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
2

发掘优点

By xrspook @ 12:19:11 归类于: 烂日记

写中级工程师的申报材料无疑是这些年来我最努力的一次发掘自己的优点。不只是我,我的搭档也是那样。虽然几年前他已经申报过中级工程师,但相比现在的努力程度,当时只是糊弄过去。对我来说,做任何事都得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虽然这一次在论文的内容上有点擦边球的意思,但其他的条件,经过这些天努力的思考,还是能达到的。普通人凭中级工程师,如果之前不先升到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的话,5年以上也就可以了,但我足足用了9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这得问我的领导,为什么这些年来都要我兼任统计。而这两份工作里很多时候统计的工作比检验还多,因为,在统计方面,只有我一个,而且检验还有我的搭档可以依靠。为什么要把我的精力分摊统计那边?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想让我转行,让我全职干统计,那可以,没一点问题,在哪个领域只要投入时间和精神,我肯定都能有所长,但问题是,他们从来都不会放弃压榨我做一个检验员。所以最终他们会经常问,为什么你不发表论文?为什么你不申报工程师?我只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把我整得像四不像似的?我不属于哪个专业领域,我是游荡于各个领域,做着各种专业工作的打杂。要在某个领域上有所长,你就必须潜下心去干。那可不只是上班那8个小时在用心,下班,甚至睡觉的时候你的心都应该在那里。写那个申报材料的时候,我终于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尤其在发表论文方面,我真的一点都不将就。别人发论文就是为了发出去,到考核的时候有个依据而已。我发论文,那是必须的我写出来的东西能说服我自己,自己觉得那很有价值,对别人很有参考意义。如果这些都无法做到,直接不发好了。所以我发表的实验型论文,都在核心期刊,跟他们那些随便发一发,甚至版面费都不用收,只有一个CN号或者ISSN号的有天渊之别。做这个事随便,做什么事不随便呢?!

这些年来项目没有,唯一能支撑着我告诉我做了什么的,只有一大堆的论文。那些东西就像编年史一样,记录了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在申报条件里,经常会有那些做的是什么项目,获得什么奖项,然后得到什么认可之类的。但实际上,如果认真地做好一个试验,然后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最顶尖的核心期刊上,那成就感比被什么行业协会认可牛叉得多。因为对比那些在行业协会会议上宣读的论文相比,核心期刊那里随便一个小编能力都在他们之上。那些编辑收了你的审稿费,做出的东西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的逻辑性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方法,真的让我很敬佩,我还没能达到那个水平,他们的专业素养是我学习的榜样。大概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但接触高质量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就养成了那么些习惯。要成为优秀的人,你就必须得向最优秀的人学习。而那些只甘心于在小小一个粮油协会而且是小分会里的人,体会不到那种高大上。从我入行开始,我就一直不觉得粮油这个领域有多么的牛差,因为相比于之前我的食品领域,这里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即便是这个领域里牛叉的那些教授之类,我感觉也经常会让我呵呵!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能力和行为根本不配拥有那个头衔。但是他们就是小山上的大王,你拿他们没办法。

昨天晚上,足足折腾那些东西到11点半才睡觉。估计那些东西在这两天再努力一下,整份资料都可以拿得出来了。

2016-07
31

加班日单干

By xrspook @ 19:05:14 归类于: 烂日记

早上10点半才突然给我送来了8个稻谷样品,显然他们就没想过今天要卸稻谷。昨天下午打电话告诉我说今天有3到4台稻谷车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果然不出所料,今天到中午为止,已经接收到了8个样品,但实际上,后来又会来了多少台车?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今天一大早从家里往单位赶的时候,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我就想,如果今天只有4台车,我赶一赶的话,中午就能把结果都做出来,那么,我下午就可以在搭车回家了。但当我搭着611来到单位门口,看到一列稻谷车以后,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除非那一队车里其中有一些是昨天已经检验过了,还没有卸掉,但当我多走几步,到达保安室,看到那些车号、电话以及上面的勾和差,我彻底死心了。那些做调度的信息从来都不准,说星期天要来的船,实际上星期六到,星期六说只有4台车,结果来了8台甚至以上。8台车,我还能接受,但8台车的样品居然10点半才送过来,我非常恼火。难道你是第一天扦样吗?你不知道先扦几个先送过来边做边扦的吗?显然我们单位这一年从进省储稻谷开始,至今已经半年了。虽然今天带着几个实习生去扦样的人平时只是做别人的小弟,但这么多次下来,你也该知道有些事应该怎么做了吧!当小弟的时候,他经常被领导指点几个样品就要送过来一次,为什么当他自己当领导的时候却没想到这一条?!有些事是很自发的,如果你有为你自己着想,有为别人着想,一些事你就只会知道必须得那么干。我不是那种习惯去骂我的同级或下级的人。我会经常跟我的领导较劲,但如果不是把我逼迫得太厉害的话,我不会把怨气发泄在我的同级和我的下级身上。今天遇到的事让我非常生气,因为这不只是10点半才把8个样品送过来,而且是把样品丢下就走了。上周五只有4个样品,5个实习生在扦样完以后都留下来继续做检验,但今天有8个样品,所有人都不在,只留我一个做检验,你们到底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如果那帮人的领导在的话,我肯定把他们都批一顿。实习生还在实习的阶段尚且被那些人教育成这样,可想而知,如果当我们把他们招了回来,成为正式员工之后,他们会变得多么的老油条。而这些都不怪那些实习生,他们的本性或许并非如此,是那些带着他们教育他们的老员工自己的素质不到位。还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即便给再多给他们20号人,他们的工作还是做不完!人越多越是容易坏事。

8个样品我还能接受得了。在几个月之前,我经历过一天29个稻谷样品的洗礼,虽然那个时候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经历过风雨以后,什么都看得很透了,做得完就做,做不完就等,等明天,毕竟如果我一个人一天之内都可以轻松地把8个样品做完的话,那么按照他们那帮人的神经思路,如果3个人一起做的话,那岂不是应该,一天能接下24个样品以上?纯数字如此,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因为那3个人里面,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我这般高效。人多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速度会变快,因为人多了,有些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偷懒模式。如果不对工作细分,不把每个细节都分解到位,很多时候,人越多,越会犯错。

反正今天下午回家是绝对没门的,不如直接把中午也加班去干,把今天的加班时长从7个小时延长到9个小时甚至以上。毕竟就我一个人,不延长时间,工作又那么多,根本就没办法做得完。

2016-07
22

当奇葩遇到另一个奇葩

By xrspook @ 22:37:15 归类于: 烂日记

好吧,我不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的blog都写完了,但因为知道明天我估计没什么时间,所以还是干吧。计划要干的事,赶快解决掉比较好。晚上用语记写blog,效果如何我不敢估计,因为一到晚上单位的网速就会非常糟糕。最好的语记效果得连上服务器,得耗费流量,如果只是脱机,也能记录下来,但是出来的,句子绝大多数会让人觉得很抓狂。貌似我现在选择的这个时间,网速还不算非常的糟糕,起码还能保持20KB/s的速度,对语记来说这就足够了。很早以前,我已经在语记的数据库里,添加了“语记”这个词,但貌似从这一次记录开始,这个app才真的大部分准确地识别出“语记”这个发音。

今天下午,我和我的搭档几乎都坐在办公室没动过没有做检验也没有跑来跑去没有经常喝水,我们两个都对着电脑,但大多数时候不是在玩,而是在写这样那样的资料,我在填写中级职称申报的各种表格,而他则在赶领导要求交的一些材料,然后就开始填那些高级职称需要申报的材料。几天之前,我跟他都只是活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我的很多时间都用在运动上面,他的很多时间都用在投资上面,大家都了解,大家都互不干涉。我跟他的合作已经9年,从一开始的谁也不鸟谁,到这几天逐渐觉得我们开始正常化。他从来不会在我面前表示他有哪些弱点,而我也不会向他索取任何东西。对男人来说,在女人面前不示弱是习惯性会发生的事。而对我来说,我不是那种随便张口找人要东西的人,我会通过我自己去索取,但不通过人的关系,而我又知道他是那种丢三落四的人,东西总是放着放着就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要他去找实体的资料,或者要找他去找,电子版的东西,简直比登天还难,那个能找到的概率跟中彩票没什么区别。所以今天我找他要一些他正在看的别人填写的一些关于职称申报的材料的时候,我无心调侃地跟他说,他把东西发给我,我保证不泄密出去,我现泄出去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好处。而且如果他把东西放在我这里,下次再要拿的时候会更简单一点,因为我找我放的东西要比找他自己放在电脑里的东西容易太多了。那是一份,非常有实力的申报材料,简直就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总是觉得有16页纸需要填的申请表二对我们来说难于登天,但对那份资料的填写人来说,16页纸实在是太少了,完全挤不下她过去几年所做的业绩。这就是,研究所跟一般企业的区别。国家级质检站那种机构跟普通的粮油企业的侧重点和承担的项目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在某些材料的填写上,填写人参与了某个项目属于技术骨干但她的排名已经是第九个开外,对科研单位来说,只要又一个项目,批了下来后整个单位的人都受益。但对我们来说,要申请一个市级省级行业级或国家级的项目简直要比登天还难。单位的工作重点不在那里,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连完成单位日常的普通工作也得没日没夜地加班没有休息日的话,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写那些申请做那些项目,还要评审组过来验收之类的?!那是很正路的做法,是应该那么去做的,但这不能为企业带来太多额外收入。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便我们申请到资金申请到项目,靠着那笔钱,如果要完成项目的话,估计还不够我们两个人那段时间发工资,所以对单位来说,这是倒贴钱的玩意,社会效益是好了,名誉是有了,但是却要在这里花钱花人花时间。估计在科研机构不这样,或者,可能科研机构也这样,他们也很重视经济效益,只是我把他们理想化得太完美罢了。

我们两个都觉得我们的工作重心都不在我们的工作上,但实际上,在专业方面,我们可以成为非常专业的人。他擅长于跟别人吹水,理论知识他比我渊博,但是我在接受和运用新技术方面比他强。我的强项是收集资料收集数据,他的强项,是把那些数据升华提炼出一些理论。没有我他很难把数据仔细系统地收集起来,然后以完美主义者的方式排列组合,没有他我没办法把那些数据一条一条地转化为道理说服别人。实验证明我们两个人如果心思都用同一件事上,我们出来的效果是天下无双。但问题是,这个单位给我们的环境,逼迫着我们不该把我们的精力放在那上面,因为我们经历过无数次极端失望。要在这上面奢望单位给我们成就感,肯定比我减肥比叫他在投资上捞些钱难太多。

大概我们都去错了地方,我们最佳的生长环境不是这里,但因为我们错有错着,于是就有了这种命中注定的相遇。

2016-06
28

勿上贼船

By xrspook @ 7:44:01 归类于: 烂日记

以前我想都没想过可以在办公室里一边转圈凑步数,一边拿着个手机开着语记写blog。现在,这个变成了现实,因为办公室里好大一片空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大块空地,相比于以前4个人一起的办公室现在这个办公室就只有两个人,面积是一样的,可想而知,那空荡荡的程度是怎么个状态。我们才刚刚搬下来没几天,然后又被告知最迟明年我们肯定又要搬,因为整个二楼都要交给传说中的四大天王。飘泊的路没有尽头。为什么这个单位就不能长远地好好规划?每次都是搬搬搬,从这里挪到那里再挪到别的地方。从前,我们觉得6层办公楼太大了,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但现在我觉得6层楼根本就不够用。如果要满足国家级检验站1000平方米的面积要求,起码要给检验两层楼,那么,起码这办公楼要有9层才能基本满足需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样,我觉得传说中的国家级质检站也不可能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那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你可以去瞎掰,但千万不要觉得,那会是真的。为什么办公楼会不够用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到现在为止,这里都没有真的像我们的工资条,或者如我们的职级,管理人员跟工勤人员分开。不可能人人都是管理人员,如果你为每一个工勤人员都配备办公室,这显然给你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位置都不够花。管理人员被当作工勤人员使用,工勤人员虽然平时都在现场,但也分配办公室,最终的结果就是上班时间很多办公室里都是空空荡荡的,但你又不能在里面做些什么,因为那是名花有主的。这大概就是国企的挥霍,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见只是见步行步。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大概进来的人心都不在干活上面,而是在如何爬上去,爬到高位,拿到高额工资和待遇。为了实现那个,他们会不择手段。他们会把所有工作重点都用在如何巴结上司,然后靠着各种关系,往上爬上面。这种心态,跟我初中的时候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情况差不多。这么多年过去了,天朝的人,或者说天朝的这些人还是这副德性,我不见得这个国家有什么希望。

当员工觉得在这个单位只是混口饭吃。单位并不能为员工实现什么理想抱负之类,员工自然不会为这个单位额外做出些什么。不投入时间不投入精力自然不会有好的产出。在国企这些年,我的感觉是无论你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无论你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千万不要太用力,因为别人会羡慕嫉妒恨死你,结果日子就比较难熬了。如我之前所说,他们待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干活,并不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纯粹是为了爬上去。他们可以没有技术,他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毫无效率,他们的逻辑可以前言不搭后语。各种让你鄙视的东西会琳琅满目的呈现在你面前。有时你甚至有恨不得把他们都掐死的心,但是没用,因为在这个地方,有问题的不是他们,而是我。我没有跟他们一样,我没有和他们同流合污,我错了。在这个环境下,我才是其他的一类,我会非常容易地被干掉。从远大的梦想到最低消费。我用了接近十年的时间,才搞明白了这点。

最后由衷的奉劝一句,想干点什么的人,千万别去国企。

2016-06
24

回到原点

By xrspook @ 13:10:5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花了一整个下午,我就只做了一件事,把办公室从四楼搬回到二楼。已经不记得这是我在这个单位工作在这栋办公楼里工作的第几次搬办公室。于是我终于明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是个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是因为我的工作隔一段时间就在调整。一开始做的是仓储工作,有检验的,也有保管的,然后就变成了检验和统计,最后现在又变成纯粹只是检验。被招聘进来的时候他们问我想当检验的还是保管的。我完全就不知道保管是怎么回事,而且检验是我喜欢的我当然选择当检验。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委派去当统计。,统计跟检验做了好几年,终于,单位有新人进来,有人就要有东西给她(关系户)干,于是我的统计终于交出去了。现在坐的这个办公室,我曾经在这里呆过好些时间。这是我完全专注做统计时呆的地方。当时这个办公室坐了3个女的,一个是会计,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统计。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安排我们分开了,搬到了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而现在和我坐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曾经在一个办公室,但因为我们那时不怎么和谐,所以领导把我们分开了。分开了起码5年以上,最后,我们又回到了一起。两个一开始就已经被默认捆绑在一起的人,终于又坐到了一起。我们又回到了2楼,回到了我们一开始的地方。这听上去就像一个哲学故事。高中的时候的哲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说“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两次”。当时,我只是试图去理解、去想象,但当人生真的有了这种经历。你不得不各种感慨。

同样的人,同样的办公室,但我们都已经不一样。

昨天之所以要搬那么久是因为我们的办公台有主桌、副桌以及小抽屉。副桌有个放电脑主机的空位,在桌子组装的时候是按照当时坐的位置选择在桌子的左边还是右边预留空洞的。我和我的搭档一直都各自坐在右边,所以我们的副桌开的空洞都是在同一个地方。但现在我们要挪到新的办公室,两人应该水平对称坐,这就意味着其中一个人的副桌必须得找别人适合左侧的副桌调换(人家得肯换啊亲!!!)。因为这种经常性习惯性的办公室乾坤大挪移单位里很多人的主桌和副桌都已经被搬得各种不配套。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可能最终我就得把电脑的主机放在地板上(很多人也的确被迫这么干)。我的运气还算是好的,因为我还是找到了适配左边的副桌。要把一长条桌子(准确来说应该是柜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掏出来再全部都塞回去,想想都知道多折腾,而且在上班时间众目睽睽之下这么干这简直跟当众把衣服脱光裸奔没啥区别。但幸好虽然我东西非常多(柜子都是塞满的好吗!),但所有东西都见得人,不过是堆放得很凌乱而已。

办公室31平方米,但我和我的搭档都只是科员级别,理论上只能有20平方的位置,但我俩是被迫搬到这么大的地方的啊,你们可以把多余的10个平方分割出去,在放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预留出前面一大片的空地,往后的人想怎么整就怎么整吧。

新的办公室,新的空调,新的摆布,新的开始。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