪个品牌的了,广告里面的姐弟看着父母在切月饼,然后弟弟手快把姐姐那块也吃掉了。显然这个操作意味着姐姐那个中秋节估计就没有月饼可吃了。对经历过那种事的人来说,那真的是非常非常痛心的。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我没试过没月饼可吃,但我经历过想吃蛋黄的时候轮不到我。从前还不怎么流行双黄月饼,一个月饼就只有一个蛋黄。如果只分为4块的话。能不能吃到蛋黄就得拼手气了。没人会让着我,或许会让你先挑,但如果挑错了就没得反悔。工作以后的某年中秋节,我一块月饼都没吃,因为我觉得那实在太油腻了,我不想吃。从小时候的那种没得吃到现在的这种送给我我也不吃,差别实在太大。相比之下也只有物质缺乏年代的人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我还记得某年的暑假,外公下午不知道哪里去了,回来的时候他给我带回来了一根冰棒。那不过是一根很普通的冰棒而已,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就只记得那一根。虽然爸爸妈妈也给我买过很多雪糕冰棒之类,但在我记忆之中,最让我兴奋的是那根仍然是外公不动声色给我带回来的那个。因为对我来说,那真的是莫大的惊喜。很多东西你都不能用钱去衡量,又或者用那个东西的味道去衡量。外公带回来的冰棒肯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至于那是什么味道的,我已经不记得。但我还记得外公把冰棒展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兴奋到了极点。也许我们已经默认把很多东西当做是理所当然,所以爸妈基本没有给我带来过跟外公那根冰棒类似的惊喜。尤其是我爸,他只会让我们失望,因为他说好要去做的事通常都要拖很久或者直接不做。

和外公外婆共同生活的很多细节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外公的冰棒,以及外婆放在玻璃罐子里的卤鸡翅。我不知道当我爸妈百年以后我会想起他们些什么。我总觉得我跟我爸没什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回忆。至于我和我妈的关系,我觉得更多的像是对情人。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但我觉得对我来说,我更像是我妈的情人。

洗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从前因为家族庞大,所以东西总不够吃,现在我自己赚钱了,想吃什么就能买什么,没什么发愁,但往后如果爸妈都去世,只剩下我一个。我就会进入了一个东西买回来,但我无论如何都吃不完,又或者吃了两口我就不想继续下去了。以前总是嫌东西贵,花很多钱只能买一丁点,但往后我或许会觉得某个东西的分量太多,我不能一次性的尝很多个品种,因为其中一份已经把我撑得不行了。我不知道这种觉悟其他人要到什么年龄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又或者他们一辈子都不这么觉得。从前我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但现在我真心觉得落入这种境地还真挺可怜。

人知道得太多不是件好事。

2019-01
28

照片很多啊啊啊

By xrspook @ 19:44:07 归类于: 烂日记

近期,每天晚上我有时过了12点,有时接近12点才睡觉。我也彻底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做的事情跟平时没两样,但是却要搞得很晚。平时11点之后睡觉就已经觉得晚,很内疚,但现在那条线居然变成了接近12点。比如昨天晚上,我就是接近12点才睡觉的,其实到晚上10点的时候我就理论上搞定所有事了,但后来我又把一些新的事加入了进来,不知不觉之中就到了12点。

以前的星期天,我总能抽出时间来看个电影。但过去的一两个月,我觉得,星期天的时间,尤其是星期天晚上的时间不够花。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我我却要无论如何折腾一个晚上。有可能是单位的数据需要统计,也有可能是得看场篮球。同时也非常有可能是我在逛网店,准备网购或者写个blog。昨天晚上洗完澡以后,做了大概15分钟的数据统计,接着我就开始整理照片。先是整理我自己的,我觉得自己的照片应该不多,但是我仅仅把相册里已经过塑了的照片转移到新相册里,居然已经用掉了10张五寸的活页,每张活页可以放8张五寸照片。如果把全部活页都放满,那里可以存80张照片。五寸的照片,我还有一个小相册是没有过塑的,昨天我数了一遍,那里是18页,也就是36张。鬼知道我有没有数错,因为感觉理论上应该是凑够40张照片才对。但如果说从前的一个胶卷只能放36张照片也完全说得过去。还记得从前的胶卷时代。一个胶卷大概就只能照30多张照片,到了那个理论的最大值以后,往后按的快门纯粹是碰运气。运气好的话,那你可以照多几张。傻瓜相机到达一定程度相机就会自动倒带。按快门的那一下,要不就是倒带,要不就是继续曝光。显然,我低估了自己五寸照片的容量。对我自己来说,再买10张活页才是保险的。至于六寸的照片,显然我的相册能放得下,但只是暂时,如果以后我还继续把大学以后的照片打印出来,肯定放不下了。现在还没遇到我这个问题,所以也就只有到放不下的时候再说了。非常出乎我意料的是,其实我妈那里存了非常多的照片。那里的照片比外婆家的多很多,因为除了家庭照片以外,她还有很多单位同事出去游玩,以及同学聚会的照片。有很多很多年前的,也有近几年的,但那些东西她全部都拿个塑料袋装着,放在她自己的抽屉里。某些照片还放在各种各样的信封里。不把那翻出来,根本不知道那到底有多少张。我随便数了一下,已经过塑的照片就已经有接近一百张,还有一个大相册里完全没有过塑的以及其它零散的。这些也都只是五寸照片而已,还有六寸的!之前我还很天真地觉得,应该可以用之前放外婆照片的相册把我家的也放进去,但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还得继续买放五寸照片的相册。

既然已经下定决定把事情做好,我就得负责到底。

2018-07
12

有空就多回来看看

By xrspook @ 9:27:50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星期在离开外婆家的时候,她说了一句:“有空就多回来看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通常这种事大家是说不出口的。只有第三者才能把这句话讲出来,虽然这是事实。如果话由当事人讲出来。我们会觉得好意思吗?!当外婆还年轻一点的时候,她不会讲这句话,虽然她心里就是这个意思。都说返老还童,到了一定程度,老人家的口就变得毫无遮拦。我觉得这反而是件好事。被告知这句话了,我们又能怎么做呢?我妈笑着回答一句:“我每天都回来。”的确,我妈每天都回外婆家,因为要给保姆和外婆买菜。之所以外婆说出这句话是因为姨妈好几天都没回去了,因为她要去做一个微创的卵巢切除手术。如果大家一直都在,外婆不会说这句话,但是因为她大女儿好几天都不见人了,所以她就蹦出了这一句。

有些时候,我真的觉得,现在成家以后,大家就分家了。一个家庭/家族不住在一起,老人家自己住,这很奇怪、很不恰当。父母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然后你飞走了,到他们年老时需要你照顾,你却连人影都没有,这到底是什么鬼?也许你会说,欧美都这样的,但是我会说,那为什么亚洲国家不这样呢?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依照国情比较好,依照我们的传统比较好。毕竟欧美国家的那种独立一定程度上在我们国家也不存在。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欧美那边的人情味始终没有亚洲这边这么浓的。人情味是个好东西,我们不能荒废。如果我们一直有和外婆住在一起的话,外婆不会说出这种话。,当她还年轻一点的时候,她选择一个人住,她觉得那样比较自由,但现在如果再让她选择的话,估计她就不这么认为了。虽然清醒的时候,她仍然知道现在的自己比较麻烦,如果跟女儿们一起住会拖累她们。

人生说白了就是一个互相拖累的过程。不是你需要我就是我需要你,两者都不需要、平等相处的日子很短。甚至对某些人来说,平等根本就不复存在。读书的时候、开始工作的时候需要家人的支持,当自己赚到钱以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家庭,然后把以前的那个家丢一边。为什么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会无条件地养育我们,但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很多却选择视而不见?!钱能解决很多问题,养老金以及老年福利的确可以解决很多基本的问题,但心灵层面的需求没办法用钱去满足。你可以每个月丢几万块钱到老人那里,然后为他们请几个保姆,配备一切高端的仪器设备,但是他们想要的不过是见你一面而已,见一见那个从前他们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孩子,但这些一定程度上却变得非常的奢侈。见了一面以后还想多见几面,因为天知道有生之年还能见上多少回。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实际上我们从来都不是自己一个人,我们总是跟别人有意无意地建立了某些关系。

我是那种向来不善于长期维持某些后期建立关系的人,估计在往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的改变这个了。

2018-02
16

春节的吃饭问题

By xrspook @ 19:43: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的电影票房,我觉得是我观察这么长时间以来最糟糕的,因为估计大家都把钱留到大年初一以及以后再去电影院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除夕是一家人去逛花街吃年饭的时间,当然不会孤单地留在电影院里。精神食粮很重要,但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实实在在的食粮比那更重要。所以昨天的国内票房非常可怜,一整天票房排名第一的电影还不到一千万软妹币。看到这个状况,我就想起Secret Superstar在印度选择在排灯节前一天上映是多么糟糕的决定。如果他们的排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我们的除夕是什么状况,他们的排灯节前一天大概也是什么状况。要在那个时间上映电影,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想在那一天赚口碑,好让电影在节日里更红火。不是铁杆忠实粉,真心不会在那个时间跑去电影院。通过我在印度电影里的观察我觉得现在的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家庭观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可能实际上不是这样。

中国的过年,有什么神奇的呢?我觉得最惨的估计是那些孤独的人。甚至会有点让人觉得落井下石。因为满大街的商铺到处都可以有的小吃店一律都关门了。因为这样,你可能叫不到外卖,要到外面去吃饭店酒楼也都早早被家庭订满。所以他们的归宿是什么呢?中式的各色麻辣烫,云吞面,北方拉面等等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都没有,估计他们也就只能去洋快餐那里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再不然,就自己在家里自己动手。逢年过节,家里的各种聚餐,会让人觉得吃腻了、吃胖了。我们却不会想到那些孤独的人,他们在节日里可能的悲惨生活。他们有钱,他们也有朋友,但是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那些仿佛都变得毫无是处。节日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但如果家里就只有一个人呢?换作从前,我肯定不会想到这种事。

我觉得回家不只是到某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回家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做的事再多一点。毕竟家里的人为了准备那一顿饭真的张罗了很久。尤其是那些负责做饭的妇女们,从什么菜色,什么价格,什么时候把材料入手,什么时候开始做饭,要先做什么菜……这一切都是学问。但对其他人来说,光是让他们准时到家仿佛都很难。为什么这些不对等的付出,妇女们还会年复一年地欣然接受呢?当然,现在的人如果不想这么干大概就会在外面的酒楼饭店之类的订个房间。但我依然觉得,年饭这种东西,只有在家里吃,才能有那个味道。大概是因为准备那一顿饭的过程很不容易,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外面吃,能比的只是你能给出多少钱,但如果那个钱是在平日消费,肯定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为什么要在节日里花更多的钱但所得到的服务却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呢?

成长的意义在于你越发能发现身边一些从前你不为意的事。在知道了解他们以后,你自然而然会对生活更加感恩,幸福感就来了。

2018-01
25

死了之后

By xrspook @ 14:39:2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晚看了一部《寻梦环游记》直接把我的眼睛哭肿了,鼻子变得完全塞住,只能用口去呼吸。里面说到如果活人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就会从死人的世界里消失。如果女儿忘记了爸爸,而家里活着的人除了女儿以外都不知道有爸爸的存在,即便女儿死了,爸爸也再也不能在阴间和女儿相会,因为在女儿死去之前已经没有人怀念爸爸了,爸爸会在阴间灰飞烟灭。因为墨西哥人有这种传统思想,所以他们会在家里设灵堂,供奉他们,那么即便他们不能继续在阳间相聚也能在阴间重逢。家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无论在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去之后。没有家人惦记的人活着的时候落魄,死了以后也照样孤单。墨西哥是个神奇的国度,在外国人眼中有点忌讳的死亡在他们眼里有另外的见解。对中国人来说有点邪门的清明节到处都在播哀乐,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能在那些时候和场合里嘻嘻哈哈,要严肃,即便没有感情哭不出眼泪也要不能表现得太高兴。不知道香这种东西是谁发明的,如果香一开始就是被用作祭祀,用作制造气氛的话,大概那东西就是为了完全不在状态哭不出来的人来点假惺惺的泪水吧。但墨西哥人的亡灵节不一样,他们觉得那是一个大party,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就像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一年一度相会一样,亡灵节对墨西哥人来说就是一年一度他们死去的亲人归来和大家团聚的日子。不恐怖、很温馨,那代表的是满满的爱,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思念,也是死去的人对活着的人的关怀。家人就是无论你曾经做错过什么都会包容你的那些。

世界上估计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把死看得像墨西哥人那样。我们这些外国人理解死通常都是带有点恐怖气氛的,没有人会高兴地把死人相关的东西挂在嘴边。在中国的文化里,如果活着的时候做了坏事,死了以后就有十八层地狱等着他。在某些西方文化里,活着的时候如果做了很多善事死后就可以升天堂。地狱也好,天堂也好,都是个分类,把好人放这边,把坏人放那边,家里不可能全是好人,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家人就要骨肉分离了。这样真的好吗?当然,中国也有投胎转世的说法,于是生和死就不是两个状态了,情况就变成了死只是生与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小的时候我有时会想,死了以后我会投胎做什么呢?是继续做人还是成为了其它动物?如果成为了其它动物,我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从窝心的角度考虑,我还是比较喜欢墨西哥人看待死的方法。

中国人很重视家庭,印度人很重视家庭,墨西哥人也很重视家庭。我不知道印度人和墨西哥人的重视还能持续多久,反正在中国我觉得这种东西在渐渐地变得疏远、淡漠,我不希望这样,但这又的确发生在我身边,甚至在我自己身上。

我死了以后会有谁记着我呢?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