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
8

不爱旅游

By xrspook @ 17:07:03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人非常喜欢去旅游,小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并不是旅游的菜。有些人会很渴望去某个地方,我不知道他们想得到的是什么,自然美景还是人文景观,为什么他们这么想亲眼看到那个东西,又或者他们只是纯粹想发一个朋友圈。到底旅游这种事,能给他们什么长进我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之所以对旅游非常感兴趣,大概是因为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快退休的人。上课的时候,她说着说着就会跟我们谈起她的旅游经历。她谈得最多的大概是去三峡旅游,但显然,从前她游过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她经常鼓励我们,有机会就要出去走一走。那个时候我觉得旅游挺好玩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意识到旅游对我来说是个挺痛苦的过程。可能是因为行程的设置,并不由我说了算,纯粹是跟团,你去的那个地点也不由我说的算,因为是单位组织的活动。我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去或者不去。在八项规定之前,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省外旅游。我只去过两次,一次去云南,另外一次去九寨沟。他们还去过井冈山什么的。在我妈生病入院那一年,他们去的是南京和上海,因为当时上海正在开世博会。也正是因为那个原因,所以他们选择了在那一年走那条线路。工作之后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旅游,那是因为当时我们在郑州培训一个月,所以一到周末,我们就自费参加当地的旅行社,游览附近的景点。因为河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所以开车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去嵩山少林寺和开封之类的地方。

让我有点讨厌旅游的原因是路途上的奔波,会让我的循环不正常,经过几次后我就有了便秘的恐惧。因为一天到晚坐在旅行车上,不敢喝水,本来排泄就不怎么好的我就非常会容易导致便秘。另外一个是我去的那几个地方吃的都不怎么好。我不知道其它旅行团是不是全部都这样,反正我觉得我跟旅游团吃的通常都非常一般,那些挑剔的人必定会每一顿都很有怨言。之所以有这些感受,大概是因为我从来没参加过高端的旅游团。从前我对邮轮旅游有点期待,但是在经历了好几年的总公司活动以后,我对那个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了。虽然邮轮很大,娱乐项目很多,但是免费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好几天都困在那个地方,即便给你免费自助餐,三顿过后无论如何都会吃腻,而且,免费的东西你真不应该期待太多。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我觉得我是读过千卷书以后就不想走万里路了。也不是说我是一个不愿意探索新世界的人,我只是没兴趣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了解一些我没兴趣了解的东西。就在我生活的地方我尚且还有非常多不明不白,为什么我就非得到外面图新鲜呢?

当别人在我面前羡慕另外一些人经常可以去这里那里旅游的时候,我完全没感觉。

2019-08
28

这都神马潮流

By xrspook @ 9:31: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谈起今年中秋国庆的节日补助要在哪里发放。早上办公室的人来征询我们的意见,要用网上代金券的形式,还是以实体店提货券的形式。显然两个都不好,这两种选择都会让我们收到的那些钱实际上要比我们直接拿人民币少得多,因为这两种形式买到的东西都偏贵。相比而言,网上南粤分享会能买到的东西肯定会比麻涌实体店多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去实体店提货,其中一个的理由居然是现在基本上都网购,能去实体店选东西感觉新鲜。难道他们平时就不去市场或者超市之类的买东西吗?

另外一个同事抱怨南粤分享会上面买不到她要的奶粉,之前那个奶粉是有货的,然后一段时间变成了缺货,现在直接下架了。南粤分享会没有那个东西,实体店就就更加不会有。不买那个奶粉你可以换一个,如果婴幼儿奶粉没有,但成人奶粉肯定是有的。无论是在哪里发放这个员工补贴显然都不划算,现在只是看哪个会稍微好一点。就商品种类来说,网购显然多很多,而且那个网站上的东西全部都是包邮的,这对家在外地的员工就非常友好,他们可以直接把东西送货到家,而不需要买一大堆然后亲自拿回去。那个网站的货品很多都是京东配送的,非常有可能商品已经到家了,他自己还在路上。如果不是在这个网站上买京东的商品,还得纠结99块钱才包基础邮费这种事。有留意过京东的价格的人都会知道,京东价格变动非常大。一天之内几个价是经常有的事。我的同事说,京东上有她要的奶粉,但这个网站上却没有。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你可以在京东买,谁都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今天你发现京东有你想要的奶粉,但之后会告诉你缺货了。为什么要把全部眼光都放在一个京东上面呢?你还可以去天猫,可以去苏宁,可以去唯品会,你也可以去盒马。有些东西你真说不准为什么明明不缺货,但是京东上面的那个货源总是时有时无,要真正找划算的话,就必须货比三家,但显然我的那个同事不是一个愿意花时间货比三家上的人。

从婴儿奶粉说到了孩子的学费,我同事说,她儿子现在读的小学一年的学费要5万,小学读下来起码要30万。那个学校你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学费一级比一级贵。儿子现在放暑假,报了一个街舞的培训班,花了6000多块钱。她说她已经算不清在儿子上投了多少钱。上培训班或参加各种活动的费用暂不说,一个小学读下来得花30万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因为我非常肯定的跟她说,我这辈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用不到30万。普通的小学是义务教育,准确来说没有学费,一年下来的书本费也就几百块钱。大学有学费了,但是我那个专业一年下来5000多。当我跟她说,你儿子如果读个普通学校的话就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时候,她说如果读普通学校还得考虑什么课外托管之类的,我肯定地跟她说,我就从来没有参加过托管,也没有在上课之余参加过什么培训班。为什么你们就觉得你们的儿子非如此不可呢?他们一律会回答现在的人都这样,但我的感觉是,为什么别人这样,你就必须和他们一样?!

还没开始读小学的孩子上培训班就已经花了几万块钱。上小学的那些孩子6年下来教育上的花费几十万。如果有一天他们告诉我孩子要出国什么的,要花几百上千万的话,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打一份普通的工,有可能赚得了两个几百上千万吗?因为孩子不止一个,而是两个。

现在的人随大流到让我觉得心寒了。

2019-08
27

回忆香港的电视剧

By xrspook @ 9:05:38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看电视总觉得香港的那些跟内地的相比比较真实,但现在看回从前的电视,我觉得从前之所以觉得真实,是因为他们的演员表演得很到位,但其实他们的布景挺假的。因为演员表演得够意思,化妆恰到好处,服饰也搭配得很好,所以小时候我觉得他们的电视剧好真实,无论是现代剧还是古装剧。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只是一直都只看某个电视台或者某几个电视台,他们的电视剧好看我们会看,即便觉得不好看,我们也会看。通常他们会把家长指引级别高的电视剧放在晚一点的时候播放。比如说从前很火的《刑事侦辑档案》,他们就把电视剧放在9:30才开始。7:30开始的电视剧通常都是合家欢的,但至于为什么他们要把超级长寿剧《真情》放在10:30播放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一直都只看一个电视台的电视剧,没有对比你就不会有什么感叹而发现其中的某些问题。

还记得从前,无线有部电视剧叫做《妙手仁心》,那是一部医务剧,但是在看那部电视剧之前,我已经看过美剧《仁心仁术》,对比起来,显然香港拍的《妙手仁心》差了一大截,而《仁心仁术》跟《医人当自强》比起来,后者的剧情设计又高端了不少。把美剧和香港电视剧对比起来看,专业的部分香港的电视剧就露馅了。如果只是谈情说爱,大家都差不多,哪个更好就纯粹看编剧的功力,但是一些技术上的活儿,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特效上面的东西,香港的电视剧假很多。其实他们也有很多医学顾问,而之所以给我那种感觉,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演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又或者培训时间不够多,所以在某些技术动作方面他们会给我路人甲的感觉。同样这种事也发生在他们的某些电影里。香港的武打片过去几十年都非常厉害。李小龙、成龙等等,把全世界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到后来,中国出了李连杰,也出了吴京等人,而香港随着他们老一代武打明星的老去,貌似新的一代几乎已经数不出来了。虽然中国的武打明星除了那几个能念出名字以外,很难数出一些年轻人的名字了,但实际上中国内地可选择的人才要比香港多得多。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很多东西都上去了,在电影电视方面,我们有钱也有技术,但我们的从业人还不太懂得巧妙的结合这些东西,创造些有口碑也有票房的东西出来。也不是说我们的电影真的做不到,而是相对而言,出现爆款的概率实在太低了,而且低得让人觉得那是偶然事件。回想当年的香港电视剧,他们的爆款可以连珠炮弹般,有时甚至同期播放不同时段的电视剧也会熠熠生辉。于是,我们一整个晚上都不想离开电视了。做作业的孩子会搬个桌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爸爸妈妈可能一边看报纸一边听电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常是最入戏的观众。这些全家着迷的时光,对我来说一去不复返了。

从前我们是因为要和别人交流所以看电视剧,还是因为看了电视剧所以多了交流呢?

2019-08
25

回忆小升初的暑假

By xrspook @ 16:52:55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升初的那年暑假,我似乎都一个人在家里度过。小学同学有过来找过我去玩或者去游泳,但我都去不了,因为那一年夏天我的大姨妈来了一整个暑假,而且量还很大。后来我妈才发现原因是我一边来大姨妈,一边不断地吃雪条,一天可能吃4根以上。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的大姨妈根本没有要结束的意思,当然我就不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去游泳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我妈居然没发现这个问题。如果她一早就知道这样,她绝对不会让我吃那么多雪条,也不会一直让家里的冰箱存着大量的雪条。当年我吃的是红豆雪条,从第一橡胶厂买回来的。我妈下班的时候路过橡胶厂,觉得家里的雪条快吃没了,她就去再买一袋回来。当时工厂饭堂自制的雪条没有外包装。雪条从模子里拿出来后用塑料袋装着的。买了以后,我妈得赶紧回家,但即便这样,雪条还是会有一点点融化,所以要把它们分开的时候,会有点难度。当时家里没有空调,打开冰箱,把脑袋探到冷藏室里绝对是爽歪歪的事。我除了经常去开冰箱门拿雪条以外,还经常趁着冰箱门打开把脑袋靠过去探叹空调。

那一年的暑假,我最后一次在那个家里度过,因为接下来的寒假我就搬到了现在住的这个家里了。现在住的地方和从前住的地方隔了好远,所以从前那些小学的小伙伴几乎可以这么说,跟我隔绝了。我再也不可能去他们家里玩,反之亦然。初中的确有一两个同学和我住得比较近,但我所说的那个近,起码也有好几个公交站。从以前的那种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又或者步行5分钟不到的路程变成了现在相隔好几公里,甚至十几二十公里。从前再正常不过的串门变成了不可能的事。对我来说,初中和高中上下学的路上通常都只有我自己一个,即便有时会有同学陪伴,但那不过是部分路程而已。回到家以后,再也不会有同学串门到我家里来。

小学的就近入学让同学之间的串门再正常不过,但现在的人为了让孩子能读上好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出钱出力,那些孩子上学还得坐起码半个小时以上的私家车,而且这还是在不塞车的情况下。家离学校那么远,同学之间随意的串门变成不可能,而且现在的学生还得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之类。在学习场所跟同学见面是一回事,但是互相到家里玩耍又是另一回事。我觉得在培训场所的相遇即便时间再长,那始终不过是同学而已。那些经常你来我往到家里来的,才会变成真正的朋友。那些从小就把孩子送到很远上学的人。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话孩子可能无法交到同声同气、青梅竹马的朋友了?

有时我觉得在成长过程中经常经历搬家的人好可怜。对成年人来说过一段时间就改善一下生活环境很正常,而且有些时候也是迫不得已,但对孩子来说,刚刚交到朋友,但却很快失去,非常可惜。

当一个社区失去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声,那些地方和死城没什么区别。

2019-08
24

小学回忆录

By xrspook @ 18:03:30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室是一排平房,只有一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那里,其它年级的学生在楼高4层的教学楼上课。当时我们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又或者这只是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换作现在,我一定会觉得那个学校实在太破了。一年级的那一排平房教室一边是操场另外一边准确来说只有一条小道,里面种了一些竹子。还记得当时的男生还吓唬我说,那条小道被他们称作竹林的地方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下课的时候,我们试过拿着多功能笔盒里自带的小折纸刀和剪刀去竹林里探险。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我们之所以要在那一排课室上课,大概是因为我出生的那一年前后是生育的高峰,所以到处都扩招,教学楼的课室也不够了,所以只能临时再建一排。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新的教学楼建好了,但直到五年级我们才从旧的教学楼搬到了新的那栋里面。小学的时候我转移过两次教学楼,初中的时候转移过一次,高中的时候准确来说课室都在那一栋很长的教学楼里面,但是实验室在我高三的时候又换了个地方。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的学校甚至连一个篮球场都拿不出来,真的很小。以现在的眼光去看,我们一定会看不起那些学校,但实际上当年我并不觉得这有任何问题,因为我不知道其它学校是怎样的,我从来没有拿我的学校跟别人的比较,虽然实际上,我去过其他小学。

一个星期只有两次体育课,其它课程都是在课室里进行的,所以有没有很大的户外活动场所又有什么关系呢?小学的时候,我们每周都有个叫做文艺班的东西,可以让你自行选择科目,每周上一次课。学校会请外面的老师回来教,但不收我们的钱。暑假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学校请了个旱冰老师回来教我们溜冰,同样没有收我们的钱,因为没收钱,所以旱冰鞋我们得自备。后来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之前的一周五天半上课变成了五天,所以学校周六上午也有了一些课程,我们自愿选择参加,但那个就需要给一点钱了,因为等于是让老师加班工作。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与否。当时即便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也非常乐意参加那个课程,倒不是因为想提高学习成绩,或者家长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能少半天在家里折腾,而纯粹因为我们喜欢上那个课。当时学校组织的课程不需要抢名额,价格也很便宜,所有人都读得起。那个时候我们真的觉得那种学习是种快乐。毕竟星期六的早上如果不去上课,我们就会在家里睡懒觉,又或者看一个早上的动画片。

我不知道其他人读的小学到底是怎样的,但我觉得自己过得挺好。除了有时老师逼迫我去当少先队干部、争当什么优秀学生之类的,让我很反感。学习就是学习,我不喜欢那些乱七八糟的管理类工作。你可以让我去读奥林匹克数学,又或者去英语中心提高英语能力,但千万不要强迫我组织策划班会活动之类。从前我很讨厌做那种事,现在也一样。

我可以在某些方面很主动很优秀,但那不一定就是别人期待我做好的点。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