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班我宁愿选择自己倒多轮车,花费2-3倍的时间自己回单位,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我不需要早起,因为通常前一天下午或者晚上就回去了,二是不用找同事。为什么过去十几年我都不觉得上下班蹭同事的车有问题现在却不想这么干呢?其中一点是近期我觉得自己的话越来越少,能不说话就不会说话。虽然蹭车的也就那几个人。我越发觉得开口找别人比自己折腾还要难受。提早回单位唯一不高兴的只有我妈,她永远希望我上班那天早上再离家,哪怕实际上即便在家里多留半天或者一个晚上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对一个生在长在超大城市,且没有四处旅游习惯的我来说,自驾车是毫无必要的。超大城市会塞车,超大城市停车位很难找,超大城市的固定车位很贵,超大城市一个不小心就违规罚钱了。在超大城市,在公共交通靠谱的超大城市,公共交通是最舒服懒惰的方式,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什么地方是公共交通到不了的。公交车哪怕是在最不恰当的时段等车,15分钟基本就是极限了,超过30分钟不来基本可以打电话去投诉,这种几率极低,除非是出现什么特殊情况。超大城市面积很大,但对我这个从来都住在市中心的人来说,我的活动范围不大,别说公共交通,甚至用11路车就可以覆盖,开车纯粹是多此一举。
但是,当我离开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公共交通即便可以到达,却不像平时那么“快捷和理所当然”。等车的时间会延长,可选的线路骤降。距离很远,没有共享单车之类的代步方式,等车意味着很久,11路车基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私家车几乎成为了必选项。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路上不是没有车,一直都有电动车和私家车呼啸而过,但就是没有你等待的那趟公交车。因为公交车等车时间太长,因为公交车的发车时间不稳定,经常要在这些地方活动的人根本没办法信任那玩意,所以有钱的买4个轮的小轿车,没钱的也要买2个轮的电动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那些地方自如地生活工作。既然他们有了自己的出行方式,当然不会考虑搭乘公交车,公交车的乘客稀少,甚至是越发稀少,开车的司机没干劲,公交公司要赔钱,最终结果就是无休止地拉长运行距离,没有底线地降低发车密度,最终结果只会越来越糟糕。
国庆假期最后的那个晚上,我花了2个小时走完了从家到单位90%的路程,但最后那趟611,那趟不到4公里的路,坐车大概只需要10分钟的路,我在车站等了40分钟的车。车来了app显示在我最终搭上611之前,那个方向上的611曾经出现过4辆,但都无端端地消失,一次次的希望变成失望。如果等车时有个拉客的摩托车,估计我已经上车走了。