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
19

学生时代的冬天

By xrspook @ 8:37:30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已经不记得到底是穿什么衣服抵御寒冷的。说来也奇怪,小学那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外套,也很少人会在校服外面再套一件衣服,但实际上因为没有夹棉外套的校服,所以当天气很冷的时候,学生在外面再套一件衣服老师也不会阻止,而且这个也是阻止不了的。在我记忆之中,我没干过这种事。小学的时候我也不习惯把长袖校服的外套拉到最高。虽然校服的领子实际上是可以拉到顶竖起来的,但实际上我不干这种事情,初中的时候偶尔会这么干。小学的时候到底我是穿的什么东西让我觉得不那么冷的呢?还有就是那件从一年级穿到六年级的长袖校服到底是怎么包得住那么多衣服的呢?一套衣服穿6年,想想都觉得这很神奇,虽然实际上某个时间之前并不是天天都要求穿校服。我最反感穿的只是礼仪服。我觉得小学的那套礼仪服不好看,我也不喜欢穿,因为下面是一条裙子,冬天的话还要还得穿袜裤,还得穿很厚的袜裤,还有就是我不喜欢穿对应的皮鞋。皮鞋会掉颜色,浅色的袜裤脚的部位会被染黑。小学的那套校服现在到底在哪里呢?在我记忆之中我好像没有丢掉过。

我觉得最好看的礼仪服是我初中的那一套。无论是裙子衬衫还是那个小马甲,但实际上初中在我印象之中,从未要求过我们穿礼仪服。我好像从来没穿过初中的那条裙子和那件小马甲,但是我却曾经把那整套衣服借给同学。初中那套礼仪服的那件长袖衬衫偶尔我们会拿来穿,在那种有点凉又不算很冷的时候穿。

高中的礼仪服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时候都得穿,但是每一次我们都是准备下去的时候才把裙子套上,然后把运动裤的裤腿拉起来。回到教室以后,就赶紧把裤腿重新拉下来,然后在课室里一大帮女生就在那里脱裙子。起码在我读过的那些班里面,基本上不会有女生穿礼仪服的裙子,但是却有一些女生喜欢穿礼服的衬衫。我是那种无论裙子还是衬衫都完全只为升旗仪式准备而已,所以裙子和衬衫都是临时套上去,然后赶紧脱下来。

大学的时候没有礼仪服,只有一套运动服,但实际上运动会的时候也不要求你穿,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套运动服就是一套睡衣,我就是这么干的。工作了以后,那套运动服的裤子继续是我的睡裤。

以前没有冲锋衣,没有羽绒服,甚至连棉服都没有。只有毛衣,可能有一些有羊毛成分的毛衣。保暖内衣是不存在的,通常冬天穿那些内衣都是反复的穿穿很多年,可能衣服上有很多洞洞,也可能已经被洗得很薄,就像蚊帐那样。所以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从前的我不觉得有多冷,扛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呢?学校是一定不会有暖气的,宿舍也一定不会有。别说抓绒的衣服,哪怕一件毛线圈的卫衣在我记忆之中,也就只有一件别人送我的旧衣服。以前我穿的那些毛衣现在在哪里呢?我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穿它们的呢?

我妈总说她不喜欢冬天,但我觉得就温度和湿度而言,现在的冬天好像比从前友善那么一点。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天气预报的数字让我们有太多心理压力呢?毕竟从前要接收天气信息,只能靠每天傍晚的新闻,在只要我们想看,随时都能查询得到。

是真的冷,还是我们觉得冷所以冷?

2023-11
30

儿时未曾遇到过大爆发

By xrspook @ 10:05:47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的热搜上天天都在说全国各地的小孩都在发烧,医院的急诊和儿科人满为患。小孩感染的通常都是支原体引发的各种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肺炎之类,典型症状是高热。理论上最适合的是大环类抗生素,但实际上某些菌株可能有耐药性,所以也就只能用其它东西去治了。在我印象之中,我小的时候没有听我的家人说过,我生病的时候也碰上了这种大规模的集体生病,大概我是那种几天一小病,每月一大病的人,所以对我来说根本无所谓大流行。我已经不记得小的时候我用的到底是什么抗生素了,反正青霉素是一定不能用的,头孢跟先锋也都不行,所以小学二年级的那次肺炎医生用的是红霉素,而且是静脉注射的红霉素,因为口服的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别人的青霉素就只是小小的一瓶,我的红霉素是很大的一瓶。我不知道如果红霉素不起作用的话,我该怎么办。

小学二年级的那次肺炎以后基本上我就没怎么大病过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次彻底把我的病根拔掉了。在90年代初的那个时候,即便是肺炎,我也仅仅是去了一个区级的医院,而且是哪里近去哪里。虽然如果是要看中医的话,我还是会去广东省中医院,但如果只是西医的话,要不是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要不是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在我印象之中,我就没有因为要去看西医去三甲医院。后来我不怎么生病了,但再到后来我生的那些病都不是发烧感冒,是要去看专科的,区级的医院没有专科,或者说没有那么专的科,比如面瘫的那一次,我去的是广医二院,因为要去看神经内科。贫血那一次,我去的也是广医二院,因为一个区级的医院除了给你验个血常规以外,估计不会给你做地贫的基因测试。这一次卵巢囊肿要去把巧囊切掉,我去的是中山一院。因为据说那里的妇科算是最靠谱的了,但实际上这大半年下来,我遇到了不少不太靠谱的实习医生或者住院医生。

在我印象之中,小学二年级的那一次去看肺炎,医生给我开了血常规,也给我X光片,但印象之中那个时候,大概30年前还没有什么咽拭子之类的东西,所以没办法给我判定我那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肺炎,没有把具体那个微生物导致肺炎确定下来。

工作以后有一次,发烧咳嗽比较厉害,去麻涌医院看过以后没什么效果,所以周末回家以后我就赶紧去广医二院看了一个急诊,当时的医生没给我验血,直接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物都开给我了。也不知道是麻涌医院开的那些药起效要一定时间,还是说广医二院的双管齐下比较厉害,反正看完那个急诊之后,两天之内我的症状就明显好转了。发烧感冒去看病对我来说,尤其是成年以后是极少发生的事情,有些时候不吃药熬一熬就过去了,有些时候如果是在家里,我妈会翻出一堆药要我吃掉,那个时候是不吃不行,但实际上不吃我能不能自愈呢?这也很难说。或许也可以,不过得熬时间长一点。

最痛苦的那一次是大二四级考试前,我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感冒症状,但是吃各类的感冒药却效果不明显,后来试了一下抗过敏的药,马上就起效了。原来我那不是感冒,是过敏,但是那个抗过敏的药是在四级考试以后才吃的,所以四级考试之前,我简直想死。

为什么现在的小孩会是这么个状态呢?在我印象之中就从未见过全班几乎绝大部分的人都请病假。同一时间班里有超过5个人请病假在我的学生生涯里也从未出现过。是现在的孩子太弱了,还是现在的微生物太强了呢?

2023-06
10

习惯了耗

By xrspook @ 9:51:34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学的时候,我家在就在学校的对面,只要过一条马路就到家了。当时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同学可以结伴回家。在我还是小学生的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三三两两一起回家,只有极少数有家长过来接。有可能是父母踩个单车,也有可能是爷爷奶奶之类的步行过来,只有少数家长是开着摩托车过来接的,开小车接送的从来没有。之所以家长都过来接小孩,通常是因为他们家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比较远。我不知道其他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是不是都有家长过来接的,除了小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的家长过来接我,之后从来就没有过。所以一直我都觉得上学和放学都是我一个人的事。因为我家离学校太近了,我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可言。非常有可能我妈就在那个能看到小学门口的那个窗户里暗中观察,所以放学以后我连到其它地方遛个弯的机会都没有。

初中的时候,在我们搬家之前学校离我家步行大概10分钟。初中的那个放单车的位置不在学校里,所以我也就没有必要骑单车去上学。因为要在家里把单车拿下去,然后再骑到放单车的地方,把单车放好再走出来,时间比直接走去学校还要多。在大多数人都是骑单车上学的中学阶段,一开始我用的是步行,当我搬家以后,我用的是公交车加步行。因为我家离学校接近10公里,骑车的话起码需要50分钟。我读初中的时候广州的主干道已经没有单车道。如果要骑车上学一路走的都是非常繁忙的新港路。每天都接近两个小时上下学,想想都觉得很疯狂。虽然实际上我搭公交车每个单程要比汽车多花10多分钟,显然那会舒服很多。别人上学一小时,而我每天需要在那里花两个小时。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很早,车上通常都有位置可以坐,但晚上回家的时候,人非常多,能不能挤上那辆车也是个问题。高中离我家更远,单程得花一个半小时,我用的依然是公交车加步行。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扛过来的,但我就是这么扛过来。从来没想过让家长接我,因为今天他们即便接我,我们也不过是一起用公交车加步行的方式回家。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觉得必须得接小孩。

不过话说回来,小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几乎都是就近入学的,所以学校离他们家步行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即便一边玩一边回家,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当时的家长很神经大条,几乎不会为这个操心,他们甚至不知道小孩是几点放学的。只要到吃饭的时候,人已经回家了就行。现在家长得接小孩放学,又或者是让小孩参加学校的托管班之类。如果当年的我有这些遭遇的话我会觉得非常没有自由,尤其是有些小孩放学就被接走了,而我自己不得不继续留在学校。小时候的我之所以不留在学校,想早点回家,是因为我想去看电视,看动画片。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没戏的,但是早点回家早点洗澡就可以早点赶上晚上的电视剧。看晚上7点30的电视剧是我一整天下来最期待的事情,但那些习惯当我上了中学以后几乎就再也没有了。因为时间赶不上,大家后还得忙吃饭做作业之类。

对某些人来说,自驾是非如此不可的,但我不是。

2023-06
1

沉睡了二十五年的真相

By xrspook @ 8:31:59 归类于: 烂日记

5月31日的上午,小学的群里不知道为什么又热闹了起来,我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但是当我稍微有空翻一下聊天的内容,才发现是因为某个人发了一条老师打学生的视频以后,小学的群炸开了锅。对我来说,一个沉睡了几乎25年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

小学的时候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个从三年级就教我们语文的班主任,在我们升上六年级的时候她没有一起跟上去,取而代之的是换了一个比较年轻的老师,据说那个老师是转学到我们学校的,而且一带就是毕业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新的老师会带毕业班,因为在我小时候,定性思维是毕业班应该由经验丰富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带。高中的时候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也会有一些例外,一些从高一就开始带某些班的老师可能会一直跟到高三。初中的时候也是这么回事的。所以就出现了初二的时候是个年轻的物理老师,到初三的时候就换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但是不是年纪大经验丰富就一定靠谱呢?这里可能要打个问号。

我小学六年级教语文的班主任跟其他班的班主任比起来,的确很年轻。她的教学风格也跟我所遇到的语文老师不太一样,总的来说,她改变了我们班某些同学的一生,因为她对某些同学的关心,因为老师对他不离不弃,让那个同学步入正轨。为什么之前的老师没这么干过?虽然她是一个语文老师,但是我觉得更多时候她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哪怕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不是用那些一贯的方式。六年级才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才换了一个班主任,我觉得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但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的是为什么之前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那个时候会选择提前退休、放弃我们。因为之前那个班主任年纪较大,还没到退休年龄,教学经验丰富。

直到昨天,我才明白到她之所以抛弃我们是因为某次她打了某个学生,那个学生告到了校长那里去,进而又告到了教育局那里去。据说当年校长保住了老师,没有对她惩罚,但是却把她辞退了。我不知道到底是真的辞退还是说让她自己申请提前退休。因为小学群里那些很积极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有强烈憎恨亢奋情绪的,所以到底当年的情况是怎样的,我无法了解。可以肯定的是,估计不是从前我或者我家长听说的那样,是因为老师身体不适,所以要提前退休。现在我的那些小学同学在群里激动地说,如果当年打学生的事件发生在现在,那个老师估计就得被警察带走,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了,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有哪个家长是不打孩子的?有哪个教老师是没有体罚的?当然会有那些不打不骂的家长或者老师,但是对我们那些野孩子来说,那真的好吗?我不知道其他人家里到底是怎样的?反正小学时代,在家里我妈对我的打骂绝对不少。在学校里、在跟学习相关的问题上,我没有被老师打骂过,起码在小学的时候没有过。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被数学老师嘲笑过,但是班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待遇。嘲笑那一刻的确觉得丢人,但是被嘲笑又不会少块肉,而且骂得没错,是因为我有问题,虽然那个问题不是我主观故意造成的。

那个被老师打,最终去告老师的学生之所以被打,是因为她没做作业。没做作业为什么家长不管?老师如果得过且过,完全不需要如此上心去打骂。为什么她非得这样?那个同学回忆起当年的时候,她依然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很多观点我无法认同,所以在那个群里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会保持沉默。

2023-05
29

塑料汽水瓶

By xrspook @ 9:24:29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在我几岁的时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才终于进入了我的视线,又或者说进入到我的口腔。虽然广告上有那些可乐,但实际上小店里却没有,明明那只是很便宜的饮料,但是你却不可以轻松买到,所以喝上一口都感觉很高端。

小学的时候,每个同学的水壶基本上都是各式各样的塑料饮料瓶。倒不是因为大家天天都买饮料,而是因为每次喝完饮料以后瓶子都不丢掉,接下来那就是我们的水壶。一次性的塑料饮料瓶变成了我们重复利用的水壶,从现在的观点看,这不太安全,也不太卫生,但当时人人都这么干。理论上那些瓶子不能过热,但即便是开水,我们也会灌进去,虽然知道灌进去以后瓶子一定会变形。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会灌冷水,但有些时候实在找不到冷水,热水也会灌进去。因为相比于没水喝,瓶子变形没什么大不了,而且那还意味着可以跟家长说要买一瓶饮料,因为要一个新的水壶。小学的6年,我用的水壶一直都是一次性的饮料瓶,直到上了初中,才换成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太空杯。太空杯实际上就是一些耐热的塑料瓶,但那个东西不是一次性的。一瓶500多毫升的饮料才几块钱,留下来的那个瓶子可以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那时一个靠谱的太空杯三四十块钱很正常。塑料的饮料瓶不怕摔,但是太空杯显然是经不起摔打的,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小学的时候家长们会默认让我们带一次性的塑料饮料瓶,而不是昂贵的水杯之类。现在的小孩通常不这样,但也不排除依然会有把一次性塑料瓶当作水壶的。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水壶,有可能是保温的,也有可能是塑料的,而且款式还也很多,花样也很特别,因为有些小孩如果不够漂亮、如果功能不够齐全,是说什么也不会带去学校的,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话会丢脸。小孩子的攀比之心是很重的。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小孩是没有攀比之心的。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他想要的?小孩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所以当别人那么干,他们会觉得自己也得那么干。相对而言,我觉得某些东西如果要传播开来的话,在小学生那里一旦引起波澜,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但初中高中和大学这种浪潮就不会那么的猛烈,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小学的时候如果拿了一个新的饮料瓶去当水壶,那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你会忍不住故意在同学面前把那个瓶子多拿出来几遍。倒不是因为那个瓶子是新的、很漂亮,而是因为你想让伙伴们知道你近期又喝了一回饮料。如果是现在饮料瓶变成了临时水壶,或许用之前还得用水涮上几遍,但当时这个操作绝对不会干。因为白开水灌进去以后,还能弱弱地感受到饮料的味道,尤其是盖子的那个部位。哪怕实际上舌头感觉不到,但是鼻子即便能闻到一点点的气味,也会让我觉得满足。当汽水塑料瓶用的还是铝盖的时候,那个味道的持久时间相对而言会久一点,但是自从全部换成了塑料盖子以后,那种可留恋的味道很快就消失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看到某个物件你觉得你已经感知到了那代人的生活,但实际上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是真经历过的话,是无法通过想象臆造出来的。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